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年来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25
1
作者 申双和 盛琼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2-460,共9页
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探讨区域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中国472个气象站1957—2001年20cm口... 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探讨区域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中国472个气象站1957—2001年20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5年间中国年平均气温以0.2℃/(10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34.12mm/(10a)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少部分地区,如大兴安岭北部和北山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集中在东部、西北北部和南部及西藏南部。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东部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能量显著减少,而西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动力下降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风速和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蒸发皿蒸发量变化 彭曼公式 能量项 空气动力项
下载PDF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林 张国胜 +1 位作者 汪青春 时兴合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mm的速度递...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mm的速度递增 ;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每年 3.6小时的速度增加 ;气温同样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其气候倾向率为 0 .4℃ /1 0 a;空气饱和差也以每年 0 .0 2 h Pa的速度递增。因此 ,可以认为 ,黄河上游流域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 ,加剧了草地蒸散量的增大 ,而蒸散量的增大和降水量的减少则直接影响到了黄河上游流量的减少和草地荒漠化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彭曼公式 蒸散量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小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量折算系数 被引量:45
3
作者 盛琼 申双和 顾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1-565,共5页
利用1957—2001年全国472个测站小型蒸发器的实测资料及水面蒸发量的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了两者折算系数的分布规律及45 a来的年际变化,同时利用各气象要素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平均折算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在0.622左右波动,变幅较... 利用1957—2001年全国472个测站小型蒸发器的实测资料及水面蒸发量的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了两者折算系数的分布规律及45 a来的年际变化,同时利用各气象要素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平均折算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在0.622左右波动,变幅较小。年平均折算系数较大的地区集中在新疆天山以北、陕西南部和105°E以东的长江流域;内蒙瀚海盆地和横断山脉北部较小。45 a来,286站的年平均折算系数发生了变化,其中96%站点的变化率在±0.04/(10 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算系数 彭曼公式 水面蒸发量
下载PDF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水足迹值:1978-2010 被引量:46
4
作者 田园宏 诸大建 +1 位作者 王欢明 臧漫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水足迹是度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工具,中国农业的水资源紧缺使计算从单一粮食作物到国家等不同层面的水足迹值的重要性凸显。文章基于彭曼公式对单种粮食作物绿水和蓝水水足迹值进行计算,介绍了省际范围、国内生产、国际贸易以及国内... 水足迹是度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工具,中国农业的水资源紧缺使计算从单一粮食作物到国家等不同层面的水足迹值的重要性凸显。文章基于彭曼公式对单种粮食作物绿水和蓝水水足迹值进行计算,介绍了省际范围、国内生产、国际贸易以及国内消费水足迹值的计算方法,测算了1978-2010年共33年内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上述4种水足迹值。结果表明:33年间中国稻谷种植消费了48%的水足迹值,是水足迹消费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相对于绿水更加稀缺的蓝水在此期间利用效率提高了40%,而中国国内生产粮食作物水足迹总量却不降反升,2010年比1978年增长了2.01%。中国是5种粮食作物的水足迹净进口国,并且对国外的水足迹依赖程度正在增大,进口粮食作物水足迹量在国内消费水足迹值中的占比从1978年的1.67%增加至2010年的9.06%。在进口的水足迹中,绿水足迹与蓝水足迹的比例为14.06,高于国内1.96的比例,表明其他国家将其相对丰富的雨水通过粮食贸易出口给中国,缓解了中国国内的水资源稀缺,提高了国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对比水足迹与土地、人口和经济发展关系发现,33年间种植单位面积的粮食作物例如稻谷所需要的水足迹量降低了37.58%,人均水足迹量降低了13.54%,单位水足迹的经济产出提高了9.89%,而之所以水足迹的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没有带来水足迹总量的减少,主要原因由于5种粮食作物产量在其间增加了98.89%,粮食种植数量增加了水足迹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农业 粮食作物 彭曼公式 CropWat软件
下载PDF
我国蒸发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37
5
作者 唐登银 程维新 洪嘉琏 《地理研究》 1984年第3期84-97,共14页
蒸发既是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地表面热量、水分收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因此蒸发的研究是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蒸发与许多国民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那是显而易见的,... 蒸发既是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地表面热量、水分收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因此蒸发的研究是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蒸发与许多国民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那是显而易见的,水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几乎所有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蒸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 蒸发力 蒸发测定 水面蒸发 研究的概况 实际蒸发 蒸发计算 彭曼公式 蒸发实验 下垫面
下载PDF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林 张国胜 +1 位作者 汪青春 时兴合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0,共5页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 mm的速度...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 mm的速度递增 ;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每年 3.6小时的速度增加 ;气温同样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其气候倾向率为 0 .4℃ /1 0年 ;空气饱和差也以每年 0 .0 2的速度递增 ;因此 ,可以认为 ,黄河上游流域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 ,加剧了草地蒸散量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彭曼公式 蒸散量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及其气候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孙静 阮本清 蒋任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61,共5页
根据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利用宁夏引黄灌区8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各气象站逐月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各气象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东数。分析了ET0空间分布特征、年内分布特征和年际... 根据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利用宁夏引黄灌区8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各气象站逐月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各气象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东数。分析了ET0空间分布特征、年内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以东各站的ET0值均大于黄河以西各站的ET0值;除石嘴山站外,各站5—7月份的ET0占全年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后比80年代前有所下降;除石嘴山站外,各站的ET0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1990年后更为明显;气温呈递增趋势、相对湿度呈减少趋势、温差在逐渐减小;相对湿度和重高/重低气温以及平均风速对ET0的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宁夏引黄灌区 彭曼公式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利用彭曼公式预测水面蒸发量 被引量:21
8
作者 闵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以彭曼公式为基础 ,建立月、旬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 .根据中长期气候预报中一般可给出月、旬平均气温和中雨 (雪 )以上降水天数的实际情况 ,将彭曼公式进行分解 ,分别建立月、旬水面辐射平衡R、空气干燥力Ea 的预测模式 .利用江西省都昌... 以彭曼公式为基础 ,建立月、旬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 .根据中长期气候预报中一般可给出月、旬平均气温和中雨 (雪 )以上降水天数的实际情况 ,将彭曼公式进行分解 ,分别建立月、旬水面辐射平衡R、空气干燥力Ea 的预测模式 .利用江西省都昌蒸发实验站实测资料 ,确定各模型中的参数 ,取得月、旬水面蒸发量预测公式 .对此公式进行模拟检验和应用检验 ,其中月、旬水面蒸发量的拟合误差为 :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 8 9%和 10 4 % ,相对误差在± 2 0 %以内的保证率分别是 90 6 %和 87 5% ;月、旬水面蒸发量的预测误差为 :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 11 9%和 11 2 % ,相对误差在± 2 0 %以内的保证率分别是 70 4 %和 72 2 % .拟合误差和预测误差都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量 彭曼公式 辐射平衡值 空气干燥力
下载PDF
彭曼公式应用中的两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0
9
作者 闵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7-21,共5页
通过对水面蒸发量的模拟比较,揭示了应用彭曼公式计算水面蒸发量中存在的两个问题:E_n项的权重偏小和E_a计算方式不当。提出了解决办法,建立了经改进后的修正彭曼公式,其精度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彭曼公式 水面 模拟
下载PDF
广东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9
10
作者 范伶俐 郭品文 +1 位作者 管勇 梁敏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3-872,共10页
利用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8年20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8年间广东年平均气温以0.21oC/10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54.67mm/(10a)的速度递减。蒸发... 利用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8年20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8年间广东年平均气温以0.21oC/10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54.67mm/(10a)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粤中部分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在粤西南、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粤中蒸发皿蒸发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动力上升幅度略大于能量下降幅度,而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能量和动力共同下降(或能量下降幅度远大于动力上升幅度)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广东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蒸发皿蒸发量变化 彭曼公式 能量项 空气动力项
原文传递
高原咸水湖水面蒸发估算——以兹格塘错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万春 李世杰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根据兹格塘错流域附近气象站 (安多、那曲和班戈 )的器测资料和那曲站的实测辐射资料 ,对兹格塘错水面蒸发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兹格塘错多年平均 (195 8- 1998年 )蒸发量为92 5 .1mm ,在估算的 4 1年中 ,最高的为 1111.5mm(1975年 ) ... 根据兹格塘错流域附近气象站 (安多、那曲和班戈 )的器测资料和那曲站的实测辐射资料 ,对兹格塘错水面蒸发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兹格塘错多年平均 (195 8- 1998年 )蒸发量为92 5 .1mm ,在估算的 4 1年中 ,最高的为 1111.5mm(1975年 ) ,最低的仅 791.9mm(1983年 ) .5年滑动平均结果揭示 ,近 4 0年来兹格塘错蒸发存在波动变化 ,基本上由 2个峰值期 (1970 - 1980年和1993- 1998年 )、1个下降期 (1975 - 1980年 )和 2个相对平稳期组成 ,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兹格塘错 青藏高原 蒸发量 咸水湖 水面蒸发 彭曼公式
下载PDF
彭曼公式在参考作物需水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单鱼洋 张新民 陈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96-4197,共2页
介绍几种作物需水量常用计算方法,并且利用彭曼公式计算甘肃省庆阳市巴家嘴灌区玉米的需水量,结果证明彭曼公式计算结果比以往的计算更为精确,从而为整个灌区的灌溉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彭曼公式 巴家嘴灌区
下载PDF
基于彭曼公式的作物灌溉需水量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付晓刚 周亚红 +1 位作者 毕攀 马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 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确定,一般采用与当地相近的灌溉试验站的数据进行近似运算,但远离试验站地区的计算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在彭曼公式、灌溉需水量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公顷作物某月灌溉所需水量Mi月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马利沟小流域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灌溉需水量进行了实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公式 有效降水量 作物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马利沟小流域
下载PDF
新疆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轩俊伟 郑江华 刘志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5-200,235,共7页
从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角度出发,基于彭曼公式结合CROPWAT软件计算,分析了2011年新疆13个地(州)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棉花的单位面积及单位质量需水量分别为8 650 m3·hm-2、4.82 m3·kg-1,均大于小麦和... 从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角度出发,基于彭曼公式结合CROPWAT软件计算,分析了2011年新疆13个地(州)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棉花的单位面积及单位质量需水量分别为8 650 m3·hm-2、4.82 m3·kg-1,均大于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是三种农作物中最耗水的作物;新疆主要农作物需水以蓝水为主,其中棉花的蓝水比重最高达93.31%,南疆地区蓝水利用量最大;2011年新疆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为2 049.31×107m3,其中蓝水足迹为1 651.65×107m3,绿水足迹为186.88×107m3,灰水足迹为210.78×107m3;巴州、阿克苏、喀什地区的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较大,是水资源治理的主要地区。对于水资源缺乏的新疆地区,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及减少化肥施用量,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水足迹 农作物 蓝水 绿水 灰水 彭曼公式 新疆
下载PDF
北京市潜在蒸散发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胜娅 王会肖 +1 位作者 王艳阳 叶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6,共4页
区域蒸散发是一个地区气象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分指标。现采用彭曼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研究了北京市1960年-2011年潜在蒸散发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区潜在蒸散发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周期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潜在蒸散发... 区域蒸散发是一个地区气象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分指标。现采用彭曼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研究了北京市1960年-2011年潜在蒸散发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区潜在蒸散发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周期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潜在蒸散发线性变化趋势为每年增加0.54mm,利用Mann-Kendall检验得到区域蒸散发增加趋势不明显,并且无突变点;气温升高,降水量下降导致蒸散发量增加,日照时数下降导致蒸散发量下降;总体上,气温和降水量对北京地区蒸散量影响更大。对北京地区蒸散发进行多尺度周期分析,发现该地区在14a、11~12a、5~6a上存在周期特征,各信号频率分布的时间域及其强度也存在着差异,而且近15年周期特点不同于历史上以往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彭曼公式 变化趋势 影响因子 小波分析 北京市
下载PDF
永定河北京段蒸散发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士锋 王翠翠 +3 位作者 孟秀敬 华东 门宝辉 李智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0-586,共7页
永定河北京段蒸散发研究对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计算了永定河北京段的水面蒸发、潜在蒸散发和实际陆面蒸散发,结果显示:北京段水面蒸发为1182 mm,潜在蒸散发为969mm,1999-2009年北京市实际蒸散发494... 永定河北京段蒸散发研究对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计算了永定河北京段的水面蒸发、潜在蒸散发和实际陆面蒸散发,结果显示:北京段水面蒸发为1182 mm,潜在蒸散发为969mm,1999-2009年北京市实际蒸散发494 mm。对各种水面蒸散发计算结果比较,并通过相关分析和RMSE分析发现,利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方法计算永定河北京段水面蒸散发较为合理,施成熙方法、前苏联扎依可夫方法计算结果相近,但彭曼公式结果偏大。潜在蒸散发采用Presley-Taylor公式,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修正的彭曼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结果都偏大。研究区的实际蒸散量使用傅抱璞方法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同研究时段北京市水量平衡研究成果的验证。相比而言,张鲁公式和Turc公式结果偏大,而高桥公式所得结果与傅抱璞方法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彭曼公式 Presley-Taylor公式 傅抱璞公式 永定河
原文传递
西宁市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景鑫 王式功 +2 位作者 李艳 尚可政 相栋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497-504,共8页
利用西宁市1954~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蒸发量资料,分析西宁市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并根据彭曼公式(Penman Formula)对蒸发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宁52a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不同季节和月份的年代际... 利用西宁市1954~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蒸发量资料,分析西宁市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并根据彭曼公式(Penman Formula)对蒸发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宁52a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不同季节和月份的年代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960~1990年代,年蒸发量减少了377.98mm,平均每年减少约27.2mm,其中,1980年代减少的幅度最大,春季和夏季蒸发量显著减少,占年蒸发量减少总量的42%左右,6月的蒸发量下降最快。年际变化趋势符合格丁斯函数(Giddingsfunction)拟合曲线。年内分配形式的年代际变化表明,在1960、1970年代年内分配较不均匀,集中程度较高,1970年代以后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减小。依据彭曼公式建立了二元回归方程,经过显著性检验,蒸发量与日照时数、饱和水汽压差的线性关系密切。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夏季的降温和夏季、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是总云量增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格丁斯函数 影响因子 彭曼公式 回归分析
下载PDF
1980—2009年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卓嘎 尼玛央珍 唐小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8-707,共10页
通过分析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潜在蒸散的气候因素。结果表明:1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分布特征,最大潜在蒸散出现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近30 a来,除冬季潜在蒸散呈略微增加趋势外,其余均呈... 通过分析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潜在蒸散的气候因素。结果表明:1西藏西北部潜在蒸散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分布特征,最大潜在蒸散出现在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近30 a来,除冬季潜在蒸散呈略微增加趋势外,其余均呈减少趋势。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潜在蒸散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负相关。2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风速对冬季潜在蒸散的影响最为显著;近30 a来,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相对湿度增加是导致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西藏西北部地区潜在蒸散的变化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0.55℃·(10a)^(-1)〕的背景下,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10.02 mm·(1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公式 潜在蒸散 时空分布 西藏西北部
原文传递
蒸发力计算方法——彭曼(H.L.Penman)公式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怀屺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介绍采用彭曼(H.L.Penman)公式计算蒸发力的方法及应用和推导.该公式物理意义明确,有较严密的理论依据.它是以能量平衡和空气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的多因子公式.用它计算的水面最大可能蒸发量乘以一定系数,便可换算成农田蒸散量.它是一... 本文介绍采用彭曼(H.L.Penman)公式计算蒸发力的方法及应用和推导.该公式物理意义明确,有较严密的理论依据.它是以能量平衡和空气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的多因子公式.用它计算的水面最大可能蒸发量乘以一定系数,便可换算成农田蒸散量.它是一个建立在生物学和物理学理论基础上,综合地考虑各影响因子的方法.应用时需结合当地情况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蒸发量 蒸发务 彭曼公式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榆林市参考作物需水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大驰 张鑫 +1 位作者 常浩浩 余成凤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6,共7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榆林市参考作物需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便于衡量气候变化背景下榆林市水热资源的演变特征。【方法】根据榆林气象站1959—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平均地表温度、平均气温、蒸发量...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榆林市参考作物需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便于衡量气候变化背景下榆林市水热资源的演变特征。【方法】根据榆林气象站1959—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平均地表温度、平均气温、蒸发量、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间和平均风速等),采用彭曼公式、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榆林市参考作物需水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1959—2014年榆林站全年及四季参考作物需水量均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30.7、11.4、6.7、5.7、6.9 mm/10 a。全年参考作物需水量突变年份为1995年,春、夏、秋三季参考作物需水量均在1998年发生突变,冬季在1989年发生突变;全年及四季参考作物需水量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6、28、27、28、26 a,第二主周期分别为8、7、9、8、4 a,第三主周期分别为4、2、4、4、12 a;参考作物需水量与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年平均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8、0.223、0.935、0.271、0.940。【结论】榆林站1959—2014年不同时间尺度的参考作物需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平均气温、日平均地表温度是影响榆林气象站ET_0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ET0) 彭曼公式 小波分析法 相关分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