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8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被引量:339
1
作者 李波 伍戈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84,共8页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如此,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部分局限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少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如此,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部分局限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少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影子银行体系的典型运行模式,着重从其信用创造的角度,创新性地研究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最终得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信用创造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被引量:325
2
作者 裘翔 周强龙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105,共15页
本文在DNK-DSGE框架下引入了包含影子银行的金融中介部门,将影子银行视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系在高风险领域的延伸,并探究了该中介体系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正向的利率冲击虽然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并降低了低... 本文在DNK-DSGE框架下引入了包含影子银行的金融中介部门,将影子银行视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系在高风险领域的延伸,并探究了该中介体系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正向的利率冲击虽然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并降低了低风险企业的杠杆,却引起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以及高风险企业的加杠杆行为,负向的利率冲击则恰好相反。影子银行呈现明显的逆周期特征,在对传统间接融资体系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影子银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以及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对影子银行利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 被引量:260
3
作者 李建军 韩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5,共15页
随着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充当“实质性信用中介”或“间接参与影子信贷市场”的方式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有何影响,风险又通过何种机制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金融部... 随着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充当“实质性信用中介”或“间接参与影子信贷市场”的方式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有何影响,风险又通过何种机制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进行传导?本文利用2004—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增加经营风险,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公司治理较差的企业中,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当企业通过委托贷款或者民间借贷方式,作为信用中介向资金需求方融出资金时,借款方的还款风险会降低贷款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且通过“会计账户机制”传导到贷款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部门通过购买“体制内影子银行体系”发行的各种“类金融产品”间接参与到影子信贷信用链条中,整个金融体系的波动将通过“系统性风险联动机制”增加企业预期收益的波动性,从而加剧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营风险 会计账户传导 系统性风险联动
原文传递
识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来自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证据 被引量:213
4
作者 王永钦 刘紫寒 +1 位作者 李嫦 杜巨澜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40,共17页
在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很多非金融企业在从事实质性的金融中介活动(如将从银行获得的借款再放贷给其他企业)。这些金融中介活动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构成了影子银行活动的一部分。现有文献尚未对金融体系之外的影子银... 在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很多非金融企业在从事实质性的金融中介活动(如将从银行获得的借款再放贷给其他企业)。这些金融中介活动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构成了影子银行活动的一部分。现有文献尚未对金融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活动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基于融资优序理论,通过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研究这个问题:利用标准普尔的CompustatGlobal企业数据库,以美国同时期2618家上市企业作为控制组,考察2000~2012年中国2304家上市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通过3种识别策略识别出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同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影子银行活动;而成长型公司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的程度较低。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学术界和政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实际运作,并更好地对其进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放贷 影子银行 融资优序理论 资产负债表
原文传递
存款竞争、影子银行与银行系统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3
5
作者 郭晔 赵静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94,共14页
在银行通过表内存贷款业务应对竞争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08-2015年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在对银行存款竞争度和银行系统风险进行估计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银行存款竞争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及其... 在银行通过表内存贷款业务应对竞争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08-2015年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在对银行存款竞争度和银行系统风险进行估计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银行存款竞争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竞争显著地增加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而且银行面临的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越大,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应对竞争的行为越激进;影子银行显著增强了存款竞争与银行系统风险的关系,存款竞争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银行系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竞争 Lerner指数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风险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基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5
6
作者 祝继高 胡诗阳 陆正飞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82,共17页
本文基于2006-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数据,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绩好的银行、资产规模小的银行、贷款比率和存... 本文基于2006-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数据,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绩好的银行、资产规模小的银行、贷款比率和存款比率高的银行以及位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省份的银行,其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规模更小,说明银行业绩压力以及外部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的重要因素。而且,商业银行从事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的规模越大,其潜在经营风险越高,具体表现为买入返售业务的低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但是这种负效应在存贷比比率高的银行并不显著,说明商业银行向影子银行体系融出资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规避贷款能力受监管限制而对业绩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同业业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原文传递
企业部门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机制及社会福利损失模型分析 被引量:159
7
作者 刘珺 盛宏清 马岩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09,共14页
近年来,一些在国内融资市场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利用其超出正常需求的部分超募资金开展类金融业务,成为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参与主体。本文从理论模型和数据分析两个角度,论证了企业运用其超募资金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机制,以及造成社会福... 近年来,一些在国内融资市场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利用其超出正常需求的部分超募资金开展类金融业务,成为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参与主体。本文从理论模型和数据分析两个角度,论证了企业运用其超募资金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机制,以及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的机理。研究表明,垄断和融资地位不平等造成一些企业过度借贷,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企业倾向于将超募资金投入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这类影子银行业务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部分资金没有完全、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导致了社会福利净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超募资金 类金融业务 融资难度系数 福利损失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被引量:157
8
作者 周莉萍 《金融评论》 2011年第4期37-53,124,共17页
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将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界定在发挥了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前提下,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视角,重点剖析了前两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机制。同时,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 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将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界定在发挥了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前提下,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视角,重点剖析了前两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机制。同时,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对商业银行具有有限替代效应,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即流动性之谜。最后,基于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制缺陷,提出从抵押品管理角度入手,在金融市场中建立证券最后贷款人,以规避影子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流动性之谜 证券最后贷款人
原文传递
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 被引量:153
9
作者 毛泽盛 万亚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73,共9页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实证研究两者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银...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实证研究两者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反则降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体系 稳定性 阈值效应
原文传递
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 被引量:146
10
作者 巴曙松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0,共4页
影子银行的概念在不同金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涵义。总体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有本质的不同。虽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的特征,但总体上已被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内,并不具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 影子银行的概念在不同金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涵义。总体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有本质的不同。虽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的特征,但总体上已被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内,并不具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的特征,同时其规模和风险也尚未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应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对这些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和功能效率分类讨论,采取不同的风险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促进金融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被引量:134
11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5,共6页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中国式影子银行下的金融系统脆弱性 被引量:137
12
作者 林琳 曹勇 肖寒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3-1136,共24页
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增长的现实特征,建立了一个引入影子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对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疏于监管的影子银行信贷扩张所推动的经济上升期中,商业银行规避监... 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增长的现实特征,建立了一个引入影子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对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疏于监管的影子银行信贷扩张所推动的经济上升期中,商业银行规避监管、取得监管套利的行为主导了影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高杠杆、高度期限错配、关联关系复杂的金融系统,经济上升时期众多单独业务机构忽视系统性风险的行为加剧了顺周期效应,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系统脆弱性 风险传递机制
原文传递
信贷约束、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被引量:133
13
作者 高然 陈忱 +1 位作者 曾辉 龚六堂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82,共15页
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这使其具备独特的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运用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顺周期变动,影子银行融... 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这使其具备独特的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运用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顺周期变动,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变动是逆周期的。本文随后构建DSGE模型刻画中国的银行体系,通过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机制,有效解释了影子银行的逆周期特征。模型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与存贷比监管冲击是导致中国影子银行信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且这两类冲击分别通过商业银行面临的两类信贷约束——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存贷比约束——导致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逆周期变动。反事实模拟验证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被部分替代,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传导
原文传递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7
14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4-54,共11页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融资结构 正向效应 金融化
原文传递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股价崩盘风险 被引量:121
15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赵仲匡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192,共19页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1)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2)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股价崩盘风险 公司治理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中国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110
16
作者 李建军 薛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130,共14页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在违约风险基于会计账户传染的马尔科夫过程假设下,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以2007--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托公司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源,...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在违约风险基于会计账户传染的马尔科夫过程假设下,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以2007--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托公司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源,银行部门是系统性风险最主要的承担者,观测期内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系统性风险应从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隔离机制、资本与杠杆率监管、信息透明度、宏观审慎框架和风险应急机制等建设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马尔科夫过程 风险防控
原文传递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 被引量:107
17
作者 王浡力 李建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5,共6页
区域民间借贷危机再度将影子银行问题引入人们的关注,关于影子银行规模与风险的各种猜测莫衷一是。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其风险状况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研究文献梳理和对国内影子银行类型、产品剖析的基础上发现... 区域民间借贷危机再度将影子银行问题引入人们的关注,关于影子银行规模与风险的各种猜测莫衷一是。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其风险状况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研究文献梳理和对国内影子银行类型、产品剖析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是一个倒锥体结构,2012年末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25万亿元。影子银行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加强表外业务监管,控制融资担保、投资公司等运营风险,把握好货币信贷政策力度,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等,是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规模结构 风险评估 监管对策
下载PDF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4
18
作者 陈剑 张晓龙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72,共7页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采用短期约束的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量的冲击。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会提高货币供给量,对通...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采用短期约束的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量的冲击。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会提高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并无显著影响。同时,本文还发现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量减少。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影子银行这种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融资环境等特点,改善增强当地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控制由委托贷款、民间借贷等招致的高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SVAR模型 经济发展 冲击效应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基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97
19
作者 戴国强 方鹏飞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9,74,共8页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减小,在影子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增大。在对融资成本影响方面,影子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成本,纠正存款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扭曲。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重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 互联网金融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 被引量:95
20
作者 钟凯 梁鹏 +1 位作者 董晓丹 王秀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88,共19页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企业充当信用中介,将银行信贷等资金通过商业信用的渠道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会导致资金供给链延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因此,其能否抑...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企业充当信用中介,将银行信贷等资金通过商业信用的渠道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会导致资金供给链延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因此,其能否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有效减少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把长期借款资金进行二次配置的行为,而且该抑制作用对于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少上市公司超额银行信贷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内部风险较低、现金持有水平较高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同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减少了资金供给的中间环节,进而抑制大型企业充当"影子银行"进行资金的二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商业信用 影子银行 二次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