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中心凹内层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玥 项振扬 +2 位作者 杨友谊 陈爱菊 陈绮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第1期9-15,28,共8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3眼)IMEM患者进行分级,除1级组外,2级、3级、4级组受试者均接受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同时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术前EIFLT及其他OCT参数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建立术后视力的预测模型。结果除了年龄、外层黄斑厚度(OFT)在不同分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前参数在4组间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存在线性关系的术前参数:2级组包括年龄、术前BCVA,3级组包括术前EIFLT、术前BCVA。采用多重共线性回归法建立患者术后BCVA的预测模型。结论不同分级组IMEM的视网膜结构参数不一样,需进行分级研究。术前EIFLT是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负影响因素,无异常中心凹内层存在的2级IMEM是一个很好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异常中心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术后视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参数对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玥 项振扬 +1 位作者 陈爱菊 杨友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分析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图像资料,探讨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之间的关系,寻找术后视力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方法基于以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为标志的分级方... 目的分析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图像资料,探讨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之间的关系,寻找术后视力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方法基于以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为标志的分级方案,纳入本研究的3级IMEM患者共40例(40眼),所有眼术前均为人工晶状体眼,均接受了23 G玻璃体切除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分析术前OCT结构参数与手术前后视力的相关性,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OCT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寻找术后视力的最佳预测指标,并找出该指标的最佳阈值。结果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BCVA、中心凹厚度(CFT)和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均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仅EIFLT与术后BCVA存在强相关性(r=0.756,P<0.001)。术后12个月,40例中仍有23例(57.5%)为3级阶段。术前EIFLT<148.5μm,术后12个月BCVA最有可能≥4.7。结论术前EIFLT是3级IMEM术后最终BCVA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呈负相关。手术后仅部分患者的EIFL表现出解剖改善,仅部分术前EIFLT较小的患者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术后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特发性黄斑前膜 异常中心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术后视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