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录囚制度考论 被引量:7
1
作者 万安中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在监狱发展史上 ,录囚制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监狱管理制度 ,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特征。录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对维护各代封建王朝的统治 ,特别是加强监狱统治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的司法审判工作及监狱管理 ,也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在监狱发展史上 ,录囚制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监狱管理制度 ,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特征。录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对维护各代封建王朝的统治 ,特别是加强监狱统治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的司法审判工作及监狱管理 ,也有重大的借鉴价值。但录囚制度作为时代和历史的产物 ,也存在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监狱管理制度
下载PDF
录囚制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省思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涛 张先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7,共6页
录囚是自汉代以来流行于古代中国的重要司法制度。它肇基于汉,发展于唐,兴盛于明清。在历史上,其名称虽有变化,形式上也有区别,但在性质与任务上却大体相同。它是封建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官员通过对罪囚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 录囚是自汉代以来流行于古代中国的重要司法制度。它肇基于汉,发展于唐,兴盛于明清。在历史上,其名称虽有变化,形式上也有区别,但在性质与任务上却大体相同。它是封建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官员通过对罪囚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司法制度。该制度不仅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效地巩固了封建法治秩序,而且对我国当前深化错案纠正制度和不起诉制度改革等,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审 秋审 错案纠正
下载PDF
纵囚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淑芳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比较唐宋两代录囚制度和赦免制度,可知:唐太宗贞观六年的录囚尚存理狱之意,还是不同于宋代类似纵囚的录囚的,太宗此举也不是为邀名;欧阳修《纵囚论》一文只是欲借太宗录囚之题来反对宋代的大赦而已。
关键词 唐太宗 欧阳修 刑狱 制度 赦免制度
下载PDF
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 被引量:4
4
作者 段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8,共6页
录囚本是我国古代平反冤狱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天人感应"思想的主导下,录囚在东汉时期成为禳灾的一种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它有着维护灾害时期社会稳定、安定灾民心理的功效,但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灾害防治和司法审查产生... 录囚本是我国古代平反冤狱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天人感应"思想的主导下,录囚在东汉时期成为禳灾的一种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它有着维护灾害时期社会稳定、安定灾民心理的功效,但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灾害防治和司法审查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妨碍了社会公正,甚至流为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自然灾害 禳灾 法制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录囚制度评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英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3-77,共5页
"录囚"是建立于我国西汉时期的一项司法制度,其功能是纠正冤狱、督办滞狱(久悬未决的案件),它在整个法律机制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国家通过录囚活动检验和监督司法的合法性,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威信,同时也推进了法律的... "录囚"是建立于我国西汉时期的一项司法制度,其功能是纠正冤狱、督办滞狱(久悬未决的案件),它在整个法律机制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国家通过录囚活动检验和监督司法的合法性,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威信,同时也推进了法律的文明进程。录囚制度符合法律理念、顺应民心,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故能为后世确认并继承延续。录囚制度中蕴含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录囚亦是一种受司法非法侵害时的公权救济,国家通过录囚制度纠正执法偏差,拯救无辜,匡扶正义,社会效果彰显。故此,录囚对于整体法律制度而言意义重大,是法律宏观调控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刑 古代法律文化 法律制度
下载PDF
元代宪司分行录囚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敬松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6-43,共8页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架构中,监察机构与监察官员始初也担负诸如录囚的任务,但其后,监督、监察官僚体系则成为其主要的职责。元代宪司即地方监察机构却在实施行政监察职能的同时,定期地、大量地承担了录囚的司法职责。在录囚中,除了审录数...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架构中,监察机构与监察官员始初也担负诸如录囚的任务,但其后,监督、监察官僚体系则成为其主要的职责。元代宪司即地方监察机构却在实施行政监察职能的同时,定期地、大量地承担了录囚的司法职责。在录囚中,除了审录数量相对较少的重囚外,对于其他的囚犯,元政府则规定了宪司分行"决轻"、"辩冤"、"纠滞"、"申疑"等录囚任务。在录囚中,宪司不仅审录在押犯人,还审录正在诉讼过程中的案件。同时,对录囚中发现的贪赃、枉法、违法行为的官员予以惩处或者上报惩处意见。至于录囚的效果,不排除一些正直官员的严正执法与人道表现,但作为封建制度体系中的元代,录囚不可能彻底解决司法腐败与社会黑暗问题,而且录囚本身的弊病也大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宪司
下载PDF
汉代录囚制度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政举 《文博》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一、录囚制度的产生及其形成原因   录囚,主要是指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上级负有监管职责的司法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巡视监狱,讯察狱囚,以便平冤纠错,决遣淹滞,酌予原囿,以维护公正司法的一种诉讼制度.……
关键词 《礼记·月令》 汉武帝时代 定期巡视 无害吏 隽不疑 酌金律 郡国 洛阳令 附益法
下载PDF
谈谈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林虎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录囚制度源远流长,代有传承损益。其功能有三:一曰平反冤狱;一曰清理滞狱;一曰赦降放遣。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录囚制度仍可为改善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龟镜。
关键词 会官审 龟镜
下载PDF
元代监察御史录囚问题研究
9
作者 展可鑫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录囚是元代监察御史的一项基本职能。学界关于元代监察御史录囚皆为朝廷临时派遣、并非监察御史固有职能的观点值得商榷。通过细致考察制度规定和相关事例,可知监察御史录囚作为元代录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巡按录囚、与其他机构... 录囚是元代监察御史的一项基本职能。学界关于元代监察御史录囚皆为朝廷临时派遣、并非监察御史固有职能的观点值得商榷。通过细致考察制度规定和相关事例,可知监察御史录囚作为元代录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巡按录囚、与其他机构官员一同录囚、临时录囚三种形式。元代监察御史录囚的对象因审录地区和录囚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职能大致包括审录在禁罪囚、决遣淹滞、纠正冤假错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监察御史 五府审
下载PDF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安玉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5-28,24,共5页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的制度。冤、假、错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历史类型的诉讼中,统治者出于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都在法律中规定了相应的理冤措施,以弥补审判机关裁决中出现的错误。本文...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的制度。冤、假、错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历史类型的诉讼中,统治者出于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都在法律中规定了相应的理冤措施,以弥补审判机关裁决中出现的错误。本文拟就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作如下概述。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理冤制度,有复审制度、直诉制度、录囚制度和监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诉 登闻鼓 冤狱赔偿 刑法志 审判机关 阶级统治 封建统治者 社会历史现象 隽不疑
下载PDF
汉代刑事证据在司法监督制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琮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伴随着刑事证据的运用,汉代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据证乞鞫、俱证奏谳及验证录囚为核心的刑事司法监督制度。在这一司法监督制度中,乞鞫是对案件事实的监督,奏谳是对法律适用的监督,而录囚则是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全方位的监督。通过对案件... 伴随着刑事证据的运用,汉代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据证乞鞫、俱证奏谳及验证录囚为核心的刑事司法监督制度。在这一司法监督制度中,乞鞫是对案件事实的监督,奏谳是对法律适用的监督,而录囚则是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全方位的监督。通过对案件的督查,促使官吏公平执法,避免冤滞案件的发生。尽管汉代刑事司法监督制度尚不完备,但其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它为后世司法监督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当代审判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仍不乏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司法监督 乞鞫 奏谳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现代启示——以录囚、直诉与会审制度为核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家楠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追寻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现代启示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分析与考察,否则研究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录囚、直诉与会审均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曾经在传统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明确该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应当... 追寻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现代启示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分析与考察,否则研究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录囚、直诉与会审均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曾经在传统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明确该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应当洞悉该制度的精神意蕴,侧重明发此种精神意蕴对现代的法治建设价值几何。录囚、直诉与会审制度的核心价值是"仁",换用现代法学的语汇是对"人"的关注,解析传统法律中对人的形塑与关怀,与现代法治文明中的人的地位进行合理性通约,乃是传统司法文化古为今用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文化 直诉 会审
下载PDF
千方百计学刑评——苏东坡在凤翔的司法实践
13
作者 葛祥邻 《宝鸡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司法实践 大理寺 太府寺 刑狱 鸿胪寺 监狱安全 右寺 制度 左寺
原文传递
仁政旗号下的“录囚”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鸿彝 《文史知识》 201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隋唐监狱管理,较六朝规范,这里不作深论。其中“录囚”问题,则值得提出来予以商榷。
关键词 仁政 监狱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封建社会理冤制度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永明 钱长源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3-79,共7页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冤案的制度。明代思想家丘浚认为,'吏治不能以皆善',所以理冤对于'通幽隐之情,防壅隔之患'是必不可少的。总结研究封建理冤制度,分析认识它的特点、成因及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 理冤制度,即发现、受理并昭雪平反冤案的制度。明代思想家丘浚认为,'吏治不能以皆善',所以理冤对于'通幽隐之情,防壅隔之患'是必不可少的。总结研究封建理冤制度,分析认识它的特点、成因及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同时也能为我们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闻鼓 封建统治者 直诉 社会主义法制 丘浚 户婚田土 幽隐 刑法志 唐律疏议
原文传递
北宋的减免刑罚制度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斌 杨文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112,共2页
本文从北宋的赎刑、赦免制度和录囚制度三个方面对北宋的刑罚减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综合运用史料分析的定性分析和列表比较的定量分析对北宋的减免刑罚制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 北宋 减免刑罚 赎刑 赦免制度
下载PDF
古代司法制度中“恤刑”主义的体现、作用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彧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第3期28-34,共7页
恤刑制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对特定群体犯罪和囚犯适用的矜恤宽宥政策总称。恤刑制度的思想起源于明德慎罚、民本思想以及儒家的仁爱思想,适用对象包括老幼妇笃疾和狱囚。古代司法制度中赎刑、录囚、赦宥、存留养亲等制度均以恤刑思想为... 恤刑制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对特定群体犯罪和囚犯适用的矜恤宽宥政策总称。恤刑制度的思想起源于明德慎罚、民本思想以及儒家的仁爱思想,适用对象包括老幼妇笃疾和狱囚。古代司法制度中赎刑、录囚、赦宥、存留养亲等制度均以恤刑思想为指导。恤刑主义在巩固统治、维系封建伦理道德、缓和社会矛盾和教化民众方面有着积极影响,也存在因皇帝个人专权擅断导致恤刑政策的实施流于形式的弊端。恤刑制度系古代严苛刑罚中一抹人文精神的亮色,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在于体现一定程度的刑法谦抑主义精神,利于贯彻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尊重和保障人权,彰显人文主义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恤刑主义 赎刑 赦宥 存留养亲
下载PDF
汉代“诣阙讼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涂盛高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3-23,共11页
“诣阙讼冤”源远流长。原始时代,有“明台”“衢室”“欲谏之鼓”“诽谤之木”等讼冤方式,周朝有路鼓、肺石制度,用于贫苦而告状无门之人讼冤于周王,春秋战国时期,有“啧室之议”“下令求谏”“不毁乡校”等形式表达冤情、申诉冤案。... “诣阙讼冤”源远流长。原始时代,有“明台”“衢室”“欲谏之鼓”“诽谤之木”等讼冤方式,周朝有路鼓、肺石制度,用于贫苦而告状无门之人讼冤于周王,春秋战国时期,有“啧室之议”“下令求谏”“不毁乡校”等形式表达冤情、申诉冤案。演变到汉代,“诣阙讼冤”成为汉代冤情、冤案表达及平反的一种机制。“诣阙讼冤”,即讼冤人奔赴君王所在的宫阙,直接将冤情讼之于最高统治者。由于汉代法律制度、专制制度的问题和政治上的黑暗,导致大量冤情、冤案在地方上无法处理,“诣阙讼冤”者络绎不绝,受冤者本人、亲属、朋友、学生、治民甚至是与受冤人毫无关联之人,皆可“诣阙讼冤”。“诣阙讼冤”的对象为最高统治者,包括皇帝及称制之太后。“诣阙讼冤”的处理机构是公车司马和尚书台,处理方式有“覆”“录囚”“省章或面见”。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最高统治者对于少部分冤情、冤案会平反,对于少数造成冤情、冤案的百官吏民会加以处置。但“诣阙讼冤”有其局限性:一是“诣阙讼冤”的高额费用让贫苦百姓望而却步;二是官吏的推诿、腐败、敷衍,使得“诣阙讼冤”效果很差;三是“诣阙讼冤”多见属吏、学生讼师长之冤,很少有百姓讼冤,这是由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诣阙讼冤” 冤案 冤情 省章及面见
下载PDF
贞观六年唐太宗纵囚事再议
19
作者 何静苗 《唐史论丛》 2023年第1期157-172,共16页
贞观六年(632)年末,唐太宗在录囚之际,命死囚近三百人暂且归家。翌年秋末,归家之囚依照约定悉数至狱,于是太宗下诏予以赦免。白居易将唐太宗贞观纵囚之举视为太宗的德政,在《七德舞》诗中大加赞赏[1]。欧阳修则作《纵囚论》予以贬斥,认... 贞观六年(632)年末,唐太宗在录囚之际,命死囚近三百人暂且归家。翌年秋末,归家之囚依照约定悉数至狱,于是太宗下诏予以赦免。白居易将唐太宗贞观纵囚之举视为太宗的德政,在《七德舞》诗中大加赞赏[1]。欧阳修则作《纵囚论》予以贬斥,认为太宗所为是沽名钓誉之举[2]。虽然欧阳修的看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主要是基于史实的合理性及道德价值观进行的逻辑推演,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从而忽略了太宗行事背后丰富鲜活的历史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历史场景 欧阳修 赦免 道德价值观 逻辑推演 主观色彩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古代录囚制度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文倩 《三江高教》 2015年第3期58-63,共6页
录囚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监督制度,它是指封建国家的皇帝或者上级司法官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巡视监狱、讯察狱囚,以平反冤狱、纠正错案和监督下级司法机关办理积案的一项司法制度。中国古代录囚制度所蕴含的慎刑、人道、公正、救济... 录囚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监督制度,它是指封建国家的皇帝或者上级司法官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巡视监狱、讯察狱囚,以平反冤狱、纠正错案和监督下级司法机关办理积案的一项司法制度。中国古代录囚制度所蕴含的慎刑、人道、公正、救济等法律价值、社会价值对于我们的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恤刑 司法监督 司法救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