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一场大暴雨的强降水特征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小霞 陈小芸 +1 位作者 杨宇声 李彩玲 《广东气象》 2006年第2期40-42,46,共4页
利用常规的观测资料、广东省自动站逐时资料以及广州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6月5日佛山中部大暴雨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偏东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强烈辐合、负螺旋度增大是大暴雨的触发机制。大暴雨发生和持... 利用常规的观测资料、广东省自动站逐时资料以及广州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6月5日佛山中部大暴雨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偏东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强烈辐合、负螺旋度增大是大暴雨的触发机制。大暴雨发生和持续在雷达速度图上表现为逆风区的出现,强度增强、范围扩大、移动缓慢,最终导致佛山市中部3 h降雨量超过100 mm的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强降水特征 中尺度雨团 螺旋度 风廓线 逆风区 佛山
下载PDF
广东前汛期锋面强降水和后汛期季风强降水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梁巧倩 蒙伟光 +1 位作者 孙喜艳 张艳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2,共12页
应用近二十年的历史观测资料和EC再分析资料,对由锋面和季风槽两种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广东发生的两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降水/短时强降水落区及其对流活动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前汛期锋面降水还是... 应用近二十年的历史观测资料和EC再分析资料,对由锋面和季风槽两种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广东发生的两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降水/短时强降水落区及其对流活动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前汛期锋面降水还是后汛期季风降水,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次中心,有大到暴雨量级降水。珠三角地区也是小时雨量≥50 mm的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前汛期锋面对流活动的抬升凝结高度约在900~850 hPa,南北方向的温度梯度提供了斜压不稳定能量,0~3 km强的风垂直切变使对流易于维持和发展;对流区有较强的水汽通量辐合;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对流的旋转性和沿着旋转方向的移动特征明显。相对而言,后汛期季风强降水对流凝结高度更低,对流活动具有正压的热带对流性质,可在弱的水汽通量辐合和垂直风切变环境中维持,但对流强度不如前汛期。以上结论可为同类天气的短期和短临主客观预报提供预报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华南后汛期 强降水特征 物理量分析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西南季风爆发背景下东莞两轮强降水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劲梅 莫伟强 鄢俊一 《广东气象》 2014年第1期38-42,46,共6页
利用NECP/NCRE再分析资料、雷达观测及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中旬东莞两轮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是在西南季风爆发、ITCZ北抬与高空东亚大槽南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而东莞地区两轮强降... 利用NECP/NCRE再分析资料、雷达观测及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中旬东莞两轮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是在西南季风爆发、ITCZ北抬与高空东亚大槽南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而东莞地区两轮强降水是低层区域切变辐合发展及移动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汛期暴雨 季风爆发 强降水特征 东莞
下载PDF
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统计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红丽 段旭 +1 位作者 符睿 郭荣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6-1073,共8页
利用1980—2008年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20:00 700hPa高空图和云南125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时间变化、维持时间和对应的降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1/8~1/7的西南低涡能够移出四川并影... 利用1980—2008年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20:00 700hPa高空图和云南125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时间变化、维持时间和对应的降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1/8~1/7的西南低涡能够移出四川并影响到云南,但过去30年来其总趋势是减少的。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初生涡源区主要集中在九龙和四川盆地,东南路径最多,西南和偏南路径次之,受地形影响西南低涡一般影响不到滇西边缘和滇西南地区。春末和夏季西南低涡移出影响云南的频数最多,秋末和冬季最少。西南低涡开始影响云南的时间表现出日变化特征,在白天的影响几率为61.54%,其生命史呈指数衰减,大多不超过1天。西南低涡移出源地后,约有13.5%的低涡会影响云南并出现全省性强降水过程。其中,偏南路径西南低涡造成的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西地区,东南路径的主要暴雨中心位于滇中和滇东南,西南路径的强降水主要分布在滇东地区。西南路径大到暴雨的出现频率最高、强度最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东南路径虽然最多,但大到暴雨的出现频率和强度均低于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云南 强降水特征
下载PDF
地形影响下祁连山北麓不同类型降水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付双喜 张洪芬 +3 位作者 杨丽杰 赵玉娟 张可心 陈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6-1234,共9页
利用张掖CINRAD/CC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及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祁连山北麓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地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强降水的形成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各有差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效应也各不相同;各类型降水的大值... 利用张掖CINRAD/CC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及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祁连山北麓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地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强降水的形成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各有差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效应也各不相同;各类型降水的大值区集中在山区或山地北坡,地形升高造成的强迫抬升效应显著;局地小地形的阻挡、辐合和抬升作用在强对流性降水过程中较为突出;大地形整体抬升形成的列车效应及局地小地形的汇集作用共同造成了短时强降水型过程;而系统性冷空气影响降水过程中,地形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承载层气流在“口袋”状地形影响下,强回波不断生成并长时间维持;探空数据上,高层冷云降水与低层暖云降水的表征项变化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麓 强降水特征 地形影响 雷达回波 探空秒数据
下载PDF
丽江机场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
6
作者 代冰冰 陈莉 任菊章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HYSPLIT轨迹模式,对丽江机场2007—2019年出现的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机场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7.8 d,最大日降水量为92.3 mm。强降水天气有明... 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HYSPLIT轨迹模式,对丽江机场2007—2019年出现的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机场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7.8 d,最大日降水量为92.3 mm。强降水天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6—9月的强降水日数占比90%,暴雨主要分布在7—8月。根据500 hPa高度上主要的影响系统,总结出7种丽江机场强降水天气形势,其中切变冷锋型和两高合并型是丽江机场强降水的最主要天气形势,占比40%。强降水期间丽江机场上空整层为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区。水汽主要来自700 hPa高度,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水汽向上垂直运动。通过HYSPLIT模式分析,丽江机场雨季水汽输送通道共有3条,其中西南路径占比最大,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是丽江机场雨季最主要的水汽来源;7—8月副热带高压强盛、台风活动频繁,因此有一定的南海方向水汽输送,即东南路径;8—9月受川滇切变线和西南涡影响,有少量来自川渝地区的水汽输送,即东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机场 强降水特征 水汽输送通道
下载PDF
景德镇市致洪暴雨与山洪的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凤英 陈鲍发 黄龙飞 《江西科学》 202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了研究景德镇市致洪暴雨与山洪的强降水特征,针对2010-2017年昌江流域4次洪水与2019年乐平塔前山洪过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 h、3 h、6 h、12 h、24 h等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致洪暴雨之初往往为平均10 mm/h的雨强,... 为了研究景德镇市致洪暴雨与山洪的强降水特征,针对2010-2017年昌江流域4次洪水与2019年乐平塔前山洪过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 h、3 h、6 h、12 h、24 h等不同时段的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致洪暴雨之初往往为平均10 mm/h的雨强,偶有1个≧30 mm/h强降水点,但随着持续时间增长,区域平均降水强度增至20 mm/h或以上,并持续2-3 h以上,产生致洪暴雨。3 h平均雨强可达60~80 mm/3h或以上,单点超100 mm/3h。6 h达80~100 mm/6h或以上,单点超150 mm/6h以上。12 h达100 mm/12h以上,单点超200 mm/12h。24 h平均雨强达200 mm/24h或以上,单点出现特大暴雨。山洪的短时雨强更强,1 h超50 mm/h、2 h超100 mm/2h、3 h达150 mm/3h,是短历时致洪暴雨的极端情况。本研究对于致洪暴雨与山洪的预报和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洪暴雨 山洪 强降水特征
下载PDF
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因子及降水特征
8
作者 柯文华 杨端生 寿绍文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总能量场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记录资料等,分析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的原因以及逐时降水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强降水的主要成因.指出副高、西... 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总能量场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记录资料等,分析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的原因以及逐时降水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强降水的主要成因.指出副高、西风槽、高能区对台风运动的影响;台风中心降水和外围降水强弱有反相关的关系,降水较集中在台风路径的左侧;台风"珍珠"登陆前持续加强和对流强烈发展所形成的深厚系统是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基础,在卫星云图上密实的螺旋结构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是台风云带中出现强降水的显著特征,而特定区域地形的多方面影响是降水幅度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珍珠 路径 强降水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汛期强降水对青藏铁路青海段安全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少阳 徐月顺 +2 位作者 当周卓玛 保广裕 杨莲 《青海科技》 2011年第2期45-47,共3页
本文利用青藏铁路青海段沿线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及2000~2008年两个时段6~9月的降水资料,分析了铁路沿线强降水天气特征及产生水害的原因,并对开展铁路沿线水害防范气象服务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青藏铁路青海段沿线 汛期强降水特征 水害原因 气象预报服务
下载PDF
基于强降水时序特征的TSVGG-Light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构建及风险灾情一致性分布验证
10
作者 刘付永在 冯明亮 +1 位作者 黄允哲 田霖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文章针对强降水灾情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降水时序特征的TSVGG-Light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中的降水时序特征作为输入,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建模,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强降水灾情指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有... 文章针对强降水灾情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降水时序特征的TSVGG-Light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中的降水时序特征作为输入,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建模,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强降水灾情指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文中还进行了风险灾情一致性分布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SVGG-Light模型在强降水灾情预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SVGG-Light模型可以成为预测和评估强降水灾情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时序特征 TSVGG-Light 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 风险灾情一致性
下载PDF
北京强对流天气中X波段双偏振雷达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歌 雷蕾 +1 位作者 马建立 马俊岭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6期63-69,共7页
针对2018年夏季北京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房山单站X波段双偏振雷达与北京观象台S波段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探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天气雷达来说,双偏振雷达在粒子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冰雹等... 针对2018年夏季北京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房山单站X波段双偏振雷达与北京观象台S波段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探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天气雷达来说,双偏振雷达在粒子识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冰雹等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强有力手段。在冰雹识别上,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和相关系数(ρ_(hv))是2个重要的偏振量,Z_(DR)较小,接近0,有时为负值;ρ_(hv)<0.9。在强降水识别方面,Z_(DR)大值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能够较好地指示雨强较大的降水。低仰角的Z_(DR)达5 dB以上,K_(DP)在8°·km^(-1)以上,ρ_(hv)达0.95以上时,地面5 min雨量≥10 mm。从2种雷达的对比分析来看,反射率因子强度(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均较SA天气雷达强度偏强。此外,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单部雷达的探测波束经过强降水区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电磁衰减,致使强降水后部的降水回波强度偏弱,严重影响预报员对降水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的判断,需要与SA天气雷达配合使用或者利用多部X波段雷达组网进行强降雨的监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冰雹识别 强降水偏振参数特征
下载PDF
满洲里市夏季一次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淑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12期50-51,53,共3页
通过利用高空和地面等常规资料、满洲里区域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及满洲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8年7月16日局地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及导出产品客观反映强降水天气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 通过利用高空和地面等常规资料、满洲里区域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及满洲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8年7月16日局地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及导出产品客观反映强降水天气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中纬度低槽后部冷空气和沿副热带高压北上的暖湿空气共同影响造成;雷达基本产品中基本反射率(R)、基本径向速度(V)以及导出产品中风廓线(VWP)、风暴追踪信息(STI)等对短时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