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形象思维"观点最早来源于俄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50年代到60年代初、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与中国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和几十年间的社会政...
"形象思维"观点最早来源于俄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50年代到60年代初、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与中国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和几十年间的社会政治状况,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的总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前一次讨论对"美的本质"起了平衡作用,后一次讨论引发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自从1985年以后,对"形象思维"的讨论走向低潮,但这一讨论却化身为文艺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研究和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研究。以上几个途径都是"形象思维"的积极的发展,值得肯定,但是,认识论上的经验的和符号的态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启示。对艺术特征的理解,曾经经历了"是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不是认识"这三个阶段,我们需要有第四阶段的理解,这第四阶段的核心,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还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思维
认识论
符号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建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文摘
"形象思维"观点最早来源于俄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50年代到60年代初、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与中国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和几十年间的社会政治状况,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的总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前一次讨论对"美的本质"起了平衡作用,后一次讨论引发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自从1985年以后,对"形象思维"的讨论走向低潮,但这一讨论却化身为文艺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研究和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研究。以上几个途径都是"形象思维"的积极的发展,值得肯定,但是,认识论上的经验的和符号的态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启示。对艺术特征的理解,曾经经历了"是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不是认识"这三个阶段,我们需要有第四阶段的理解,这第四阶段的核心,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还是认识"。
关键词
形象思维
认识论
符号学
Keywords
image-thinking
epistemology
semiotics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