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关系中的诗意--论苏轼诗歌中的“异时文本组”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214,共9页
苏轼诗歌中有自觉接续、呼应自我旧作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诗中提及以往作品、引用旧日诗句、以“次韵自作诗”的形式追和旧作、或是前后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承递关系等。这些创作于不同时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宜联系在一... 苏轼诗歌中有自觉接续、呼应自我旧作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诗中提及以往作品、引用旧日诗句、以“次韵自作诗”的形式追和旧作、或是前后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承递关系等。这些创作于不同时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宜联系在一起阅读的文本,或可称为“异时文本组”。“异时文本组”之间具有表意上的重复、变化与差异、在并置合观中泯灭差异等不同的文本关系,需通过对前后作品的比照、共读,在互文性关系中理解诗意。苏轼诗歌中的这一现象显示出诗歌写作与诗人个体人生的关联愈加紧密,诗人将自我的过去作为理解、体认当下的“前视域”,将时间维度纳入对眼前事物的观照,使诗歌写作具有保存乃至塑造个体历史的功能。记录过去的文字成为一种新的抒情媒介,背后反映出中唐至宋代诗歌发展的一条潜在脉络:在时代环境、写作传统之外,自我的旧日书写也逐渐成为诗情的土壤,滋养着诗意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本 自我互文 个体诗史
原文传递
说“顽”:苏轼文化性格侧论
2
作者 徐子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5,共14页
熙丰年间,苏轼在诗文中频繁以“顽”来指称自我。从苏轼在“异时文本组”中和“公”“私”不同写作情境下对以“顽”为核心构成的双音节词的选用,可见其内蕴于“顽”中而又独立于其外的“意”:“顽”凸显出苏轼强烈的主体精神、反省意识... 熙丰年间,苏轼在诗文中频繁以“顽”来指称自我。从苏轼在“异时文本组”中和“公”“私”不同写作情境下对以“顽”为核心构成的双音节词的选用,可见其内蕴于“顽”中而又独立于其外的“意”:“顽”凸显出苏轼强烈的主体精神、反省意识,与其当下的官场境遇、心灵体验密切相关,蕴含有深沉的时事慨叹。它是苏轼积极主动、高度自我认同的文化性格之一面,既有对外的傲世张扬,也有对内的反省观照,巧妙地融合了苏的固守已志、不与时迁和对自由尚真的主体价值的珍重。通过考察苏轼诗文中的“顽”,可以略窥其幽微的内心世界和文化性格的成长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 苏轼 文化性格 文本
原文传递
苏轼诗作的副空间
3
作者 韩凯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7-13,共7页
副空间相对于实际居处空间而言,是宋代文人表达地理憧憬与情感记忆的重要载体。副空间可追溯至《诗经》《离骚》。苏轼之前,副空间并未成为创作主流,存在于特定题材。副空间在苏轼诗作中占有一定比重,在此地而写他地,某地彼时记忆融入... 副空间相对于实际居处空间而言,是宋代文人表达地理憧憬与情感记忆的重要载体。副空间可追溯至《诗经》《离骚》。苏轼之前,副空间并未成为创作主流,存在于特定题材。副空间在苏轼诗作中占有一定比重,在此地而写他地,某地彼时记忆融入此时居处感受,可以辅助了解诗人情感心理、作品风貌转捩,构成“自我互文”,具有一定自注性质。苏轼诗作的副空间有三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以西湖感受为核心的杭州记忆、以熙宁在朝经历为基本内核的京师回忆和苏轼描绘的他人所筑居室景观。相关副空间体现诗人出与处之间的抉择,寄寓对人生归处的思考,带有心灵空间的意义。特别是苏轼四任京师与两任杭州,旧地重游时相关文本组成异时文本组,贯穿其中的情感主线即功名追求逐渐失格。副空间是以文学地理学视角来研究苏轼以至宋人诗作时所需格外留意的,为唐宋转型提供新的可行考察视角,有助于互文空间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副空间 文本 唐宋转型 互文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