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斑岩钼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190
1
作者 李诺 陈衍景 +4 位作者 张辉 赵太平 邓小华 王运 倪智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6-198,共13页
东秦岭钼矿带包涵5个世界级超大型(>5×105tMo)、5个大型((5~10)×104tMo)和一些中小型(<5×104tMo)钼矿床,探明钼金属储量超过5×106t,是世界最大的钼矿带。钼矿带的北、南边界分别是三宝断裂和商丹断裂,两条... 东秦岭钼矿带包涵5个世界级超大型(>5×105tMo)、5个大型((5~10)×104tMo)和一些中小型(<5×104tMo)钼矿床,探明钼金属储量超过5×106t,是世界最大的钼矿带。钼矿带的北、南边界分别是三宝断裂和商丹断裂,两条断裂分别为秦岭造山带的反向边界逆冲断裂(RBT)和主中央滑脱断裂(MCT)。矿床类型有斑岩型、斑岩-夕卡岩型、夕卡岩型和碳酸岩脉型,以前两者为主。含钼岩浆岩主要是富硅、钾而贫铁、镁、钙的花岗斑岩,只有黄龙铺和黄水庵矿床为碳酸岩脉。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黄龙铺形成于220Ma左右,而其余的与花岗斑岩有关的钼矿床形成于160~110Ma。结合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分析,认为黄龙铺矿床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而其他矿床及其成矿斑岩形成于陆-陆碰撞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钼矿床 大陆碰撞 伸展 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镁铁质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82
2
作者 熊富浩 马昌前 +1 位作者 张金阳 刘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50-3364,共15页
东昆仑造山带白日其利镁铁质岩墙群以苏长辉长岩为主,含少量含斑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套岩墙群结晶侵位年龄为251±2Ma。岩石具有中等的Mg#(31~50)和高铝(16.25%~19.49%)的特征,整体属于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Na2... 东昆仑造山带白日其利镁铁质岩墙群以苏长辉长岩为主,含少量含斑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套岩墙群结晶侵位年龄为251±2Ma。岩石具有中等的Mg#(31~50)和高铝(16.25%~19.49%)的特征,整体属于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Na2O+K2O=2.75%~3.51%;FeOT/MgO=1.02~2.22);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轻稀土轻微富集和Eu正异常特征(∑REE=52.16×10-6~99.81×10-6,(La/Yb)N=2.08~5.49,δEu=1.0~1.3),所有岩石富集LILE(如Rb、Ba和Pb等)而亏损HFSE(如Nb、Ta、P和Ti等),且具有显著不同于地壳的不相容元素组成(如Nb/Ta比值)。岩墙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103~0.71502,εNd(t)=-7.4~-3.6),具有相对集中且显著不同于地壳岩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2.37~1.07)。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指示镁铁质岩浆起源于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II,并未受到显著的地壳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岩石具有岛弧和洋中脊玄武岩双重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我们认为,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在俯冲环境下,板片流体交代使上覆地幔楔发生富集,形成富集地幔II,随着该区伸展作用的加强,在早三叠世,进一步诱发了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产生镁铁质岩浆,最终侵位结晶就形成了白日其利镁铁质岩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 锆石U-Pb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伸展 东昆仑
下载PDF
浙东南石平川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艳军 魏俊浩 +5 位作者 姚春亮 鄢云飞 谭俊 付乐兵 潘锦勃 李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3-684,共12页
石平川钾长花岗岩体位于浙江沿海火山岩带的中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2.5±1.2Ma(MSDW=2.1),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钾和铝低铁、镁、磷和钛特征,SiO2含量为74.79%~77.... 石平川钾长花岗岩体位于浙江沿海火山岩带的中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2.5±1.2Ma(MSDW=2.1),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钾和铝低铁、镁、磷和钛特征,SiO2含量为74.79%~77.79%,K2O为4.26%~7.97%,铝指数A/CNK=0.98~1.10,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Th、U和K,亏损Sr、Ba、Nb、P和Ti,REE具有中等负Eu异常(Eu/Eu*=0.33~0.50),总体呈现LREE富集的右倾"V"型配分模式。岩石[n(87Sr)/n(86Sr)]i值为0.70801~0.71012(t=102.5Ma),εNd(t)值为-8.63^-8.76,显示壳—幔混合成因特征。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平川岩体为高演化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显示石平川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侵位于早白垩世末期的张性构造环境,其形成可能与印度板块北向漂移所导致的古太平洋板块碰撞弧后引张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代 高演化I型花岗岩 伸展 石平川花岗岩 浙江
下载PDF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4
作者 孙桂华 李锦轶 +2 位作者 朱志新 李亚萍 杨之清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0,共7页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出露大量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在小铺一带,岩体发育片麻状构造,其围岩为一套变质岩系.对小铺西侧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311±9)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结合岩体及锆石的矿物学特征,该...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出露大量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在小铺一带,岩体发育片麻状构造,其围岩为一套变质岩系.对小铺西侧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311±9)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结合岩体及锆石的矿物学特征,该年龄被解释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笔者推测该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其片麻状构造的发育与伸展作用有密切关系,小铺一带变质作用的下限年龄为(311±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里克山 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古生代 伸展
下载PDF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方石 张培震 +2 位作者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留地层中有滨浅湖和火山岩沉积;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展布的板内挠曲挤压型盆地,发育以盆地两侧绥滨和完达山为物质供给的短轴物源,海浪组—七星河组发育逆同生断层,半深湖的面积先扩大后缩小,雁窝组以盆地充填消亡为主。新生代为右旋走滑拉分盆地,以继承性的短轴物源为主。在宝泉岭组时期有桦南隆起方向的长轴物源,宝泉岭组—富锦组下、中段,半深湖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东南迁移;富锦组上段,水体变浅,湖盆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三江盆地 白垩纪 新生代 沉积学 伸展 板内挠曲 右旋走滑拉分
下载PDF
柴北缘赛什腾山滩间山群晚奥陶世富铌玄武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庄玉军 彭璇 +4 位作者 周艳龙 何世平 王盼龙 王立轩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80,共18页
产于柴北缘构造带西段赛什腾山地区滩间山群中的变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444±4)Ma,具有富Na_(2)O、贫K_(2)O、高TiO_(2)、Nb及低LILE/HFSE和HREE/HFSE值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 产于柴北缘构造带西段赛什腾山地区滩间山群中的变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444±4)Ma,具有富Na_(2)O、贫K_(2)O、高TiO_(2)、Nb及低LILE/HFSE和HREE/HFSE值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略向右缓倾型配分模式,且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弱正异常,与富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综合分析表明,赛什腾山富铌玄武岩岩浆源区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是俯冲大洋板片陡角度回转引起的上涌软流圈地幔在弧后盆地边缘(靠近岛弧侧)与亏损地幔楔混合的产物,指示晚奥陶世柴北缘西段仍处于弧后伸展阶段,陆陆碰撞尚未开始。结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柴北缘滩间山群是晚寒武世—早中志留世洋陆转换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构造背景下(包括洋岛、岛弧、弧后等)的火山-沉积产物,其经历了自大洋俯冲至陆陆碰撞前的整个俯冲消减过程,各类岩石因构造混杂最终保存于柴北缘狭长构造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玄武岩 岩石成因 伸展 晚奥陶世 滩间山群 柴北缘
下载PDF
梵净山群沉积地质特征与原型盆地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范启超 张传恒 +3 位作者 游国庆 董琳琳 刘典波 陆晨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3-522,共10页
梵净山群出露于江南造山带西北端,为一套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系,其上亚群主要由深海、半深海浊积岩系组成,自下而上划分为铜厂组、洼溪组和独岩塘组。铜厂组主体由浊积扇相和盆地相组成,洼溪组则主要由浊积扇扇中、扇根亚相组成。进一步... 梵净山群出露于江南造山带西北端,为一套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系,其上亚群主要由深海、半深海浊积岩系组成,自下而上划分为铜厂组、洼溪组和独岩塘组。铜厂组主体由浊积扇相和盆地相组成,洼溪组则主要由浊积扇扇中、扇根亚相组成。进一步的沉积相序研究揭示,自回香坪组至铜厂组、洼溪组,沉积环境总体呈一先海进、后海退的沉积旋回,显示裂陷扩张过程。铜厂组和洼溪组浊流成因的小型斜层理位态研究揭示,前积层优选方位指向北、北东,证实沉积物来自其南,向北扩散。浊积砂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石英含量占23%~34%,且主要为单晶石英,而长石含量占14%~23%,岩屑含量占39%~50%,岩屑以火山岩屑为主。骨架颗粒统计图解揭示其物源为岩浆弧。基于上述,并结合回香坪组火山岩大地构造属性研究,提出并确定梵净山群上部碎屑岩系的原型盆地形成于弧后裂陷,板块构造环境为初始边缘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群 浊积岩 伸展 岩石大地构造 新元古代
下载PDF
冀北柴家沟钼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缪广 董国臣 +5 位作者 陈卓 赵红瑞 任龙 权瑞 徐一鸣 刘昕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06-313,共8页
柴家沟钼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成矿带中段,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内花岗斑岩的成矿作用,在系统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斑岩具富SiO2(71.46%74.31%)、富K2O(4.56%5.64... 柴家沟钼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成矿带中段,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内花岗斑岩的成矿作用,在系统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斑岩具富SiO2(71.46%74.31%)、富K2O(4.56%5.64%)、贫CaO(0.83%1.38%)等特征;K2O/Na2O比值大于1,里特曼指数小于3.3,A/CNK比值小于1.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明显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a、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研究表明,该花岗斑岩呈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具有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特征,为中侏罗世末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早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断续俯冲,区域处于弧后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家沟钼矿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伸展
下载PDF
东海陆架外缘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尚鲁宁 张勇 +2 位作者 张训华 曹瑞 孙治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8-1189,共12页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过程、北西向断裂带的分隔控制作用、钓鱼岛隆起带南北构造差异和冲绳海槽的向西前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存在的分段性,各分段在地形地貌、地层展布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其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张裂始于陆架前缘坳陷,在晚中新世向东扩展至整个海槽,晚中新世至今以分散式张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带对东海陆架边缘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分隔控制和转换协调作用,控制了不同类型陆坡的形成和发育。受冲绳海槽在全宽度上向西前展的影响,钓鱼岛隆起带南段的基底隆起及其支撑的陆架边缘发生了破坏和沉降,形成基底起伏较大、地形崎岖不平的陆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边缘 钓鱼岛隆起带 冲绳海槽 伸展 构造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石炭纪岩浆作用记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广旭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赵令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18-3040,共23页
藏南冈底斯岩基记录了大量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信息,虽然晚古生代的岩浆岩报道较少,但对限定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斯洋俯冲之前的构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已有资料,进一步对加查县和朗县晚古生代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 藏南冈底斯岩基记录了大量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信息,虽然晚古生代的岩浆岩报道较少,但对限定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斯洋俯冲之前的构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已有资料,进一步对加查县和朗县晚古生代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及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加查县和郎县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344.8Ma和344.0~362.0Ma,表明加查和朗县岩体都形成于石炭纪。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67.46%~75.33%),Al_2O_3含量较低(12.66%~15.82%),CaO含量为0.79%~4.32%,FeO和MgO的含量分别为0.48%~3.00%和0.28%~1.64%。依据它们的K_2O/Na_2O比值,这些岩石可分为富钾和富钠两个演化系列。这些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但Zr和Hf无明显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信息表明:(1)冈底斯岩基东段石炭纪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环境,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俯冲作用有关;(2)镁铁质岩浆演化形成富钠花岗岩,幔源岩浆和中下地壳岩熔体的混合形成富钾花岗岩;和(3)石炭纪岩浆作用持续时间至少~30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石炭纪岩浆作用 锆石U-PB定年 拉萨地块 伸展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飞 黄蔚 +2 位作者 何翔 张克信 骆满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9-218,共20页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兴蒙造山带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海勒斯台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兴蒙造山带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海勒斯台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海勒斯台花岗斑岩的年龄为463.5±2.0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花岗斑岩具有富硅(75.14%~77.88%)、富碱(6.15%~7.92%)、低钛(0.15%~0.17%)和铝(11.25%~12.61%)、贫钙(0.18%~1.25%)和镁(0.14%~0.3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000Ga/Al值和Zr+Nb+Ce+Y含量较高,属于A2型花岗岩。花岗斑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78~899℃之间,同时具有非常低的Sr和高Yb特征,指示岩石形成于低压高温的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为减薄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沿着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一线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奥陶世 伸展
下载PDF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山弯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12
作者 朱明帅 罗晔 +4 位作者 贾朝媛 苗来成 张福勤 SANCHIR Dorjgochoo 于剑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7-3460,共14页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呈北东向从蒙古中部延至鄂霍茨克海的乌地湾,被认为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侏罗纪-白垩纪闭合产物,其对于探讨东北亚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以及欧亚大陆中生代聚合具有重要意义。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具有典型的山弯构造格架,...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呈北东向从蒙古中部延至鄂霍茨克海的乌地湾,被认为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侏罗纪-白垩纪闭合产物,其对于探讨东北亚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以及欧亚大陆中生代聚合具有重要意义。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具有典型的山弯构造格架,其“对折”的两翼发生了强烈的“自碰撞”造山作用。关于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形成动力学机制,前人将其归因于西伯利亚与华北-阿穆尔陆块之间的挤压缩短、古亚洲洋俯冲板片不断的后撤和西伯利亚与华北的相向旋转等动力学过程,却忽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对蒙古-鄂霍茨克马蹄形弯曲过程的影响。最近,弧岩浆活动的迁移和山弯构造转折端构造变形解析研究暗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板片后撤可能在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新的解释模式还缺乏地质证据的支持和验证。围绕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发育的与岛弧岩浆岩同时期的弧后盆地蛇绿岩、双峰式火山岩、A2型和S型花岗岩和伴生的沉积岩等地质记录,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多期次弧后伸展,总的延伸长度超过5000km,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大规模俯冲板片后撤有关。弧后盆地带的厘定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发育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而非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另外,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弧后伸展盆地形成时间与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弯曲的时间一致,进一步证实俯冲板片沿走向不均匀后撤在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鄂霍茨克 山弯构造 伸展 板片
下载PDF
西昆仑冰山地区白垩纪E-MORB型辉长岩:新特提斯弧后伸展的新证据
13
作者 刘晓强 张传林 +3 位作者 杨志浩 关子鑫 孙仕林 木热地里·马木合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6-1467,共22页
青藏高原西北缘的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是研究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近期在西昆仑南部冰山地区新识别出白垩纪辉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冰山辉长岩最年轻锆石集中在109~103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06.2±1.7... 青藏高原西北缘的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是研究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近期在西昆仑南部冰山地区新识别出白垩纪辉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冰山辉长岩最年轻锆石集中在109~103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06.2±1.7 Ma,表明冰山辉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含有前寒武纪年龄锆石,指示区内地壳深部存在对应时代的基底物质。辉长岩低硅(48.52%~50.69%)、高铝(14.38%~16.34%)、高镁(MgO=6.88%~8.02%,Mg#=52~58)特征,以及类似E-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N=1.36~1.81),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和亏损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εNd(t)=2.54~4.04),表明母岩浆形成于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程度有限。综合考虑以上特征并结合西昆仑—帕米尔地区晚中生代研究进展,认为冰山辉长岩脉形成于受俯冲板片释放流体交代形成的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其成因与白垩纪中期新特提斯北向平板俯冲引起的弧后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E-MORB型辉长岩 伸展 新特提斯 西昆仑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乌尔禾地区早二叠世A1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支倩 李永军 +2 位作者 段丰浩 王盼龙 张誉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53-2470,共18页
新疆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出露的中酸性花岗岩以I型和A_(2)型花岗岩为主。本文通过对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的A_(1)型碱长花岗斑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准确厘定其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和构造... 新疆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出露的中酸性花岗岩以I型和A_(2)型花岗岩为主。本文通过对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的A_(1)型碱长花岗斑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准确厘定其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碱长花岗斑岩形成于295.0±1.8 Ma,为早二叠世初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斑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显示高硅(SiO2=73.72%~76.79%)、富碱(K_(2)O+Na_(2)O=7.70%~8.60%)、高TFeO/MgO(24.1~244,仅2件样品<16)、10^(4)×Ga/Al(3.73~5.20)、(Zr+Nb+Ce+Y)(1010×10^(-6)~2425×10^(-6))和锆饱和温度(978~1039℃),低镁(MgO=0.01%~0.11%)和铝(Al_(2)O_(3)=11.55%~12.01%),强烈亏损Ba、Sr、Eu、P、Ti以及高ε_(Nd)(t)正值(+7.76~+11.9)等特征。与区域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的A_(2)型花岗岩相比,乌尔禾碱长花岗斑岩相对富Nb(43.4×10^(-6)~122×10^(-6)),且具有较低的Y/Nb(0.46~2.24)比值,属准铝质A_(1)型花岗岩。综合以上数据并结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乌尔禾A_(1)型碱长花岗斑岩和区域同时期的A_(2)型花岗岩均形成于由俯冲板片后撤诱发的弧后伸展环境。在弧后伸展体制下,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底侵加热由亏损地幔衍生而来的年轻镁铁质下地壳物质,使其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最终在地壳浅部形成了相对富Nb的乌尔禾A_(1)型碱长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型花岗岩 伸展 早二叠世初期 西准噶尔南部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富Nb基性岩墙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启示
15
作者 楚志强 曾小慧 +1 位作者 马昌前 熊富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0-1397,共18页
富Nb基性岩在大地构造重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首次厘定的东昆仑三叠纪富Nb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显示,岩石以辉绿岩岩墙群形式产出,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 富Nb基性岩在大地构造重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首次厘定的东昆仑三叠纪富Nb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显示,岩石以辉绿岩岩墙群形式产出,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1 Ma;岩石的SiO_(2)(48.15%~54.41%)、MgO(4.33%~9.74%)和Al_(2)O_(3)(13.38%~16.41%)含量较高,属于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岩石轻重稀土分馏较显著(LaN/YbN为3.43~6.85),具有弱负Eu异常(δEu为0.71~0.91),富集LILEs(Th、U和K等),亏损HFSEs(Nb、Ta和Ti等),Nb含量显著高于岛弧玄武岩(10.92×10^(-6)~20.88×10^(-6));岩石具有富集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ε_(Hf)(t)为-1.4~1.3]。综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东昆仑早三叠世富Nb基性岩墙群形成于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的弧后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 富Nb玄武岩 岩石成因 伸展 东昆仑
下载PDF
孔兹岩带古元古代中期构造背景:来自卓资地区~2.2Ga紫苏碱长花岗岩的证据
16
作者 连光辉 徐仲元 +2 位作者 任云伟 冯帆 薛吉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6-692,共17页
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分布较广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孔兹岩带东部卓资地区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为孔兹岩带构造演化及孔... 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分布较广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孔兹岩带东部卓资地区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为孔兹岩带构造演化及孔兹岩系沉积环境提供约束。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2.2Ga),并经历了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及~1.89Ga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岩石具有铁质、钙碱性至碱钙性、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特征,具有较高SiO_(2)、Na_(2)O+K_(2)O、Ga、Zr含量及FeO^(T)/(FeO^(T)+MgO)值,低Al_(2)O_(3)、CaO、MgO、Sr、Cr含量及较高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35~887℃,平均860℃),与A型花岗岩指标相近。样品呈现平坦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弱的负Eu异常,富集K、Rb、Ba、Zr、Hf,亏损Sr、Nb、Ta、P、Ti。综合研究表明大什字紫苏碱长花岗岩是在弧后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导致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熔体可能经历了斜长石、含钛矿物相及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孔兹岩带东部在古元古代中期(~2.2Ga)可能处于弧后伸展背景,孔兹岩带是否存在古元古代中期陆内裂解事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孔兹岩带 古元古代中期 紫苏花岗岩 A型花岗岩 伸展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大陆弧后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47
17
作者 张磊 吕新彪 +4 位作者 刘阁 陈俊 陈超 高奇 刘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884,共16页
兴蒙造山带贺根山-黑河一线产出有大量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其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贺根山-黑河A型花岗岩带形成于晚石炭世-二叠纪(325~260Ma),二叠纪进入岩浆作用高峰期。该花岗岩带主要表现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9~1.13... 兴蒙造山带贺根山-黑河一线产出有大量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其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贺根山-黑河A型花岗岩带形成于晚石炭世-二叠纪(325~260Ma),二叠纪进入岩浆作用高峰期。该花岗岩带主要表现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9~1.13)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度富集LREE,Eu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Th、Pb和La元素,亏损Ba、Sr、Ce、P和Ti元素。研究表明晚石炭世—二叠纪古亚洲洋正处于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阶段,贺根山-黑河A型花岗岩带应该形成于该俯冲带的弧后伸展环境。俯冲导致的软流圈上涌形成弧后的伸展环境,同时为大规模高温岩浆形成提供了热源,以及部分物源,这种壳-幔混合岩浆在深部结晶分异后沿弧后伸展断裂体系快速侵位是该花岗岩带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大陆伸展
下载PDF
拉萨地体南缘早石炭世花岗岩类的起源及其对松多特提斯洋开启的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兴源 王青 +5 位作者 朱弟成 赵志丹 陈越 贾黎黎 郑建平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16-3730,共15页
近年来在拉萨地体识别出的二叠纪松多大洋型榴辉岩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本文称之为松多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但由于缺乏相关地质记录,对松多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目前并未进行讨论。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朗县地区片麻... 近年来在拉萨地体识别出的二叠纪松多大洋型榴辉岩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本文称之为松多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但由于缺乏相关地质记录,对松多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目前并未进行讨论。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朗县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类的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文2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41±2Ma和355±2Ma,表明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侵位于早石炭世。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9%~76%)和K2O/Na2O比值(1.04~3.04)为特征。白云母的出现、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04~1.52)和刚玉分子数(>1%),表明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属S型花岗岩。所有样品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Eu、Sr和高场强元素。锆饱和温度主要集中在780~800℃之间(最高可达859℃,平均808℃)。这些早石炭世花岗岩类中发育的闪长质包体、较高的锆饱和温度、低Pb高Ba丰度、小的负锆石εHf(t)值(-7.2^-1.2,平均-4.4),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为高温S型花岗岩,来源于浅部成熟地壳物质的重熔并伴随着明显的幔源物质注入。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的高温(>780℃)低压(<5kbar)性质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伸展背景。结合拉萨地体可能存在的石炭纪早期岩浆弧、泥盆-石炭纪以灰岩和细碎屑岩夹火山岩为特征的沉积地层记录,本文提出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很可能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该弧后伸展区进一步发育可能形成弧后盆地并最终发展成以松多榴辉岩为代表的松多特提斯洋,指示松多特提斯洋的持续时间可能不会超过80Myr(即从340Ma到26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特提斯洋 伸展背景 早石炭世花岗岩类 拉萨地体
下载PDF
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
19
作者 张羽佳 李溪遥 +2 位作者 吴承泉 徐进鸿 张正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92,共15页
在西昆仑北部地区,由于古特提斯洋汇聚作用,导致形成弧后伸展构造带以及一系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本文着重综述以下几个问题:1)位于塔里木地块南缘上的塔木-卡兰古盆地带,由于坳陷作用连续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 在西昆仑北部地区,由于古特提斯洋汇聚作用,导致形成弧后伸展构造带以及一系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本文着重综述以下几个问题:1)位于塔里木地块南缘上的塔木-卡兰古盆地带,由于坳陷作用连续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于远域大陆弧后环境盆地;位于西昆仑地块北缘的奥依塔格-库尔良弧后盆地带,由于裂陷作用断续地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于弧后盆地。虽然这两个盆地带之间被铁克里克断隆带所分隔,但它们的演化过程具有同时性。2)盆地中主要有两期岩浆岩活动,一是与盆地扩张期同生的“双峰式”岩浆岩(339~291 Ma),二是与盆地闭合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265~206 Ma);3)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中泥盆世-早二叠世是盆地扩张期,在局部坳陷的封闭盆地和缺氧环境下形成同生沉积矿床,主要包括海相砂岩型铜矿床、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沉积锰矿床以及VMS型铜矿床;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是盆地闭合期,由于盆-山转换作用导致沉积基底褶皱和岩浆活动,并形成了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总之,晚古生代区域伸展构造环境受制于古特提斯汇聚作用,在这些盆地扩张到闭合的演化过程中,形成沉积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和构造-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盆地 伸展环境 铅-锌-铜-锰矿床 西昆仑
下载PDF
粤南长蛇山分异Ⅰ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德磊 贾小辉 +3 位作者 谢国刚 吴俊 卜建军 曾海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204,共12页
在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南部长蛇山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区域晚中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长蛇山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 Ma)。花岗岩具有... 在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南部长蛇山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区域晚中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长蛇山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 Ma)。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更富钾,贫磷,准铝-弱过铝质(A/CNK=0.98~1.1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Ti)及Ba、Sr等特征。P2O5与SiO2表现为负相关关系,Y与Rb表现正相关关系,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分异Ⅰ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次"南岭系列"花岗岩相似。长蛇山花岗岩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5 54~0.709 40)和高的εNd(t)值(-4.6^-0.4),相应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0.99~1.33 Ga,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变化大(εHf(t)=-7.9^+4.5,tDM2=0.99~1.81 Ga)。元素及同位素结果表明,长蛇山花岗岩可能源自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过程中遭受了显著的幔源物质混染,并经历了长石、磷灰石和富钛矿物相等的分异结晶。长蛇山分异Ⅰ型花岗岩可能与"南岭系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异I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SR-ND-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伸展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