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肥耦合对欧美108杨幼林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闫小莉 戴腾飞 +2 位作者 邢长山 贾黎明 张龙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92-3701,共10页
采用根钻法对水肥耦合条件下(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欧美108杨幼林(Populus×euramericana cv.‘Guariento’)林地0—30 cm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田间试验设计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50、-25 k Pa)... 采用根钻法对水肥耦合条件下(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欧美108杨幼林(Populus×euramericana cv.‘Guariento’)林地0—30 cm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田间试验设计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50、-25 k Pa)和3个养分水平(施N150、300、450 g株-1a-1),组合成9个水肥耦合处理,另设1个对照处理(CK)。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方向上,10个处理下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生物量、表面积、体积和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且多数处理达到显著水平),而比根长则在低水和中水处理下表现出0—10 cm土层显著小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在高水和CK处理下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表征细根分布特征的多数指标来看,水肥耦合没有改变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的垂直分布格局,其细根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该层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分别是10—20 cm土层的1.25—5.05倍和1.05—2.05倍、分别是20—30 cm土层的2.8—13.06倍和1.99—4.99倍。(2)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和体积均表现出:低肥量下的3个滴灌水平处理均与CK无显著差异,中肥和高肥量下的6个处理均显著大于CK,尤其高水高肥处理促进细根生长的效果最显著,其3个土层细根生物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316%、386%和442%,根长密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345%、176%、132%(P<0.05);各处理比根长均随着滴灌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3)同一滴灌水平下各土层细根生物量随施肥量变化的回归方程拟合具有较高R2(0.702—0.891),P<0.0001,而同一施肥水平下各土层细根生物量随滴灌量变化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低,说明欧美108杨幼林细根的趋肥性强于向水性,故在对其水肥经营管理中应该将施肥措施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形态分布 地表滴灌 杨树人工林
下载PDF
外源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江 周俊 +2 位作者 费群燕 兰京 马荣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82,共5页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NH4+,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NH4+,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碳酸盐态铅为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铁锰氧化态铅为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有机结合态铅为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铅的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铅浓度增大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铅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铅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铅小于500 m g/kg时比例增高,大于500 m g/kg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加入外源铅的土壤中,水溶态的NH4+和K+的浓度增大,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水溶态磷和铅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铅盐被固结,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铅 土壤 形态分布 交换固结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余亮英 陆继东 +3 位作者 吴戈 冯伟 陈文 沈凯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0-645,共6页
采用化学热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选用的煤种为河南平顶山烟煤、河南焦作无烟煤和贵州六盘水贫煤3个煤种,分析的痕量元素为Pb、Cd和Cr3种痕量重金属元素。在400K~2000K温度范围内,比较... 采用化学热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选用的煤种为河南平顶山烟煤、河南焦作无烟煤和贵州六盘水贫煤3个煤种,分析的痕量元素为Pb、Cd和Cr3种痕量重金属元素。在400K~2000K温度范围内,比较讨论了3种元素在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中的化学形态和物理相。结果表明:在燃煤过程中,Pb、Cd和Cr都是不易挥发的元素,他们的挥发性大小依次为Cd>Pb>Cr;在还原性气氛下,高温时主要以气态单质存在;烟煤与贫煤的分析结果一致,而无烟煤的分析结果在低温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煤燃烧 痕量重金属 热力平衡计算 形态分布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伟 徐明厚 +3 位作者 于敦喜 郝炜 隋建才 俞云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23,共5页
通过对平顶山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结合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研究了两种选定的矿物质成灰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燃烧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小于63Mm,燃烧温度在1400℃,炉内燃烧气氛为空气气氛。试验采用低压... 通过对平顶山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结合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研究了两种选定的矿物质成灰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燃烧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小于63Mm,燃烧温度在1400℃,炉内燃烧气氛为空气气氛。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并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氧化性气氛中元素Na和Fe的化学形态和物理相。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钠元素主要以Na单质的形式气化,大部分以NaO、Na2SO4、NaCl、Na3PO4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极少量以NaAlSi3O8相存在于PM1.0-10中;Fe元素主要以FeO的形式气化,部分以Fe2O3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部分以Fe3O4和Fe2O3的形式存在于PM1.0-10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燃煤 颗粒物 形态分布
下载PDF
元素钾、硅和铝在PM_(10)的形态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伟 徐明厚 +3 位作者 于敦喜 郝炜 隋建才 俞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7-890,共4页
通过对平顶山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结合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研究了三种选定的矿物质成灰元素钾、硅和铝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燃烧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小于63μm,燃烧温度在1400℃,炉内燃烧气氛为空气气氛。试验采用低压... 通过对平顶山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结合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研究了三种选定的矿物质成灰元素钾、硅和铝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燃烧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小于63μm,燃烧温度在1400℃,炉内燃烧气氛为空气气氛。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并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氧化性气氛中元素钾、硅和铝的化学形态和物理相。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钾元素主要以K单质的形式气化,大部分以K2SO4、KCl、K2HPO4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极少量以KAlSi2O6相存在于PM1.0-10中;极少量Si和Al元素分别以SiO和OAlOH及AlOH的形式气化,以固相SiO2和Al2O3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而大部分则以SiO2和Al6Si2O13的形式存在于PM1.0-10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颗粒物 元素 形态分布
下载PDF
葡萄叶片气孔的研究—气孔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连国 李晓燕 +1 位作者 刘志华 鲁占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3期24-28,共5页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个种18个品种葡萄叶片的气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气孔大小差异很大,同一叶片上气孔大小也不相同;气孔保卫细胞有肾脏形和梅花瓣形2种,巨型气孔一般凸出叶片表面,且周围有放射状角质条纹,小气孔分下凹和水平于...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个种18个品种葡萄叶片的气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气孔大小差异很大,同一叶片上气孔大小也不相同;气孔保卫细胞有肾脏形和梅花瓣形2种,巨型气孔一般凸出叶片表面,且周围有放射状角质条纹,小气孔分下凹和水平于叶表2种形式存在;首次在葡萄上发现环形放射状排列的气孔群及中心巨型气孔。本文还对气群的形成机制及气孔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叶片气孔 形态分布
下载PDF
不同日龄鸡胚肺脏中肥大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进国 高登慧 +3 位作者 姚红艳 欧德渊 蒋兴明 郭俊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153,共3页
为了解鸡胚肥大细胞(MC)发育与鸡胚发育的关系,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鸡胚肺脏中MC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胚肺脏中MC发生于15日龄,零星分布在三级支气管黏膜固有层、16~21日龄鸡胚肺脏中MC分布在三级支气... 为了解鸡胚肥大细胞(MC)发育与鸡胚发育的关系,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鸡胚肺脏中MC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胚肺脏中MC发生于15日龄,零星分布在三级支气管黏膜固有层、16~21日龄鸡胚肺脏中MC分布在三级支气管间结缔组织、呼吸性毛细管、肺房、血管周围,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并且MC数量和胚胎发育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形态分布 数量变化 鸡胚
下载PDF
猫儿山两种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嗜银细胞比较观察
8
作者 崔甄甄 陈毓 +3 位作者 宁梅红 杨波 韩丽霞 黄华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5-912,共8页
为探究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以分布于猫儿山保护区的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二者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与分布密度进... 为探究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以分布于猫儿山保护区的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二者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与分布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有尾两栖类消化道比较组织学和内分泌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两栖类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数据基础。结果显示,两种动物从食道至直肠均有嗜银细胞分布,分布型都呈波浪形,均在食道处分布密度(个/视野)最高,猫儿山小鲵为2.00±0.69,瑶山肥螈为3.42±0.31,在猫儿山小鲵回肠(1.45±0.50)和瑶山肥螈在直肠(1.63±0.97)分布密度最低。瑶山肥螈消化道各部位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都高于猫儿山小鲵,两种动物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在食道、贲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差异显著,但在胃体、幽门和直肠中差异不显著。对同一物种消化道不同部位嗜银细胞进行比较,猫儿山小鲵及瑶山肥螈的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均出现在食道,其中,猫儿山小鲵食道与十二指肠、回肠、直肠差异显著(P<0.05),瑶山肥螈食道与其他各部位差异显著(P<0.05)。嗜银细胞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和梭形等,可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细胞。猫儿山小鲵生活环境多为沼泽地,富含淤泥、落叶,喜食蛙类蝌蚪、蚯蚓等个体较小且易消化的食物,瑶山肥螈生活环境为石块粗砂较多的山溪,以虾、蟹、螺等为食,这两种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密度各具自身特点,可能与其生境及食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小鲵 瑶山肥螈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分布
原文传递
20号钢中的锰、铁硫化物
9
作者 叶长青 《连铸》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对水平连铸圆坯及其成品钢管中的锰、铁硫化物进行了简要分析,对这些硫化物存在的形态、分布及其危害性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减少这类硫化物的措施。
关键词 硫化物夹杂 铁硫化物 柱状晶 中间裂纹 形态分布 夹杂物 连铸坯 机械性能 钢管 变质处理
原文传递
茶树与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8
10
作者 康孟利 薛旭初 +4 位作者 骆耀平 陈惠云 石元值 马立峰 韩文炎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280-282,共3页
茶树体内铅主要以草酸铅和磷酸氢铅、磷酸铅等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其次为果胶酸铅、与蛋白质呈结合态或吸附态的铅,依次为水溶性有机酸铅和磷酸铅、硝酸铅和氯化铅为主的无机物及氨基酸铅。其中,在茶树的根、茎、叶中2种主要形... 茶树体内铅主要以草酸铅和磷酸氢铅、磷酸铅等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其次为果胶酸铅、与蛋白质呈结合态或吸附态的铅,依次为水溶性有机酸铅和磷酸铅、硝酸铅和氯化铅为主的无机物及氨基酸铅。其中,在茶树的根、茎、叶中2种主要形态的铅含量分别为全铅量的97.34%、98.35%和99.65%。根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中,茎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叶片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在未加入铅处理时,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及对应的铅含量大小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水溶性铅,加入外源铅后,变化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吸附态>水溶性铅,硫化物残渣态和交换态的铅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细胞 土壤 形态分布
下载PDF
熔体的形态与分布特征对岩石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永胜 何昌荣 李海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熔体的形态与分布研究表明,在静态条件下,熔融程度比较低时,熔体主要分布于三个矿物颗粒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熔体结构,熔体二面角在0°~60°;熔融程度比较高时,熔体沿多个颗粒边界形成孤立的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熔体三... 熔体的形态与分布研究表明,在静态条件下,熔融程度比较低时,熔体主要分布于三个矿物颗粒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熔体结构,熔体二面角在0°~60°;熔融程度比较高时,熔体沿多个颗粒边界形成孤立的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熔体三联点的二面角接近60°或大于60°。在动态条件下,在部分或全部矿物颗粒边界出现熔体薄膜,把熔体三角形连通,形成局部熔体网络,熔体三联点的二面角接近0°。如果熔体呈孤立的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时,熔体对岩石流变的影响比较小:当熔体含量小于2%~3%,熔体对岩石流变基本没有影响;只有熔体含量接近或超过3%~5%,熔体对流变强度的弱化作用才出现,当熔体含量达到10%时,流变强度弱化增加3倍左右。如果矿物颗粒边界出现熔体薄膜,微量熔体(小于1%)就对岩石流变强度有显著的弱化作用。流变实验表明,在颗粒边界含有小于1%的熔体时,熔体对流变强度的弱化达到4倍,当颗粒边界含有3%的熔体时,这种弱化作用达到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的形态分布 岩石流变 弱化
下载PDF
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邵同宾 嵇少丞 王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1-869,共19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静态与动态条件下部分熔融岩石中熔体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着重阐述部分熔融对橄榄岩和花岗岩流变学性质的影响。众所周知,部分熔融不仅是造成地球的成分演化、形成层圈构造的重要过程,而且对深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物理性质...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静态与动态条件下部分熔融岩石中熔体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着重阐述部分熔融对橄榄岩和花岗岩流变学性质的影响。众所周知,部分熔融不仅是造成地球的成分演化、形成层圈构造的重要过程,而且对深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物理性质(如,电导率、滞弹性、剪切波速度和渗透性等)皆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部分熔融岩石流变性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之间的力学耦合、地幔对流,板块构造运移、造山作用、地壳隧道流等地质过程必不可少。在过去特别是近三十年来,该领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深了人们对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性质的理解,现已达成如下共识:在静态条件下,当橄榄岩中的熔体分数很小(<约2%)时,熔体主要局限于颗粒三连点或沿粒棱分布;随着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颗粒边界上的熔体膜也会逐渐增多。然而,在共轴挤压和简单剪切变形条件下,熔体大多数沿着与最大主应力呈15°~30°的小角度的伸展剪切带分布。只要熔体的体积分数不大(约5%),绝大多数颗粒边界并没有被熔体润湿,部分熔融只会导致中等程度的流变弱化效应。但是,随着熔体含量的增加,地幔岩流变强度的弱化效应会渐趋强烈,变形最终导致固—熔体的彼此分离(岩浆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熔融 熔体形态分布 二面角 流变学 大应变剪切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