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1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54
1
作者 盛斌 廖明中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2,共10页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 ,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 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或地区表现为“贸易不...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 ,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 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或地区表现为“贸易不足”。此外 ,出口潜力的结构因素分析表明 ,与对美国 (参照国 )的出口相比 ,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相对不足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总量 ,地理和区域贸易安排因素发挥着相对次要的作用 ,再接下来是贸易依存度和人均收入的影响 ,而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及与中国的贸易匹配程度等因素可以部分地解释余下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引力模型 出口潜力 贸易流量 对外贸易 贸易依存度 贸易伙伴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被引量:450
2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82,共11页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边界效应越低,说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中国区域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促进了省际之间的贸易增加。所有这些均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一体化 引力模型 边界效应 工具变量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 被引量:380
3
作者 孔庆峰 董虹蔚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8-168,共11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69个亚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验证了贸易便利化对"...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69个亚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验证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区域经济组织、进出口国家GDP、关税减免等。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巨大,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扩大贸易潜力,地区之间的贸易潜力要大于同一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一带一路"的建设应重视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合作与创新,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实现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 贸易潜力 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56
4
作者 谭秀杰 周茂荣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2,共10页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国际贸易是该战略的基础和纽带。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步法...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国际贸易是该战略的基础和纽带。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效率在不断提升,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仍有很大潜力。为进一步提高"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效率,应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加强海运互联互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并注重金融风险防范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 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 被引量:337
5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40,共20页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对95个国家的OFDI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通过检验本文发现:中国OFDI有市场、资源和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距离对中国OFDI有负面影响,东道国制度对中国资源寻求型OFDI有显著影响,中国OFDI...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对95个国家的OFDI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通过检验本文发现:中国OFDI有市场、资源和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距离对中国OFDI有负面影响,东道国制度对中国资源寻求型OFDI有显著影响,中国OFDI的"制度风险规避"和"制度接近"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检验本文发现,中国投资进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动机有差异。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投资有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其中技术输出动机明显。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投资有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而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被引量:227
6
作者 程惠芳 阮翔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30,共8页
本文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 32个国家 (地区 )为样本 ,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 ,分析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并揭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规... 本文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 32个国家 (地区 )为样本 ,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 ,分析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并揭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 ,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 ,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 ,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越大。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水平流动的趋势。投资国与东道国的距离与国际直接流量和区位分布呈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地理位置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引力模型求出样本国家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系数 ,并用引力系数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 区位选择 引力模型 地理位置 经济规模 双边贸易量
原文传递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72
7
作者 谷克鉴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5,共12页
本文探讨了贸易引力模型的一系列应用研究范例 ,从一个新的侧面提炼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特点 ;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 ,发掘其应用于贸易流向问题研究的思路 ;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造... 本文探讨了贸易引力模型的一系列应用研究范例 ,从一个新的侧面提炼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特点 ;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 ,发掘其应用于贸易流向问题研究的思路 ;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方法加以经济学解析和运用主流国际贸易模型实施理论验证 ,进一步推进国际经济学致力于为引力模型奠定理论基础的长期进程 ;根据经济转型和开放的特点 ,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学 引力模型 双边贸易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被引量:221
8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内以及三大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采用地区间经济联系强度来确定各地区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表明:各地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并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区域分异较为突出,苏南和苏中的区内和区间经济联系较强,区域经济联系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沿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通过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与比较,识别了全省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不仅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而且有利于协调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江苏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82
9
作者 侯赟慧 刘志彪 岳中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101,共12页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有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68
10
作者 赵雨霖 林光华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77,共9页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农产品贸易 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43
11
作者 钱学锋 梁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62,共10页
传统引力模型方法在测度贸易成本时,由于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往往事前假定贸易成本的构成并且忽略多边阻力的影响而广受批评。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本文采用的改进引力模型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运用该... 传统引力模型方法在测度贸易成本时,由于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往往事前假定贸易成本的构成并且忽略多边阻力的影响而广受批评。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本文采用的改进引力模型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结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与1980年相比,到2006年平均下降幅度高达30%,并且在入世以后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近30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引力模型 多边阻力
原文传递
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41
12
作者 朱道才 陆林 +1 位作者 晋秀龙 蔡善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1-556,共6页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 依据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安徽省17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安徽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安徽省内区域性城市群初步形成,合肥市已经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间锁定效应和屏蔽效应显现,城市发展偏心化以及城市分布东紧西松加剧。提出应建立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空间格局,依托中心城市,实行联动发展,注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政府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城市空间格局 协调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138
13
作者 汤放华 汤慧 +1 位作者 孙倩 汤迪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57-1366,共10页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具有战略意义,分析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有助于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SNA),构建以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网络结构...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具有战略意义,分析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有助于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SNA),构建以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网络结构特性为核心的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以揭示其经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整体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已经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经济网络;集群内小团体现象明显,一级层面形成了4个凝聚子群,武汉都市圈和湖南环长株潭城市集群两子群内经济联动作用明显,但子群间经济影响较小,尤其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两个凝聚子群,其联系纽带尚有待加强;集群内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主的中心城市驱动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但吸收能力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经济网络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32
14
作者 李山 王铮 钟章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44,共19页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是必然而持久地,这深刻地影响着旅游者行为和旅游业进步,需要发展适宜的引力模型对其进行刻画和量度。长期以来,旅游引力模型在对空间阻尼的处理上类比牛顿型的幂函数衰减模式,难以克服一些固有缺...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是必然而持久地,这深刻地影响着旅游者行为和旅游业进步,需要发展适宜的引力模型对其进行刻画和量度。长期以来,旅游引力模型在对空间阻尼的处理上类比牛顿型的幂函数衰减模式,难以克服一些固有缺陷,因此重新回到威尔逊型的指数函数衰减模式就成为一种可能选择。本文即是基于威尔逊形式,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并重点在参数估计和模型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难以从整体上对模型的两个核心参数进行回归估计,本文首先从局部对收入弹性系数α进行回归估计,然后通过"口粒子模式法"和"出游量积分法"的引入和交互验证来确定空间阻尼系数β的合理取值。研究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21世纪初收入弹性系数可取0.64,而空间阻尼系数可取0.00322,且在空间阻尼影响下,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km。最后,本文从目的地供给视角计算了中国大陆分省区的旅游吸引力,从客源地需求视角计算了成都市到访游客的分省预期市场份额,这两个案例研究在取得一些有益发现的同时也表明威尔逊型旅游引力模型具有积极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学 旅游需求 旅游流 引力模型 威尔逊模型 中国四川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130
15
作者 吴健生 刘浩 +1 位作者 彭建 马琳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9-770,共12页
完善的城市体系可以不断优化各个城市的时空资源并强化区域城市的集聚效应,切实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受惠于城市因素流与城市作用潜力的显著相关关系,节点体系研究可以准确测度城市体系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 完善的城市体系可以不断优化各个城市的时空资源并强化区域城市的集聚效应,切实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受惠于城市因素流与城市作用潜力的显著相关关系,节点体系研究可以准确测度城市体系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避免了功能体系研究所需矢量数据的难以获取与测算庞杂,而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可以综合地定量测度城市地区人类活动的广度与强度。基于夜间灯光指数的引力模型定量测度中国341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二阶段聚类法综合分析其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中国节点城市被划分为7大国家节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与沈阳)、26个区域节点城市与107个省域节点城市,而中国城市体系则被划分为2个国家城市体系(北方城市体系与南方城市体系)、8个区域城市体系(华北城市体系、东北城市体系、西北城市体系、黄河中游城市体系与华东城市体系、华南城市体系、西南城市体系、长江中游城市体系)与31个省域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的地域范围是相对的、局部的,没有明确的识别界线,不过通过对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与顾朝林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比对评估,总体而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是可信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等级结构 空间格局 引力模型 DMSP OLS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被引量:124
16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把各省会城市抽象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以2003和2008年省会城市间铁路客运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测算各省区间的省际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省际间经济联...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把各省会城市抽象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以2003和2008年省会城市间铁路客运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测算各省区间的省际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省际间经济联系的空间指向。研究表明:(1)经过第五、六次铁路客运提速,省际可达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省际可达性表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的圈层式空间格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范围在扩展,干线指向性越来越强;(2)各省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地域差异突出,东部地带省区的经济联系总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带省区;(3)地区间经济联系依托京沪、京广以及京哈等主要铁路干线形成了省际联系的主导轴线,并且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铁路网络的大幅度提速,地区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格局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提速 铁路交通网络 可达性 引力模型 经济联系
原文传递
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0
17
作者 保继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33-136,共4页
本文利用北京市1985年6月份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应用引力模型,选用若干指标建立了北京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数学模型。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北京市 旅游研究
下载PDF
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被引量:118
18
作者 曾铮 周茜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共6页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一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与我国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贸易便利化总体水平偏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一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与我国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贸易便利化总体水平偏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我国与其双边贸易额的重要因素。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从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并推进贸易便利化谈判、加强贸易便利化国际合作三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层次分析法 引力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 被引量:117
19
作者 吕拉昌 梁政骥 黄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联系综述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组测度指标,界定了城市外向创新联系规模,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及格局。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联系格局基本为东强西弱,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联系格局显...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联系综述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组测度指标,界定了城市外向创新联系规模,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及格局。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联系格局基本为东强西弱,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联系格局显现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角,以北京、天津,以广州、深圳为2个底角的创新联系"金三角"。城市创新联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等级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与中国的许多城市有广泛的创新联系,具有全国创新影响力;南京、杭州、武汉、郑州、济南、青岛、大连、西安等成为地区性的城市创新联系节点,具有区域性的创新影响力。在创新联系较强的东部沿海主要的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间创新联系最强,但外向辐射力有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部创新联系较强,并与环渤海经济圈有较强的创新联系,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北京、天津、唐山具有较强的创新联系,外向辐射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为主。对中国创新联系格局规律的揭示,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创新城市体系中城市的作用,并为规划与建立中国创新都市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创新联系 引力模型
下载PDF
RTAs框架下美式数字贸易规则的数字贸易效应研究 被引量:116
20
作者 周念利 陈寰琦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51,共24页
近年来美国积极推进RTAs框架下美式数字贸易规则的演进升级及扩展适用,这标志着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基于2010-2018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服务贸易数据,考察RTAs框架下代表性美式数字贸易规则的贸易效应。研... 近年来美国积极推进RTAs框架下美式数字贸易规则的演进升级及扩展适用,这标志着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基于2010-2018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服务贸易数据,考察RTAs框架下代表性美式数字贸易规则的贸易效应。研究表明,贸易双方在签署的RTAs中涵盖美式数字贸易规则可显著促进双边数字贸易发展;在7项代表性美式数字贸易规则中,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据存储非强制本地化以及源代码保护规则所带来的贸易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美式数字贸易规则对金融、保险及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的正向促进效果更显著,对个人娱乐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贸易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或双方互联网发展整体水平越低,美式数字贸易规则对双边数字贸易流量的促进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规则 美式模板 引力模型 数字贸易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