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洪涛 王晋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局麻药为0.7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评价其阻滞完善率;评... 目的探讨两种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局麻药为0.7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评价其阻滞完善率;评定手术过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 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4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其中A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为100%,B组为80%,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无并发症发生,B组有4例并发症,但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效果完全,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比较
下载PDF
两种方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龙文平 胡俊梅 +1 位作者 胡宇 殷雁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比较横突法与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457例,随机分为横突组和异感组,两组均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为0.37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20 ml,观察比较两... 目的比较横突法与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探讨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457例,随机分为横突组和异感组,两组均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为0.37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20 ml,观察比较两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横突法或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臂丛 神经阻滞 横突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宇璐 黄素辉 +1 位作者 梁之孔 陆忠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第3期856-858,86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异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理疗科2018-07至2020-04实施上肢手术伤病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实验组(n=30),其中实施传统异感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者...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异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理疗科2018-07至2020-04实施上肢手术伤病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实验组(n=30),其中实施传统异感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者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3h、6h、12h、24h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实施操作时间327±25s较对照组麻醉实施操作时间282±22s长(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效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优良率更高,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h、6h、12h疼痛评分中,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中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疼痛控制上较传统异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较佳,应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建平 《青海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上肢手术患者88例,A组6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2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与A组对照。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为96.67%,B组阻滞成功率为78.57%,两者差异有...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上肢手术患者88例,A组6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2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与A组对照。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为96.67%,B组阻滞成功率为78.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无神经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用于臂丛阻滞,操作方便,麻醉效果满意,与传统异感法相比,阻滞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阻滞 神经刺激器 传统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定位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竞 吴穗平 +2 位作者 蔡宜良 陈家趁 谢葵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5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老年桡骨骨折患者60例,依据肌间沟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方法分为神经刺激仪定位组(n=30)和传统异感法定位组(n=30)两组,... 目的:观察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老年桡骨骨折患者60例,依据肌间沟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方法分为神经刺激仪定位组(n=30)和传统异感法定位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穿刺针进入到注药完毕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注药前(T0)、注药后15 min(T1)、注药后30 min(T2)、手术切皮后10 min(T3)时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刺激仪定位组穿刺针进入到注药完毕时间、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均显著早于传统异感法定位组(P<0.05)。神经刺激仪定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传统异感法定位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效果较传统异感法定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桡骨骨折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刺激仪定位 传统定位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上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以平 林建华 +1 位作者 易金容 杨桥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5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上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的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传统寻找异感法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上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的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传统寻找异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阻滞完善率以及麻醉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的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尺神经阻滞完善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肌皮神经及桡神经阻滞完善率显著高于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尺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有3例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上路行臂丛阻滞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传统 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上路
下载PDF
用针头找寻异感定位法作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明姬 金浩哲 金福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8年第36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用针头找寻异感定位法作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骨科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用针头找寻异感法,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材料简单、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临床应用7号... 目的探讨用针头找寻异感定位法作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骨科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用针头找寻异感法,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材料简单、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临床应用7号注射器针头找寻异感法,准确向筋膜间隙注入足够量的局麻药,可以满足上肢尺侧和肩部手术,无需联合颈丛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头 定位 肌腱沟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的临床观察分析
8
作者 黄桂贤 刘子云 潘月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5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两种定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分别对两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和异感法实行穿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两种定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分别对两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和异感法实行穿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解剖定位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的患者,手术前后的BP、HR及SPO2无明显变化,麻醉镇痛效果评分结果优良率为90%,且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而采用异感法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的患者,镇痛评分结果优良率为89%,其中10%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和穿破血管等。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法,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此方法损伤小、安全有效,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解剖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凌梅城 张雪静 林财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4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同时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研究需要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共76例,均为和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分析在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同时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研究需要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共76例,均为和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将传统异感定位方法和神经刺激仪定位方法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比较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相关指标更优、无不良反应出现、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临床效果更好、麻醉定位更准确成功率更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定位 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桂芝 韩英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腋部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腋动脉贯通 并发症 腋窝寻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