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符号学视域下的当代戏曲舞台视觉设计——以湖南近十年新创戏曲剧目为例
1
作者 陈嘉琪 《艺海》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中国当代戏曲舞台视觉设计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特征的现代舞台视觉设计。在当代戏曲舞台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烙印和独特的中国式美学特征得以体现。本文从戏剧符号学的角度对舞台布景、人物造型、灯光色彩等符号进行解析,阐述湖... 中国当代戏曲舞台视觉设计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特征的现代舞台视觉设计。在当代戏曲舞台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烙印和独特的中国式美学特征得以体现。本文从戏剧符号学的角度对舞台布景、人物造型、灯光色彩等符号进行解析,阐述湖南近十年戏曲舞台美术设计者们以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姿态,积极吸纳各种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独创性,共同塑造与传统文化相承的美学精神,以整体发展态势合力铸就“中国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视觉设计 戏剧符号学 当代戏曲舞台 意象化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小剧场戏曲的假定性拓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吕静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65,共3页
中国小剧场戏曲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品潮,近年来,该演出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红红火火,呈现出一种当代戏曲舞台的新亮点,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走近戏曲。小剧场戏曲最具吸引力的是"创新性、实验性、先锋性&qu... 中国小剧场戏曲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品潮,近年来,该演出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红红火火,呈现出一种当代戏曲舞台的新亮点,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走近戏曲。小剧场戏曲最具吸引力的是"创新性、实验性、先锋性",这种核心特质界定了小剧场戏曲是一种探索性很强的表演形态,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几百年来积淀的中国戏曲概念,但又根植于博大精深的戏曲土壤,"假定性、虚拟性、程式性、歌舞化"的戏曲特性在小剧场戏曲中无限延伸、扩展、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曲 假定性 演出形式 当代戏曲舞台 程式性 中国戏曲 无限延伸 先锋性
原文传递
当前国家级非遗山东柳子戏戏曲舞台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8-201,共4页
柳子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五百多年发展史,曾在清朝达到鼎盛,影响遍布全国,是一个承传久远的古老东方剧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而衰落。在半个世纪后的当代戏曲舞台,柳子戏又重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但却一直发展缓慢,目前处于低... 柳子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五百多年发展史,曾在清朝达到鼎盛,影响遍布全国,是一个承传久远的古老东方剧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而衰落。在半个世纪后的当代戏曲舞台,柳子戏又重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但却一直发展缓慢,目前处于低谷和断层期。"改革"是使这一古老剧种延续并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文章谈论了柳子戏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基础,并从"剧本改革、舞台艺术二度创作"两大领域详细论述了柳子戏改革的措施与方向,努力探索柳子戏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柳子戏 戏曲改革 剧本 二度创作 当代戏曲舞台
下载PDF
一出传统而又新奇的新编戏曲历史剧——简评赣剧《了凡知县》
4
作者 蒋国江 《影剧新作》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新编戏曲历史剧是当代戏曲创作的重要剧目类型。不过,由于受到影视剧及话剧历史剧的影响,活跃在当代戏曲舞台上的新编历史剧,人物扮相及表演往往趋于写实,缺少传统戏曲行当表演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韵味。新编戏曲历史剧如何做到... 新编戏曲历史剧是当代戏曲创作的重要剧目类型。不过,由于受到影视剧及话剧历史剧的影响,活跃在当代戏曲舞台上的新编历史剧,人物扮相及表演往往趋于写实,缺少传统戏曲行当表演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韵味。新编戏曲历史剧如何做到既好看,又具有传统戏曲美学韵味,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赣剧《了凡知县》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在情节编构、演绎方式和舞台呈现等多方面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演绎方式 赣剧 新编历史剧 当代戏曲舞台 戏曲行当 舞台呈现 影视剧
下载PDF
《牡丹亭》在当代戏曲舞台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天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4,87,共6页
当代戏曲舞台上的《牡丹亭》改编本已多达数十个。改编者们在主旨上突出对"情"的讴歌,通过切入与收煞的选择剪裁情节,或将人物进行提升与典型化,或将语言加以通俗化与现代化,并悉心编排花神歌舞的表演,使《牡丹亭》呈现出不... 当代戏曲舞台上的《牡丹亭》改编本已多达数十个。改编者们在主旨上突出对"情"的讴歌,通过切入与收煞的选择剪裁情节,或将人物进行提升与典型化,或将语言加以通俗化与现代化,并悉心编排花神歌舞的表演,使《牡丹亭》呈现出不同的舞台面貌。本文探讨当代改编者对《牡丹亭》的不同解读,以期对当代舞台上的戏曲名著改编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当代戏曲舞台 改编
下载PDF
时代长河中的辉光——浅论新编京剧《文明太后》人物塑造
6
作者 张宇煊 《戏友》 2020年第3期37-38,共2页
当代戏曲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极具活力、脍炙人口的新编戏曲作品,新编京剧《文明太后》就是其中之一。它讲述了北魏著名政治家文明太后(冯太后)为了天下万民福祉、为江山社稷稳固,与其子献文帝拓跋弘为首的鲜卑守旧势力激烈斗争,进行了解... 当代戏曲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极具活力、脍炙人口的新编戏曲作品,新编京剧《文明太后》就是其中之一。它讲述了北魏著名政治家文明太后(冯太后)为了天下万民福祉、为江山社稷稳固,与其子献文帝拓跋弘为首的鲜卑守旧势力激烈斗争,进行了解除"禁田"、大力推行"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悉心抚育和教诲孝文帝拓跋宏,最终使北魏富国强兵、走向鼎盛的艰险历程。一、铁腕与柔情并存的变法者——冯太后本剧导演卢昂说:"在中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变法者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京剧 文明太后 当代戏曲舞台 戏曲作品 拓跋宏 均田制 孝文帝 人物塑造
原文传递
浅谈当代戏曲舞台的发展现状
7
作者 傅聪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期42-42,41,共2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戏曲市场的观察与认识,以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为追溯点,结合当代戏曲舞台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论。此文旨在透过当代戏曲舞台的社会现象,呼吁戏曲工作者可以从多角度的方向对中国戏曲文化精神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更好的应... 本文通过对当代戏曲市场的观察与认识,以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为追溯点,结合当代戏曲舞台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论。此文旨在透过当代戏曲舞台的社会现象,呼吁戏曲工作者可以从多角度的方向对中国戏曲文化精神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更好的应用于当代戏曲舞台的实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文化精神 当代戏曲舞台
下载PDF
创造新时代的新晋剧:谢涛的表演艺术
8
作者 罗松 《福建艺术》 2020年第2期26-29,共4页
谢涛是当今晋剧的代表性表演艺术家,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风格鲜明、深入人心的角色,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她主演的一系列作品不仅对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教化作用,而且在艺术上推动了古老的晋剧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戏曲的现代化... 谢涛是当今晋剧的代表性表演艺术家,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风格鲜明、深入人心的角色,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她主演的一系列作品不仅对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教化作用,而且在艺术上推动了古老的晋剧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戏曲的现代化的转型,使晋剧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同时她个人的表演艺术魅力受到了多方的高度赞誉,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她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观众的喜爱和推崇。她以扎实的作品延续并发展了底蕴深厚的三晋文脉,充实了晋剧的表演传统,提升了晋剧的文化品位。她创造了能够代表当代戏曲舞台的新风格、新剧目,并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摸索出能够代表新时代艺术家的新思维、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剧 当代戏曲舞台 表演艺术 教化作用 新剧目 艺术高峰 谢涛 思想启迪
下载PDF
当代戏曲舞台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9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0,共2页
陈世雄在《中国戏剧》(2004.3)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正在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古老的戏曲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其表现主要有:第一,戏曲的写意本性正在消解,出现了一批“写实戏曲”。如京剧《贞... 陈世雄在《中国戏剧》(2004.3)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正在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古老的戏曲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其表现主要有:第一,戏曲的写意本性正在消解,出现了一批“写实戏曲”。如京剧《贞观盛世》等。在这种戏曲中,时间和空间的假定性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世雄 当代戏曲舞台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后现代主义 写意性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剧种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