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典诗词看筝乐的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维 一龙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9-61,共3页
古代文人歌咏古筝的诗词较多,本文通过这些诗词中的古筝形制与演奏风格、内涵的描述,探讨古筝的历史演变,以期为古筝音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演变
下载PDF
从古筝弦序的编号说起
2
作者 周延甲 《乐器》 2001年第9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古筝 编号 规范 民族乐器
下载PDF
秦汉时期古长安区域琴史发展脉络初探
3
作者 李村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秦汉时期古长安区域琴史发展脉络主要体现于琴人、琴曲、弦制、琴器、琴论等琴事诸方面。其中,后世"成阳宫琴,二十六晖"的记载,引出"晖"与"徽"制的思索,从而探得唐后明前的一场"晖""徽&qu... 秦汉时期古长安区域琴史发展脉络主要体现于琴人、琴曲、弦制、琴器、琴论等琴事诸方面。其中,后世"成阳宫琴,二十六晖"的记载,引出"晖"与"徽"制的思索,从而探得唐后明前的一场"晖""徽"之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长安 琴人 琴曲 琴器 琴论 晖与徽
下载PDF
周前古长安区域琴史的形成与发展脉络
4
作者 李村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42-48,共7页
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长安区域,是中国"琴文化"的重要发源与形成地之一。在此区域,"琴"的产生与形成可上溯至上古时期的伏羲、女娲与炎帝、黄帝时代。据后世记载,在此区域的周原之上,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长安区域,是中国"琴文化"的重要发源与形成地之一。在此区域,"琴"的产生与形成可上溯至上古时期的伏羲、女娲与炎帝、黄帝时代。据后世记载,在此区域的周原之上,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周穆王、姜子牙等等多位前世圣贤均善琴且知琴,他们或制琴之法度、或作琴制曲、或以琴叙史。特别是文、武二弦的出现,标志着"琴"已从发展的原始初期走向逐步完善的新阶段,为后世"琴文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与人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长安区域 琴史 上古时期 周代
下载PDF
中国筝古今谈——筝的种类与弦制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焦金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20,共3页
最早的五弦竹筝,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挥技巧的需要和弦与共鸣体的合理配置,在二千多年的演变中,繁衍出各种形态的筝,其弦制也伴随着筝的品种变化而不断演变与发展。筝的品种可按弦数、装饰、弦质等方面进行分类。从大的方面... 最早的五弦竹筝,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挥技巧的需要和弦与共鸣体的合理配置,在二千多年的演变中,繁衍出各种形态的筝,其弦制也伴随着筝的品种变化而不断演变与发展。筝的品种可按弦数、装饰、弦质等方面进行分类。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传统筝与现代筝两大类。传统筝在历史上曾出现有五弦筝、六弦筝、七弦筝、九弦筝、十弦筝、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四弦筝、十五弦筝,近代出现了十六弦筝。现代筝主要有十八弦筝、二十一弦筝、移码式踏板转调筝、筝首对位顶压截弦转调筝、二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二十一弦按键式张力转调筝、蝶式筝、品式截弦变调筝、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和四十四弦转调筝等。现在很普遍使用的是二十一弦尼龙缠弦筝。这些现代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筝 现代筝 筝的 二十一 转调筝
原文传递
让艺术成为自然——秦文琛《落满天空的阳》音响创作观及文化语意解析
6
作者 王东旭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3,共15页
《落满天空的阳》是作曲家秦文琛于2016年为一架多声弦制筝而作的作品。打破古筝传统的音响定式,建立具有个人独特审美和文化内涵的多元音响空间,是本曲最鲜明的创作特征。论文依次从核心音响素材的设计、音响主题的呈示发展及其结构意... 《落满天空的阳》是作曲家秦文琛于2016年为一架多声弦制筝而作的作品。打破古筝传统的音响定式,建立具有个人独特审美和文化内涵的多元音响空间,是本曲最鲜明的创作特征。论文依次从核心音响素材的设计、音响主题的呈示发展及其结构意义、音响时空的构建与文化语意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创作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音响创作的表现意义,剖析作曲家将个人、自然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相结合的创作观念和文化语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琛 《落满天空的阳》 多声 音响创作 文化语意
原文传递
多声弦制古筝在现代筝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陆晶 《音乐生活》 2013年第5期61-64,共4页
多声弦制古筝于2006年问世,由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发。本文通过列举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形式及弦制的现代作品在多声弦制古筝上的应用,反映出多声弦制古筝演奏多种弦制及多种风格作品的通用性,让更多作曲家... 多声弦制古筝于2006年问世,由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发。本文通过列举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形式及弦制的现代作品在多声弦制古筝上的应用,反映出多声弦制古筝演奏多种弦制及多种风格作品的通用性,让更多作曲家及演奏家了解其特点,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筝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古筝 多种 单一 应用
原文传递
浅谈特殊音效技法在多声弦制古筝中的运用与发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喻娇 《音乐时空》 2015年第17期19-20,32,共3页
进入21世纪,现代筝曲的创作呈现出开放的、多元的、前卫的特点。特殊音效的使用在现代筝曲创作中被大量使用,特殊音效的使用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对人工音响或大自然音响进行模拟,它与乐音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注重表现创作、演奏背后深层次... 进入21世纪,现代筝曲的创作呈现出开放的、多元的、前卫的特点。特殊音效的使用在现代筝曲创作中被大量使用,特殊音效的使用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对人工音响或大自然音响进行模拟,它与乐音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注重表现创作、演奏背后深层次的含义以及对于新音响音色的开发。笔者主要以多声筝作品中使用的特殊音效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总结出特殊音效技法在现代筝乐作品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古筝 特殊音效技法 运用与发展 二度创作
下载PDF
多声弦制筝发展研究
9
作者 廖梦婷 《乐器》 2023年第12期24-27,共4页
近现代古筝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五声弦制筝在充分发挥其作为传统乐器的独有魅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古筝的改革应运而生。2007年由李萌教授研制而成的多声筝的问世使筝在拥有传统民族乐器特色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五声... 近现代古筝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五声弦制筝在充分发挥其作为传统乐器的独有魅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古筝的改革应运而生。2007年由李萌教授研制而成的多声筝的问世使筝在拥有传统民族乐器特色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的局限性,多声筝的出现促进了古筝音乐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 李萌 差异
下载PDF
八面来风千里行——论多声弦制古筝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上的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娇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5期158-160,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筝乐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面对作曲家、演奏家与听众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筝乐作品的风格与演奏形式更为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乐器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的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厂在2006... 进入21世纪以来,筝乐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面对作曲家、演奏家与听众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筝乐作品的风格与演奏形式更为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乐器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的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厂在2006年共同研发出"多声弦制古筝",简称"多声筝"。文章试从乐器的研制背景、特征以及音乐创作与演奏方面的特点着手,总结多声筝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古筝 背景 音乐创作 演奏方式
下载PDF
文化身份视阈下的七声弦制筝乐改革过程研究
11
作者 张群卿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21,共12页
古筝,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常常被广泛定义为传统五声性乐器,七声弦制筝乐的改革对之有了明显的突破。在此改革过程中,蕴藏着改革者和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本位”(emic)的变化动机、变化过程... 古筝,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常常被广泛定义为传统五声性乐器,七声弦制筝乐的改革对之有了明显的突破。在此改革过程中,蕴藏着改革者和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本位”(emic)的变化动机、变化过程与结果。其中,从筝乐弦制的革新到定弦的创新,离不开演奏者、作曲者与改革者共同的努力。它为表演者对乐曲的需求增加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新的方向。七声弦制筝的出现也对演奏领域产生了一定的突破,演奏者可以运用它解决演奏上的某些问题、发掘新的技法,作曲者运用它来拓宽表达内心音乐的渠道。在这个推动音乐发展的整体行为过程中,也彰显着参与创作、演奏、研究的各类音乐群体及其成员所能体现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不同筝乐改革者具有的不同“文化本位”立场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 七声 乐器改革 文化身份 主位—客位
原文传递
《无极——为多声弦制古筝与巴扬而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一可 《当代音乐》 2020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本文以新作品《无极--为多声弦制古筝与巴扬而作》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内涵及创新思维出发,结合自身的演奏体会,通过对《无极--为多声弦制古筝与巴扬而作》的音乐材料、曲式结构,所运用的现代作曲技术及两种乐器相结合的尝试等... 本文以新作品《无极--为多声弦制古筝与巴扬而作》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内涵及创新思维出发,结合自身的演奏体会,通过对《无极--为多声弦制古筝与巴扬而作》的音乐材料、曲式结构,所运用的现代作曲技术及两种乐器相结合的尝试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能否以重奏的形式融合及如何融合。本文将详尽阐释作品在创作、演奏期间所做的尝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日后多声弦制古筝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古筝 巴扬 创作 创新
下载PDF
仁智之器——筝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延甲 《音乐天地》 1997年第4期9-10,共2页
陕西是我国众多民族乐器的主要发祥地和繁荣地。筝是最具代表的拨弹乐器之一。汉末训诂学家刘熙的《释名》中说“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可见筝是以音响效果而命名的。因为最早是秦地秦人弹奏秦声的唯一弦乐器,所以史书上都惯称秦筝。又因... 陕西是我国众多民族乐器的主要发祥地和繁荣地。筝是最具代表的拨弹乐器之一。汉末训诂学家刘熙的《释名》中说“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可见筝是以音响效果而命名的。因为最早是秦地秦人弹奏秦声的唯一弦乐器,所以史书上都惯称秦筝。又因为筝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现代人又俗称古筝。 《甘州府志》中说:“乐操土风,而以占德,拊缶弹筝,本秦声也。西陲最尚。”(见焦文彬《秦腔史稿》一书)而西陲是秦人最早聚居的地方。到了东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之器 七声音阶 民族乐器 乐器 《释名》 东周时期 精神文明建设 《谏逐客书》 筝的 筝乐创作
原文传递
“现时性”与“无限性”的诗意体现——李萌《远行》中的音乐诠释与分析
14
作者 任彤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文章以李萌的《远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哲学、美学和音乐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从主题动机和改革乐器如何塑造出作品的“现时性”,以及多维曲式结构和创作手法如何彰显作品的“无限性”两方面,分析《远行》的音乐语言及诗意空间。
关键词 《远行》 多声 现时性 无限性
下载PDF
《无境3-纯真年代》的作品与演奏分析
15
作者 李丹丹 《戏剧之家》 2022年第17期57-59,共3页
《无境3-纯真年代》是著名作曲家杜咏老师于2017年9月为多声弦制筝与大提琴而作的二重协奏曲,笔者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第十届室内乐音乐节开幕式中参与首演,担任古筝演奏。本文探讨《无境3-纯真年代》的创作背景、陈述乐曲三个乐章的音... 《无境3-纯真年代》是著名作曲家杜咏老师于2017年9月为多声弦制筝与大提琴而作的二重协奏曲,笔者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第十届室内乐音乐节开幕式中参与首演,担任古筝演奏。本文探讨《无境3-纯真年代》的创作背景、陈述乐曲三个乐章的音乐形态与演奏分析,进而总结乐曲的艺术内涵与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多声 音级集合 《无境3》
下载PDF
新型七声弦制筝——筝小萌的特色及普及优势
16
作者 于明洁 熊立群 曹兰锁 《乐器》 2018年第5期22-25,共4页
随着古筝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筝的形制与弦制也随之更新变化。本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的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制出了七声弦制筝弦,不但填补了我国演奏七声作品的空白,也将我国古筝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领域。新型七声弦制筝——筝... 随着古筝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筝的形制与弦制也随之更新变化。本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的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制出了七声弦制筝弦,不但填补了我国演奏七声作品的空白,也将我国古筝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领域。新型七声弦制筝——筝小萌是一台使用七声弦制筝弦的小筝,它拥有外观精美、携带方便、音色优美、演奏简单、易于教学等优势,本文将从筝小萌的研制初衷谈起,从它的形制、音色、演奏模式、弦制和声、音域以及教材等特色进行阐述,从而分析它的性价比值、市场需求以及教材教学等普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声 筝小萌 普及优势
下载PDF
七声弦制筝作品之《月色清明》
17
作者 许海怡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2期23-25,共3页
本文从音乐形态学方面分析作品的音乐素材、体裁特性等入手,进而揭示作曲家在创作上具备的宽广包容性,以及在创作手法上兼采西方现代作曲手法所展现出来的创作思维与创新意向,并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 七声 月色清明 李萌
下载PDF
后音乐会时代的筝乐实践——对筝无伴奏作品《轮回》的探讨
18
作者 王縯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6-43,共8页
后音乐会时代是大批活跃在音乐会舞台的创作者所造就的。在音乐会舞台的成就之后,他们开始选择挑战音乐会的惯例,试探音乐会定义的边界,同时也拒绝投身其他既有的舞台表演形式。在对音乐会形式反叛之时,也并不羞于流露对音乐会形式的依... 后音乐会时代是大批活跃在音乐会舞台的创作者所造就的。在音乐会舞台的成就之后,他们开始选择挑战音乐会的惯例,试探音乐会定义的边界,同时也拒绝投身其他既有的舞台表演形式。在对音乐会形式反叛之时,也并不羞于流露对音乐会形式的依赖。本文通过对筝无伴奏作品《轮回》的分析,阐述了该作品在后音乐会浪潮中,在音乐文本的即兴、拼贴、解构,以及乐器调度、声部动线设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新趋向;着重对音乐的“剧场化”、“即时性”与“平等度”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音乐会 解构 乐器调度 多声
下载PDF
多声弦制筝曲《雁》的创作思维与演奏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晓雁 《北方音乐》 2019年第7期4-5,共2页
多声弦制筝曲《雁》是由青年作曲家马懋玄创作于2015年9月。本人于2015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进行首演。此曲根据宋代李清照诗词《一剪梅》得名,由雁南归,寄寓不忍离别的情感。作品清新精巧,相思缠绕,寓意深远。时代的... 多声弦制筝曲《雁》是由青年作曲家马懋玄创作于2015年9月。本人于2015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进行首演。此曲根据宋代李清照诗词《一剪梅》得名,由雁南归,寄寓不忍离别的情感。作品清新精巧,相思缠绕,寓意深远。时代的日益发展,专业音乐院校的学术创新,筝开始走向突破与多元化。由李萌老师研制的多声弦制筝,为音乐带来了更多可能,让作曲家有了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也为演奏家带来了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多声弦制筝的出现以及新作品的产生,都体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发展。唯有进步与发展,音乐才能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笔者希望通过对此作品的研究,能够探索演奏员的演奏技术与演奏思维的训练,使多声筝得到更好的推广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懋玄 《雁》 多声 创作思维 演奏方法
下载PDF
对多声弦制筝筝曲《夜魔》的音乐演奏分析
20
作者 曹丽娜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2期42-43,共2页
《夜魔》是台湾第一首为多声弦制筝创作的作品,传入大陆后,成为学习多声弦制筝的演奏者必弹曲目之一。笔者希望从本文对古筝曲《夜魔》演奏层面进行分析,提升自己对当代作品的演奏有更多新的认识,希望更多不了解多声弦制筝的,用一颗包... 《夜魔》是台湾第一首为多声弦制筝创作的作品,传入大陆后,成为学习多声弦制筝的演奏者必弹曲目之一。笔者希望从本文对古筝曲《夜魔》演奏层面进行分析,提升自己对当代作品的演奏有更多新的认识,希望更多不了解多声弦制筝的,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这来之不易的艺术成果,吸引更多作曲家为筝谱曲,发现筝的闪光点,让筝界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可以世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慰慈 《夜魔》 多声 演奏 多元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