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WM变频器输出共模电压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1
1
作者 姜艳姝 刘宇 +1 位作者 徐殿国 赵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53,共7页
PWM 逆变器在应用中产生的共模电压将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文中研究了电压源型PWM 变频器产生的共模电压及其负面效应产生机理,揭示了共模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其抑制方法,并得出共模电压是变频器输出负面效应产生的主要根源的结论,为滤波... PWM 逆变器在应用中产生的共模电压将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文中研究了电压源型PWM 变频器产生的共模电压及其负面效应产生机理,揭示了共模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其抑制方法,并得出共模电压是变频器输出负面效应产生的主要根源的结论,为滤波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共模电压是由一系列高频谐波组成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逆变器输出前馈有源滤波器结构,可有效地消除了变频器输出共模电压的负面效应,实验验证了这种结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变频器 共模电压 输出 抑制技术 PWM逆变器 负面效应 有源滤波器 可靠运行 影响系统 产生机理 电压源型 抑制方法 高频谐波 结构
下载PDF
山东冬半年降水相态的温度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98
2
作者 杨成芳 姜鹏 +1 位作者 张少林 张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5-361,共7页
采用济南和青岛1999—2011年的降水、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山东冬半年降水相态与影响系统的关系及温度垂直变化特征,获得不同降水相态的温度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降水相态变化与影响系统有关,江淮气旋和回流形势产生的大雪以上... 采用济南和青岛1999—2011年的降水、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山东冬半年降水相态与影响系统的关系及温度垂直变化特征,获得不同降水相态的温度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降水相态变化与影响系统有关,江淮气旋和回流形势产生的大雪以上强降雪存在雨雪转换,低槽冷锋、黄河气旋和切变线(低涡)多产生中雪以下直接降雪。(2)无相态变化的降雪过程一般发生在温度较低、垂直变化单一的条件下,850 hPa以下各层均有明显温度阈值。(3)有相态转换的降雪过程中,850和925 hPa的温度对于雨、雪、雨夹雪的识别没有明显指示性,1000 hPa以下的温度最为关键,将925 hPa以下各层与地面的温度结合起来判别相态,较使用单一特性层温度更为可靠;冰粒区别于其他降水类型,在温度场上的显著特征为700 hPa的温度较高。(4)0℃层高度可用于雨雪转换指标:降雨时0℃层高于925 hPa或在925 hPa上下,当0℃层的高度降至1000 hPa上下时转为降雪。(5)雨夹雪和冰粒发生在有雨雪相态转换的降水过程中,为过渡形态,不会单独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影响系统 雨雪转换 温度指标
下载PDF
2007年3月3—5日辽宁特大暴雪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陈传雷 蒋大凯 +6 位作者 陈艳秋 袁子鹏 孙欣 韩江文 卢娟 才奎志 何宝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5期17-25,共9页
通过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历史罕见特大暴雪过程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探讨了同期的天气形势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 hPa阶梯槽和地面江淮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 通过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历史罕见特大暴雪过程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探讨了同期的天气形势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 hPa阶梯槽和地面江淮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来自2个源地的充沛水汽在有利环流背景下汇合并被抬升是产生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强降雪出现在850 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降水的强度及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天气形势 影响系统 物理量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江西大雪天气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郑婧 许爱华 +1 位作者 刘波 许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江西省大雪发生频次具有5年左右振荡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大雪次数较多,变化幅度大...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江西省大雪发生频次具有5年左右振荡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大雪次数较多,变化幅度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际变化减小。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向东南出现大雪的频次逐渐减少。大雪期间,阻塞高压、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80%的大雪天气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70%受南支槽影响;700 hPa切变线是对流层中低层的主要影响系统,其南侧西南急流最大风速达16 m·s^(-1)以上,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暧式切变附近;当850 hPa和700 hPa同时存在切变线时,降雪天气更加明显;对流层中低层有98%的大雪天气存在逆温:1000 hPa温度<1 C,925~850 hPa温度≤-2℃,700 hPa温度≤0℃;地面冷空气多为中路,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环流特征 影响系统 热力结构特征
下载PDF
夏季北京地区强地形雨中尺度结构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矫梅燕 毕宝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4,共6页
利用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2002年6月24日北京地区大暴雨的降水云团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α尺度对流系统减弱过程中经历了中β尺度云团的发展过程,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北京西部局地暴雨的影响系统;在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利用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2002年6月24日北京地区大暴雨的降水云团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α尺度对流系统减弱过程中经历了中β尺度云团的发展过程,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北京西部局地暴雨的影响系统;在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低层东风气流向西移动遇太行山东坡辐合抬升,黄土高原低层偏西风向东移动,受太行山脉强迫倾斜上升,与太行山东坡的地形抬升叠加,在太行山及其东坡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并形成垂直次级环流圈,同时,低层的偏南气流在燕山南坡上升,而冷空气偏北气流在燕山南坡半山腰下沉,该次级环流圈是北京西部山区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主要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结构分析 中尺度 地形雨 2002年6月 夏季 数值模拟分析 次级环流 太行山 雷达资料 演变特征 发展过程 对流系统 影响系统 局地暴雨 北京西部 对流云团 观测分析 黄土高原 地形抬升 上升运动 物理机制 西部山区
下载PDF
广西近50年暴雨日数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廖雪萍 覃卫坚 +1 位作者 唐炳莉 丘平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9-45,共7页
利用1951—2005年广西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2、4、8、14年周期振荡信号,其中2年周期振荡信号最强,其次为4,8,14年,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 利用1951—2005年广西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2、4、8、14年周期振荡信号,其中2年周期振荡信号最强,其次为4,8,14年,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域略有差异。广西暴雨日数变化总趋势为逐渐增多,在1990年代进入高峰期。影响广西暴雨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西南低涡、低空急流、高空槽,其中热带气旋、西南低涡是广西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分析 暴雨 影响系统
下载PDF
新疆北部持续性暴雪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杨莲梅 刘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7-519,共13页
利用1964-2010年新疆天山及其以北地区(新疆北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2.5°×2.5°经纬网格客观分析资料,提出了新疆北部持续性暴雪过程客观定义,根据定义1964 2010年共出现36次持续性暴雪过程,按暴... 利用1964-2010年新疆天山及其以北地区(新疆北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2.5°×2.5°经纬网格客观分析资料,提出了新疆北部持续性暴雪过程客观定义,根据定义1964 2010年共出现36次持续性暴雪过程,按暴雪落区可分为四类暴雪型:北疆型25次、北疆西部北部型9次、北疆沿天山型1次、北疆西部型1次。重点分析了北疆型和北疆西部北部型暴雪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关键环流系统配置和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北疆型暴雪环流分为经向I型、II型和纬向型,经向I型又可分为极涡偶极与中高纬3波配置型和极涡偶极与中高纬2波配置型;经向II型可分为极涡偶极型与中高纬2波配置和极涡单极型与中高纬2波配置;纬向型则表现为高纬极锋锋区波动和中低纬副热带锋区波动汇合于新疆地区引发暴雪。(2)北疆西部北部型暴雪环流分经向型和纬向型,经向型有极涡偶极与中高纬3波配置、极涡单极与中高纬3波配置,纬向型环流表现为乌拉尔山槽和里咸海槽汇合于新疆地区引发暴雪;(3)上述环流型新疆上空均存在300 hPa极锋急流、500 hPa强西风锋区和700 hPa低空西风急流配置,暴雪区处于极锋急流入口右侧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出口右侧辐合区的高低空配置。(4)造成新疆持续性暴雪的水汽源地有高纬北大西洋、巴伦支海,中纬地中海、里咸海,低纬红海,环流配置不同水汽输送路径有所差异,但主要以中低纬水汽输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持续性暴雪 中期-延伸期 大尺度环流背景 影响系统 水汽输送
下载PDF
2002年6月7~8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纪晓玲 贾宏元 沈跃琴 《干旱气象》 2004年第2期17-22,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2年6月7~8日发生在宁夏的罕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东高西低"降水形势下产...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2年6月7~8日发生在宁夏的罕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东高西低"降水形势下产生的。其主要影响系统是500hPa冷槽、700hPa低涡切变线、西南低空急流以及地面"锢囚锋"。相对稳定的"东阻形势"和西南低空急流的维持是暴雨持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影响系统 分析 T213风场
下载PDF
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曹春燕 江崟 +1 位作者 孙向明 张蕾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深圳高温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深圳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④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南部气温比北部偏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出现范围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气候特征 影响系统
下载PDF
高低空急流在云南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共同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何华 孙绩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9-634,共6页
通过对1980—1991年出现的46次云南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型,找出云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11次冷锋切变型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在... 通过对1980—1991年出现的46次云南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型,找出云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11次冷锋切变型全省性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在冷锋切变环流形势下云南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后对流层高低空急流或强风速带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范围暴雨发生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提取造成云南暴雨的强信号,以期对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范围暴雨 影响系统 高低空急流
下载PDF
“8·19”甘肃区域暴雨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7
11
作者 赵庆云 狄潇泓 张铁军 《干旱气象》 2005年第4期12-16,共5页
分析了'8·19'甘肃区域暴雨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不同层次的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物理量场的变化,云系的演变;应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模拟了暴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9'甘肃区域暴雨... 分析了'8·19'甘肃区域暴雨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不同层次的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物理量场的变化,云系的演变;应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模拟了暴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9'甘肃区域暴雨除了有利的天气系统配置外,低层强烈的风场辐合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原因.强雨带的移动滞后于云顶温度最低的强对流云带;MM5对降水过程的强度、落区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尤其是12~48 h的预报效果相对最好,对强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影响系统 云图分析 MM5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魏晓雯 梁萍 何金海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2期69-75,共7页
作为一种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的监测诊断和预报预警已成为气象预报部门的业务重点,也是当今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为此,以上海短时强降水为例,利用上海地区2004—2012年11个基本气象站的逐时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 作为一种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的监测诊断和预报预警已成为气象预报部门的业务重点,也是当今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为此,以上海短时强降水为例,利用上海地区2004—2012年11个基本气象站的逐时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资料,基于对所有短时强降水的影响系统进行分类,重点分析了不同影响系统下短时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汛期(6—9月)平均每年发生8次短时强降水,其中,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近一半。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城市雨岛特征,大值区位于中心城区及其下风向的近郊。2)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准静止锋、热带气旋、低压倒槽、冷锋及中尺度对流系统。其中,准静止锋导致的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最多,发生比例达67%,且多出现在6—8月;热带气旋影响下的短时强降水发生比例占17%,多出现在8—9月;其他影响系统导致的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较少。3)各类影响系统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不同的大尺度背景及作用:准静止锋类型有利于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热带气旋与高空急流辐散场相配合导致强烈的水汽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暖性低压倒槽使地面增湿减压,高空冷平流有利于高空辐散;冷锋有利于形成北侧下沉、南侧上升的经向垂直环流圈;中尺度对流系统则主要与非均匀加热导致的局地垂直环流及其伴随的冷空气卷入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影响系统 环流背景 上海
下载PDF
螺旋度在暴雨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晓霞 华岩 +1 位作者 黎清才 赵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99-504,共6页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对3次不同系统产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螺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700hPa以下螺旋度为正,300hPa以上为负;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中低层高温高湿和有对流不...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对3次不同系统产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螺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700hPa以下螺旋度为正,300hPa以上为负;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中低层高温高湿和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螺旋度 影响系统 温湿条件 降水天气分析
下载PDF
201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 被引量:29
14
作者 闵爱荣 廖移山 杨荆安 《暴雨灾害》 2011年第1期90-96,共7页
利用日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71—2000年30 a降水平均为气候态,统计201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并对各主要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出现时段与范围、累积降水量进行概述。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2个暴... 利用日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71—2000年30 a降水平均为气候态,统计201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并对各主要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出现时段与范围、累积降水量进行概述。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2个暴雨日、32次主要暴雨天气过程;10月5日广东琼海出现当年全国单站最大日降水量(701.9 mm);5月,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低压大槽、副热带高压以及高原东侧西南低涡影响,江南至华南出现持续性暴雨;10月,海南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9月30日至10月8日海南连续性暴雨过程中,有3站过程累积降水量超过1 000 mm,最大降水中心(1 464 mm)出现在海南东部沿海的琼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日降水量 累积降水量 影响系统
下载PDF
2001—2010年辽宁区域性暴雨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公颖 陈力强 隋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14-19,共6页
利用辽宁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1°×1°NCEP资料,对2001—2010年汛期共25次辽宁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暴雨过程时间分布特征和典型影响系统。结果表明: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有7次为阶段性暴雨即两段持续性暴雨过程... 利用辽宁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1°×1°NCEP资料,对2001—2010年汛期共25次辽宁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暴雨过程时间分布特征和典型影响系统。结果表明: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有7次为阶段性暴雨即两段持续性暴雨过程中间有明显的降水减弱与天气系统转换,占总数的28%;辽宁暴雨过程高层(以200 hPa为代表)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急流,中层(以500 hPa为代表)主要影响系统92%为高空槽(其中57%为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低层(以850 hPa为代表)诱发系统88%为气旋(或倒槽)顶部(或东部)切变线、12%为鞍形场切变。阶段性暴雨过程两阶段的高中层影响系统基本一致,高层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急流,中层多为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少数仅受高空槽影响,在低层,阶段性暴雨过程均伴随着低层要素场(特别是风场)的调整,导致低层天气系统的转换或强度的变化,低层要素场的调整阶段即为阶段性强降水的间歇期;阶段性暴雨过程在天气系统的配置及时段长度方面无明显特征,即在暴雨过程发生初期,从这两方面均无法判断该暴雨过程是否将发展为阶段性暴雨。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丹东本溪地区17次降水有陡增现象,这与丹东、本溪地区处于长白山东南部和丹东地区东南侧临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阶段性特征 影响系统
下载PDF
直放站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健 罗华斌 《中国无线电》 2005年第7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直放站 应用 原理 无线通信设备 移动通信网 CDMA网 影响系统 GSM网 制造厂家 第一代 指标 干扰
下载PDF
T639数值产品对影响新疆主要系统的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27
17
作者 贾丽红 张慧岚 +1 位作者 肖开提.多莱特 汤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1-976,共6页
使用T639L60模式2009—2010年1°×1°分辨率72 h预报时效内的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分析场,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新疆主要天气影响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槽、乌拉尔大槽、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数值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 使用T639L60模式2009—2010年1°×1°分辨率72 h预报时效内的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分析场,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新疆主要天气影响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槽、乌拉尔大槽、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数值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主要从影响系统生成时间、中心强度、槽线位置、移动速度4个方面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对新疆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尤其对48h内的预报能力非常高。但因影响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对越深厚的低槽系统,T639模式的预报效果越好;T639产品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乌拉尔大槽出现时间预报偏早的较多,而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偏晚的多;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槽线位置预报偏快的较多,而乌拉尔大槽和北方横槽偏慢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639 新疆 影响系统 天气学检验
下载PDF
2003年10月河北省沧州秋季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淑云 寿绍文 刘艳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2,共4页
通过对2 0 0 3年1 0月1 0日夜间发生在沧州的秋季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触发机制、稳定度以及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前后大气层结一直稳定,属于稳定型降水;能量积聚小于夏季,但是高低空急流较强,所配合... 通过对2 0 0 3年1 0月1 0日夜间发生在沧州的秋季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触发机制、稳定度以及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前后大气层结一直稳定,属于稳定型降水;能量积聚小于夏季,但是高低空急流较强,所配合物理量不小于夏季,暴雨出现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垂直运动上升区,表明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很好的水汽及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10月 成因分析 秋季暴雨 沧州 河北省 大暴雨过程 高低空急流 影响系统 触发机制 垂直速度 大气层结 能量积聚 垂直运动 低层辐合 动力条件 物理量 稳定度 稳定型 夏季 涡度 散度 降水 上升 水汽
下载PDF
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芳华 陈涛 +1 位作者 徐珺 高辉 《暴雨灾害》 2014年第1期87-95,共9页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3年4—10月我国共有184个暴...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3年4—10月我国共有184个暴雨日、31次主要暴雨过程。6—7月四川盆地接连出现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7月8—11日都江堰累积降雨量高达731 mm,为年度最大过程雨量。2013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南方地区台风暴雨频发,其中台风"尤特"造成广东潮阳8月17日降水552 mm,为年度全国最大单站日降水量。盛夏北方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东北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导致流域性大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影响系统 过程降水量 汛期 2013年 2013
下载PDF
2006年1月19日宁夏北部暴雪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施新民 姚宗国 黄峰 《干旱气象》 2006年第2期25-32,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实况场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19日宁夏北部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风急流、低空偏南风急流、近地面偏东风回流、河套“歪脖子高压”、河套...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实况场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19日宁夏北部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风急流、低空偏南风急流、近地面偏东风回流、河套“歪脖子高压”、河套地面锢囚锋的建立和长时间维持以及河西高低空切变线的侵入是宁夏北部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这次暴雪的出现,正是低空急流所携带的暖湿气流与低层回流所携带的湿冷空气交汇,同时西路冷空气介入所致。由于东西两路冷空气的夹挤作用,迫使高原东侧的偏南暖湿空气上升,使得上升运动得以加强和维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而低空急流及回流存在则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此外,宁夏北部地面风场的中尺度辐合、地形抬升、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以及宁夏北部处于3支气流的交汇处,也为这次暴雪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影响系统 物理量场 中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