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原理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49
1
作者 曾洪武 王培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45-1947,共3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作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阐明相关概念,分析重要成像参数的影响及二者的...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作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阐明相关概念,分析重要成像参数的影响及二者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原理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张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2
作者 穆靓 杨健 鱼博浪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损伤特点复杂。根据脑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MRI的影像表现各异。本文总结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原理和检查优势。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HIE的DWI和DTI的各参数变化及其规律。提示DWI能早期检出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变的范围,并能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DTI能连续性反映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显示解剖构造与脑功能区域的关联。上述MRI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益支持和保证,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网络:从脑结构到脑功能 被引量:41
3
作者 蒋田仔 刘勇 李永辉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8,共8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脑连接反映了信息在脑内的处理过程,但是,到目前未知,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脑连接和脑内信息动态处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从脑结构到脑功能方面介绍了从不同模态影像学数据构造脑网络的主要进展。我们首先给出了网络...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脑连接反映了信息在脑内的处理过程,但是,到目前未知,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脑连接和脑内信息动态处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从脑结构到脑功能方面介绍了从不同模态影像学数据构造脑网络的主要进展。我们首先给出了网络的基本定义,然后分别介绍了利用DTI构造结构网络,利用fMRI构造功能网络的方法。随后,我们探讨了不同的脑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拓扑结构是否发生了异常,最后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做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复杂脑网络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更多的优势和价值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建航 刘昊 +3 位作者 陈道云 徐志为 谢桂鑫 李锦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1-1247,共7页
背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由于其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自由扩散的原理揭示组织病变特点,常被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细微结构的改变以及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目的:综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特征及临床应... 背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由于其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自由扩散的原理揭示组织病变特点,常被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细微结构的改变以及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目的:综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的作用。方法:第一作者以"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参数、表观弥散系数、纤维示踪、白质、脑血管、脊髓、肌肉、椎间盘"为中文检索词,以"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FA,ADC,fibre tracing,DTT,white matter,cerebrovasculardiseases,spinalcord,muscle,intervertebraldisc"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IEEE、Wiley Onli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共纳入4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项尚待继续开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计算组织内水分子自由扩散特征参数值,反映其扩散能力,继而能较准确地显示组织内部微观结构的表现,目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应用的领域较为广泛,比如脊髓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及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损伤,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椎间盘退变,肌肉系统病变等方面,但技术开发程度还有很大空间,未来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肌肉纤维示踪、组织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大前景,有望成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疾病的无创性评价肌肉损伤的间接特征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肌肉结构改变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弥散张量成像 脊髓 周围神经 扩散加权成像 各向异性参数 表观弥散系数 平均扩散率 轴向扩散率 径向扩散率 纤维示踪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卫东 梁碧玲 +1 位作者 黄穗乔 叶瑞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一种高级的、定量的弥散加权成像形式,它不仅可以计算每一体素内水分子弥散的显著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而且可以计算出弥散的各向异性指数。国外对脑肿... 背景与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一种高级的、定量的弥散加权成像形式,它不仅可以计算每一体素内水分子弥散的显著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而且可以计算出弥散的各向异性指数。国外对脑肿瘤的研究多采用弥散加权成像,本研究采用DTI方法检测脑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组织中ADC、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及相对各向异性指数(relativeanisotropy,RA)值,及上述指标在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确诊的14例脑星形细胞瘤(1~2级10例,3~4级4例)进行DTI。测定不同组织中ADC、FA及RA值。结果:将14例脑星形细胞瘤作为一组分析时,增强的肿瘤实质组织犤(1.14±0.13)×10-3mm2/s犦、瘤内囊变坏死区犤(2.04±0.50)×10-3mm2/s犦及瘤周水肿组织犤(1.55±0.19)×10-3mm2/s犦的ADC值同正常脑组织犤(0.74±0.08)×10-3mm2/s犦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犤增强区域:(1.14±0.13)×10-3mm2/s,非增强区域:(1.01±0.25)×10-3mm2/s犦同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强的肿瘤实质组织(FA:0.21±0.08,RA:0.23±0.07)、瘤内囊变坏死区(FA:0.14±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弥散张量成像 DTI 肿瘤 脑组织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纤维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于春水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77-479,共3页
纤维跟踪技术 (fibertracking或tractography )是近年来MR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 ,它是利用弥散张量数据 ,能在活体上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由于该技术具有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能力 ,将有助于理解正常脑功能和多种影响... 纤维跟踪技术 (fibertracking或tractography )是近年来MR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 ,它是利用弥散张量数据 ,能在活体上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由于该技术具有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能力 ,将有助于理解正常脑功能和多种影响脑功能的病理过程。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红 马景旭 +2 位作者 贾文霄 王云玲 邓佳敏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分别FA1:0.318±0.0036,FA2:0.45±0.052,FA3:0.304±0.012,FA4:0.0362±0.071;ADC值分别为:ADC1:1.233±0.204,ADC2:1.061±0.039,ADC3:1.014±0.108,ADC4:1.469±0.062。脑膜瘤FA值最高,神经鞘瘤ADC值最高。淋巴瘤ADC值及FA值较低。各组间比较,按α=0.05水准,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92.308,P=0.000,F=30.955,P=0.000)。结论不同肿瘤的FA值和ADC值存在明显差异,DTI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造成的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FA值 ADC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8
作者 胡鸿博 刘鹏飞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探讨其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及弥散张量成像,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9例... 目的联合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探讨其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及弥散张量成像,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1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分别测量肿瘤中心的FA值、MD值,并利用纤维束成像技术(DTT)观察、评价胶质瘤周围白质纤维束改变。结果测量、统计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瘤体实质的FA值、MD值,其中肿瘤中心的FA值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D值两组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9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基本完整,白质纤维束受压、偏移者7例,部分中断者2例。15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变形移位,14例病变区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另有1例Ⅲ级胶质瘤患者的白质纤维束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弥散张量成像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联合应用,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并能够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的位置关系,指导临床制定手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胶质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观察脑梗死后继发锥体束损害 被引量:30
9
作者 梁志坚 刘斯润 +4 位作者 曾进胜 徐安定 凌雪英 凌莉 余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累及内囊的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累及内囊的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人作对照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4周和第12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nging,DTI)检测,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患者远离梗死灶的脑干(大脑脚、脑桥和延髓等部位的均数)部分弥散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第1周、4周和第12周各时间点逐渐减少(P<0.01),而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vity,MD)却无明显变化(P>0.05)。脑干FA值减少的百分数与NIHSS减少的百分数(r=-0.46,P<0.05)及FM增加的百分数(r=-0.61,P<0.05)相关,与BI变化的百分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可能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DT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10
作者 崔婷婷 李松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DTI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基于临床症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 25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术前均接...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DTI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基于临床症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 25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DTI扫描和ODI与VAS评分,ODI、VAS用于评价患者受压神经根对应的特征性下肢疼痛区域。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侧神经根FA值分别为0.26±0.05、0.36±0.05,ADC值分别为(1.69±0.32)×10^(-3)mm^2/s、(1.56±0.21)×10^(-3)mm^2/s;患侧FA值与ODI(r=-0.88,P<0.01)及VAS评分(r=-0.66,P<0.01)呈负相关,ADC值与ODI(r=0.30,P=0.15)及VAS评分(r=0.36,P=0.08)无相关关系。结论 DTI的FA值可能是量化神经根结构改变的重要参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结构的损伤可能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根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三种新型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曹峰 张尹 廖庆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T2 mapping成像3种新型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骨性关节炎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50名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健...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T2 mapping成像3种新型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骨性关节炎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50名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3.0T MR成像系统进行DWI、DTI和T2 mapping成像技术,测量膝关节股骨及胫骨的内外侧软骨面和髌骨软骨面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和弛豫时间(T2)值,并进行软骨损伤分级诊断。结果:健康对照组均为0级正常软骨,观察组软骨损伤Ⅰ级16例(占17.39%),Ⅱ级38例(占41.30%),Ⅲ级24例(占26.09%),Ⅳ级14例(占15.22%)。观察组在股骨内侧面、股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和髌骨面的ADC值和T2值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DC值=16.679,t=14.538,t=17.055,t=11.612,t=10.930;tT2值=25.104,t=29.683,t=17.866,t=16.527,t=24.424;P<0.05);FA值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54,t=17.773,t=16.010,t=17.101,t=17.079;P<0.05)。结论:DWI、DTI及T2 mapping成像,对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T2 mapping成像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生物学评估指标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雅馨 李颖 +5 位作者 袁海峰 傅静 李文娟 张慧 马奔 张巧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能否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障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给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同时进行DTI及MEP检查,分析DTI、MEP参数与肢体FMA评分间的相...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能否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障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给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同时进行DTI及MEP检查,分析DTI、MEP参数与肢体FMA评分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其在评定重度运动功能障碍时的检验效能。结果①DTI参数大脑脚部分各向异性不对称系数(aFA)与患侧上、下肢FMA评分均具有负相关性(P<0.05);内囊后肢aFA值与患侧上肢FM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与患侧下肢F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MEP参数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运动阈值(MT)异常程度均与该侧肢体FM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②ROC曲线显示内囊后肢aFA值为评定上肢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最佳指标,分界值为0.167,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MEP波形缺失作为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标准,其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③联合DTI及MEP进行系列检查,可提高识别上肢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异度。结论DTI及MEP相关参数可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生物学指标,且对评定上肢重度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相关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树学 王本国 +8 位作者 莫雪玲 唐玉德 王耿 张雄彪 洪云恒 罗丽好 陈志明 李水连 肖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各向异性特征,结合扩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T)评价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对1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及57名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双...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各向异性特征,结合扩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T)评价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对1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及57名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梗死灶及其对侧对称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双侧皮质脊髓束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T),并分级;在DTI检查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及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FMS),将脑梗死病灶区域FA值降低率与NIHSS及CST的DTT分级与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志愿者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平均FA值双侧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病例病灶区域平均FA值与对侧比较,无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例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降低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0,p=0.001);脑梗死病例大脑脚及内囊后肢FA值与对侧比较,急性期病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CST纤维束分级与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S)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99,p=0.000)。结论 DTI能较好的评价脑梗死后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害程度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帆 桑德春 +2 位作者 张晓钰 卢利萍 褚宏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想象组(运动想象+常规康复疗法),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想象组(运动想象+常规康复疗法),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患者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5.088,P<0.001),运动想象组优于对照组(t>2.124,P<0.05)。治疗前,两组病灶侧FA均较对侧明显减小(t>3.892,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144,P>0.05);治疗后,运动想象组有较多患者(5/5 vs.2/4)FA升高。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对受损白质纤维的恢复可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想象 运动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联合Fugl-Meyer量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津京 王凯 杨志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联合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4、12周完成DTI检查和FM量表评估。结果 3次DTI检查感兴趣区(ROI)健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差值和FM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7和3.791,均P<0.01)。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DTI中,ROI健患侧FA差值第1周(0.19±0.06)与第4周(0.13±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与第12周(0.13±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康复综合治疗后FM量表评分:入院第1周[(69±9)分]与第4周[(74±6)分]、第4周与第12周[(82±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次DTI中ROI对应的健患侧FA差值与第1阶段(4周)康复治疗前后FM量表评分差值变化呈线性负相关(rs=-0.389,P<0.05)。结论 DTI和FM早期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死 偏瘫 弥散张量成像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双坤 戴建平 +3 位作者 马军 李少武 艾林 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功能和纤维成像在脑功能区胶质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子孝 戴建平 +4 位作者 江涛 李少武 孙异临 梁雄利 高培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脑运动功能区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显示锥体束与肿瘤位置关系在脑胶质瘤行直接皮质电刺激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8例邻近或累及脑运动功能区的患者,术前在常... 目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脑运动功能区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显示锥体束与肿瘤位置关系在脑胶质瘤行直接皮质电刺激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8例邻近或累及脑运动功能区的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分别行双手握拳刺激策略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经工作站提供的 BOLD-fMRI 和 DTI 图像分析软件包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ractional anisotropy,FA Color)和三维的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脑肿瘤与脑运动皮质区和运动传导束即锥体束的位置关系信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行术中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运动区。术前、术后均行 Karnofsky 生活状态(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结果 28例患者的 fMRI 和 DTI 获得良好的脑双手握拳运动功能区激活图像和锥体束纤维束走形图像,显示初级运动皮质区、运动前皮质区、辅助运动皮质区等手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和运动传导束——锥体束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定位初级运动皮质区,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患者 KPS 评分结果较术前提高。结论术前 BOLD-fMRI 和 DTY 可于活体、无创地描绘脑运动功能区和锥体束与肿瘤的功能解剖位置关系,优化手术方案,在唤醒麻醉下指导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运动区的手术,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重要的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唤醒麻醉 电刺激
原文传递
DTI技术与常规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观察脊髓损伤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涛 温志波 +6 位作者 蔡汉寿 周洁 张衡 白君 靳晓军 吴球辉 葛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4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4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颈髓病变区信号不同,将CSM患者分为颈髓病变区高信号组(C组,13例)和等信号组(B组,47例),正常对照组(A组,40例)。观察常规T2WI图,测量DTI不同参数值,比较不同组别ADC值和FA值的变化。结果常规T2WI等信号患者(B组),虽然常规T2WI没有显示出病变脊髓异常信号改变,但是DTI参数值出现变化,FA值降低,提示病变脊髓各向异性减低;ADC值升高,反映各向同性增高。常规T2WI高信号患者(C组),FA值进一步减低,脊髓出现不均淡黄色信号。ADC值、FA值在A,B,C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ADC值在A组、B组、C组中呈逐渐升高变化,反映脊髓各向同性逐渐升高;RA值在A组、B组、C组中呈逐渐降低变化,反映脊髓各向异性逐渐降低。结论通过脊髓型颈椎病两组的研究,显示DTI能在常规T2WI尚未出现异常信号之前既能检测颈髓的较为早期的损伤,DTI较常规MRI检测脊髓慢性损伤更敏感,DTI能更早、更精确地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病变,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可以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DTI量化参数可以定量评估脊髓损伤程度,使脊髓损伤的诊断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戴真煜 陈飞 +7 位作者 姚立正 董从松 刘洋 侍海存 张志平 杨乃忠 张明生 戴迎桂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2526-2531,共6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2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不同时相(超急性期、急性...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2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不同时相(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扩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上选取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的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DTT图.比较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不同时相脑梗死间的差异.结果 各时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图均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脑梗死病灶区DCavg值各时相均低于对侧,Exat值各时相均高于对侧(P <0.05);FA和VRA值仅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脑梗死近病灶边缘脑组织FA、VRA和Exat值在超急性期高于对侧(P<0.05),DCavg值在超急性期低于对侧(P <0.05);FA、VRA、DCavg和Exat值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脑梗死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超急性期到亚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VRA相对值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DCavg相对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P<0.05),然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间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52、0.886和0.541;病灶-对侧FA相对值在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间最佳诊断界值为0.595.结论 FA、VRA、DCavg及Exat值在不同时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改变规律,临床可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功能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俊 任力杰 +2 位作者 韩漫夫 周竹青 李岳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功能解剖学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深圳二院临床学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4例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青年24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测验(WCST)评定...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功能解剖学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深圳二院临床学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4例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青年24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测验(WCST)评定,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各部位脑白质各向异性fFAl值,并进行工作记忆任务时的功能性磁共振(fMRj)扫描,对相关指标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各脑区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胼胝体膝。抑郁组患者病程和左额叶FA值,WCST量表持续性错误数(Rpe)、平均正确反应时间(toRT)与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FA值均呈负相关关系伊〈0.05);病程与Rpe、mRT呈正相关关系(尸〈0.05)。工作记忆任务中抑郁组比对照组激活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额下回、顶上小叶。结论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额叶白质纤维束的破环和灰质异常可能是其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