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明对话语境下的空间营造--莫高窟第275窟阙形龛与洞窟功能思想
1
作者
沙武田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2,41-44,共14页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结晶,莫高窟“北凉三窟”属于最早的一批洞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第275窟出现最早的属于佛教艺术中的阙形龛,龛内安置交脚弥勒菩萨像,这种龛形仅在河西地区的十六国北朝洞窟中出现并流行,显示其独特性...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结晶,莫高窟“北凉三窟”属于最早的一批洞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第275窟出现最早的属于佛教艺术中的阙形龛,龛内安置交脚弥勒菩萨像,这种龛形仅在河西地区的十六国北朝洞窟中出现并流行,显示其独特性。阙形建筑大量出现在汉代的墓葬中(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是集中体现汉代神仙思想的一类建筑,在墓葬中具有神通中介和天宫象征性意义。因此第275窟借用阙形龛表达弥勒兜率天宫,实际上是具有传统升天成仙思想的敦煌人以本有的文化手段对佛教净土往生的表达,可看作是洞窟多元文明对话的结果。而阙形龛的搭配、装饰、与洞窟整体空间环境的紧密关系,展现了汉晋以来墓葬升天成仙的传统思想对佛教洞窟的深刻影响。包括阙形龛在内的洞窟空间布局和装饰,不仅有其特有的文化审美,更是文明对话的有趣话题,是观察佛教洞窟设计营建难得的历史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75窟
阙形龛
升天成仙
弥勒
兜率
天宫
原文传递
题名
文明对话语境下的空间营造--莫高窟第275窟阙形龛与洞窟功能思想
1
作者
沙武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2,41-44,共14页
基金
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20VJXT014]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资助[Supported bythe Project 111]“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B18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结晶,莫高窟“北凉三窟”属于最早的一批洞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第275窟出现最早的属于佛教艺术中的阙形龛,龛内安置交脚弥勒菩萨像,这种龛形仅在河西地区的十六国北朝洞窟中出现并流行,显示其独特性。阙形建筑大量出现在汉代的墓葬中(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是集中体现汉代神仙思想的一类建筑,在墓葬中具有神通中介和天宫象征性意义。因此第275窟借用阙形龛表达弥勒兜率天宫,实际上是具有传统升天成仙思想的敦煌人以本有的文化手段对佛教净土往生的表达,可看作是洞窟多元文明对话的结果。而阙形龛的搭配、装饰、与洞窟整体空间环境的紧密关系,展现了汉晋以来墓葬升天成仙的传统思想对佛教洞窟的深刻影响。包括阙形龛在内的洞窟空间布局和装饰,不仅有其特有的文化审美,更是文明对话的有趣话题,是观察佛教洞窟设计营建难得的历史遗存。
关键词
莫高窟第275窟
阙形龛
升天成仙
弥勒
兜率
天宫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B9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明对话语境下的空间营造--莫高窟第275窟阙形龛与洞窟功能思想
沙武田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