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致密物质集中营与远处的灯火——以近期几部长篇小说为例 |
项静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2
|
斗转星移,旧梦曾醒?——张怡微小说论 |
徐勇
|
《西湖》
|
2013 |
1
|
|
3
|
散文写作、情感教育与“创意写作”之学科意义——读张怡微《散文课》 |
战玉冰
|
《写作》
|
2021 |
1
|
|
4
|
论文学选刊的选学意识和选文水准——以2014年度小说类选刊为例 |
罗执廷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80后”作家笔下的当代家族书写——以《我们家》《细民盛宴》为例 |
高庆媛
|
《新纪实》
|
2021 |
0 |
|
6
|
生活褶皱背后的伦理质询——论张怡微“家族试验”小说 |
吴舒倩
|
《芒种》
|
2019 |
0 |
|
7
|
如何制造大风天 |
三三
|
《西湖》
|
2019 |
0 |
|
8
|
代际审视的特殊价值 |
洪治纲
|
《芒种》
|
2017 |
0 |
|
9
|
历史与俗常交叠——张怡微小说中的工人新村书写 |
赵宇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0
|
文学常态下的求精——2014年短篇小说评述 |
贺绍俊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0 |
|
11
|
2014年“80后”写作综论 |
卞蕴雯
徐勇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0 |
|
12
|
上海文学2019年总目录 |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3
|
她是如何一步一步与生活和解的——从《咸蛋小子》看钱佳楠的短篇小说创作 |
刘媛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0 |
|
14
|
我们的“矛”与我们的“盾”——《2016年中国最佳杂文》序 |
王侃
郭子龙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主持人语 |
谢有顺
李德南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0 |
|
16
|
小说叙事与日常生活中的伦理 |
洪治纲
|
《芒种》
|
2019 |
0 |
|
17
|
无奈的对峙与苍凉的和解——论张怡微的长篇小说《细民盛宴》 |
丁彩云
|
《芒种》
|
2017 |
0 |
|
18
|
有时我想回到轻盈的婴儿时代——电影《咖啡时光》 |
张怡微
|
《美文(少年散文)》
|
2009 |
0 |
|
19
|
四个四重奏 |
张怡微
|
《美文(少年散文)》
|
2009 |
0 |
|
20
|
蒋晓云:“又一张爱玲”的民国素人志 |
尹丛丛
|
《齐鲁周刊》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