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光凤 李晓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4期551-553,共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多继发于肿瘤、感染、严重损伤和病理产科等多种疾病;以全身性凝血功能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为特征;常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本文就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多继发于肿瘤、感染、严重损伤和病理产科等多种疾病;以全身性凝血功能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为特征;常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本文就DIC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理生理 血液凝固 静脉血栓形成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感染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林静华 焦晓阳 +2 位作者 蔡应木 吴映娥 李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004-6005,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血液凝固因子/分析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明 王春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STH显性DIC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两组:凝血功能正常组和DIC组,正常组患儿48例,DIC...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STH显性DIC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两组:凝血功能正常组和DIC组,正常组患儿48例,DIC组患儿52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测其pH值、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以及硬肿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中表现出反应差、拒乳和体温异常的患儿数分别为32例(68%),21例(45%),24例(50%),DIC组中表现出反应差、拒乳和体温异常的患儿数分别为36例(69%),31例(60%),28例(55%),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儿的pH值,A-aDO2分别为(7.35±0.85),(37.30±6.84)mmHg,DIC组患儿的pH值,A-aDO2分别为(7.13±0.48),(47.2±11.6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及正常组中患儿小腿硬肿发生率分别为8.3%、23.1%,DIC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及正常组中患儿臀部硬肿发生率分别为12.5%、25.0%,DIC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拒乳,体温异常,严重的酸中毒和硬肿等都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DIC的重要诱导因素,对出现以上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该加强凝血功能的检测,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并发症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恙虫病233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荣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2期5445-5446,共2页
目的:了解恙虫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治疗。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33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恙虫病合并DIC发生率2.58%,比较罕见。结论:恙虫病合并DIC发生率罕见但病情严重;敏感抗生素联合小剂量肝素能有效... 目的:了解恙虫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治疗。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33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恙虫病合并DIC发生率2.58%,比较罕见。结论:恙虫病合并DIC发生率罕见但病情严重;敏感抗生素联合小剂量肝素能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弥漫性血管凝血/治疗 人类
原文传递
产科疾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3期3234-3235,共2页
目的:探讨产科疾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近10 a来共收治住院孕产妇11 420例,其中合并DIC 18例,发病率为0.18%,通过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DIC患者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18例DIC患者的发病因素... 目的:探讨产科疾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近10 a来共收治住院孕产妇11 420例,其中合并DIC 18例,发病率为0.18%,通过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DIC患者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18例DIC患者的发病因素中,其中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过期流产引起者最常见。本组均治愈。结论:DIC的治疗首先应去除病因,并根据DIC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弥漫性血管凝血/治疗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中发现阴道前壁裂伤致大血肿、DIC 1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晓洁 周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3165-3166,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手术中并发症 阴道/损伤 产后出血/病因学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守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854-885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效果。方法: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9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次,2次/d)及对照组(97例,未使用药物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效果。方法: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9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次,2次/d)及对照组(97例,未使用药物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观察两组临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8.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抗凝药/治疗应用 人类
下载PDF
中期妊娠药物引产术后胎盘植入致DIC 1例分析
8
作者 杜海燕 刘莉 +1 位作者 张琳 马军 《医药世界》 2009年第8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胎盘 侵入 引产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原文传递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11例分析
9
作者 张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2160-216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下载PDF
产科DIC42例分析
10
作者 陈启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2152-2153,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子宫切除术 产妇死亡率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例的早期发现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丽 龚敏 文欣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440-441,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护理 人类
原文传递
早孕药流不全致DIC 1例
12
作者 姚小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4894-4894,共1页
关键词 流产 不全/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凝血/病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