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达国家养老设施平面布局形式演进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卜德清 和莎 李明帅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62-66,共5页
梳理美国、德国、日本3个国家养老设施平面布局形式的演进过程,总结三者发展的共性规律,并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切入点,将3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均GDP与该时期的建筑平面布局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人均GDP与平面形式之间的对应... 梳理美国、德国、日本3个国家养老设施平面布局形式的演进过程,总结三者发展的共性规律,并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切入点,将3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均GDP与该时期的建筑平面布局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人均GDP与平面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养老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设施 平面布局 人均GDP 形式演进
原文传递
文化视野下重庆合院式民居演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龙彬 吴晓言 《中国名城》 2016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重庆传统合院式民居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文化的视野,探讨在移民文化、西方文化影响下,其类型的演进及嬗变,从而揭示出在各种文化影响下重庆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发展演进。
关键词 重庆合院式民居 文化影响 形式演进
下载PDF
论现代艺术观念下的建筑形态营造
3
作者 汤跃然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17期176-177,共2页
现代艺术运动是艺术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活动。文章试图通过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分析,审视现代优秀建筑的形态,论述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现代艺术观念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从而发现建筑艺术的真正价值。文章主要从抽象主义、立体主义、... 现代艺术运动是艺术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活动。文章试图通过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分析,审视现代优秀建筑的形态,论述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现代艺术观念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从而发现建筑艺术的真正价值。文章主要从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入手,探讨建筑师在汲取现代艺术观念后得到的启发,并逐渐从形态和观念上改变固有意识,开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建筑形态 形式演进
下载PDF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朱晓进 李玮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60,205,共23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呈现一部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语言变革为起点的,这场语言革命以及其后各历史阶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呈现一部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语言变革为起点的,这场语言革命以及其后各历史阶段的文学语言变迁,对包括形式在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都产生过深度影响,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演进和主要特征形成的内在根源。深入探讨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不仅能揭示语言变迁所营构的普遍的文学创作的语言环境,而且能发现包括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现象、作家的文体选择行为、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等历史成因,能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及其后的一系列新的文学形式和文体现象,作出准确的阐释和评价。这有利于更好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经验,并为我们当今文学形式的发展找寻历史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语言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形式演进
原文传递
从《老八板》音乐的演进看民间音乐在传承中的创新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青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取不同角度,藉由《老八板》音乐变体的不同类型的考察,探讨民间音乐在世代传承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成就。"加花变奏型"、"结构发展型"及"隐性结构与显性句法型"等音乐形式上的演进,...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取不同角度,藉由《老八板》音乐变体的不同类型的考察,探讨民间音乐在世代传承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成就。"加花变奏型"、"结构发展型"及"隐性结构与显性句法型"等音乐形式上的演进,显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有声文学文体对民间音乐形式的影响。民间音乐在传承中的创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民间音乐自身的话语系统,也能够帮助我们归纳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的音乐思维方式,以及自身的旋律发展与结构布局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八板》 民间音乐 音乐形式演进 加花变奏型 结构发展型 隐性结构与显性句法型
下载PD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Chan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6
作者 朱晓进 李玮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1期113-131,共19页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language, so in the ligh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it is appropriate to 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language, so in the ligh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it is appropriate to 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the art of languag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arts with th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s rej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promotion of the vernacular. This language revolu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during each subsequent historical period have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cluding literary forms, and hence have become an inner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nd of the shaping of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s well as the roles governing this process will not only disclose the universal linguistic context of literary creation cre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but will also enable us to find the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phenomena of literary genres and forms, writers' choice of literary styles,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etc., and will offer a correct expla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ay Fourth vernacular movement and the subsequent series of new literary forms andstyles. This is instrumental to achieving a better summation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nd to finding historical clu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esent-day literary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languag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evolution of literary forms
原文传递
劳动价值论新探
7
作者 何明 《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80-90,共11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得出是运用科学抽象法的结果,坚持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本文在坚持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得以成立的另外三大理论基石,并据此分析了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同时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得出是运用科学抽象法的结果,坚持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本文在坚持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得以成立的另外三大理论基石,并据此分析了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同时成功地在理论意义上使劳动价值论运用了数学。从而在最基本的理论层面上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此外还论述了物的要素一方面不是价值的源泉;一方面又是价值得以形成的外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二重性理论 劳动本质论 劳动的智力浓度理论 劳动形式演进
原文传递
挽救戏曲电影类型的一次努力——论《廉吏于成龙》在戏曲电影语言上的突破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海洋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1,70,共5页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两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两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光、场面调度、动作奇观、间离体验是戏剧与电影相交叉的结合部,在这些结合部上,导演充分发挥戏曲和电影各自的表现力,达成艺术上的和解,从而在新的层面完成二者的高度融合。影片既保存了戏曲原汁原味的美感,又张扬了电影独立的表现力,这为戏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吏于成龙》戏曲电影 视听语言 形式风格的演进
原文传递
音乐体裁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修订版)之启示
9
作者 王旭青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体裁是指艺术内部的分类。每一种体裁都有一套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可辨识的艺术形式,但每一种体裁又总是处在多变、活跃的状态之中。各种体裁之间所存在着的"分离"和"求合"现象,恰恰体现了体裁的动态艺术特征。在... 体裁是指艺术内部的分类。每一种体裁都有一套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可辨识的艺术形式,但每一种体裁又总是处在多变、活跃的状态之中。各种体裁之间所存在着的"分离"和"求合"现象,恰恰体现了体裁的动态艺术特征。在《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中,两位著者以近150种西方音乐体裁为研究对象,在西方音乐风格演变和社会文化历史的双重语境中对这些体裁类别进行了词源、历史演变、特性、演变规律等方面的溯源探究,进而触及音乐体裁学与曲式学、音乐史学、音乐分析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问题等。文章一方面从体裁学视角出发,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一书所作的体裁研究案例进行了述介,另一方面也阐明了当代语境下进行音乐体裁分析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演进 音乐体裁 音乐形式 艺术风格 演进
原文传递
论《廉吏于成龙》在戏曲电影语言上的突破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海洋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光、...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光、场面调度、动作奇观、间离体验是戏剧与电影相交叉的结合部,在这些结合部上,导演充分发挥戏曲和电影各自的表现力,达成艺术上的和解,从而在新的层面完成两者的高度融合。影片既保存了戏曲原汁原味的美感,又张扬了电影独立的表现力,为戏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吏于成龙》 戏曲电影 视听语言 形式风格的演进
下载PDF
论《廉吏于成龙》在戏曲电影语言上的突破——兼谈戏曲电影形式风格的演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海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两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两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光、场面调度、动作奇观、间离体验是导演找到的戏剧与电影相交叉的结合部。在这些结合部上,导演充分发挥戏曲和电影各自的表现力,在充分尊重彼此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达成艺术上的和解,从而在新的层面完成二者的高度融合。影片既保存了戏曲原汁原味的美感,又张扬了电影的独立的表现力,为戏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吏于成龙》 戏曲电影 视听语言 形式风格的演进
下载PDF
透过小说形式 寻找政治动力——试评裴亚莉的《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
12
作者 温新瑞 于阿丽 《晋图学刊》 2011年第2期86-88,共3页
小说形式与政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被人们简单地看成相互对立、水火不容,但是《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这部著作却慧眼独具,发现二者之间更为复杂的、隐蔽的关系。这部著作主要研究了卡尔维诺、昆德拉以及三位拉丁美洲作家(博尔赫斯... 小说形式与政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被人们简单地看成相互对立、水火不容,但是《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这部著作却慧眼独具,发现二者之间更为复杂的、隐蔽的关系。这部著作主要研究了卡尔维诺、昆德拉以及三位拉丁美洲作家(博尔赫斯、科塔萨尔和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在深入分析小说文本的基础上,著者指出在他们小说形式探索的背后,恰恰都充满着强烈的哲学的、政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亚莉 《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演进 小说形式 政治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