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8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4
1
作者 唐亮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9-35,共7页
我国审前羁押的实证研究十分薄弱。笔者研究发现:当前审前羁押体制封闭,造成羁押率畸高;羁押替代适用少但滥用严重;超前羁押为害普遍。主要原因是侦查过分依赖口供;缺乏外部控束和救济机制。要改变羁押滥用的现状必须走权利化的开... 我国审前羁押的实证研究十分薄弱。笔者研究发现:当前审前羁押体制封闭,造成羁押率畸高;羁押替代适用少但滥用严重;超前羁押为害普遍。主要原因是侦查过分依赖口供;缺乏外部控束和救济机制。要改变羁押滥用的现状必须走权利化的开放路线,以刑侦体制合理改革和司法机关的结构性职权调整为基础,逐步改革口供规则,增加羁押替代措施,赋予看守所独立地位,构建对审前羁押的诉讼机制,并对超期羁押规定非法羁押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羁押 逮捕 取保候审 超期羁押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89
2
作者 卞建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31,共9页
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双重功能,惩罚教育、刑罚预支、证据发现以及犯罪预防等强制措施功能异化或者泛化的现象应当予以规范。未来我国强制措施的制度完善,应当以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功能回归为主线,秉持宪政视野... 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双重功能,惩罚教育、刑罚预支、证据发现以及犯罪预防等强制措施功能异化或者泛化的现象应当予以规范。未来我国强制措施的制度完善,应当以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功能回归为主线,秉持宪政视野、实践视野和国际视野,从整体上将强制措施区分为羁押措施和非羁押措施,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设置独立的羁押程序,强化羁押的审查与救济,丰富羁押替代措施的种类并对其加以权利化改造,完善监视居住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诉讼保障 人权保障 捕押分离 制度完善
原文传递
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思考 被引量:73
3
作者 左卫民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8,共6页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规定了指定监视居住制度。由于在适用条件、适用内容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与现行法律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存在重大差异,指定监视居住...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规定了指定监视居住制度。由于在适用条件、适用内容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与现行法律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存在重大差异,指定监视居住事实上已经成为法定的第六种强制措施。但是,由于其在适用对象、适用机制、适用成本以及公平性方面都存在隐忧,因此,有必要在肯定其现实合理性的同时,秉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的理念,对其进行公正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指定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及其完善 被引量:64
4
作者 易延友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63,共18页
刑事强制措施可以分为以抓捕、截停、带到为目的的措施和以保证被告人出席审判为目的的措施两大类。为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西方国家从适当根据、令状主义、迅速带见法官等方面对羁押之前的抓捕、截停进行了规制;从羁押适用的法定理由、... 刑事强制措施可以分为以抓捕、截停、带到为目的的措施和以保证被告人出席审判为目的的措施两大类。为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西方国家从适当根据、令状主义、迅速带见法官等方面对羁押之前的抓捕、截停进行了规制;从羁押适用的法定理由、决定主体、上诉救济以及迅速审判等多个角度对审判前的羁押进行了规制。在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也涵括了以拘留为中心、以留置盘问、公民扭送为补充的抓捕、截停、带到措施,以及以逮捕为术语标志的审前羁押措施和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为形式的审前释放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设置了与西方大体相当而又略有差别的规制机制。尽管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较为完备,但仍需从拘留的临时化、逮捕羁押的司法化以及监视居住的自由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自由 强制措施 逮捕 拘留 监视居住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 被引量:45
5
作者 徐静村 潘金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当建构“拘传、逮捕、取保候审、羁押候审”的新的强制措施体系,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模式。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强制措施 再修改
下载PDF
职务犯罪侦查中强制措施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49
6
作者 宋英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6,共11页
在当前职务犯罪侦查中,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法律功能实现的状况和程度令人堪忧,而且与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关系相当紧张。在立法上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强制措施,应寻求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建构科学、实用的强... 在当前职务犯罪侦查中,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法律功能实现的状况和程度令人堪忧,而且与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关系相当紧张。在立法上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强制措施,应寻求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建构科学、实用的强制措施体系,并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侦查 强制措施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侦查权及其限制 被引量:59
7
作者 施鹏鹏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2期44-50,共7页
改革后监察委员会所主导的新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呈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其一,一改以往"多头反腐"的局面,提高了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地位,确保反腐朝纵深方向发展;其二,保留并拓展了原有的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其三,对"法外"的党纪侦查手... 改革后监察委员会所主导的新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呈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其一,一改以往"多头反腐"的局面,提高了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地位,确保反腐朝纵深方向发展;其二,保留并拓展了原有的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其三,对"法外"的党纪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进行了"合法化"重塑,回应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界的质疑和批评;其四,确立了更为立体式的腐败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侦查权 强制措施 侦查手段 职务犯罪侦查 检察机关 监察部门 监察体制 侦查行为 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批判性重构 被引量:37
8
作者 汪建成 冀祥德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5-19,共5页
我国的未决羁押适用的目的失之偏颇;不是一个例外,而是一种常态;缺乏比例性原则;期限具有不确定性;羁押措施滥用;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场所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救济功能缺失等等。实际上,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因... 我国的未决羁押适用的目的失之偏颇;不是一个例外,而是一种常态;缺乏比例性原则;期限具有不确定性;羁押措施滥用;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场所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救济功能缺失等等。实际上,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因此,必须对我国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制度性、法治化的改造与构建,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未决羁押 制度检讨 模式构建
下载PDF
监察体制改革中的留置措施:由来、性质及完善 被引量:48
9
作者 谭世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留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监察委采取的12项调查措施之一,但在改革试点中存在性质不明确、适用条件宽泛、审批程序部分失当、期限过长、救济不力及外部监督与制约缺失、被调查人无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等诸多问题。作为监察委调查活动... 留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监察委采取的12项调查措施之一,但在改革试点中存在性质不明确、适用条件宽泛、审批程序部分失当、期限过长、救济不力及外部监督与制约缺失、被调查人无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等诸多问题。作为监察委调查活动中限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的唯一措施,留置兼具刑事侦查与行政执法的双重属性。为了保证其正确适用,切实保障人权,应当进一步明确留置的性质,取消对严重职务违法的嫌疑人适用留置措施,明确留置只适用于具有法定情形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对"正常留置""临时留置"适用不同的批准程序并改变监察委采取留置措施一律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的机制,设置留置的一般期限和延长期限,并赋予被调查人在留置期间获得律师辩护或法律帮助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 强制措施 律师辩护 职务违法 职务犯罪 监察委 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法
下载PDF
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被引量:33
10
作者 龙宗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92,共13页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无论在基本构架还是在具体程序方面,都需要继续改革完善。鉴于现行法的过渡性特征,为适应制度整合的需要,也为了推动司法改革,适应对外开放,应该及时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根据现实的情况与条件,这...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无论在基本构架还是在具体程序方面,都需要继续改革完善。鉴于现行法的过渡性特征,为适应制度整合的需要,也为了推动司法改革,适应对外开放,应该及时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根据现实的情况与条件,这种修改应当以大改为目标,近期实行宪法框架内的中等程度修改。目前修改的内容包括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改革强制措施、加强律师功能、完善证据制度以及强化法律执行的保障程序等。修法时应坚持四项原则,即兼顾利益要求,巩固改革成果,协调诉讼机制,实现重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法律执行 证据制度 律师 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制度
原文传递
流浪乞讨与管制——从贫困救助看中央与地方权限的界定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千帆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51,共13页
随着《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个人自由权利与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现实冲突比过去更为突显。应转变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传统思维,在允许地方更多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同时,更充分地保障公民个人的宪法基本权利。无论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法律界定,... 随着《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个人自由权利与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现实冲突比过去更为突显。应转变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传统思维,在允许地方更多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同时,更充分地保障公民个人的宪法基本权利。无论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法律界定,还是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都要求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以审查地方立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救助 地方权限 地方自治 中央权限 司法机构 流浪乞讨现象 公民权利 社会治安秩序 强制措施 宪法权利
原文传递
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根菊 杨立新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年第4期60-73,共14页
关键词 侦查机关 刑事诉讼 强制措施 强制 处分 司法审查 搜查 侦查行为 技术侦查 监视居住
原文传递
监察机关留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宇冠 高童非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1,共9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留置完成了从党内措施到国家监察措施的转变,成为监察机关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留置措施适用程序,特别是提请留置的程序、决定程序、决定的人员和方式、通知家属的内容形...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留置完成了从党内措施到国家监察措施的转变,成为监察机关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留置措施适用程序,特别是提请留置的程序、决定程序、决定的人员和方式、通知家属的内容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对被留置的对象作何处理,包括先行拘留,再根据案件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决定采取何种刑事强制措施程序,也需要研究和明确。监察机关将调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移送检察机关之后,检察机关如果认为有事实和证据需要补充核实的将案件退回监察机关,此时案件仍然处于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应关押在看守所不应退回到留置状态,不应转移至监察机关办案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刑事诉讼 监察委员会 留置 强制措施
下载PDF
国家监察法立法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32
14
作者 姜明安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2期17-23,共7页
国家监察机关直接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国家监察机关同时对上一级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国家监察机关在党统一领导下行使反腐败职能;国家监察机关可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机关的某些权限。国家监察法立法一方面需要将《决定》确... 国家监察机关直接由本级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国家监察机关同时对上一级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国家监察机关在党统一领导下行使反腐败职能;国家监察机关可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机关的某些权限。国家监察法立法一方面需要将《决定》确定的三项职责加以确立和具体化,另一方面需要结合《行政监察法》的五项职责加以适当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机关 行政监察法 监察对象 监督权力 代表机关 强制措施 处分决定 公职人员 监察工作 司法机关
原文传递
仓促的修订 局部的完善--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初步解读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钢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共11页
经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仓促出台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仅对《民诉法》作了局部的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立法机关既未充分吸收此前民诉法学界围绕《民诉法》之修订而进行的系统、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讨论,也... 经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仓促出台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仅对《民诉法》作了局部的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立法机关既未充分吸收此前民诉法学界围绕《民诉法》之修订而进行的系统、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讨论,也未全面斟酌诉讼实践中的相关具体情况,故而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出了"闭门修法"的色彩。不过,对于重点破解"申诉难"和"执行难"这两大顽疾并借以促进和谐社会之构建而言,《民诉法》的此次局部修订虽然问题多多,但仍然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与此同时,《民诉法》的全面修订应是下届人大常委会予以优先安排的重要事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诉法 修改决定 强制措施 审判监督程序 执行程序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原文传递
法规范视野下监察与司法程序衔接机制——以《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切入 被引量:30
16
作者 董坤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41,共14页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监察与司法的部分衔接程序。其中,立案程序的缺失导致强制措施的启动缺乏正当性,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诉讼程序运转的自洽。未来的司法解释中应确立"形式立案",即以受案代替立案,对监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监察与司法的部分衔接程序。其中,立案程序的缺失导致强制措施的启动缺乏正当性,不利于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诉讼程序运转的自洽。未来的司法解释中应确立"形式立案",即以受案代替立案,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不再进行立案前的实质审查,但须明确受案具有开启刑事诉讼程序的功能。在留置与强制措施的衔接上,立法采用了"留置+先行拘留+强制措施"的模式,其中先行拘留具有过渡性,逮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才是对接留置的最终措施。但立法上对于留置转先行拘留后最终可否不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缺乏周延规定。依据案件系属理论,对于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调查的情形,系属关系并未消灭,案件仍系属于检察院,处于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当继续沿用之前的强制措施,并继续保障辩护人的相关诉讼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刑事立案 留置 强制措施 案件系属
原文传递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刑事拘留适用的基本情况、变化及完善——基于东、中、西部三个基层法院判决样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孙长永 武小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6-170,183,共6页
通过对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基层法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公开的判决书中被告人基本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刑事拘留均是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适用率最高的强制措施,但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对特殊类型案件的处理方... 通过对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基层法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公开的判决书中被告人基本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刑事拘留均是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适用率最高的强制措施,但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对特殊类型案件的处理方式及各地人口结构的差异造成刑拘的适用率存在一定差异;在同一地区,刑拘适用率因案而异;所涉犯罪的严重性、某类案件的发案频率及办案人员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方式等五个因素对刑拘的适用率具有影响;刑拘的到案功能较弱,刑拘前采用传唤、拘传等措施成为常态;获得相对充裕的侦查取证时间是刑拘的主要目的;刑拘后,逮捕和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变更的主要方式。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延长刑拘期间的现象仍然突出,但犯罪嫌疑人因刑拘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时间呈缩短趋势;刑拘转捕率有所下降,取保候审的比例相对上升。刑拘适用情况的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刑事司法领域对人身自由的程序保障得到了实质性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刑事拘留 强制措施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关于监视居住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旺年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从保护人权、减少羁押角度看 ,设立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监视居住并非我国独有 ,有关国家的立法中也规定有此类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的本质属性是限制人身自由 ,与剥夺人身自由有本质区别 ;监视居住的地点是住处或指定的居所 ,... 从保护人权、减少羁押角度看 ,设立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监视居住并非我国独有 ,有关国家的立法中也规定有此类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的本质属性是限制人身自由 ,与剥夺人身自由有本质区别 ;监视居住的地点是住处或指定的居所 ,但不是居住房屋以内的空间 ;监视居住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监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 羁押 限制人身自由 人权 根据 剥夺 设立 国家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刑事搜查、扣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被引量:17
19
作者 瓮怡洁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1-67,共7页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财产权并不被认为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可能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搜查、扣押措施没有被纳入强制措施体系,这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极为不利。由于本次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规定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建...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财产权并不被认为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可能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搜查、扣押措施没有被纳入强制措施体系,这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极为不利。由于本次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规定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建议在将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将搜查和扣押措施纳入强制措施体系加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搜查 扣押 比例原则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犯罪分层的标准与模式新论 被引量:26
20
作者 孙道萃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期66-76,共11页
犯罪分层理论的关键是犯罪分层标准和犯罪分层模式,现有的标准均是实体性标准,弊大于利。分层标准应兼容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主要是法定刑和刑事强制措施,分别代表立法和司法中的应然与实然分层。分层模式要考虑现有的立法、司法解释等... 犯罪分层理论的关键是犯罪分层标准和犯罪分层模式,现有的标准均是实体性标准,弊大于利。分层标准应兼容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主要是法定刑和刑事强制措施,分别代表立法和司法中的应然与实然分层。分层模式要考虑现有的立法、司法解释等,主要是有期徒刑的刑期数字,轻微罪、轻罪(次轻罪、轻罪)、重罪(最严重的犯罪、次严重的犯罪、一般重罪)的三模式具有合理性,以此实现分层模式与强制措施适用的合理关系。另外,具体个罪也有分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分层 分层标准 强制措施 分层模式 轻微罪 轻罪 重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