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千年史看百年史——从中西文明路径比较看当代中国转型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萧功秦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1期5-31,共27页
欧洲文明是建立在小规模多元体相互竞争基础上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大一统的以安分敬制为基础的非竞争性文明。后者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对前资本主义西方的优势,但这种砖墙式的帝国结构,与西方文明的类生物细... 欧洲文明是建立在小规模多元体相互竞争基础上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大一统的以安分敬制为基础的非竞争性文明。后者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对前资本主义西方的优势,但这种砖墙式的帝国结构,与西方文明的类生物细胞体的多元结构相比,缺乏面对环境挑战的适应力与微观试错的变异能力。这就导致了它既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在近代也无力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应对西方挑战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关键在于其结构内部具有类似于西方的多元性、分散性、竞争性的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就在于,在政治威权体制的推动下,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小规模、多元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竞争机制,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形成。这一转型的意义就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明路径 多元竞争性文明 大一统“安分敬制”性文明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当代中国转型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仰引领与文化跃迁 被引量:6
2
作者 施惠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4-18,118,共5页
在社会结构中,信仰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特定社会的文化孕育着信仰,同时信仰也引领文化的跃迁。信仰之所以对文化具有引领与牵导作用,根据在于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立足现实而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机制。这种超越是一... 在社会结构中,信仰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特定社会的文化孕育着信仰,同时信仰也引领文化的跃迁。信仰之所以对文化具有引领与牵导作用,根据在于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立足现实而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机制。这种超越是一种"二级超越"的"张力结构"。现代文化是我们在信仰层面必须肯定与坚持的立足点,共产主义文化是信仰旨归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转型 信仰引领 文化跃迁
下载PDF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中的非理性及其扬弃
3
作者 吴宁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冲突中,必须积极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实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使非理性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相一致,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中的非理性及其扬弃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与缺失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少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作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是稳定地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随...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作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是稳定地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转变,而且还以其中的原初价值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在体制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生活世界既是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也是体制世界的精神基础,当经济体制与生活世界发生分离式变迁时,则表明变化了的经济体制既缺失社会基础也缺失精神基础,当前很多严重的社会矛盾都可以在这种缺失中找到原因。应当充分认识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的稳定性,努力探寻体制世界转变与生活世界变迁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生活世界 分离式变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几点思考——从大学校园的“空心病”现象谈起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楠 杨夫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177,共7页
在拥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咨询配置、完善的校园生活保障、良好的学习资源,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的条件下,部分青年学生却出现了与上述客观环境不相匹配的一些现象。他们在日常生活容易产生空虚感,缺乏对生活意义追求的能力与动力,易在... 在拥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咨询配置、完善的校园生活保障、良好的学习资源,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的条件下,部分青年学生却出现了与上述客观环境不相匹配的一些现象。他们在日常生活容易产生空虚感,缺乏对生活意义追求的能力与动力,易在挫折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反复摇摆而最终导致内心资源的耗竭,并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是一种被称之为当今大学校园"空心病"现象,它倾向被界定为由于价值观缺陷所致的群体心理障碍。该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对它的理解,也不能局限于某个个体偶发的行为和成长困惑,而是要以社会为现实图景并给予分析。因为,一个群体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不仅是那些可被客观描述出的内容,它还暗含着一个与社会环境和外在世界不断互动下所构建的结果,并牵连出各种复杂、微妙的社会运行逻辑和势态。这需要回望该群体所身处的时代,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为载体,将该现象内嵌在社会变迁的现实环境中,在全球性文化危机和中国文化现状的框架下,从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中解析他们的精神生活,解答"空心病"现象的发生原因,警醒今天教育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青年学生 空心病 精神生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人的现代化建设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志勇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当代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在客观上是对独立、自觉、成熟的现代... 当代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在客观上是对独立、自觉、成熟的现代化主体的呼唤和塑造 ,但是人们在寻求自我价值、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 ,又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迷失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因此 ,从基本战略、制度创新、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四方面确立现代人格的生长模式 ,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市民社会理论:透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巧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必然地关联在一起,它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现实的发展,它对于国家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的普遍意义已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家都对市民社会的自身特点、对国家的意... 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必然地关联在一起,它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现实的发展,它对于国家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的普遍意义已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家都对市民社会的自身特点、对国家的意义、对人的发展的必然性阶段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涵盖了市民社会的一般价值诉求和历史的特殊性。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日益深入,一个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因此,以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解读市民社会相关理论,透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问题和方向,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基础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成长之相及其出路
8
作者 杨巧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0,共6页
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确立,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其表现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与热潮,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公民性的提升,社会新... 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确立,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其表现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与热潮,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公民性的提升,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与被认定等几方面。就当前状况来看,理论研究中的分歧多,发展不平衡,第三部门发育不良以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较为混乱,造成了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困境。推动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使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贡献积极力量,成为当下社会建设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 成长之相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社会公平、法律与社会结构——以转型时期土地法律调整为对象
9
作者 赵树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2,共3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也经历了更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土地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和调整,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也经历了更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土地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和调整,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当下中国在土地资源的占有、征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前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关。作为社会调整器的法律,应该努力给出一种解决方案,以确保整个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土地法律调整 公平 社会分层结构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发展研究
10
作者 潘美宏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34期44-45,共2页
"新基础教育"是1994年由叶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基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提出,以为当代中国培养"自动、健康发展"的新人、创建现代新型学校为目的的教育实验项目。25年来,业已在教师发展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对优... "新基础教育"是1994年由叶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基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提出,以为当代中国培养"自动、健康发展"的新人、创建现代新型学校为目的的教育实验项目。25年来,业已在教师发展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对优化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促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 新型学校 小学数学教育 新基础教育 叶澜 研究团队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民族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明多维结构的伦理分析
11
作者 高萍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既涉及到人类对文明的不断追求,也涉及到如何认识及评判文明的深层伦理问题。而差异与互补是保持和追求文明整体结构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协...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既涉及到人类对文明的不断追求,也涉及到如何认识及评判文明的深层伦理问题。而差异与互补是保持和追求文明整体结构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协调一致是其最基本的伦理诉求;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则是其最高的伦理价值取向。文明多维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既是人类谋求"优良的生活"根本目的所在,也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解决与处理各种矛盾与困境的一种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文明多维结构 伦理分析
下载PDF
《论剑——新视野下的中国大战略》
12
作者 以沫 《杭州》 2007年第9期57-57,共1页
(人民日报出版社,贾立政主编)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和没落之后,中国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关键词 民族复兴 新视野 大战略 人民日报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立政 出版社 没落 形象 主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