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源、真理与弥赛亚时间的结构——论本雅明哲学中的神学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国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8,共6页
神学是本雅明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即使在完成马克思主义转向之后,本雅明仍然试图用"世俗启迪"转化、翻译神学的潜能。对起源和真理等的持续关注、对弥赛亚救赎的渴望,都内涵着他的神学态度。同时,本雅明也试图考察出现代性... 神学是本雅明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即使在完成马克思主义转向之后,本雅明仍然试图用"世俗启迪"转化、翻译神学的潜能。对起源和真理等的持续关注、对弥赛亚救赎的渴望,都内涵着他的神学态度。同时,本雅明也试图考察出现代性与神学的紧张关系。在本雅明的哲学思想中,弥赛亚时间结构中的张力既是反思现代性的入口,也是历史本身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起源 真理 弥赛亚时间
下载PDF
让-吕克·戈达尔与瓦尔特·本雅明:元历史、辩证意象和世俗神学 被引量:2
2
作者 惠政(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7,共14页
迄今为止,尽管人们认识到了瓦尔特·本雅明对让-吕克·戈达尔电影的影响,但是深入比较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详细解读了戈达尔的政治纪录片的制片过程,借助大量本雅明的作品来加以阐释,既包括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和未发表... 迄今为止,尽管人们认识到了瓦尔特·本雅明对让-吕克·戈达尔电影的影响,但是深入比较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详细解读了戈达尔的政治纪录片的制片过程,借助大量本雅明的作品来加以阐释,既包括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和未发表的片段,也包括一部后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本文不仅展现了本雅明的历史书写和戈达尔的电影在方法论层面的异曲同工之处,还进一步启发观众思考哲学、语言学、元历史和美学议题,其中涉及新的分析角度,可供进一步比较研究。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梦和幽灵的出场在二人的救赎史学中的重要之处;第二部分确定了辩证思维、意象和语言的问题,研究了本雅明和戈达尔实践和理论方法的具体特点;第三部分思考了历史时间的神学和弥赛亚解释,分析了两人作品在伦理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详尽谱绘了本雅明的作品片段在戈达尔电影中出现的具体时刻,既为深入理解本雅明历史书写中神秘晦涩的表述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戈达尔的纪录影片提供了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瓦尔特·本雅明 电影与历史 辩证意象与语言 历史记忆 弥赛亚时间
原文传递
电影如何具有“同时代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林侠 《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167-181,共15页
电影无疑是最便捷贴近时代也最擅长制造时代感的当代艺术之一。阿甘本的"同时代性"经验对当下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启示:凸显"黑暗"及其"凝视黑暗"行为,不是批判否定,而是为了勘测光明的地带。电影应当... 电影无疑是最便捷贴近时代也最擅长制造时代感的当代艺术之一。阿甘本的"同时代性"经验对当下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启示:凸显"黑暗"及其"凝视黑暗"行为,不是批判否定,而是为了勘测光明的地带。电影应当从高调、坚决、激烈的批判立场降低下来,既摆脱主流知识分子惯有的精英立场与自恋心态,又具有与时代、主流保持距离的差异性经验;"弥赛亚时间"具有卓越的同时代性,是一种不同时代(过去、当下)统摄在一起,与自身发生关联的时间。电影叙事即是在当下体验隐含价值内在一致的起源。它既需要通过剪辑制造影像自动化的幻觉,发挥连续性时间,又需要将异质性元素、价值时间的空间并置,从起源处(包括事件因果的开端、理想价值的双重意义)整合过去与当下,统摄传统与现代。悬置事件的目的在于展开话语分析,暴露原来发生作用的权力机制,并最终使之失效。这要求当下的断裂、非连续性事件,应当与藏身于过去的机制密切相关。从当下入手,富有针对性地选择事件,成为深入揭露当下、具备同时代性经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代性 凝视黑暗 弥赛亚时间 悬置
下载PDF
“深层时间预期”与弥赛亚时间——“时间的架构”中夏邦的犹太历史重构及其民族标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秦轩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迈克尔·夏邦时常回归犹太历史并对其进行偏移、反转或颠覆等不同程度的重构。其犹太历史重构以"时间的架构"为界,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深层时间预期"和弥赛亚时间。前者借用当下或未来思维在超越性的深层时间... 迈克尔·夏邦时常回归犹太历史并对其进行偏移、反转或颠覆等不同程度的重构。其犹太历史重构以"时间的架构"为界,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深层时间预期"和弥赛亚时间。前者借用当下或未来思维在超越性的深层时间里渗入作家的预期,而后者是一种永恒进行和无限绵延的宗教时间概念,涵盖乌托邦式的期待和延迟模式。夏邦从预期的视角重新整合犹太历史的深层时间,并从弥赛亚时间的内涵中审视"当下的时间"对历史和未来的聚合,其落脚点是对大屠杀创伤的治愈、对极端复国主义行动的抨击以及对犹太民族传统标识的寻绎及当代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夏邦 犹太历史 深层时间 弥赛亚时间
原文传递
剩余的时间:阿甘本时间观批判
5
作者 郭云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阿甘本认为,马克思没有能够发展出与其历史观念相适应的时间理论,有必要用神学的时间观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不足"。在他看来,真实的时间是充实的、非连续的快乐时间,它不把希望延缓至未来某一时刻。弥赛亚时间就是当下的俗世... 阿甘本认为,马克思没有能够发展出与其历史观念相适应的时间理论,有必要用神学的时间观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不足"。在他看来,真实的时间是充实的、非连续的快乐时间,它不把希望延缓至未来某一时刻。弥赛亚时间就是当下的俗世时间,它试图把过去和万物涵括在当下,通过弥赛亚的复活而获得个体的拯救。阿甘本时间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因为忽视普通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实践,缺失了时间的客体维度,只剩下个体圣贤式的主体维度。马克思的时间观是一种综合了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的辩证时间观。阿甘本忽略了时间的客体维度,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时间观的严重误解和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的时间 弥赛亚时间 辩证时间 主体维度 客体维度
原文传递
本雅明:“救赎”经验的时间意识
6
作者 王少龙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3期162-166,共5页
“救赎”是本雅明学术思想的核心概念,而这个概念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在本雅明早期的理论中,这一时间意识集中体现为碎片式的“弥赛亚时间”,而到了后期,本雅明试图把弥赛亚时间融入到个体经验背后存在的绵延时间中去,其目的不... “救赎”是本雅明学术思想的核心概念,而这个概念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在本雅明早期的理论中,这一时间意识集中体现为碎片式的“弥赛亚时间”,而到了后期,本雅明试图把弥赛亚时间融入到个体经验背后存在的绵延时间中去,其目的不单是把“救赎”与经验问题相联系,更是尝试构建起一种既体现真理性,又带有“救赎”色彩的经验连续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救赎 弥赛亚时间 连续性时间
下载PDF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身份——《了了》中弥赛亚主义时间哲学解读
7
作者 卢姗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小说文本《了了》以寻根为线索,着力于对历史和文化进行想象性的重构,在重构之中,弗尔将弥赛亚主义的时间观念植入其中,强调从传统的宗教哲学来建构身份认同。这是弗尔以文学的方式理... 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小说文本《了了》以寻根为线索,着力于对历史和文化进行想象性的重构,在重构之中,弗尔将弥赛亚主义的时间观念植入其中,强调从传统的宗教哲学来建构身份认同。这是弗尔以文学的方式理解自己犹太身份的一种尝试,也是犹太后裔延续犹太性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赛亚时间 身份认同 文化记忆 犹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