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郧阳花鼓戏的艺术特色阐释——以新编花鼓戏《燕若痴》为例
1
作者 鲍苗苗 《音乐世界》 2023年第5期54-57,共4页
郧阳花鼓戏,民间俗称“二棚子戏”,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起源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融合了梁山调、陶腔、花鼓小调等音乐技巧,在郧阳山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新... 郧阳花鼓戏,民间俗称“二棚子戏”,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起源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融合了梁山调、陶腔、花鼓小调等音乐技巧,在郧阳山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新编红色题材大戏《燕若痴》的部分选段进行唱腔、念白、表演形式等方面的艺术分析,评点出郧阳花鼓戏的三种声腔以及它作为郧阳地区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阳花鼓戏 《燕若痴》 琴子 八岔
下载PDF
略论黄梅戏历史发展脉络及其艺术生存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慧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5-87,共3页
黄梅戏二百多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其渊源说法不一,它如何从黄梅地方小戏发展为安徽地方大戏,在现代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下它为何还始终保持传统,怎样使《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唱段深入人心,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
关键词 主调
下载PDF
黄梅戏唱腔分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洋 张奥 《文化产业》 2020年第3期70-71,共2页
黄梅戏是诞生于湖北黄梅县的曲种,是原生于湖北的地方剧种。通过对黄梅戏唱腔进行归纳和分类,为读者了解黄梅戏花腔、彩腔及主调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黄梅戏 分类 主调
下载PDF
爹娘爹娘心太狠(彩腔)
4
《黄梅戏艺术》 2014年第3期87-88,共2页
唱段简介: 《柳树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王兆乾、严风英等一批老艺术家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现代戏,可称之为黄梅戏排演现代戏最早代表性剧日之一,曾于1952年赴上海演出(当时安庆“胜利”、“民众”两剧团合作赴沪)。
关键词 《柳树井》 五十年代 作品改编 现代戏 艺术家 黄梅戏 唱段
下载PDF
要用“情”来演唱
5
作者 刘岚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戏曲演员 旦角 演唱艺术 审美情趣 情感表达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戏曲音乐中的“彩腔”
6
作者 彭涓 《音乐探索》 2002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戏曲音乐 多样 观众 技法 高潮 画龙点睛 征服 过程
下载PDF
戏曲音乐中的“彩腔”
7
作者 彭涓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1,共2页
戏曲音乐中的彩腔,手法多样,千姿百态,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它在戏曲创腔过程中,已成为创腔者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创腔技法。可以说,一段唱腔若少了彩腔,这段唱腔的成功率也许就会下降。何谓彩腔,画... 戏曲音乐中的彩腔,手法多样,千姿百态,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它在戏曲创腔过程中,已成为创腔者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创腔技法。可以说,一段唱腔若少了彩腔,这段唱腔的成功率也许就会下降。何谓彩腔,画龙点睛之腔,神来之“笔”之腔,异峰突起之腔,高潮迭起之腔,“一腔定太平”(戏剧行话,即征服观众之意)之腔,一言以蔽之:精彩之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多样 观众 技法 戏剧 画龙点睛 征服 高潮
下载PDF
黄梅戏传统戏:戏牡丹
8
《黄梅戏艺术》 2009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戏牡丹》是传统黄梅戏72本小戏中经典作品之一,全剧音乐以“彩腔”构成。
关键词 传统戏 黄梅戏 牡丹 经典作品 音乐
下载PDF
黄梅戏唱腔创新的启示
9
作者 申旭光 郑怀佐 《剧影月报》 2004年第2期42-42,共1页
黄梅戏音乐根植于民间沃土,其唱腔柔美、韵味无穷。不论是板腔体的[平词],还是曲牌体的[花腔],或者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彩腔],都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黄梅戏 创新 民间艺术 平词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忆访当年始排《天仙配》——“三腔合一”拉开黄梅戏音乐改革的序幕
10
作者 徐高生 《黄梅戏艺术》 2016年第2期13-13,共1页
这“三腔”指的是彩腔、仙腔、阴司腔。“三腔合一”是用这三腔的音乐素材编创的一首黄梅戏声腔唱段,出现在黄梅戏传统精品剧目《天仙配》“鹊桥”一场戏中,由众仙女齐唱.“人间天上不一样”唱段。曲调如下:
关键词 《天仙配》 黄梅戏 音乐改革 序幕 音乐素材 精品剧目 唱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