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Ⅲ—D托卡马克ELM期间密度起伏特性
1
作者 S.Coda 于新乐 蓉佳 《国外核聚变》 2003年第3期37-47,共11页
在DⅢ-D中已用一种多道相位对比成象(PCI)诊断系统地研究了与ELM相关的湍流脉冲率,这种诊断对在托卡马克外边缘的密度起伏的长极向波长成分是灵敏的。湍流的时间动力学与从偏滤器得到的特征Da信号的比较已揭示I型ELM(边缘定城模)和Ⅲ型... 在DⅢ-D中已用一种多道相位对比成象(PCI)诊断系统地研究了与ELM相关的湍流脉冲率,这种诊断对在托卡马克外边缘的密度起伏的长极向波长成分是灵敏的。湍流的时间动力学与从偏滤器得到的特征Da信号的比较已揭示I型ELM(边缘定城模)和Ⅲ型ELM之间的系统差别:即使在I型ELM前有时观察到先兆起伏,PCI信号水平在Da信号中的峰值之前仍是高的;相反,在Ⅲ型ELM中,起伏脉冲先于Da峰值0.4—0.6ms。I型ELM能在删削层中产生“回波”,即次级脉冲率。只在Ⅲ型ELM期间观察到相干模。通过对多ELMs进行平均来提高统计精确度,已重建了在瞬态ELM阶段湍流的径向和时间相关关系结构及频谱性能。发现ELM湍流与L模湍流共有许多性能,其中包括径向波数和频谱及径向色散关系的主要定性特性。然而,也确认了只有ELM湍流才有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Ⅲ—D托卡马克 多道相位对比成象诊断系统 PCI ELM 湍流脉冲率 径向波数 频谱 径向色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