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生态·生存:论《蕨野行》中的现代危机反思
1
作者 陈世华 柳田田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25-133,共9页
当代日本作家村田喜代子的《蕨野行》,以弃老传说为文化原型,勾勒出江户时代饥荒时期被遗弃的老人在“蕨野”生存的故事。该作品一方面通过“蕨野”老人自我主体性与生命价值的重塑,审视现代老龄化危机下老年个体的生命困境;另一方面以... 当代日本作家村田喜代子的《蕨野行》,以弃老传说为文化原型,勾勒出江户时代饥荒时期被遗弃的老人在“蕨野”生存的故事。该作品一方面通过“蕨野”老人自我主体性与生命价值的重塑,审视现代老龄化危机下老年个体的生命困境;另一方面以“蕨野”与“蕨野”老人的和谐共生,揭示现代生态危机下建立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生态规律认识的必要性。同时,作品借“蕨野”老人经验与智慧的代际传递,警示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记忆丧失的现实危机。作品从生命、生态与生存三个维度对现代危机进行了深入反思,传达了作家对人类在现代社会进程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与生态平衡中关键作用的深刻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田喜代子 《蕨野行》 传说 现代危机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考辨——以日本有关民俗研究成果为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素桂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的故事从口承文艺到文学创作,以其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日本文学中横亘古今的母题。根据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姨舍山"的类型、起源、演变、社会传承思想等进行梳理总结...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的故事从口承文艺到文学创作,以其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日本文学中横亘古今的母题。根据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姨舍山"的类型、起源、演变、社会传承思想等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日本的"姨舍山"本质上是一个促使人们敬老爱老的传说。这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也暗合了当今老龄化社会科学对待老年群体的人性需要,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姨舍山 传说 传承
下载PDF
《楢山节考》中的日本人孝养观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春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0-92,共3页
《楢山节考》是以"弃老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以"弃老传说"为依托,成功地塑造了阿玲、辰平、阿又等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堪称同类型作品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拙论中,... 《楢山节考》是以"弃老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以"弃老传说"为依托,成功地塑造了阿玲、辰平、阿又等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堪称同类型作品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拙论中,笔者通过作品文本分析,旨在探究日本人的孝养观。首先,对"弃老传说"做了考究,得出了"名为弃老,实则养老;借弃老传说,传孝老之道"的结论;其次,通过解读作品分析了阿玲与辰平之间的母子情;最后,统合上述分析解明了日本人的孝养观,即孝养老人是必须的,但是受条件制约,概言之,是一种有条件的孝养。拙论对于研究《楢山节考》这部作品以及通过文学作品解读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养观 母子情 传说 《楢山节考》
下载PDF
“弃老传说”在中国和日本的流传及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达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弃老传说"是广泛存在和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远古传说的统称。从该传说的起源地印度及其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大陆和日本的传播和演变中可以了解到东亚文化的传播及其演变特征,可以看出中华文化重结果、善于说理,日本文化... "弃老传说"是广泛存在和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远古传说的统称。从该传说的起源地印度及其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大陆和日本的传播和演变中可以了解到东亚文化的传播及其演变特征,可以看出中华文化重结果、善于说理,日本文化重过程、善于体现内心情感的特点,揭示出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 文化恋母情结 流传及演变
原文传递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弃老贵壮”传说比较研究
5
作者 于秀娟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中流传的贵壮传说是对古代北方“弃老贵壮”风俗的文学化表现。根据搜集整理的传说文本,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弃老”传说的类型以“智解难题”亚型为主。通过对5个民族的“弃老贵壮”传说的情节单元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中流传的贵壮传说是对古代北方“弃老贵壮”风俗的文学化表现。根据搜集整理的传说文本,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弃老”传说的类型以“智解难题”亚型为主。通过对5个民族的“弃老贵壮”传说的情节单元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弃老”传说产生的背景及文化内涵,揭示从“弃老”向敬老风俗转变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 传说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从文化人类学解读《楢山小调考》中的生死观
6
作者 龚冰怡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93-101,共9页
《楢山小调考》以弃老传说为叙事的基本框架,以民间信仰的符号与仪式为叙述重点,再现了日本民间的"贵壮贱老"观念和山岳信仰、祖灵信仰、稻荷信仰等民间信仰的思想内涵。通过构建民俗成份和创作主旨的虚实关系,作者深泽七郎... 《楢山小调考》以弃老传说为叙事的基本框架,以民间信仰的符号与仪式为叙述重点,再现了日本民间的"贵壮贱老"观念和山岳信仰、祖灵信仰、稻荷信仰等民间信仰的思想内涵。通过构建民俗成份和创作主旨的虚实关系,作者深泽七郎更好地阐明了小说中二元化的生死观。这种对生死观的构建与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反映日本人精神本源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泽七郎 楢山 传说 山岳信仰 生死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