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德峨苗族、彝族体质调查 被引量:85
1
作者 庞祖荫 李培春 +6 位作者 梁明康 孙尚辉 李坤 欧永章 杨永舒 周善金 覃琛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4期324-335,共12页
对广西隆林县德峨乡男性22至60岁与女性20至60岁的576名苗族人(男395、女181)和178名彝族人(男88、女90)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计算出各项数据,总结德峨苗族、彝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民族相比较。
关键词 活体观察与测量 苗族 彝族
下载PDF
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与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绍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8,共8页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对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拢”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对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拢”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只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造成误解,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彝族 族体理论 攀枝花 民族 族群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启睿 和秀梅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6,共9页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研究了彝族、白族和纳西族238名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一致之处,也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⑴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数目不同;⑵基本颜色词的类别不同...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研究了彝族、白族和纳西族238名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一致之处,也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⑴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数目不同;⑵基本颜色词的类别不同;⑶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的维度不完全相同;⑷每一类别中包含的颜色词及颜色词的数目不同。这些差异体现了文化和语言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颜色词 分类
下载PDF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被引量:44
4
作者 罗建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109,共4页
通过文献检索、田野调查,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进行调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作论证和阐述。研究显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彝族先民生... 通过文献检索、田野调查,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进行调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作论证和阐述。研究显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彝族先民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与民族生存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原始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居住环境的制约,具有独特的山地文化性质和民族异质性。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竞技、娱乐特征,较高的健身和思想教育价值,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与现代体育思想的共融,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彝族
下载PDF
再谈“民族”与“族群”——回应李绍明教授 被引量:39
5
作者 郝瑞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40,共5页
李绍明教授曾在《民族研究》 2 0 0 2年第 2期上发表《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一文 ,对于笔者历年来在一些论文中所表达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并援引了笔者和他都做过研究的彝族来作为例子。本文对李绍明文章做了回应 ,认... 李绍明教授曾在《民族研究》 2 0 0 2年第 2期上发表《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一文 ,对于笔者历年来在一些论文中所表达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并援引了笔者和他都做过研究的彝族来作为例子。本文对李绍明文章做了回应 ,认为他的有些论点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则涉及对族体理论的不同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绍明 族体理论 民族 族群 彝族
原文传递
云南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龙春林 张方玉 +1 位作者 裴盛基 陈三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云南高原中部紫溪山地区的彝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紫溪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惠于彝族传统文化,当地彝族图腾文化对紫溪山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保...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云南高原中部紫溪山地区的彝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紫溪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惠于彝族传统文化,当地彝族图腾文化对紫溪山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保护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优良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正在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紫溪山 生物多样性 彝族 传统文化 图腾崇拜
下载PDF
凉山彝族相关文化习俗与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42
7
作者 杨淑娟 罗敏 +3 位作者 张素华 姚永娜 王启兴 廖强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2,F0003,F0004,共4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同时也是中国艾滋病的高流行区。世代繁衍的彝族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影响着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彝族的性文化和婚姻文化、价值观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凉山州彝族相关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同时也是中国艾滋病的高流行区。世代繁衍的彝族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影响着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彝族的性文化和婚姻文化、价值观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凉山州彝族相关文化习俗与艾滋病病毒流行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当地文化习俗的防控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彝族 文化 习俗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 被引量:35
8
作者 林耀华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根据我国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识别的缘由、理论根据和进程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在民族识别工作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的意愿,慎重稳妥地逐... 本文根据我国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识别的缘由、理论根据和进程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在民族识别工作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的意愿,慎重稳妥地逐一进行识别,以明确民族成分,确定民族名称。在识别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时,不能不以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作为遵循的原则。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与中国民族的实际,应看到多数民族在解放前尚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四个特征正在形成之中。因此,民族识别工作又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教条主义地运用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而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识别 民族成分 中国西南地区 族称 支系 基诺族 族体 土家 彝族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爱忠 裴盛基 陈三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89-492,共4页
所述的“神树林”是广泛意义上的概念 ,包括多种因文化信仰而保护的各种森林块 .这些森林块不仅有多种的生态功能 ,也是村社水平生物多样性相对集中的地方 .通过对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进行了广泛调查 ,取样比较了自然保护区、村社... 所述的“神树林”是广泛意义上的概念 ,包括多种因文化信仰而保护的各种森林块 .这些森林块不仅有多种的生态功能 ,也是村社水平生物多样性相对集中的地方 .通过对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进行了广泛调查 ,取样比较了自然保护区、村社集体林和“神树林”3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森林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神树林”群落的物种总数 ( 67)、样方特有种 ( 17)、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 ( 2 .96)都显著高于自然保护区群落 (分别为 44、8、2 .17)和集体林群落 (分别为 3 4、4、2 .3 9) ,表明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市 彝族 “神树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被引量:35
10
作者 谢书书 张积家 +2 位作者 和秀梅 林娜 肖二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0-901,共12页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黑、白文化影响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⑵语言和文化对于颜色认知的影响包括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汉族 颜色认知
下载PDF
节庆体育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为例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振勇 童国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借助文化人类学文化记忆和认同理论,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节庆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节庆体育不仅能促进族群内部的交际和文化传承,同时对族群间交流和文化认同也具有积极影响;分析节庆体育影响... 运用田野调查法,借助文化人类学文化记忆和认同理论,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节庆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节庆体育不仅能促进族群内部的交际和文化传承,同时对族群间交流和文化认同也具有积极影响;分析节庆体育影响族群集体记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内隐化机制,能从深层次上全面考察和揭示节庆体育的社会存在意义以及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节庆体育 集体记忆 文化认同 彝族
下载PDF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下)──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文本迻录”为例 被引量:35
12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40,共9页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这种局面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它...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这种局面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它们既为我国的史诗学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打开了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后来的文本阐释、学理规范、田野实践建立了一种能动的反观视野,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史诗的文本形态、史诗的传承方式、史诗传统内部的基本叙事法则等问题带来了深刻的反思:⑴彝族史诗是怎样从乡土社会走入学者视域的;⑵反思史诗文本《勒俄特依》从本土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被?译为汉文阅读和学术阐释的“民俗学过程”(folkloreprocess);⑶检讨《勒俄特依》文本及其相关的文本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⑷说明“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的主要弊端以及相关学术史的批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文本迻录” 民间叙事传统 格式化 文本制作 民俗学
原文传递
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蔡富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5,共8页
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家支的聚会活动。家支聚会是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是彝族人民在集体所有制解... 凉山彝族同一家支的男性成员经常举行聚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尤为突出。农村和城镇彝人大多热衷于本家支的聚会活动。家支聚会是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是彝族人民在集体所有制解体后的一种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家支聚会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家支
原文传递
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延超 饶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1-48,共8页
同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与彝族,在相距并不遥远的地理空间内,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彝族为山地民族,火崇拜是其文化的核心观念因子,体育也被赋予浓厚的火文化特征:尚力、... 同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与彝族,在相距并不遥远的地理空间内,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彝族为山地民族,火崇拜是其文化的核心观念因子,体育也被赋予浓厚的火文化特征:尚力、血祭、崇火;而傣族为河谷、坝区民族,其体育文化特征中又彰显水文化的民族情性:柔美、传情、崇水。如此,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便具有了典型的比较科学理论中提出的“可比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彝族 民族传统体育 比较 研究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移风易俗主题与政府角色转换 被引量:26
15
作者 唐钱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2,共9页
移风易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题与难题,合理定位移风易俗中的政府角色,关系着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成败。以四川凉山彝区的移风易俗运动为案例,我们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地方政府移风易俗运动中的角色主位、错位与回归本位进行... 移风易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题与难题,合理定位移风易俗中的政府角色,关系着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成败。以四川凉山彝区的移风易俗运动为案例,我们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地方政府移风易俗运动中的角色主位、错位与回归本位进行探讨。文化管理的国家主位传统,为移风易俗运动中的政府角色主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移风易俗运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主导与主位的文化管理模式引发的风俗误读,成为移风易俗运动中政府角色错位的根源。乡村文化振兴应以"文化治理"理念为指引,实现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经由新型多元主体关系建构、社会治理模式革新、文化变迁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的唤起,更好地促使地方政府回归移风易俗角色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移风易俗 文化治理 彝族 政府角色
原文传递
彝族服饰图纹类型、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 被引量:22
16
作者 范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1-35,共5页
从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 ,探讨了彝族服饰图纹的文化品位。按属性把彝族的服饰图纹归纳为 :几何型图纹 ,图腾式图纹 ,花卉、鱼虫图纹和自然景物图纹四种类型。并从多元化整体美 ,以自然美作基调 ,崇拜性思想的反映 。
关键词 彝族 服饰图纹 类型 艺术特点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上) 被引量:25
17
作者 巴莫阿依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4,共8页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 ,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 ,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 ,初... 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信仰密切相关 ,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 ,仪式医疗活动在大小凉山彝族乡村仍很活跃。笔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彝文仪式文献的相关记载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信仰与疾病认知进行考察 ,初步认为在彝族信仰中疾病具有七类超自然的病源 ;进而分析彝族仪式疗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最后对仪式疗者的医疗活动如疾病诊卜、防病仪式和治病仪式进行归类描述。这是第一篇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族传统信仰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疾病信仰 仪式医疗 疾病诊卜 治病仪式 防病仪式
原文传递
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滕星 《民族教育研究》 2000年第2期45-52,共8页
本文从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民族心理、可利用的资源。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双语教育 教育模式 制约因素 语言文化生态环境 民族心理
下载PDF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上)——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文本迻录”为例 被引量:22
19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5,共7页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 这种局面一则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二则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 这种局面一则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二则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它们既为我国的史诗学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打开了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后来的文本阐释、学理规范、田野实践建立了一种能动的反观视野 因此,在国际彝学研究的学术走向中,简要回顾国内外几代学者对彝族文学传统与史诗直接地或间接地搜集、整理、翻译与评述.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线索:(1)彝族史诗是怎样从乡土社会走入学者视域的;(2)反思史诗文本《勒俄特依》从本土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被追译为汉文阅读和学术阐释的“民俗学过程”(folklore process);(3)检讨《勒俄特依》文本及其相关的文本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说明“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的主要弊端以及相关学术史的批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文本迻录”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 文本制作 学术反思 民俗学过程
原文传递
“外环境”与“链接键”:5G时代非遗短视频传播之思——以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苏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
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传播,而传播是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活性机制。5G技术全面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其在传播上的大流量、快捷性及影响力拓宽了非遗传承和展示的空间,而短视频作为立体化、多维化的信息载体,对推动非遗的技术传播与创新推广具... 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传播,而传播是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活性机制。5G技术全面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其在传播上的大流量、快捷性及影响力拓宽了非遗传承和展示的空间,而短视频作为立体化、多维化的信息载体,对推动非遗的技术传播与创新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非遗的代表之一,彝族非遗在传承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此,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基础,对非遗短视频传播的"外环境"和"链接键"进行探讨、思考,总结出适合彝族非遗传播的途径和方向,旨在为我国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助益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5G 短视频传播 彝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