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夷迁徙考 被引量:27
1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4,共10页
徐夷迁徙考李修松徐夷与淮夷均为嬴姓,实为同族,原是东方少昊氏鸟腾族团中的一支,早在夏代之前,即由今山东曲阜—潍水一带迁居淮水流域,在商代曾有包括徐夷在内的东、南、西、北四方淮夷①。一、涂山氏即徐夷即皋陶族氏追溯徐夷的... 徐夷迁徙考李修松徐夷与淮夷均为嬴姓,实为同族,原是东方少昊氏鸟腾族团中的一支,早在夏代之前,即由今山东曲阜—潍水一带迁居淮水流域,在商代曾有包括徐夷在内的东、南、西、北四方淮夷①。一、涂山氏即徐夷即皋陶族氏追溯徐夷的族氏,可以上溯到夏代以前的涂山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山氏 皋陶 《左传》 《史记·夏本纪》 霍太山 伯益 山岳崇拜 《史记·秦本纪》
原文传递
江西靖安出土春秋徐国铜器 被引量:16
2
作者 博烨 白坚 《文物》 1980年第8期13-15,98,共4页
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县水口公社水口大队李家生产队的兴山南坡旁,出土青铜器三件。经调查和清理现场证实,三件铜器出于一处窖藏,为距今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晚期的徐国遗物。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出土青铜器 江西省 有关问题 铭文 郭沫若 水口 左传
原文传递
庚儿鼎解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颔 张万钟 《考古》 1963年第5期270-272,共3页
1961年冬季,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侯馬上馬村的一群东周墓。第十三号墓出土銅器最多,其中有同銘的大鼎两件。口徑40、足高16.5厘米。腹部有蟠螭文两层,中間隔以綯文;耳部是蟠螭文;足膝部作饕餮文。两鼎形制、... 1961年冬季,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侯馬上馬村的一群东周墓。第十三号墓出土銅器最多,其中有同銘的大鼎两件。口徑40、足高16.5厘米。腹部有蟠螭文两层,中間隔以綯文;耳部是蟠螭文;足膝部作饕餮文。两鼎形制、花文、銘文大致相同。銘文三行二十九字,在腹內(拓本見本期236、237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春秋 考释 两周金文 考古研究 文字 十七年 院长
原文传递
干越的来源和迁徙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光岳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干越和于越,原是两个不同的部族,一般认为于越为越人的正宗,而干越则是百越的一支。但有的却把干越错认为便是于越,①甚至否定有干越的存在,②这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 干越 于越 吴王 吴国 夫差 寒山 称干 干栏 铸剑
下载PDF
徐楚关系与徐王义楚元子剑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瑾 《江汉考古》 1986年第3期37-43,共7页
1973年襄阳县蔡家坡出土一柄徐王义楚之元子剑,(见《江汉考古》1985年第1期P、15,P、18)剑格正、背面铸铭十六字,作双钩阴文。“(余阝)王义楚之元子杏, 择其吉金, 自作用佥。”(余阝),殷周国名,即卜辞之“余方”,东周铜器铭文增“邑”... 1973年襄阳县蔡家坡出土一柄徐王义楚之元子剑,(见《江汉考古》1985年第1期P、15,P、18)剑格正、背面铸铭十六字,作双钩阴文。“(余阝)王义楚之元子杏, 择其吉金, 自作用佥。”(余阝),殷周国名,即卜辞之“余方”,东周铜器铭文增“邑”旁作“(余阝)”,书面文献作“徐”,嬴姓。《左传》昭公元年:“商有姺、邳,周有徐、奄。”杜预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淮夷 楚庄王 铜器铭文 十七年 杜预注 文王 成王 公元年
下载PDF
春秋初期越为徐地说新证——从浙江有关徐偃王的遗迹谈起 被引量:7
6
作者 曹锦炎 《浙江学刊》 1987年第1期142-143,共2页
“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这是三十年代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虽然不无猜测之辞,但确有先见之明。一九八二年三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越国古都一绍兴市的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 “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这是三十年代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虽然不无猜测之辞,但确有先见之明。一九八二年三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越国古都一绍兴市的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根据铭文,知道这批铜器系徐国制造。徐器在越地出土,无疑为郭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我们在考证这批铜器铭文时曾指出,徐人势力深入浙江境内的事实,在地方志上早有所反映,浙江各地有许多与徐偃王有关的遗迹,这些遗迹,正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个问题。徐国本是淮水流域的一个大国,史书及铜器铭文上称之为“徐戎”、“徐夷”、“淮夷”、“南淮夷”,其故地在今江苏省泗水一带。作为徐国的典型代表而常被后人称道的徐偃王,是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尸子》说他“有(?)(筋)而无骨”,“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王 青铜器铭文 春秋时期 越国 淮夷 行仁义 殷周 江浙
下载PDF
春秋徐国南疆析疑 被引量:5
7
作者 彭适凡 《江西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72-78,共7页
徐国是西周时期江淮地区的一个大国。到春秋前期,它的势力依然很强。研究古史的同志根据我省先后出土的徐国铜器和其铭文,推定徐国的势力曾经达到我省。本文作者根据较多的文献记载和已有的考古材料,论证徐国的势力未曾达到我省。至于... 徐国是西周时期江淮地区的一个大国。到春秋前期,它的势力依然很强。研究古史的同志根据我省先后出土的徐国铜器和其铭文,推定徐国的势力曾经达到我省。本文作者根据较多的文献记载和已有的考古材料,论证徐国的势力未曾达到我省。至于徐国的铜器之所以在我省出土,那是徐国灭亡前后,这些铜器作为馈赠品或胜利品而带入我省的,或者由徐国的王侯子孙在被遣散安置时带入我省的。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民族和文化是怎样趋于融合和统一的,以及江西在二千四百年前的历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注 《左传》 南疆 《春秋经》 赣西北地区 铜器 伐楚
下载PDF
徐族的源流与南迁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光岳 《安徽史学》 1984年第2期16-21,33,共7页
徐族本嬴姓,系东夷族少打(?)氏之支裔.它的发源地,历来的史学家都认为在山东,这只是指商朝后期的徐族。古代的民族和氏族,并非长期地、一成不变地永居一地。因受自然灾害、部落交争以及物质资源的支配和影响,有时频繁地迁徙,有时缓慢地... 徐族本嬴姓,系东夷族少打(?)氏之支裔.它的发源地,历来的史学家都认为在山东,这只是指商朝后期的徐族。古代的民族和氏族,并非长期地、一成不变地永居一地。因受自然灾害、部落交争以及物质资源的支配和影响,有时频繁地迁徙,有时缓慢地移动(当然仍有部分成员留居于故地)。否则,古老的部族将会被其他的部族所并吞或融合。古老的徐族自然也不例外.它在夏商时期,是发源于嬴姓始祖的燕山一带,是由燕族最早分出来的一支部族。在二千多年的南下迁徙和发展中,留下了不少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迁 源流 迁徙 夏商时期 自然灾害 部族 古代 周王朝
下载PDF
徐人西迁与重庆涂山的由来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5-50,共6页
约春秋战国之际,原先活动于鄂西的徐国遗君遗民,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曾由今清江流域西进,远达今重庆一带。由于徐人作为涂山氏的后裔,历史久远,有追祭祖山,不忘祖俗的传统,便把今重庆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南面的一座山命名为“涂... 约春秋战国之际,原先活动于鄂西的徐国遗君遗民,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曾由今清江流域西进,远达今重庆一带。由于徐人作为涂山氏的后裔,历史久远,有追祭祖山,不忘祖俗的传统,便把今重庆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南面的一座山命名为“涂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山 重庆
下载PDF
徐人与台州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祖明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2期294-297,共4页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商周时代曾名扬一时,它的活动地域原在今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历史上又有徐夷、徐方、虎方之称;相传是赢姓部落首领少吴氏的后裔。一般认为,徐夷是东夷族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该部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特别...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商周时代曾名扬一时,它的活动地域原在今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历史上又有徐夷、徐方、虎方之称;相传是赢姓部落首领少吴氏的后裔。一般认为,徐夷是东夷族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该部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特别冶炼业、农牧渔业很发达,铸造青铜器相当精美,具有独特风格。商代后期,又是帝乙和帝辛时期的主要征伐对象与掠夺财富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山文化 台州 航海技术 装饰风格 经济文化 中国历史 农牧渔业 宗教文化
下载PDF
北山顶四器铭释考存疑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聿明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Z1期68-70,共3页
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以及该墓出土的春秋铜器铭文在《东南文化》1988年第3、4合期上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对这些铭文的研究考释成果也陆续面世.近来笔者读到了三篇有关这一课题的论文,即:周晓陆、张敏两君所著《北... 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以及该墓出土的春秋铜器铭文在《东南文化》1988年第3、4合期上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对这些铭文的研究考释成果也陆续面世.近来笔者读到了三篇有关这一课题的论文,即:周晓陆、张敏两君所著《北山四器铭考》(以下简称周文),商志(?)、唐钰明先生著《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以下简称商文)及曹锦炎先生著《(?)(六阝)编钟铭文释议》(以下简称曹文).这三篇文字虽然在对铭文的释考上有分歧,但都有独到的见地.笔者读后受到很大启发,引起了对该课题的研究兴趣.本文拟将笔者通过研究得到的一些极不成熟的想法,及学习上述三篇成果后产生的一些久思不得其解的疑窦就教于学界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 东南文化 商先 周文 文物 中舒 拓片 李学勤
下载PDF
关于淮夷、徐夷文化中审美基因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5-81,共7页
关于淮夷、徐夷文化中审美基因的初步考察王政淮夷文化的审美基因淮夷氏族文化现象与生息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二,一是以鸟为图腾,二是滨水而居,活动在潍、淄、泗、淮等水域。《尚书·禹贡》集解引郑玄语:"淮夷,淮水之上夷民也。... 关于淮夷、徐夷文化中审美基因的初步考察王政淮夷文化的审美基因淮夷氏族文化现象与生息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二,一是以鸟为图腾,二是滨水而居,活动在潍、淄、泗、淮等水域。《尚书·禹贡》集解引郑玄语:"淮夷,淮水之上夷民也。"《诗经,江汉》毛传:"淮夷,东国在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淮夷 审美意象 偃王 文化基因 礼仪文化 氏族 祖先崇拜
下载PDF
瑶族族源新探——苗瑶同源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7-76,共10页
瑶族族源问题,古今学者都作过探讨,众说纷纭,看法不一。《瑶族简史》一书,已将各种意见概括为:一、认为瑶族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今江、浙一带,会稽山和南京十宝殿(峒)又是主源之地;二、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湘、... 瑶族族源问题,古今学者都作过探讨,众说纷纭,看法不一。《瑶族简史》一书,已将各种意见概括为:一、认为瑶族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今江、浙一带,会稽山和南京十宝殿(峒)又是主源之地;二、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湘、资、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其中还有人认为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三、认为瑶族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四、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既有长沙、武陵或五溪蛮成分,也有山越和其他成分。上述所见各说,有据凭力争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三苗 族源 部落联盟 九黎 同源论 苗瑶 民族 氏族
下载PDF
徐楚青铜文化比较研究论纲
14
作者 万全文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6期26-33,共8页
本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序》中,将中国古代青铜器划分为南北二系,提出“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北系也”,并认为“徐楚乃南系之中心”。这个论点曾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至今仍然流行。 然而,1949年以... 本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序》中,将中国古代青铜器划分为南北二系,提出“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北系也”,并认为“徐楚乃南系之中心”。这个论点曾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至今仍然流行。 然而,1949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史上,徐楚能否相提并论,是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系青铜器风格的形成决定于楚抑或决定于徐,徐楚关系如何等等。本文试图对徐楚青铜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青铜器 青铜文化 楚墓 红铜 礼器 器物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范蠡徐人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以楷 《皖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8-49,共2页
范蠡是什么地方的人?学术界基本上有两说。一说为楚宛人,一说为徐人。本文认为楚宛人说不足信。《越绝书》说范蠡“其始居楚”,不能理解为范蠡是楚人。范蠡是徐人,徐亡于吴,范蠡助越灭吴,一是徐人与越人是姻亲,二是因流亡徐人在越。
关键词 楚宛 范蠡 文子 城父 考证
下载PDF
徐人早期活动地域浅议
16
作者 张广志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3,共3页
本文借助文献史料,对徐人早期活动地域进行了考辨,认为徐人的先辈们在早主要活动在今山东曲阜及其以东的地区。
关键词 活动地域 考辩
下载PDF
徐夷的起源
17
作者 王文清 《学海》 1992年第3期68-72,共5页
徐夷也称为徐戎,是中国古代赢姓部族的一支,长期居住在古代徐州地区内。他们建立的国家,称为徐氏、徐方,也简称为徐。学术界对这个赢姓徐夷的起源,已经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提出了多种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徐夷即徐(余)无、徐蒲,起源于北... 徐夷也称为徐戎,是中国古代赢姓部族的一支,长期居住在古代徐州地区内。他们建立的国家,称为徐氏、徐方,也简称为徐。学术界对这个赢姓徐夷的起源,已经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提出了多种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徐夷即徐(余)无、徐蒲,起源于北方,说:“徐无(徐蒲)即徐夷生息于北方的一部分。古有徐无山,在今河北玉田县,此山当由余(徐)无之戎(徐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地区 竹书纪年 左传 玉田县 后汉书 起源 伯益 地理志
下载PDF
韩山童 刘福通白鹿庄起义说辨伪
18
作者 韩志远 《史学月刊》 1984年第3期48-51,共4页
元末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人起义于白鹿庄,是当前史学界极为流行的说法。关于白鹿庄在何地,虽看法尚有分歧(一说在永年县,一说在颍州),但对韩、刘聚众三千人起义于白鹿庄都确信不疑。其实,只要对白鹿庄起义说的来源加以分析研究,就不... 元末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人起义于白鹿庄,是当前史学界极为流行的说法。关于白鹿庄在何地,虽看法尚有分歧(一说在永年县,一说在颍州),但对韩、刘聚众三千人起义于白鹿庄都确信不疑。其实,只要对白鹿庄起义说的来源加以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白鹿庄起义说,纯系子虚乌有的小说家之言。记载白鹿庄起义的材料,最早见于何乔远的《名山藏》卷四三《天因记》:“小明王韩林儿者,徐人,群盗韩山童子。自其祖父为白莲会惑众,众多从之。元末山童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 小明王 史学界 元史 宋徽宗 颍州 杨氏 史料价值
下载PDF
一部美国的《官场现形记》:亨利·亚当斯的《民主》
19
作者 朱炯强 徐人望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亨利·亚当斯著,朱炯强、徐人望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Henry Adams: Democracy—An
关键词 亚当斯 小说 《民主》 出版社 外国文学 《官场现形记》 民主政治 历史学家 南北战争
原文传递
龙游石窟为姑蔑遗存
20
作者 徐云峰 《寻根》 1999年第6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龙游石窟 姑蔑 公元前 露天采石场 淮夷 开凿年代 太湖 壁画 勾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