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法典第16条的限缩解释——以胎儿不能成为征地补偿对象而展开 被引量:15
1
作者 谭启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4-195,共12页
我国法上的胎儿利益保护问题,在规范调整上经历了从继承法、民法总则到民法典的发展变化过程。从权利能力制度的本质要求与民法体系解释两个维度来看,事实上无法得出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并能成为民事主体的结论。关于胎儿利益的保护范... 我国法上的胎儿利益保护问题,在规范调整上经历了从继承法、民法总则到民法典的发展变化过程。从权利能力制度的本质要求与民法体系解释两个维度来看,事实上无法得出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并能成为民事主体的结论。关于胎儿利益的保护范围,"视为"立法技术的运用要求限缩解释。同时,胎儿接受赠与存在立法、司法难题及道德和法律风险,胎儿不宜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胎儿不能成为征地补偿对象,民法典第16条之于胎儿接受赠与、损害赔偿和征地补偿的解释应特别谨慎,在适用中更应当予以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第16条 民法典1155条 胎儿利益保护 征地补偿对象 民事主体资格 损害赔偿请求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