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认定 被引量:6
1
作者 许辉猛 王飞翔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6-63,共8页
各国法律在认定人工智能侵权主体方面缺乏适当的请求权基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对物之客体局限性的表达也使得人工智能处于法律主体认定的模糊地带。为了厘清人工智能产品侵权的各主体之间关系以及确认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资格,以... 各国法律在认定人工智能侵权主体方面缺乏适当的请求权基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对物之客体局限性的表达也使得人工智能处于法律主体认定的模糊地带。为了厘清人工智能产品侵权的各主体之间关系以及确认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资格,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从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论证人工智能产品的物权属性,得出无人驾驶汽车的产品属性,进而确定责任主体:生产者、销售者、设计者以及操作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为规范依据,对比生产者、销售者、设计者、操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设定3个侵权场景即无人驾驶汽车和行人、无人驾驶汽车和普通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来确定四者在人工智能产品侵权时的法律地位。在人工智能侵权场合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侵权者,由其来证明自己无过错,一方面减轻了被侵权人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侵权行为和结果之间成功搭建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本身不能作为责任主体承担侵权责任,而是作为客体并适用规范客体的法律来分担侵权主体之间的责任,在侵权事实出现时,针对不同的主体运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使责任得以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归责研究 例证法 无人驾驶汽车 侵权责任 责任主体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体侵权责任研究
2
作者 李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7-104,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体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当下我国的侵权法理论体系已然不能充分地界定人工智能体的法律主体地位,并且对人工智能体的侵权行为引发的责任归属主体和责任范围的界定也不够明确。人工智能体日益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 随着人工智能体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当下我国的侵权法理论体系已然不能充分地界定人工智能体的法律主体地位,并且对人工智能体的侵权行为引发的责任归属主体和责任范围的界定也不够明确。人工智能体日益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规制人工智能体引发的侵权责任,我国立法可立足于人工智能体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侵权的复杂性特征,科学借鉴外域立法,提出主体义务划分理论、区别对待原则及保险“三层结构”等措施,以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体对传统侵权责任体系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体侵权 法律主体 归责研究 区别对待原则
下载PDF
免费搭乘致害过失归责论
3
作者 宋妙施 梁庆艳 《商业经济》 201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近年来,相互搭乘机动车出行已成为生活常态,而对"免费搭乘"及其致害后侵权责任如何承担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关法律解释也有显失公平之处。鉴于免费搭乘好意施惠的特殊性,免费搭乘致害与一般交通事故则应该区别对待,并适... 近年来,相互搭乘机动车出行已成为生活常态,而对"免费搭乘"及其致害后侵权责任如何承担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关法律解释也有显失公平之处。鉴于免费搭乘好意施惠的特殊性,免费搭乘致害与一般交通事故则应该区别对待,并适用于过失归责原则,根据被搭乘人的过失程度来确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同时,要加快对免费搭乘行为的立法进程,完善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分散和减轻被搭乘人的责任,并使受害的搭乘人得到必要的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费搭乘 致害过失 归责研究
下载PDF
侵权责任法视角下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研究
4
作者 郑正 《决策探索》 2020年第16期45-46,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纠纷都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其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目前,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和知识产权立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知识产权侵权时会出现归责不当的现象,导致在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时很难做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纠纷都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其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目前,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和知识产权立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知识产权侵权时会出现归责不当的现象,导致在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人们的权益有时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基于此,本文就侵权责任法视角下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做出简单的探究,希望能在侵权责任法的视角下,对知识产权进行一定的完善,以期对知识产权侵权的现象做出较好的预防和判断,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 知识产权侵权 归责原则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