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父权体制的祭典──张爱玲小说论 被引量:31
1
作者 林幸谦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2,共9页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借助于对男性──父亲形象的描写而显示出来。这些男性形象在形体和精神上均是猥琐、堕落、无能、丑陋,失去了父亲权威,由此揭示出传统父权社会的淫靡本质,也反映出女性作家的反父权思想、内在...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借助于对男性──父亲形象的描写而显示出来。这些男性形象在形体和精神上均是猥琐、堕落、无能、丑陋,失去了父亲权威,由此揭示出传统父权社会的淫靡本质,也反映出女性作家的反父权思想、内在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父权体制 女性作家 男性人物 男性家长 父亲形象 《金锁记》 书写模式 儒家女性 女性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3年第3期206-220,共15页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是一个开向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装在窗框间的,俨然封闭的小世界,光怪陆离,而不失自身的和谐。其中那些忙忙碌碌与百无聊赖的人们,似乎被时代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时代。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白流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曹七巧 中国女人 生活情调
下载PDF
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 被引量:23
3
作者 宋家宏 《文学评论》 1988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个奇特的现象,人们对她可以从多种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我力图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理解张爱玲,认为她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她的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不幸的童年、没落的家族。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人格心理 外部世界 失落 作品 创作主体 人与人 现代文学史 悲观 时代
原文传递
论《传奇》 被引量:22
4
作者 于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53,共8页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正在证实这件“悬案”。《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金锁记》 女性解放 《红楼梦》 《倾城之恋》 女性文学 原罪意识 曹七巧 失落者
下载PDF
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5
作者 灵真 《华文文学》 1996年第1期53-58,共6页
随着张爱玲1952年出走香港,1956年移居美国,大陆的评论家忽视了她,大陆的新一代读者不知道她。然而在台湾、海外,张爱玲一直受着读者的青睐和研究者的推崇。80年代以来,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大陆也掀起了一阵不小的... 随着张爱玲1952年出走香港,1956年移居美国,大陆的评论家忽视了她,大陆的新一代读者不知道她。然而在台湾、海外,张爱玲一直受着读者的青睐和研究者的推崇。80年代以来,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大陆也掀起了一阵不小的“张爱玲热”,众多出版社争相推出她的作品,研究文章也越来越多,关于她的传记也有了四部。 本文是对整整半个世纪的海内外张爱玲研究情况的综述,其目的是为研究界提供一个简明的研究资料,并尝试性地探讨如何深化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张爱玲小说 海内外 金锁记 现代作家 海派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 文学史地位 通俗小说
下载PDF
张爱玲研究五十年述评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卫平 马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8-96,共9页
回望张爱玲研究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年代上海一些作家、文人对其人其作的分析和评价;第二个阶段,建国后至80年代初海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第三个阶段,8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此外,张爱玲去世后,各种... 回望张爱玲研究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年代上海一些作家、文人对其人其作的分析和评价;第二个阶段,建国后至80年代初海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第三个阶段,8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此外,张爱玲去世后,各种报刊杂志对她的“热衷”现象以及张爱玲研究的前景问题也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入认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研究 张爱玲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 研究者 五十年 张爱玲作品 胡兰成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金锁记
原文传递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钱振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3-58,共6页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钱振纲自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署名“迅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以来,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中,大陆、台港和海外学者发表了上百篇评论、研究张爱玲小... 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钱振纲自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署名“迅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以来,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中,大陆、台港和海外学者发表了上百篇评论、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文章,并且出版了这方面的论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现代审视 婚恋小说 婚姻观念 思想价值 思想内容 婚恋问题 婚姻制度 爱情婚姻 旧式婚姻
下载PDF
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幸谦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91,共14页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反串。此种忠于自身(女性)经验的书写模式,让张爱玲得以忠于...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反串。此种忠于自身(女性)经验的书写模式,让张爱玲得以忠于自己的性别/经验而写作。不论是在女性压抑、焦虑或内囿问题上,我们都可以在张爱玲小说中挖掘到各种有关女性的沉默、匮乏、分裂、甚至疯狂的意涵和潜在文本。 大体上,张爱玲书写女性人物的成功之处,乃在于她写出了女性角色的内囿特质,以及她们在性别政治中所面临的复杂状况;并在这基础上揭示出这些女性人物的矛盾、压抑和自我冲突的深层面貌。事实上,在小说创作以外,她在影评中也曾经论及女性这方面的复杂心理和现实问题。例如她在《借银灯》中评电影“桃李争春”和“梅娘曲”时,便指出影片的浅薄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亚文化群体 儒家女性 女性焦虑 丑怪 性别政治 女性身体 女性作家 父权体制 女性人物
原文传递
在“古老的记忆”与现代体验之间——沦陷时期的张爱玲及其小说艺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范智红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2-69,共8页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三四年间,曾经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京沪两地几乎沦为文化“废墟”。1942年以后,一批年轻作者活跃于沦陷区文坛,时人称之为“新进作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显示出与“过去的传统”的衔接,而且显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情境...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三四年间,曾经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京沪两地几乎沦为文化“废墟”。1942年以后,一批年轻作者活跃于沦陷区文坛,时人称之为“新进作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显示出与“过去的传统”的衔接,而且显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情境的某些特征;战争结束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停止了写作,继续活动于文坛者则大多未能超越其沦陷时期的创作水准。可以说,“沦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小说艺术 现代体验 沦陷时期 长篇小说 记忆 倾城之恋 生存体验 传奇 人生
原文传递
《茉莉香片》解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家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89,共9页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1943年的小说,是她成为职业作家后的第三篇小说,也是她创作高峰期的优秀作品之一。近年来大陆研究张爱玲的文章中,这部作品常常被略略几笔带过,缺乏对它深入细致的微观分析。海外学者夏志清先生在他的论著中把这篇...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1943年的小说,是她成为职业作家后的第三篇小说,也是她创作高峰期的优秀作品之一。近年来大陆研究张爱玲的文章中,这部作品常常被略略几笔带过,缺乏对它深入细致的微观分析。海外学者夏志清先生在他的论著中把这篇作品置于很显著的位置,他认为“题材是年轻人找寻自己真正的“父亲”,“里面的人物可能影射作者柔弱的弟弟”别一海外学人两个圆。由于人物的活动,第一次香港和第二次香港形成完全不同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亲子关系 张爱玲小说 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 香片 茉莉 心理历程 基本焦虑 敌对情绪
下载PDF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6,共5页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悲剧理论有一种内质的契合,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泽被和民族审美风格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生存悲剧 悲剧意识 传统文化 苍凉美
下载PDF
“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毓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形态性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迟发展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首先依赖于“体制的优先合理比”,即合理化的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的优先确立,但在本世纪的40年代,国家与市场二者间却存在着矛盾... “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形态性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迟发展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首先依赖于“体制的优先合理比”,即合理化的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的优先确立,但在本世纪的40年代,国家与市场二者间却存在着矛盾悖论的悲剧性关系。这是指: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意识形态 社会叙事 现代性 通商口岸 民间社会 普遍主义 “新儒学” 现实主义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无奈与悲哀——张爱玲的小说基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5,共7页
“写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我写小说,每一篇总是写到一个地方便觉得不能写下去了……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这是张爱玲1944年在《论写作》一文中沉湎于人与文学这个大题目... “写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我写小说,每一篇总是写到一个地方便觉得不能写下去了……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这是张爱玲1944年在《论写作》一文中沉湎于人与文学这个大题目时所发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她自觉犹如“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倾城之恋》 《十八春》 张爱玲作品 《封锁》 《传奇》 《论写作》 现代文明
下载PDF
传统小说艺术的现代性演进——论张爱玲与《红楼梦》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敏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4-260,共17页
以品评小说艺术精当而严格著称的美籍华人评论家夏志清对《红楼梦》和张爱玲都予以了极高评价。他赞《红楼梦》“就写世态的现实主义水平和写心理的深刻而言”,“堪与西方传统最伟大的小说相比美”;誉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 以品评小说艺术精当而严格著称的美籍华人评论家夏志清对《红楼梦》和张爱玲都予以了极高评价。他赞《红楼梦》“就写世态的现实主义水平和写心理的深刻而言”,“堪与西方传统最伟大的小说相比美”;誉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红楼梦》 艺术的现代性 传统小说 曹雪芹 张爱玲小说 “情” 故事体小说 《金锁记》 演进
原文传递
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散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枫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2-174,共13页
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来说,张爱玲的出现多少显得有些不近情理。1943年到1945年,在上海,这个年轻的女作家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出版了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惊人的年轻、惊人的成就、惊人的短暂。在文坛月朗星稀的时候... 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来说,张爱玲的出现多少显得有些不近情理。1943年到1945年,在上海,这个年轻的女作家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出版了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惊人的年轻、惊人的成就、惊人的短暂。在文坛月朗星稀的时候,张爱玲的突然爆发就象一颗彗星,引人注目地掠过,长长的扫帚尾扫过新文学殿堂的屋顶,美丽而苍凉。张爱玲创作的全盛期是中国现代史最艰难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小说 散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金锁记》 月朗星稀 张爱玲作品 文学殿堂 社会小说
下载PDF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欧梵 《书城》 2007年第12期57-62,共6页
一李安把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搬上银幕,未公映已先轰动。我有幸先睹为快,看了此片在香港的试映,观后甚感震撼。原以为一篇自己阅读再三的小说不会拍出令我更惊奇的电影,然而李安毕竟不凡,此片较他的上一部杰作《断背山》更上—层楼,... 一李安把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搬上银幕,未公映已先轰动。我有幸先睹为快,看了此片在香港的试映,观后甚感震撼。原以为一篇自己阅读再三的小说不会拍出令我更惊奇的电影,然而李安毕竟不凡,此片较他的上一部杰作《断背山》更上—层楼,成绩斐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李安 电影 国民党 原著 历史背景 影片 角色 故事情节 上海
原文传递
闯荡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张爱玲小说悖反现象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玳玫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6-86,共11页
本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看,都处于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在历史的纵向座标上:封建文化和现代文化在这里交战、并存、更替;在时代的横座标上: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文化在这里碰撞、竞争、渗合。纵横座标上的这两个... 本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看,都处于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在历史的纵向座标上:封建文化和现代文化在这里交战、并存、更替;在时代的横座标上: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文化在这里碰撞、竞争、渗合。纵横座标上的这两个点,通过本世纪上半叶这个特定时间与上海这个特定空间,又重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民族文化 现代文化 封建文化 外来文化 座标 交汇点 现象研究 碰撞 竞争
下载PDF
张爱玲之于我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安忆 《书城》 2010年第2期5-13,共9页
我不是对张爱玲特别有研究,只能算她的一个读者吧,但有一些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和张爱玲似乎有一种潜藏的缘分,我其实很早就知道她,我到现在都不晓得为什么我家里会出现一本张爱玲的小说集,是台湾皇冠出版的。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长恨歌 小说 市民阶层 上海 故事 香港 曹七巧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反驳与偏离——张爱玲小说对于新文学的反抗 被引量:5
19
作者 乔向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70,共15页
在张爱玲生活和写作的时代,“五四”传统的局限性已被一些人从文化根源上所触及,张爱玲曾别出心裁地将新文化运动比喻为“大规模的交响乐”和“有计划的阴谋”。对于她而言,对现代文明的呼唤和进行文化重建的激情和功利的新文学表达方... 在张爱玲生活和写作的时代,“五四”传统的局限性已被一些人从文化根源上所触及,张爱玲曾别出心裁地将新文化运动比喻为“大规模的交响乐”和“有计划的阴谋”。对于她而言,对现代文明的呼唤和进行文化重建的激情和功利的新文学表达方式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它既是无穷的灵感源泉,又可能完全被淹没。张爱玲选择了非继承者的偏离其外的边缘者位置,以一种感性形式的个人化姿态“罗曼蒂克的逃遁”来进行创造性的反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小说观念。如果说这种小说观念尚有等待澄清之处,那么其中可以肯定的是,她与新文学家对于现实的理解是极其不同的。在她看来,新文学是一种“不真实”的文学,强烈的激情和不成熟的文学形式之间极其不平衡。对于感伤滥情和功利倾向的理想主义这种“新文艺滥调”,她选择了反驳和偏离,建构了一个富有色彩的个人化的、独语的传奇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小说世界 文学小说 前期小说 曹七巧 文学作品 《金锁记》 婚恋小说 小说观念 传奇故事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异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继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女性异化,这是人世间一种无可避讳、也无从遮掩的严酷事实.这自然是女性的悲哀,但又何尝是男性的乐事?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这种人生的悲哀及其意义,似乎早已超越了特定时空的限制.苍凉而复苍白、安命且又怨命的女性悲运,在张爱玲的笔... 女性异化,这是人世间一种无可避讳、也无从遮掩的严酷事实.这自然是女性的悲哀,但又何尝是男性的乐事?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这种人生的悲哀及其意义,似乎早已超越了特定时空的限制.苍凉而复苍白、安命且又怨命的女性悲运,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艺术呈示,并且总以纤毫毕露的显微效果,把女性异化的真相展示了出来,给人以“凉入骨髓”般的审美感受.如果要问张爱玲小说艺术的重心在哪里?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在于她对时代生活的整体反映,不在于她对人性的一般描绘,也不在于对男性心理世界的发掘或纯形式上的追求,而在于她对“闺阁”有着过人的“写实的功夫”其中最为重要也最能见出功力的是对女性异化的深湛而独到的刻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女性异化 女性悲剧命运 性际关系 《十八春》 人的自我异化 《霸王别姬》 婚姻 《金锁记》 人文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