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兼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二个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建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9,共9页
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 ,是遵《中原音韵》为通行南北语音的曲唱形式 ,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弦索官腔的出现 ,标志着自唐宋以来 ,民间曲子由“以乐... 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 ,是遵《中原音韵》为通行南北语音的曲唱形式 ,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弦索官腔的出现 ,标志着自唐宋以来 ,民间曲子由“以乐传辞”向“以曲律词”特征转化阶段的确立与完成 ,是“曲律”形成的重要阶段 ,为之后“以词度曲”昆曲新格律的产生 ,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与基础。而新乐弦索则是在十六世纪中叶弦索北曲一支派 ,流入江南后受昆曲格律之影响 ,经改革首开北曲昆唱之先声 ,为昆曲集南北曲唱之大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者都为准确认识曲唱艺术发展过程及规律 ,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弦索官腔 新乐弦索 “曲律” 昆曲 “曲唱”形式 声腔 演唱技法
原文传递
从“务头”到“唱调”——再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建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务头”与“唱调”两个有关“曲唱”术语的解释,将元明时期先后出现的“弦索官腔”和“昆曲”,从曲律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层面,作了高度的概括与归纳。前者特征在“以曲律词”,是曲律形成的重要阶段;后者特征在“以...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务头”与“唱调”两个有关“曲唱”术语的解释,将元明时期先后出现的“弦索官腔”和“昆曲”,从曲律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层面,作了高度的概括与归纳。前者特征在“以曲律词”,是曲律形成的重要阶段;后者特征在“以词度曲”,是曲律发展的成熟标志;二者都为准确认识曲唱艺术的形成发展规律,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头 以曲律词 定格 弦索官腔 以词度曲 水磨调 四声腔格
下载PDF
“弦索乐”体系的历史溯源及《弦索备考》学理价值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品 《歌海》 2014年第4期40-47,共8页
通过对《弦索备考》的综合分析,藉由人文视角引发对《弦索备考》编纂思路、曲谱成因及曲目风格的多方面考察,获取对《弦索备考》的整体面貌观;在分析曲谱的同时,梳理"弦索官腔"、"弦索调"、"弦索器乐合奏"... 通过对《弦索备考》的综合分析,藉由人文视角引发对《弦索备考》编纂思路、曲谱成因及曲目风格的多方面考察,获取对《弦索备考》的整体面貌观;在分析曲谱的同时,梳理"弦索官腔"、"弦索调"、"弦索器乐合奏"三条线索,采用宏观视野窥视"弦索乐"体系,以期明了其流变概貌、甄别其时代特征、比对其风格异同,并借此辨析"弦索"与"弦索乐"的多层次概念,从乐器、格律、谱字、律调等多方面应证《弦索备考》与"弦索乐"体系的直系关系,并探究清朝中期《弦索备考》的存谱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索备考》 弦索 弦索 弦索官腔 弦索 弦索器乐合奏
下载PDF
曲、腔、调与南北曲之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楠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0,共12页
因政治中心迁移而产生的南北曲两大曲牌演唱体系,通过乐籍体系下专业乐人的承载,在"北中有南"、"南中有北"的互融、互动中发展。在明代南曲诸腔兴盛的同时,由于历史上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国家礼制仪式只用北曲,北... 因政治中心迁移而产生的南北曲两大曲牌演唱体系,通过乐籍体系下专业乐人的承载,在"北中有南"、"南中有北"的互融、互动中发展。在明代南曲诸腔兴盛的同时,由于历史上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国家礼制仪式只用北曲,北曲具正统性象征,"以北为尚"的观念深厚,在南都教坊与京师教坊相呼应下,依旧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历时角度把握乐籍体系承载下曲、腔、调的演进,关注不同阶段腔的不同内涵;南曲之腔、北曲之派体现曲牌演唱的区域风格,而弦索官腔作为官腔特殊类型,则体现出乐籍制度下音声技艺的一致性,弦索官腔的普适性存在,亦对昆腔与弦索调的演化产生影响;在地方官属乐人的创承中,弦索调是弦索北曲区域化发展的结果,其曲牌体制仍积淀于当下弦索腔系统地方剧种中,亦对多类器乐曲形态具有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曲 乐籍制度 以北为尚 南曲声腔 北曲流派 弦索官腔 弦索 区域风格
原文传递
“曹谱”《钧天妙乐》索隐——苏南道家吹打曲牌探源之二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建平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4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曹谱"《钧天妙乐》卷本中笛曲曲牌的探赜索隐,尤其是对于部分曲牌牌名前缀词的考释,进而推断出该卷所收曲牌来源于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昆曲"水磨调",明确指出这些曲牌至迟在明代的嘉、隆年间已进入苏... 本文通过对"曹谱"《钧天妙乐》卷本中笛曲曲牌的探赜索隐,尤其是对于部分曲牌牌名前缀词的考释,进而推断出该卷所收曲牌来源于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昆曲"水磨调",明确指出这些曲牌至迟在明代的嘉、隆年间已进入苏南道家吹打,并将《钧》卷成编年代大致确定在十六世纪中叶或稍前,而这个时间比之曹谱《霓裳雅韵》卷本几乎早了一个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曲曲牌 牌名前缀词 弦索官腔 唱调 以曲律词 以词度曲
原文传递
从四方新声到弦索官腔——“中原音韵”与元季明初南北曲的消长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舜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50,162,共12页
自元一统以来,南北新声大炽,周德清力黜《广韵》,而有意依托北曲重构新的音韵系统,使之跻身为"中原雅音",并明确标举北乐府为一代正音,南曲不过亡国之音。这一南北之争直接反映了元代文学复古思潮的消长,而与当时史学、道学... 自元一统以来,南北新声大炽,周德清力黜《广韵》,而有意依托北曲重构新的音韵系统,使之跻身为"中原雅音",并明确标举北乐府为一代正音,南曲不过亡国之音。这一南北之争直接反映了元代文学复古思潮的消长,而与当时史学、道学的辨统论密切相关,并最终影响了明初的礼乐制作,以北曲为主、兼采南曲的弦索官腔开始一统天下,并于永宣时臻于极盛。然而,当时杨维桢明确反对视今乐府为治世之音而鼓吹性灵,刘基等人更借追慕南曲隐讽时政,却已肇示了明中叶以来新一轮的考音定律,以及南曲最终的全面繁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 文学复古 乐府论 中原音韵 弦索官腔 北曲与南曲
下载PDF
关于弦索官腔与弦索调的若干思考
7
作者 杨之光 《当代音乐》 2018年第5期121-122,共2页
弦索官腔产生于明初,是上层社会礼乐教化观念与民间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界对于弦索官腔一词的认识也有不同层面的分歧;弦索调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随着时间、流播地域的改变,其所... 弦索官腔产生于明初,是上层社会礼乐教化观念与民间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界对于弦索官腔一词的认识也有不同层面的分歧;弦索调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随着时间、流播地域的改变,其所指内涵也有所不同。本文将讨论时间缩至魏良辅改革昆腔之前的时间(在此之后弦索调形态有所改变),笔者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提出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曲 弦索官腔 弦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