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都—孔雀河流域NDVI动态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金苹 徐长春 +3 位作者 李晓菲 杨童童 何旦旦 鲁斯达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9-334,共6页
基于2000—2014年开都—孔雀河流域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偏相关分析法,结合气象站同期降水与气温数据,研究流域近15年NDVI时空动态,并分析了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NDVI多年平均呈北部和中部高,南部和... 基于2000—2014年开都—孔雀河流域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偏相关分析法,结合气象站同期降水与气温数据,研究流域近15年NDVI时空动态,并分析了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NDVI多年平均呈北部和中部高,南部和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态势;(2)近15年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退化区域大于植被改善区域,退化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主要集中在和静县山区;改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33%,主要集中于博湖绿洲和库尔勒市及周边;84.57%的区域NDVI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集中于尉犁县;(3)植被覆盖2002年与2010年有明显改善,2001年、2004年有明显退化,其他年份退化和改善程度不一;(4)研究区NDVI对降水和气温变化均具滞后性且滞后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5)气温对NDVI的影响明显高于降水对NDV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特征 相关分析 -孔雀河
下载PDF
近60 a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2
作者 李晓琦 李漠岩 +2 位作者 李佳卉 姚俊强 许兴斌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8-1818,共11页
基于1961—2021年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逐月气温和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分析开都-孔雀河流域大气饱和水汽压差、饱和水汽压及实际水汽压的变化趋势,探讨山地、绿洲、荒漠环境下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特征,揭示了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的影响... 基于1961—2021年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逐月气温和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分析开都-孔雀河流域大气饱和水汽压差、饱和水汽压及实际水汽压的变化趋势,探讨山地、绿洲、荒漠环境下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特征,揭示了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61—2021年开都-孔雀河流域年及四季大气饱和水汽压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1997年发生突变,从1961—1996年的下降趋势突变为1997—2021年的上升趋势,揭示了1997年以后大气干旱加剧,尤其在春季。(2)不同环境下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趋势与气温和实际水汽压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荒漠环境下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增长速率最大,其次是绿洲和山地环境。(3)大气饱和水汽压差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变化呈负相关;1997年以来气温快速升高而相对湿度迅速降低是导致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实际水汽压的增长速率小于饱和水汽压的增长速率。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气干旱过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水汽压差(VPD) 实际水汽压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孔雀河
下载PDF
开都-孔雀河流域水量监测方案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虹兵 《水利技术监督》 2014年第6期17-20,共4页
文章对开都—孔雀河流域水量监测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开都—孔雀河24个重要引(退)水口实施水量监测,能够实现开都—孔雀河用水总量控制90%的目标,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高了流域管理效率。
关键词 孔雀河 水量监测 方案
下载PDF
开都-孔雀河流域水权应用及探讨
4
作者 陈小强 《海河水利》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实施水权管理是开都-孔雀河流域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系统阐述了水权内涵及开都-孔雀河流域水权确定过程,通过对流域水权应用和用水户间水权交易,充分调动该流域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流域水权制度提供经验和... 实施水权管理是开都-孔雀河流域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系统阐述了水权内涵及开都-孔雀河流域水权确定过程,通过对流域水权应用和用水户间水权交易,充分调动该流域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流域水权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表明,有效的水权管理可使开都-孔雀河流域超限额用水得到有效控制,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权 -孔雀河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开都-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邓燕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开都-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取评价指标机井数量、牲畜头数、地下水灌溉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等,采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位变化主要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 以开都-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取评价指标机井数量、牲畜头数、地下水灌溉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等,采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位变化主要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灌溉面积和机井数量等因素相关;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影响微弱的地区为静县、博湖县、焉耆县,库尔勒市人类活动影响较为严重,尉犁县与和硕县为高、中等水平,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可为开都-孔雀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人类活动 地下水位 -孔雀河
下载PDF
开都-孔雀河流域电站发电影响农业灌溉情况分析及建议
6
作者 谭晶 《水利技术监督》 2015年第2期24-25,共2页
结合开都-孔雀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就如何协调做好流域水调与电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解决流域水资源管理调度中水调与电调的矛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孔雀河 电调 水调 建议
下载PDF
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绿洲需水量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卫红 陈忠升 +2 位作者 李宝富 付爱红 周洪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0-1477,共8页
水是绿洲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干旱区绿洲稳定性与水密切相关.根据2000-2009年资料,采用蒸发系数法和定额法估算开都-孔雀河流域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需水量,并对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绿洲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0-2... 水是绿洲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干旱区绿洲稳定性与水密切相关.根据2000-2009年资料,采用蒸发系数法和定额法估算开都-孔雀河流域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需水量,并对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绿洲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0-2009年,绿洲年均总需水量理论值约为54.80×108 m3,其中开都河绿洲总需水量约为20.55×108 m3,孔雀河绿洲总需水量约为21.90×108m3,博斯腾湖区耗水量约为12.35×108 m3,与绿洲10a平均供水量相比,供需表现出极大地不平衡性.水资源可承载绿洲面积(不含博斯腾湖)约为3139.66km2,其中可承载灌溉地面积约为1395.41km2,与绿洲10a平均面积5 248km2相比,差别较大,绿洲处于不稳定状态,现状绿洲面积应适当收缩.最后,对博斯腾湖最低生态水位进行讨论,初步把大湖最低水位定为海拔1 045m,小湖最低生态水位定为海拔1 046.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绿洲 需水量 适宜规模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模拟能力评估——以开都-孔雀河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晓菲 徐长春 +3 位作者 李路 罗映雪 杨秋萍 杨媛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53,共13页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提供的32个经BCSD降尺度的CMIP5(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模式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MMT)等检验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通过对1950—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检测,评估各模式及模式集合平均对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出1950—2005年流域内各气温指标的显著增加趋势,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部分气温指标的增温趋势,但均低估了增温速率,集合平均也存在同样问题;②除FIO-ESM与MPI-ESM-MR能够准确模拟出气温突变时间外,绝大多数模式不能够准确模拟出。基于优选模式的集合平均PM-PLS和PM-EE对突变的模拟能力总体上优于单个模式,其中PM-PLS模拟能力更优;③对PM-PLS模式集合平均进一步评价,发现其能较好地再现流域气温线性趋势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但仍存在增温速率低估的问题。采用气候模式进行未来气候预估仍需加强模式优选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泰勒图 多模式集合平均 MANN-KENDALL 突变检验 -孔雀河流域
原文传递
开都-孔雀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功能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阿迪莱·如则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古丽米热·艾尔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4-251,共8页
[目的]探讨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土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开孔河流域土地... [目的]探讨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土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生产—生态—生活”用地(以下简称“三生用地”)的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开孔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①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的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的迅速减少。②1990—2000年开孔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654下降为0.4539,2010—2015年上升到0.4559。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相对平衡,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③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存在恶化趋势,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流域下游主要为低质量区和较低质量区。[结论]农业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面积增加与草地退化和水域生态用地被占用是造成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的原因是大量其他生态用地转型为林地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质量-风险”的干旱区休耕空间布局及补偿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庆敏 王雨蓉 +3 位作者 王晶 陈利根 黄金升 刘新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66-276,共11页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784.94 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576.89 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358.03 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生态补偿 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风险 空间布局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少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年第2期25-27,共3页
针对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现状水资源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产生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类似地区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考借鉴。
关键词 水资源 地表水 地下水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21世纪开都-孔雀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晓菲 徐长春 +2 位作者 李路 宋佳 张喜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利用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DCHP)提供的31个CMIP5降尺度数据和CRU逐月气温、降水格点数据集,通过评估PLS(偏最小二乘回归)、RR(岭回归)和EE(等权平均) 3种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模型对历史气候变... 利用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DCHP)提供的31个CMIP5降尺度数据和CRU逐月气温、降水格点数据集,通过评估PLS(偏最小二乘回归)、RR(岭回归)和EE(等权平均) 3种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模型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确定最优集合方法,进而预估开都-孔雀河流域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PLS模型对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尤其对气温的模拟,r值均达到了0. 64以上,明显优于降水(0. 19~0. 36),但存在空间异质性;(2) 21世纪开都-孔雀河流域各子区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且RCP8. 5情景下的增温速率[0. 58~0. 67℃·(10a)^(-1)]是RCP4. 5情景下[0. 25~0. 31℃·(10a)^(-1)]的2倍以上,21世纪中叶是2种情景产生明显差异的开始。整个流域增温速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荒漠区逐渐增大;(3)未来降水在不同排放情景下变化速率的分布状况略有不同,但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RCP8. 5情景下的增加速率[1. 22%~1. 54%·(10a)^(-1)]总体上高于RCP4. 5[0. 80%~1. 32%·(1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尺度 CMIP5 气温 降水 多模式集合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孔雀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数据的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种植结构提取 被引量:7
13
作者 茶明星 汪小钦 +1 位作者 李娅丽 邱鹏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2-540,共9页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以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作物物候信息和2016年的MODIS NDVI时序曲线,获得不同作物生长差异明显的关键期,选择关键期的Lands...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以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作物物候信息和2016年的MODIS NDVI时序曲线,获得不同作物生长差异明显的关键期,选择关键期的Landsat 8 OLI影像,构建主要作物提取知识规则,基于决策树方法开展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开―孔河农业区2016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为5.07×10^5hm^2,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为1.97×10^5hm^2,玉米、小麦次之。博斯腾湖和开都河农业区以辣椒、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比较零散;孔雀河农业区种植结构比较单一,以棉花和香梨为主要作物。与仅利用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进行作物分类识别的结果对比表明,综合利用MODIS和Landsat数据的作物识别精度有显著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从62.58%提高到88.37%,kappa系数从0.53提高到0.86。该方法综合利用了MODIS数据的时序特征和Landsat数据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特征,有效地避免了MODIS数据空间分辨率不足而导致分类精度较差的情况,又避免了Landsat数据时间分辨率不足所引起的时相选择盲目性或数据冗余,在干旱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提取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结构 MODIS Landsat 8 多源数据集成 -孔雀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甄慧 汪洋 +2 位作者 夏婷婷 王寅 张治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0-1153,共14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生态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 植被覆盖度(FVC)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生态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探讨植被覆盖度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空间关联,并识别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增长速率为每10年0.013。2011年之前植被覆盖度均值略有小幅度波动,之后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29.0%。空间尺度上,2020年极低植被覆盖度分布度最广,占研究区面积的51.93%,21年间减少了5010.31 km^(2),其次是高植被覆盖度,占研究区面积的22.84%。(2)开都-孔雀河流域以极低覆盖度与低覆盖度之间转化为主。研究区植被有轻微的改善趋势,其中17.82%的区域呈极显著(P<0.01)、显著增加趋势(P<0.05);71.90%的区域变化不显著(P>0.05)。(3)研究区植被覆盖主要受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其解释力均在0.45以上。两两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影响显著高于单个因素,其中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两两相交的解释力最高为0.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转移矩阵 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空间分异 土地利用类型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2001-2017年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秋萍 徐长春 +2 位作者 张晋霞 罗映雪 陈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9-738,共10页
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对于解析植被与气候的复杂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以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基于2001-2017年MOD13Q1数据,结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探索流域内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海拔、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 研究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对于解析植被与气候的复杂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以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基于2001-2017年MOD13Q1数据,结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探索流域内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海拔、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流域植物生长季始期(SOS)主要集中在第90~150 d,生长季末期(EOS)主要集中在第270~315 d,生长季长度(DOS)主要集中在120~220 d。随海拔升高,整体上植物SOS呈推迟趋势、EOS呈提前趋势、DOS呈缩短趋势。②近17 a研究区植物SOS、EOS均主要呈提前趋势,提前像元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植被总面积的60. 81%和61. 83%,DOS主要呈缩短趋势,占比为52. 11%。③4月气温对植物SOS(负相关)提前影响较大;对植物EOS提前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是6月降水(负相关)和11月气温(正相关);6月降水对植物DOS(负相关)缩短变化影响最大。总体上植被生长季始期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影响,植被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NDVI 气候因子 -孔雀河流域 新疆
原文传递
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玉其 王军政 +4 位作者 程勇 王新友 陈小强 崔华 叶朝霞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3期139-143,共5页
本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针对流域不同保护目标,采用定额法、阿克苏水平衡站公式和阿维里扬诺夫公式三种方法,分别估算了生态红线区和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红线区平均需水量为13.82... 本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针对流域不同保护目标,采用定额法、阿克苏水平衡站公式和阿维里扬诺夫公式三种方法,分别估算了生态红线区和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红线区平均需水量为13.82×10^8m^3,生态敏感区平均生态需水量为2.06×10^8m^3,且潜水蒸发法中的阿克苏水平衡站公式的计算值与平均值最为接近。由于干旱区降水量稀少,天然植被生长完全依赖地下水,一般采用潜水蒸发法间接计算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在植被需水定额不好确定的情况下,更是首选潜水蒸发法进行生态需水量的估算。研究成果可以为孔雀河生态输水工程和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流域 天然植被 生态需水量 干旱区
下载PDF
面向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豫疆 李建贵 +1 位作者 李均力 蒋腾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构建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干旱区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RWEQ模型和Getis-Ord Gi*模型分析生态供给源地,以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分... 构建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干旱区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RWEQ模型和Getis-Ord Gi*模型分析生态供给源地,以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分析生态需求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供给源地与需求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供给源地14个,占研究区面积的21.46%,重点生态需求源地共9个斑块,占流域总面积4.63%;生态廊道126条,重要廊道17条,总长度654.68km;生态节点65个,重点生态节点24个。(2)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空间错位明显,高供给区域与高需求区域呈现出以城镇边界为分界线的明显特征。(3)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性,运用阻力面模型,构建“两核心、两片区、三横四纵多节点”的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网络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模型的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光辉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10期23-27,共5页
为量化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人口数量、机井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机井数量、地下水灌溉面积、年地下水开采量与区域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地... 为量化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人口数量、机井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机井数量、地下水灌溉面积、年地下水开采量与区域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焉耆县、博湖县与和静县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微弱,和硕县为中等,尉犁县为高,库尔勒市为严重,当地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人类活动 灰色关联模型 TOPSIS模型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四水”转化模型的新疆开都-孔雀河绿洲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19
作者 陈红川 穆振侠 魏光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探讨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挖掘流域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以新疆开都-孔雀河绿洲为研究区,基于“四水”转化模型分析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规划年平水年农业用水量为38.42亿m 3,较现状农业水量节约5.51亿m 3;生态用水12.38亿m 3,... 为探讨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挖掘流域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以新疆开都-孔雀河绿洲为研究区,基于“四水”转化模型分析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规划年平水年农业用水量为38.42亿m 3,较现状农业水量节约5.51亿m 3;生态用水12.38亿m 3,较现状增加3.98亿m 3,仍超出红线水量5.47亿m 3;在保持灌溉面积和种植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提高对流域绿洲耗水量减少有显著作用;防渗能力的提高,减少了渗漏量,进而减少了非灌溉作物耗水量,故渠系水利用系数在灌溉节水和生态保护间存在一个阈值。研究成果为指导绿洲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节水潜力 “四水”转化模型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典型干旱指数在干旱内陆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丽 徐长春 +3 位作者 孙琪 罗映雪 楚智 张晋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71-77,共7页
以中国西北内陆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2016年该流域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逐月径流数据,计算了5种气象水文干旱指数:温度降水均一化指标(TP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径流距平百分比(Ra)、水文... 以中国西北内陆开都-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2016年该流域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逐月径流数据,计算了5种气象水文干旱指数:温度降水均一化指标(TP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径流距平百分比(Ra)、水文干湿指数(d_(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在比较了干旱指数评价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该流域干旱的特征及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SPEI反映的气象干旱情况比TPI更为接近实际;与Ra、di相比,SRI的评价结果与历史水文干旱情况更加吻合;SPEI与SRI间的相关性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略降低,在12个月时间尺度下达到最大;开孔河流域不同等级水文干旱出现的频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随SRI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而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径流指数 干旱指数 适用性 -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