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对话语境下的空间营造--莫高窟第275窟阙形龛与洞窟功能思想
1
作者 沙武田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2,41-44,共14页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结晶,莫高窟“北凉三窟”属于最早的一批洞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第275窟出现最早的属于佛教艺术中的阙形龛,龛内安置交脚弥勒菩萨像,这种龛形仅在河西地区的十六国北朝洞窟中出现并流行,显示其独特性...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结晶,莫高窟“北凉三窟”属于最早的一批洞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第275窟出现最早的属于佛教艺术中的阙形龛,龛内安置交脚弥勒菩萨像,这种龛形仅在河西地区的十六国北朝洞窟中出现并流行,显示其独特性。阙形建筑大量出现在汉代的墓葬中(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是集中体现汉代神仙思想的一类建筑,在墓葬中具有神通中介和天宫象征性意义。因此第275窟借用阙形龛表达弥勒兜率天宫,实际上是具有传统升天成仙思想的敦煌人以本有的文化手段对佛教净土往生的表达,可看作是洞窟多元文明对话的结果。而阙形龛的搭配、装饰、与洞窟整体空间环境的紧密关系,展现了汉晋以来墓葬升天成仙的传统思想对佛教洞窟的深刻影响。包括阙形龛在内的洞窟空间布局和装饰,不仅有其特有的文化审美,更是文明对话的有趣话题,是观察佛教洞窟设计营建难得的历史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75窟 阙形龛 升天成仙 弥勒兜率天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