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原理复原研究
被引量:27
- 1
-
-
作者
冯锐
武玉霞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
-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8-376,共19页
-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 (10 4 133)
-
文摘
候风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分歧源于工作原理不清 ,影响到外形复原的合理性和对地动仪科学地位的公正评价。针对百年来悬垂摆和直立杆这两种基本原理的猜测 ,作者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出发 ,对验震器的特点、《后汉书》的记载、都柱结构与运动、陇西历史地震、洛阳的烈度以及洛阳地震台的现代地震记录图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候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 ,触发地动仪运动的是瑞利面波 ,共振起到放大作用。长期流行的直立杆原理 (曾一度被误称为“倒立摆”)是不合理的。
-
关键词
张衡
候风地动仪
验震器
悬垂摆
直立杆
考古
-
Keywords
Zhang Heng Seimoscope Suspended pendulum Upright rod Archaeology The Wind-Observing Earthquake Instrument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李炳海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0-76,共7页
-
文摘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文选》,萧统没有标示作者的姓名,而统称为《古诗》。稍后,徐陵编《玉台新咏》,将《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二首收录其中,八首被标为枚乘所作。自钟嵘、刘勰起,就对枚乘为古诗作者一事持怀疑态度。长期以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及写作年代问题,成为文学史上一大疑案。当代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些诗篇产生于东汉末年的桓、灵之际,但在具体年代的断定上,伸缩性较大,甚至处于某种游移状态。在研究方法上,如果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从《古诗十九首》
-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写作年代
党锢之祸
赠答诗
东汉末年
相似之处
可能性
张衡
文人五言诗
著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王振铎
-
出处
《文物》
1963年第2期1-9,共9页
-
文摘
(一)八十年来复原候风地动仪的经过地震学是近百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是属于固体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如果探寻这门科学的发展历史,必然了解到中国古代在地震学上是有很多供献的。我国不仅在历史文献中保存了丰富的地震记录,特别是地震仪的发明,就早于欧洲一千七百多年。
-
关键词
地震仪
复原研究
地震学家
复原图
近百年
发展历史
地震研究
固体地球物理学
倒摆
张衡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张衡地动仪文献蠡读——对地动仪功能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7
- 4
-
-
作者
赵冠峰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4-344,共11页
-
文摘
对地动仪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证明《后汉书·张衡传》中有关地动仪的记载(结构方面的内容除外)与其他同期的文献不能很好地衔接。考察地动仪及其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流传情况,可以看出古人对地动仪的质疑早已有之,而且越来越明显与强烈。关于地动仪的所有文献信息不出范晔所记,亦使之成为一条孤证。研究表明,张衡研制地动仪的史实勿容质疑,但限于东汉的科技发展水平,该地动仪并未达到设计初衷,因此渐被世人所遗忘。然而张衡的设计思想有其科学与合理的一面,是人类历史上系统研究测震仪器的第一人,其在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即体现于此。
-
关键词
张衡
地动仪
地震
文献
-
Keywords
Zhang Heng, seismograph, earthquake, literature
-
分类号
P111.1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张衡候风地动仪功能测试和感震原理的探讨
被引量:15
- 5
-
-
作者
王鹏飞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318,共28页
-
文摘
前半部探讨了张衡地动仪功能测试的背景,并分析了历来主要各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述。后半部分,对张衡地动仪的感震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地面层P、S、R三类地震波循序演变的新认识。此外,还评述了我国近60年某些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从而肯定了张衡作为世界地震仪的最早发明者的崇高地位。又指出:某些人不吃透张衡地动仪设计思路,贸然提出任意增添部件的设想,却以“复原张衡地动仪”为名,发表论文,有损张衡声誉。
-
关键词
地动仪测试
张衡
周密
李约瑟
王振铎
今村明恒
候风
都柱(直立杆)
地震波
尊底感应
-
Keywords
functional test of earthquake direction, Zhang Heng, Zhou Mi, Joseph Needham,Wang Zhengduo, A. Imamura, wind waiting, vertical rod, seimic waves, sensing property of copper bell base
-
分类号
P315.62-092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张衡地动仪的否定之否定
被引量:13
- 6
-
-
作者
冯锐
-
出处
《防灾博览》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
文摘
“今天,我们还没有能力对张衡地动仪悬挂摆的“施关发机”和“牙机巧制”做出更具体的复原。正如在赞美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时不愿给她添臂加膀一样,宁可欣赏这种超越时代的缺憾美,而把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保留给我们的后代。”本文把这段文字作为结束语是再恰当不过了。对于张衡地动仪的复原,国内外地震学界素有争议,复原的地动仪也达十多种之多。本文作者以地动仪的原理为切入点,对原理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性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指出了张衡地动仪与现代地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们将这篇难得的科普文章刊出,不是想得出对张衡地动仪复原的最后结论,而是意在更好地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同时也期翼着各方面的学者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对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科普走向深入。
-
关键词
张衡
地动仪
地震史
否定之否定
地震科学
东汉
地震记录仪
验震器
-
分类号
P315.62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6.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
-
题名《南都赋》自然生态史料研究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王子今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
-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
文摘
张衡的《南都赋》中记载有汉代南阳地区的自然生态情况 ,如丰饶的山林、金丝猴的生存状况、甘蔗和甘橘的栽植等 ,但后来都不见于记载了。其原因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外 ,气候变迁又也是重要因素。通过对《南郁赋》中自然生态史料的研究 ,有助于推动历史时期自然生态变化研究。
-
关键词
《南都赋》
自然生态史料
张衡
金丝猴
植物资源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张衡《思玄赋》解读——兼论汉晋言志赋之承变
被引量:9
- 8
-
-
作者
许结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
文摘
在汉赋史上,张衡既是创制“大赋之极轨”(如《二京赋》)的雄才,又为首开魏晋“抒情小赋之先河”(如《归田赋》)的智者,对此时贤颇多关注,然对在他一生中有重要意义的《思玄赋》,却缺少深透的理解。本文认为:张衡《思玄赋》不仅在大赋之规模与骚人之情感中内蕴了复杂的人生观,而且通过文学形式的描写表现出的玄理意识和征实精神,成为汉、晋“言志”赋创作之传承与衍变过程中一显著标识。 一、从“范书”选文谈起 张衡创作本事详载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在体例上,范书承《史》《汉》“以史传文”之法,较多传录“传主”文章,其于张衡选文四篇:即《思玄赋》、《应间》、《上陈事疏》、《请禁绝图谶疏》。由此生一疑问,范书何以对张衡众多赋作仅录《思玄》?
-
关键词
言志赋
张衡
《后汉书》
《离骚》
《太玄》
《文选》
汉晋
扬雄
《楚辞》
《远游》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张衡地动仪的失传
被引量:10
- 9
-
-
作者
武玉霞
朱涛
-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103,共11页
-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研究"(104133)资助
-
-
关键词
张衡
自然科学史
地动仪
陇西地震
-
Keywords
Zhang Heng
Science history
Historical data of seismoscope
Longxi earthquake
-
分类号
P316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简评冯锐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设计思路
被引量:8
- 10
-
-
作者
李强
-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
文摘
阐述王振铎从1936年到1951年对张衡地动仪中"都柱"复原研究的探索过程,并对冯锐为河南博物院复原地动仪时恢复悬垂摆设计方案的思路给予评论。
-
关键词
张衡
候风地动仪
悬垂摆
直立摆
“都柱”
-
Keywords
Zhang Heng, Seimoscope, Suspended pendulum, Upright rod, "Du Zhu"
-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魏晋玄学思想资源在两汉时期的先期整合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徐公持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50-57,共8页
-
文摘
就基本思想方面看,老、庄、《易》“三玄”在汉代四百年间的变化和整合,表明魏晋玄学的兴起,自有前代思想学术所作的酝酿铺垫,并非突如其来发生的现象。对于汉代整合“三玄”方面比较重要的人物和著作,如《淮南子》、扬雄、张衡以及王导“三理”等,典型体现了汉人在一些玄学命题上做出了程度不等的先期贡献。
-
关键词
玄学
《淮南子》
扬雄
张衡
“三理”
-
Keywords
Chinese Metaphysics
Masters of Huainan
Yang Xiong
Zhang Heng
three principle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候风地动仪新说
被引量:8
- 12
-
-
作者
李志超
-
出处
《寻根》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
文摘
候风地动仪新说李志超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造成了候风地动仪。1951年王振锋复原了一个模型,外观十分漂亮。40多年以来,这台复原模型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象征物,为公众所接受。然而,笔者以为到底候风地动仪是什么样子,...
-
关键词
候风地动仪
倒立摆
地震
“手”
张衡
变压器
语言文字
重大事件
小立柱
中国古典哲学
-
分类号
P204
[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
-
题名两汉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儒学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马积高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83,共8页
-
文摘
两汉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儒学开始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也是儒家的经学兴盛的时期,因此,过去人们论述两汉文学思想的变迁,大都要联系儒学的兴废来谈。50年代以来的文学史著作,力图联系两汉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特别是阶级斗争的起伏来论述两汉文学思想和创作,但文学与儒学的关系,仍然是考察文学思潮变化的基本线索。60年代出版的两部影响颇大的文学史(科学院文研所编的一种和游国恩等编的一种)。
-
关键词
儒学
两汉文学
黄老学
楚辞
儒家
文学思想
张衡
刑名
屈赋
法术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略论《两都赋》和《二京赋》
被引量:6
- 14
-
-
作者
曹道衡
-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0-77,共8页
-
文摘
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同是东汉人的创作,又同见于《文选》;它们的内容都是把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作比较,而且结论都是盛夸东汉制度的合于俭德,以讥西汉的奢侈,从这些主要的论点来说,两者都是类同的。造成这些类同的原因,据《后汉书·张衡传》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二京赋》之作,本是以《两都赋》为蓝本。但也有一说认为张衡是不满意《两都赋》而作《二京赋》,如《艺文类聚》卷六十一云:“后汉张衡《西京赋》曰:‘昔班固睹世祖迁都于洛邑。
-
关键词
班固
张衡
后汉书
东汉
西汉
艺文类聚
古文家
西京
王充
左传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三国演义》与谶纬神学
被引量:5
- 15
-
-
作者
熊笃
-
机构
重庆商学院旅游系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5-181,共17页
-
文摘
谶纬,是讲究符瑞、预测吉凶的一种历史神学文化.
-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谶纬神学
《说文解字》
《说文》
后汉书
科学家
光武帝
“经”
张衡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东汉·震古烁今地动仪——漫步地震五千年(6)
- 16
-
-
作者
冯锐
-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出处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9-310,共12页
-
文摘
东汉是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以张衡地动仪的发明为杰出代表。简介了地动仪的历史真实性、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张衡的科学贡献。地动仪对19世纪现代地震仪的诞生曾起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复原研究旨在搞清原理和结构、得到思想的启迪,有助于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对新复原模型的考古依据和科学实验做了简介。
-
关键词
张衡
地动仪
工作原理
科学复原
-
Keywords
Zhang Heng
seismoscope
working principle
scientific restoration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论张衡的圆周率
被引量:6
- 17
-
-
作者
莫绍揆
-
机构
南京大学数学系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9-362,共4页
-
基金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
文摘
认为张衡的圆周率不但是最粗疏的(比其前的刘歆率还要粗疏),而且其理论也有错误。其实张衡是第一个从理论上求得圆周率的人,他从“为术者”那里继承了丸柱误率,认为立方/丸=(π/4)2,并把其中的经验值9/16改为10/16,从而求得。他的这种想法是很精彩的,而且除却为术者的说法有误以外,他的全部推导都是正确的,而他所开辟的从理论而求圆周率的道路则是非常有意义的,刘徽正是沿着这条路而获得巨大成绩的,张衡在圆周率上的贡献太被人们忽略了。
-
关键词
圆周率
立丸公式
张衡
中国
-
Keywords
the ratio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to its diameter
the formula for the volume of a sphere
Zhang Heng(A.D.79-139)
-
分类号
O112
[理学—数学]
-
-
题名从屈原、贾谊到张衡赋作看早期文人精神家园的构建
- 18
-
-
作者
周晓宁
-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9期57-59,共3页
-
文摘
“士不遇”几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遭遇,面对不得志的现实困境,他们选择了用不同方式建构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屈原的上下求索、舍生取义,到贾谊的全身远害、自珍自藏,再到张衡的归趣田园、意隐逍遥,可以梳理出中国早期文人士大夫构建精神家园的轨迹和脉络,感悟不同时期文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境界。特别是张衡的《归田赋》,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赋坛上独领风骚,对于中国早期文人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同时也给予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下的现代人一些启示。
-
关键词
屈原
贾谊
张衡
《归田赋》
精神家园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议候风地动仪
被引量:6
- 19
-
-
作者
李志超
-
出处
《寻根》
2004年第6期48-50,共3页
-
-
关键词
张衡
地震波
候风地动仪
结构力学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敦煌壁画中的古代摔跤
被引量:6
- 20
-
-
作者
倪怡中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0年第1期25-26,共2页
-
文摘
摔跤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以摔跤为内容的画面。莫高窟北周·第290窟西披上层有一幅太子摔跤壁画。这是佛传故事画之一,表现须大拿太子向善觉国王女儿裘夷求婚,应约试艺,并以摔跤扑翻大魔力王的故事。比武双方都袒露上身,穿着短裤,头束总角,这是中原民族传统的发式。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描述摔跤时说:
-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传统体育项目
《西京赋》
民族传统
莫高窟
北周
故事画
张衡
向善
发式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