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去来兮”辨   被引量:6
1
作者 鄢化志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5-158,共4页
关键词 归去来兮 说法 义熙 陶渊明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下载PDF
论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剑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 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同并实践了陶著文章以自娱的观点,为打破中古时期以悲为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江淹 接受史 归去来兮 文学史 文学创作 杂体诗 拟诗 陶渊明诗文 《归园田居》
下载PDF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文”吗?——兼论“辞”的文体特点
3
作者 李定广 丁震寰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课本定为“文”,而当代研究著作及诗文选本中,或被归为“诗”,或被归为“文”,使得《归去来兮辞》文体归属成了疑难问题。经考察,《归去来兮辞》在宋前被归于“辞”或“诗”无异议,宋代开始有人将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课本定为“文”,而当代研究著作及诗文选本中,或被归为“诗”,或被归为“文”,使得《归去来兮辞》文体归属成了疑难问题。经考察,《归去来兮辞》在宋前被归于“辞”或“诗”无异议,宋代开始有人将其视作“文”。“辞”作为文体概念时有两重含义,其一指“楚辞体”的诗,与“骚”实为一体异名,这一文体常与“赋”发生混淆。较之于“赋”,在文体形式上“辞”在句中或句末多带有“兮”字或其他语气助词;在文体属性上“辞”更多的是直接自我抒情,与“赋”以铺陈体物为主有别;文体写作上“辞”的感情流动是作品内部生发的,即所谓“潜气内转”,“赋”则多靠使用关联词连接意脉。其二指歌词,这一文体概念后来被“词”包含。《归去来兮辞》完全符合“辞”的文体特点,本质属性是诗,在当下文体分类中应该归于诗而非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文体归属 赋差异
下载PDF
“守着窗儿”背后的精神自救——《声声慢》的一处文本细读
4
作者 王坚 《语文月刊》 2024年第7期75-77,共3页
一、提出问题:“守着窗儿”还是“倚着窗儿”?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一个学生就词中某一处细节提了一个问题,窃以为此问颇值得玩味,全文附录如下: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易安”二字来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 一、提出问题:“守着窗儿”还是“倚着窗儿”?解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一个学生就词中某一处细节提了一个问题,窃以为此问颇值得玩味,全文附录如下: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易安”二字来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二句,词人以此来寄托心曲,遥应先辈。那《声声慢》中也有关于“窗”之描写,为何词中是“守着窗儿”而并非沿袭渊明之“倚着窗儿”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慢》 易安居士 归去来兮 精神自救 李清照 渊明 文本细读 玩味
原文传递
陶渊明诗文集语境中的《归去来兮辞》
5
作者 秦兰勇 《读写月报》 2024年第18期34-38,共5页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其创作的诗文语言平易,作品数量也不算多,只有一百余篇,比较适合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陶渊明的作品,也只有放入他全部作品的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而单篇诗文的阅读,则极易流于片面。因此,本文拟将《归...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其创作的诗文语言平易,作品数量也不算多,只有一百余篇,比较适合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陶渊明的作品,也只有放入他全部作品的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而单篇诗文的阅读,则极易流于片面。因此,本文拟将《归去来兮辞》放置在陶渊明整体的诗文集语境中,进行剖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诗文集 作品数量 陶渊明 平易 语境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以《归去来兮辞·并序》为例
6
作者 张宇含 《今日教育》 2024年第5期57-59,共3页
深度阅读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任务,提供资源,开展诵读、作画与讨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合作学习,体会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古代文人的风采。《普... 深度阅读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任务,提供资源,开展诵读、作画与讨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合作学习,体会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古代文人的风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新课标”)要求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以语言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阅读 高中语文 经典文学作品 讲解分析 归去来兮 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学习 古代文人
下载PDF
三词缀解《归园田居(其一)》的道家意涵
7
作者 李国栋 《读写月报》 2024年第13期20-22,共3页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四十一岁。这一年,他从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任上挂冠去职,归隐田园。这一年,他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迹。《归去来兮辞》是他与儒家积极用世思想告别的决绝书,当然也是他拥抱老庄、皈依道家的宣言书...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四十一岁。这一年,他从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任上挂冠去职,归隐田园。这一年,他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迹。《归去来兮辞》是他与儒家积极用世思想告别的决绝书,当然也是他拥抱老庄、皈依道家的宣言书。这一年,陶渊明创作了《归园田居》组诗,对自己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地做了自我呈现。源自老庄的道家思想或隐或显地出现在诗作的字里行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归园田居 归隐田园 自我呈现 《归园田居》 积极用世 陶渊明 道家思想
原文传递
《归去来兮辞》中归隐的政治隐喻探析
8
作者 李勇 《语文月刊》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以及回归田园之乐、之思、之因,等等。但是对于归隐田园的原因,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文本中已经言说的本性自然、出仕使身心俱疲、愧于平生之志、奔程氏妹之丧、田园将芜等原因...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以及回归田园之乐、之思、之因,等等。但是对于归隐田园的原因,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文本中已经言说的本性自然、出仕使身心俱疲、愧于平生之志、奔程氏妹之丧、田园将芜等原因。更要结合具体文句的“潜台词”来挖掘真实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政治隐喻 归隐田园 平生之志 陶渊明 潜台词 心路历程 深层原因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的生命哲思——以《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为例
9
作者 刘丹霞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3期76-77,共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选入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这两篇文章,目标是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散文朴素淡雅、自然生动的语言艺术,感悟魏晋名士在山水田园生活中对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选入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这两篇文章,目标是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散文朴素淡雅、自然生动的语言艺术,感悟魏晋名士在山水田园生活中对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以增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引发其思考魏晋时期“山水的发现”和“人的觉醒”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意义。为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集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学生品味 归去来兮 山水田园 魏晋名士 经典散文
下载PDF
古代诗歌“思乡”情结的人生意蕴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维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古代诗歌 陶渊明 返归自然 思乡主题 归去来兮 《黄鹤楼》 中国古代 大自然 古代社会 思乡情结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诒三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陶渊明集》 逯钦立 索隐 归去来兮 校注 版本 意思 字面意义 手法
原文传递
《归去来兮辞》的佛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即将回归田园时的作品,其间所述回归原因与方法时,与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颇相一致,也正因为《归去来兮辞》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佛教有相通之处,所以,它还对后世净土、禅宗两大宗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二宗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 《摩诃大明咒经》 比较 净土 禅宗
下载PDF
南京归来兮溪庄园酒店
13
作者 黄早慧(摄影) 《现代装饰》 2024年第3期122-135,共14页
自古以来,隐士生活与田园、山林相伴,归隐的真谛便在于物我关系的重塑,摒弃对纷繁物质的无限渴求,转而向内求索,觅得内心的平静与安然。诚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在《归园田居》中写下“结庐在人境... 自古以来,隐士生活与田园、山林相伴,归隐的真谛便在于物我关系的重塑,摒弃对纷繁物质的无限渴求,转而向内求索,觅得内心的平静与安然。诚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在《归园田居》中写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静谧情景。当人从俗世的烦扰与羁中短暂抽离出来,函需一隅静地,这是一个自在呼吸的出口,也是让身心慢下来的归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物我关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隐士 归隐 慢下 田园
原文传递
《归去来兮辞》教学之我见——从典故入手解读陶渊明形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茂兴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2年第9期77-78,共2页
在《归去来兮辞》的教学中,学生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总有隔靴搔痒之感。究其原因,一则因年代久远,难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则文中典故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典故内涵,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隔膜。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形象,必须以... 在《归去来兮辞》的教学中,学生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总有隔靴搔痒之感。究其原因,一则因年代久远,难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则文中典故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典故内涵,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隔膜。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形象,必须以典故讲解为教学切入点。对典故的深入理解,将是读者真正走入陶渊明心中的一把钥匙、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抒情散文 典故内涵 情感共鸣 情感隔膜
下载PDF
听课札记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绍典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4年第6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听课 归去来兮 中学 语文教学 陶渊明 《伊索寓言》 教学思路
下载PDF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归去来兮辞》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杰 原苏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虽已被从多重角度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其生态意蕴的解读还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语气及情态、及物性和主位系统等多层面解读,研究发现,祈使语气将...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虽已被从多重角度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其生态意蕴的解读还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语气及情态、及物性和主位系统等多层面解读,研究发现,祈使语气将诗人“主客二分”,刻画了热爱自然的“主陶”和留念官场的“客陶”,疑问和陈述语气以及高情态操作词凸显了“主陶”对“客陶”辞官归田的规劝;动作、心理和关系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趋向意动、热爱的情感和同化的认知;“主陶”、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要素充当主位凸显语篇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三大元功能 古典 归去来兮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辞》再议——让我们向远方的陶渊明再走近一步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诒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1,282,共7页
《学术界》20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 《学术界》20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在尽管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否证的方法宜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字面义 双关义 可能性
下载PDF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高丽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张婷 《汉字文化》 2023年第20期84-86,共3页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日便弃职归田,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仁老是高丽朝诗人、稗说文学家,以汉诗名震高丽诗坛。是韩国汉文学史最初的...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日便弃职归田,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仁老是高丽朝诗人、稗说文学家,以汉诗名震高丽诗坛。是韩国汉文学史最初的“辞”作者,又被称为“和陶辞”的开创者。本文将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李仁老《和<归去来辞>》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呈现不同的道家思想意识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李仁老 归去来兮 思想意识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三个陶渊明”
19
作者 马月亮 张丽丽 《读写月报》 2023年第4期18-20,共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陶渊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表现出了人格的三重性:他是纵情田园的孤高隐者,又是心有不甘的落寞儒者,还是洞彻生命的超脱道者。三重人格的背后是陶渊明思想中儒与道的激烈碰撞。一、纵情田园的孤高隐者《归去...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陶渊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表现出了人格的三重性:他是纵情田园的孤高隐者,又是心有不甘的落寞儒者,还是洞彻生命的超脱道者。三重人格的背后是陶渊明思想中儒与道的激烈碰撞。一、纵情田园的孤高隐者《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时所作,字里行间透露出归隐之乐:有轻舟遥遥、衣快飘飘的归途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隐者 陶渊明 三重人格 儒与道 之乐 三重性 归隐
原文传递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20
作者 索颖泓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第2期36-37,共2页
《归去来兮辞》堪称陶渊明的人生分水岭,写下此文后陶渊明彻底离开官场,归隐田园。陶渊明在文中向世人宣告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坚定信念,向往着归隐后的惬意与欢愉。这决绝、欢愉背后又隐藏着陶渊明理想破灭后的失意与无奈,朴素清新的文字... 《归去来兮辞》堪称陶渊明的人生分水岭,写下此文后陶渊明彻底离开官场,归隐田园。陶渊明在文中向世人宣告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坚定信念,向往着归隐后的惬意与欢愉。这决绝、欢愉背后又隐藏着陶渊明理想破灭后的失意与无奈,朴素清新的文字蕴藏着复杂幽微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 归隐 内心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