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48例的临床运用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滨林 朱喆辰 王鸣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探讨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的疗效、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确诊并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腋臭患者共48例,均行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记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随访气味消除及瘢... 目的探讨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的疗效、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确诊并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腋臭患者共48例,均行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记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随访气味消除及瘢痕情况。结果术后血肿患者8例(14侧),占14.6%(14/96),延迟愈合5例(6侧),占6.2%(6/96),术后回访45例患者效果满意,2例患者双侧、1例患者单侧效果不满意,但均较手术前减轻,满意率94.8%(91/96)。所有患者瘢痕无明显突出,最宽者2 cm,均隐藏于残存腋毛之间。结论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去除异味效果好,并发症轻微,瘢痕隐蔽,适用于中重度腋臭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薄皮瓣 隐蔽 局部瘢痕 大汗腺 引流血肿
原文传递
中药通腑灌肠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民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2年第4期6-6,27,共2页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采用立体定向引流血肿,同时给予通腑灌肠法;对照组30例仅用立体定向引流血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优...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采用立体定向引流血肿,同时给予通腑灌肠法;对照组30例仅用立体定向引流血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优于对照组(60%)。结论:通腑灌肠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出血 灌肠法 引流血肿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34
3
作者 何安邦 周奋 +1 位作者 潘德岳 乔卫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37-1938,共2页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s-CRP、NSE水平及NIHSS评分、残留血肿体积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8收治的72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8收治的72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以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以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7d优良率、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SF-36量表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术前和术后7d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5);观察组术后7d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dNSE、hs-CRP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SF-36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机体炎症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HICH)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CH)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HCH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45例,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 目的探究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CH)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HCH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45例,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统计2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临床效果,并对比手术前及术后1周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较短,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hs-CRP、IL-6、NSE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91.11%(41/45)远高于对照组72.73%(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H患者予以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进一步提高血肿清除率,显著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hs-CRP、IL-6、NSE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振林 赵思蓉 +1 位作者 刘康峰 肖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6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则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s-CRP、IL-6、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8.89%(P<0.05)。结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月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治疗,其中51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7例行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术。结果:按ADL(activity daily living)进行疗效评价: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治疗,其中51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7例行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术。结果:按ADL(activity daily living)进行疗效评价: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51例中良好25例,轻残17例,重残3例,死亡6例;行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术治疗27例中良好12例,轻残9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注人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锥颅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应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9例。常规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接受锥颅穿刺抽...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9例。常规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接受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效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预后效果较常规组优(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1周、2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9%(2/59)较常规组16.95%(10/59)低(P<0.05)。结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桂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8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清除血肿组(选择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及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组(选择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各42例。比较...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8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清除血肿组(选择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及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组(选择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残留血肿体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残留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组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残留血肿体积分别为(15.24±1.01)分、(10.24±1.11)μg/L、(8.15±0.16)mg/L、(3.24±0.61)ml,均优于开颅清除血肿组的(27.56±1.34)分、(33.21±9.21)μg/L、(20.13±2.28)mg/L、(7.25±1.1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组手术时间为(51.02±2.12)min、住院时间为(12.21±1.21)d,均短于开颅清除血肿组的(242.14±10.24)min、(19.62±2.5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开颅清除血肿组的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探讨
10
作者 王列 郭峰 +1 位作者 孙里杨 张美彪 《浙江创伤外科》 2003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手术 治疗 穿刺血肿引流 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黄春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研讨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整体成效。方法 于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广西扶绥县人民医院选择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30例的2组。对照组手术方法为开颅,观察组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 研讨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整体成效。方法 于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广西扶绥县人民医院选择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30例的2组。对照组手术方法为开颅,观察组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对比,观察组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全部更短,术后一周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术后一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6.67%)较对照组(80.00%)高(P<0.05);术后一周2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值对比,观察组全部更低(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佳,能使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使血肿清除率更高,使炎性因子水平减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开颅手术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吕保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使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8例HICH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采取开颅手术治疗为传统组,采取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为微创组... 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使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8例HICH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采取开颅手术治疗为传统组,采取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为微创组,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IL-1)、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情况,并检测两组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外周阻力(PR)、平均流量(Qm)]。结果 对比传统组,微创组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评分较传统组低(P<0.05);术前两组IL-1、IL-8、TNF-α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指标均低(P<0.05);术前两组Vm、PR、Qm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Vm、Qm指标均高,PR指标低(P<0.05)。结论 对HICH患者给予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炎症因子,改善脑血管动力学,促进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开颅手术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术式疗效和预后研究 被引量:78
13
作者 杨理媛 孙晓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3种术式...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3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病死率及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866)。3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04);血肿穿刺引流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分别与小骨窗开颅组、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1;χ2=9.701,P=0.002);而小骨窗开颅组与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564)。结论对于出血量过大,昏迷程度深,出现脑疝前期或已经出现脑疝甚至晚期的患者,临床上应当首先考虑采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治疗结果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光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微创组(n=50)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组(n=50)采取开颅血肿清...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微创组(n=50)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组(n=50)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开颅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ADL评分均有所升高,但微创组升高幅度较开颅组更为显著(P<0.05)。微创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开颅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4%,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中老年患者 微创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对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对出血量50ml以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穿刺引流术﹙A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及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 目的探讨对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对出血量50ml以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穿刺引流术﹙A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及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A、B、C3组分别为41.46﹪、55.81﹪、85.71﹪,A、B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死率A、B、C3组分别为36.59﹪、18.60﹪、9.52﹪,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适合于用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穿刺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术 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外科个体化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16
作者 王佳唐 廖鑫 +1 位作者 梁敬心 倪永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个体化术式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9-01~2013-12间收治的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57例),大骨瓣组(98例),钻孔引流组(17例),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为9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个体化术式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9-01~2013-12间收治的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57例),大骨瓣组(98例),钻孔引流组(17例),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为96.49%、再出血率为10.53%,死亡率为10.53%,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率为78.95%;大骨瓣组以上指标分别为97.96%、1.02%、2.04%、93.88%;钻孔引流组再出血率、死亡率、GOS优良率分别为11.76%、52.94%、29.41%。血肿清除率小骨窗组与大骨瓣组相当,明显优于钻孔引流组;再出血方面大骨瓣组发生率最低,小骨窗组与钻孔引流组相当;钻孔引流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小骨窗组;GOS优良率大骨瓣组最高,钻孔引流组最低。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不是唯一,每种术式均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势,应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最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钻孔引流颅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洪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2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实施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是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原文传递
锥颅引流单纯硬膜外血肿的适应症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树成 张庆俊 +2 位作者 孙晓枫 兰海涛 张更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248-248,共1页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5~50岁,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28例;颅脑术后血肿形成3例。其中急性者23例,亚急性者8例,锥颅时间最短者为伤后9小时。临床表现:本组25例有原发昏迷,16例有呕吐,肢体无力8例,偏瘫3例,入院时神志清楚的2...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5~50岁,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28例;颅脑术后血肿形成3例。其中急性者23例,亚急性者8例,锥颅时间最短者为伤后9小时。临床表现:本组25例有原发昏迷,16例有呕吐,肢体无力8例,偏瘫3例,入院时神志清楚的26例,嗜睡的5例。格拉斯格评分(CCS)均在12分以上。 本组病人的诊断均经CT扫描确诊,血肿部位:额部13例,颞部2例,颞顶部3例,颞枕部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引流单纯硬膜外血肿 治疗 适应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