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克制的实验武术电影——徐浩峰访谈
1
作者 徐浩峰 吴冠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武行与规矩。吴:“规矩”好像是你的银幕武林一直很在意的事,特别是华洋杂处的民国时代。你的规矩是历史中的规矩还是你创造的规矩?规矩对于你影片叙事的动力是什么?徐:我这里提到的规矩都是历史上有的。有的是在冯骥才或者老舍的文字... 武行与规矩。吴:“规矩”好像是你的银幕武林一直很在意的事,特别是华洋杂处的民国时代。你的规矩是历史中的规矩还是你创造的规矩?规矩对于你影片叙事的动力是什么?徐:我这里提到的规矩都是历史上有的。有的是在冯骥才或者老舍的文字里提过,有的是我采访武术人的口述,但孤证不立。如果只有一个例子就不成立,我电影里的这些例子到山东或者到外地,甚至在南方一问武术家他们一样说有这个规矩,所以不是孤证。上学的时候,我在剧作方面受的是现实主义的训练,但不是泛滥地追求一个现实的外观,而是要找到高度概括的现实主义。什么最能高度概括?就是规矩。我通过谈一个规矩,不同的社会阶层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谈规矩其实是我便捷概括人群的一个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代 冯骥才 武术 徐浩 规矩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突围者——徐浩峰影片创作论
2
作者 吕优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武侠电影作为国产电影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台式的打斗和戏剧化的情节展现东方特色的武侠文化。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武侠电影将中国传统的侠客情怀推向了影视剧作的巅峰,被本土文化滋养的香港地区文人所架构的武侠世界,历经日新... 武侠电影作为国产电影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台式的打斗和戏剧化的情节展现东方特色的武侠文化。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武侠电影将中国传统的侠客情怀推向了影视剧作的巅峰,被本土文化滋养的香港地区文人所架构的武侠世界,历经日新月异的时代淘洗,至今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颇为耀眼的明珠。新世纪后,徐浩峰带着对武侠和江湖的不同见解走入大众视野,以“在武不在侠”的言说转向,用他独特的际遇和心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硬派武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精神维度 突破
下载PDF
“崩坏的武林”:徐浩峰作品改编武侠片的反武林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树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0,共4页
徐浩峰,197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导演、编剧、武侠小说家。早在着手进行电影创作之前,徐浩峰便以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在当代中国的武侠文化圈内小有名气。但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他担任编剧的《一代宗... 徐浩峰,197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导演、编剧、武侠小说家。早在着手进行电影创作之前,徐浩峰便以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在当代中国的武侠文化圈内小有名气。但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他担任编剧的《一代宗师》以及其自编自导的《师父》。《一代宗师》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师父》入围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徐浩峰的影片最广为人们称道的便是其冷静、颇具距离感的影像风格和贴近于功夫实战的动作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徐浩 香港电影 金像奖 金马奖 作品改编 武侠文化 台湾电影
下载PDF
徐浩峰电影的审美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66,共3页
徐浩峰参与制作的电影并不多,但是已经引起了国内影坛较为广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徐浩峰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以武侠题材为核心。武侠电影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类型电影不断遭受其他类型片的影响和冲击,电... 徐浩峰参与制作的电影并不多,但是已经引起了国内影坛较为广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徐浩峰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以武侠题材为核心。武侠电影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类型电影不断遭受其他类型片的影响和冲击,电影新技术、新审美理念以及新电影运作方式对于武侠电影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徐浩峰电影便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遇下应运而生,他在思想、形式层面赋予了武侠电影新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电影 审美
下载PDF
“作者性”表达:徐浩峰武侠电影叙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霄 《东南传播》 2020年第1期66-68,共3页
"独立电影"的概念最早来自于西方,"新好莱坞"运动与美国杂志首次提出的"独立电影"概念影响着90年代以后的创作,同时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由于独立电影导演徐浩峰个人对武侠文化有着深厚情怀与极高追求... "独立电影"的概念最早来自于西方,"新好莱坞"运动与美国杂志首次提出的"独立电影"概念影响着90年代以后的创作,同时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由于独立电影导演徐浩峰个人对武侠文化有着深厚情怀与极高追求,在故事设置、人物建构、镜像风格等方面形成独立的"作者化"表达;这种新的电影模式不仅体现了徐浩峰的个人化表达,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武侠电影观念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作者表达
下载PDF
徐浩峰文学影视作品研究述评
6
作者 邢少轩 《新传奇》 2023年第25期15-18,共4页
凭借独特文化理念与美学观念,徐浩峰在当下中国文学、电影与评论界均颇有建树,其身份之多重为中国文艺界中罕有。然而正出于这一特性,造成各方学界对其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统合性论述还是谱系性研究均有待深入。本文从叙事特性、... 凭借独特文化理念与美学观念,徐浩峰在当下中国文学、电影与评论界均颇有建树,其身份之多重为中国文艺界中罕有。然而正出于这一特性,造成各方学界对其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统合性论述还是谱系性研究均有待深入。本文从叙事特性、电影美学、社会历史想象、文化精神旨归四个方面,梳理归类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的现状,为学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文学 电影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徐浩峰武侠类型电影中的实验性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萌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徐浩峰在武侠片的套路与陈规中寻求创新,从电影剧情的叙事逻辑中解放出来,淡化了戏剧化的起承转合表现,用影像本身推动叙事,在梦幻心理剧、隐喻表达、声音处理与创作观念等方面进行前卫探索,使自编自导的武侠片呈现出先锋性、实验性、... 徐浩峰在武侠片的套路与陈规中寻求创新,从电影剧情的叙事逻辑中解放出来,淡化了戏剧化的起承转合表现,用影像本身推动叙事,在梦幻心理剧、隐喻表达、声音处理与创作观念等方面进行前卫探索,使自编自导的武侠片呈现出先锋性、实验性、作者性的特质,形成了具有现实感、历史感的“硬派武侠”风格:真实、粗粝、凌厉、劲道,在写实中呈现写意,为传统武侠类型片赋予艺术电影般的全新质感,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空间与美学意蕴,展示了一个优秀文人导演的才华与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类型片 实验性探索
下载PDF
“武士会”与徐浩峰电影中的民国武林叙事 被引量:1
8
作者 相明 《德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徐浩峰所担纲的新派武侠电影,以其对传统武术及民国武林的重新表征,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武术及其文化随之再度掀起热潮。但是,徐浩峰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民国武林与历史仍有较大出入,他叙述的民国武林以及武人群体("武行"... 徐浩峰所担纲的新派武侠电影,以其对传统武术及民国武林的重新表征,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武术及其文化随之再度掀起热潮。但是,徐浩峰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民国武林与历史仍有较大出入,他叙述的民国武林以及武人群体("武行")仍有待分析,我们将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徐浩峰的民国武林叙事中潜藏着的意识形态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士会 民国武林
下载PDF
“武行”电影:看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破”与“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望莉 崔芳菲 《未来传播》 CSSCI 2021年第1期107-111,122,共6页
当下武侠电影发展式微,徐浩峰以颇具纪实风格的"武行"电影开宗立派,以作者的姿态强势突围,用有史可依的武学拳理,有据可循的技击兵器作为"武行"电影的脉络,为夹缝中的武侠电影寻一棱"刀背",得以"藏... 当下武侠电影发展式微,徐浩峰以颇具纪实风格的"武行"电影开宗立派,以作者的姿态强势突围,用有史可依的武学拳理,有据可循的技击兵器作为"武行"电影的脉络,为夹缝中的武侠电影寻一棱"刀背",得以"藏身"。徐氏武侠以独特的作者气质、含蓄节制的叙事策略以及武林的末世宿命感,在破与立的方寸之间,展现出徐浩峰对武侠电影新的尝试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箭士柳白猿》 《师父》
下载PDF
徐浩峰武术电影的作者化叙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金利 《电影新作》 2017年第5期97-103,共7页
以叙事学的视角,对徐浩峰执导武术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的叙事策略进行探究。在叙事内容方面,三部影片在对传统武侠电影的三个经典叙事母题"复仇""敌外""比武"意义的消解中解构了传... 以叙事学的视角,对徐浩峰执导武术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的叙事策略进行探究。在叙事内容方面,三部影片在对传统武侠电影的三个经典叙事母题"复仇""敌外""比武"意义的消解中解构了传统武侠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叙事手法方面,三部影片也对传统武侠电影的表现手段进行了反叛和革新。在此过程中,徐浩峰的武术电影表现出独特并统一的个人化风格,实现了超越传统类型电影的作者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作者论 叙事学
原文传递
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风格与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蕾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12期88-89,共2页
徐浩峰的武侠电影尊崇中国武学的本质,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武术根基融汇于影像创作中,使其武侠电影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文章从其作品的美学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徐浩峰电影的独特意蕴,并阐释其对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美学 风格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徐浩峰武侠电影反脸谱化人物形象及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商业电影类型,历经了数十年商业院线的浮沉,在20世纪80年代曾大放异彩。发展至今,我国的武侠电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物符号化、叙事模式化以及题材老旧等硬伤。
关键词 武侠电影 电影类型 徐浩 院线 脸谱化 叙事模式 人物形象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一个演员失去庇护之后
13
作者 吕蓓卡 《人物》 2022年第5期122-127,共6页
2011年,28岁的宋洋被徐浩峰选中,连续在他的三部电影中担任主角,积累起了最初的名气。因为这三部电影,也因为他有棱角的、沉默的外表,宋洋一直被打上“文艺”的标签。而从徐浩峰的“武侠世界”出师后,他--直在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在《... 2011年,28岁的宋洋被徐浩峰选中,连续在他的三部电影中担任主角,积累起了最初的名气。因为这三部电影,也因为他有棱角的、沉默的外表,宋洋一直被打上“文艺”的标签。而从徐浩峰的“武侠世界”出师后,他--直在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在《暴裂无声》里饰演了一个失语的农民,《误杀2》中饰演一个医生,去年年底,他又尝试了舞台剧《倾城之恋》,饰演浪荡子范柳原。宋洋是一个不喜欢social的人,不太愿意到各种酒局、在很热闹的环境下,他愿意安静地待着。即使拍戏的时候把自己喝到断片儿,他的潜意识也会让他看起来和正常的时候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倾城之恋》 舞台剧 浪荡子 有棱角 武侠世界 潜意识
原文传递
徐浩峰武侠动作电影初评
14
作者 杨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徐浩峰已顺利推出其编导的三部武侠动作电影,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由《倭寇的踪迹》与《师父》可见其开拓出华语武侠片新式创作道路。其电影制作严谨,完成度高,融合武侠与文艺类型,意义丰富,蕴含巨大审美潜能。《箭士柳白猿》的发行成绩... 徐浩峰已顺利推出其编导的三部武侠动作电影,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由《倭寇的踪迹》与《师父》可见其开拓出华语武侠片新式创作道路。其电影制作严谨,完成度高,融合武侠与文艺类型,意义丰富,蕴含巨大审美潜能。《箭士柳白猿》的发行成绩不如《师父》,其文艺性对白影响观众接受。期待徐浩峰成功建构独特的武侠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片 动作电影 风格 意蕴
下载PDF
“其实我是个第四代导演”——徐浩峰《门前宝地》访谈
15
作者 李彬 徐浩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69-75,F0003,共8页
采访/整理:李彬访谈人:徐浩峰访谈时间:2022年7月10日一、创作缘起:八斩刀承诺与天津武行传奇李彬(以下简称李):这次拍摄的《门前宝地》跟之前的《师父》一样,也是讲述了一个天津武行的故事,影片创作机缘是什么?徐浩峰(以下简称徐):这... 采访/整理:李彬访谈人:徐浩峰访谈时间:2022年7月10日一、创作缘起:八斩刀承诺与天津武行传奇李彬(以下简称李):这次拍摄的《门前宝地》跟之前的《师父》一样,也是讲述了一个天津武行的故事,影片创作机缘是什么?徐浩峰(以下简称徐):这个片子其实是为梁绍鸿(叶问的弟子)量身订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创作 徐浩 《师父》 创作缘起 叶问 李彬 武行 访谈时间
下载PDF
僭越的时代与民间的高贵——从《师父》与《门前宝地》看徐浩峰影片中的民国天津武林
16
作者 李彬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76-84,共9页
《门前宝地》是徐浩峰的最新作品,是又一部描写民国武行的电影,与前作《师父》一起讲述了20世纪20-30年代,天津武行的变迁与衰落,力图还原一个民国背景下,真实的社会状况、武林行业图景和武行人物关系,借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用虚构... 《门前宝地》是徐浩峰的最新作品,是又一部描写民国武行的电影,与前作《师父》一起讲述了20世纪20-30年代,天津武行的变迁与衰落,力图还原一个民国背景下,真实的社会状况、武林行业图景和武行人物关系,借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用虚构的故事拍摄业已消失的武行生态。影片叙事中铺陈了诸多武行典故,武打设计以拳理作为着眼点,通过对拳脚招数的纪实性呈现和令人耳目一新角色塑造,以及细腻深沉的情感刻画,呈现了一种独属于民国武林的阶层的品格与民间的高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民国武林 武行电影 《师父》 《门前宝地》
下载PDF
“真实武侠”的书写革新与精神思辨——徐浩峰电影艺术风格解读
17
作者 李润雨 白嗣新 《华中传播研究》 2018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徐浩峰电影近年来因其与传统武侠片不同的'硬派武侠'与'文人武侠'的特点吸引了不少电影学者的关注,其具体艺术风格体现在三方面:去奇观化与叙事革新的表达手段,凡人建制与女性力量的人物塑造以及在对身份与历史进行追... 徐浩峰电影近年来因其与传统武侠片不同的'硬派武侠'与'文人武侠'的特点吸引了不少电影学者的关注,其具体艺术风格体现在三方面:去奇观化与叙事革新的表达手段,凡人建制与女性力量的人物塑造以及在对身份与历史进行追问与审视的过程中逸出的精神气韵。通过捕捉这三大特质,不仅能帮助正确理解徐浩峰电影的艺术风格,理解其对武侠进行的个体思辨,也能为武侠电影推陈出新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真实武侠 武侠电影 硬派武侠 文人武侠 类型创新 后现代武侠
原文传递
徐浩峰古装电影死亡意象论
18
作者 刘宏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0-62,共3页
徐浩峰在创作中始终将目光对准底层人物尤其是底层武人,尤其关注他们在明清、民国时代窘迫环境之下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态,而死亡阴影总是笼罩于这些人物之上。在徐浩峰的古装电影中,充斥着人在肉身或精神上的死亡,乃至某种武功、门派和... 徐浩峰在创作中始终将目光对准底层人物尤其是底层武人,尤其关注他们在明清、民国时代窘迫环境之下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态,而死亡阴影总是笼罩于这些人物之上。在徐浩峰的古装电影中,充斥着人在肉身或精神上的死亡,乃至某种武功、门派和精神的消亡。这些死亡或沉郁悲壮,或虚虚实实,或荒诞不经。通过书写各式各样的死亡,徐浩峰为电影构建起精妙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其深沉的情感积淀和时代认知也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古装电影 死亡意象
下载PDF
武之技——徐浩峰武侠电影新论
19
作者 王修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5-69,共5页
不同于传统武侠电影的武术之舞,徐浩峰将武侠电影变"武之舞"为"武之技",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从诸多武侠电影中脱颖而出,呈现出颇具作者意味的创作。其作品《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以凌厉蕴气的武打设计... 不同于传统武侠电影的武术之舞,徐浩峰将武侠电影变"武之舞"为"武之技",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从诸多武侠电影中脱颖而出,呈现出颇具作者意味的创作。其作品《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以凌厉蕴气的武打设计、复杂多样的形象设定、内藏其中的文化哲思呈现出自成一派的创作态势,为武侠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武打设计 形象设定 文化哲思 中庸之道
下载PDF
告别民族主义叙事的“作者化”追求--新力量导演徐浩峰武侠电影研究
20
作者 孙茜蕊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在新力量导演及其创作呈现出技术化、产业化、网络化趋向的当下,徐浩峰和他“作者化”的新武侠电影是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现象。一方面,徐浩峰体现出新力量导演的某种代际特质,其创作生涯又似乎游离于技术化、产业化、网络化生存的大潮流... 在新力量导演及其创作呈现出技术化、产业化、网络化趋向的当下,徐浩峰和他“作者化”的新武侠电影是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现象。一方面,徐浩峰体现出新力量导演的某种代际特质,其创作生涯又似乎游离于技术化、产业化、网络化生存的大潮流;另一方面,徐浩峰电影体现出武侠电影本身与新力量导演引领的电影工业美学之间的张力。新力量导演是教育背景、职业背景、文化背景更加多元的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浩 武侠电影 网络化生存 民族主义 电影工业美学 产业化 技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