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向同性率无关材料本构关系的不变性表示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明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9-635,共7页
在内变量理论的框架下,针对各向同性率无关材料,使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建立了塑性应变全量及增量本构关系的最一般的张量不变性表示.它们均由3个完备不可约的基张量组合构成,这3个基张量分别是应力的零次幂、一次幂和二次幂.因此得出,塑... 在内变量理论的框架下,针对各向同性率无关材料,使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建立了塑性应变全量及增量本构关系的最一般的张量不变性表示.它们均由3个完备不可约的基张量组合构成,这3个基张量分别是应力的零次幂、一次幂和二次幂.因此得出,塑性应变、塑性应变增量与应力三者共主轴.通过对基张量的正交化,给出了本构关系式在主应力空间中的几何解释.进一步,全量(或增量)本构关系中3个组合因子被表达为应力、塑性应变(或塑性应变增量)的不变量的函数.当塑性应变(或塑性应变增量)的3个不变量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所给出的本构关系将退化为经典的形变理论(或塑性势理论).最后,还讨论它与奇异屈服面理论的关系,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两者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变量 张量函数表示理论 本构关系 各向同性 率无关材料 塑性
下载PDF
基于中间构形的大变形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春宇 汤正俊 陈明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在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分解.通常采用两种分解方式,一是将变形率(或应变率)加法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其中,弹性变形率与Kirchhoff应力的客观率通过弹性张量联系起来构成所谓的次弹性模型,... 在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分解.通常采用两种分解方式,一是将变形率(或应变率)加法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其中,弹性变形率与Kirchhoff应力的客观率通过弹性张量联系起来构成所谓的次弹性模型,而塑性变形率与Kirchhoff应力使用流动法则建立联系;另一种是基于中间构形将变形梯度进行乘法分解,它假定通过虚拟的卸载过程得到一个无应力的中间构形,建立所谓超弹性–塑性模型.研究了基于变形梯度乘法分解并且基于中间构形的大变形弹塑性模型所具有的若干性质,包括:在不同的构形上,塑性旋率的存在性、背应力的对称性、塑性变形率与屈服面的正交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使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建立了各向同性函数的若干特殊性质,并导出了张量的张量值函数在中间构形到当前构形之间进行前推后拉的简单关系式.然后,基于这些特殊性质和关系式,从热力学定律出发,建立模型在不同构形上的数学表达,包括客观率表示的率形式和连续切向刚度等,从而获得模型所具有的若干性质.最后,将模型与4种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弹塑性模型 变形梯度乘法分解 张量函数表示理论 本构关系 基于中间构形
下载PDF
对“关于张量函数表示理论的标量不变量的讨论”一文若干表达式的更正
3
作者 黄永念 罗雄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主题词 张量函数表示理论 标量不变量 不可压缩湍流 不可压缩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