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粒子碰撞中强子质量的产生(s=4~1800GeV)
1
作者 赵树松 戴启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27-34,共8页
近阈实验指出π+π-介子在xμ<2/3Mπ的球内产生,入射质量与新生质量的差别在Nπ±≥3时消失。本文研究了固定多重数N的能量—质量求和规则与强子质量的约束条件,得出在s=4~1800GeV范围内强子平均质量服从... 近阈实验指出π+π-介子在xμ<2/3Mπ的球内产生,入射质量与新生质量的差别在Nπ±≥3时消失。本文研究了固定多重数N的能量—质量求和规则与强子质量的约束条件,得出在s=4~1800GeV范围内强子平均质量服从重正化群方程:〈mch〉=mπ±exp[(0.051±0.004)/αs],强子的质量反常维度在固定点处为γm(g∞R)=0.0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子质量产生 重正化群 高能粒子碰撞
下载PDF
宇宙中可见物质质量起源的接触相互作用模型探究
2
作者 徐阳 康广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2-650,共9页
关于我们所处的宇宙,尚有许多深刻且未知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可见物质质量起源的研究尤为基本且意义深远.这些可见物质质量绝大部分都由一个单一的质量量级描述,也就是质子的质量m_(p).随着希格斯(Higgs)粒子的发现,我们已经能够充分... 关于我们所处的宇宙,尚有许多深刻且未知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可见物质质量起源的研究尤为基本且意义深远.这些可见物质质量绝大部分都由一个单一的质量量级描述,也就是质子的质量m_(p).随着希格斯(Higgs)粒子的发现,我们已经能够充分解释可见物质中≤1%的“基本”粒子的质量起源,即通过希格斯机制(Higgs Mechanism)获得的质量.根据现有的理论,剩下≥99%的质量是标准模型中强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有的特征——胶子自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演生强子质量产生机制(Emergence of Hadronic Mass,EHM).通过一个接触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流夸克质量、有效胶子质量、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的跑动耦合常数、红外截断和紫外截断对组分夸克质量的影响,探讨这些量的改变对可见物质质量的大小或者宇宙中可见物质呈现形式的影响,为现在的宇宙描述了更多可能的存在形式,加深了我们对宇宙在这些量上取特定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起源 希格斯机制 演生强子质量产生机制 接触相互作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