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0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世界范围内青光眼患者数量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10
1
作者 Quigley H. Broman A. T. 王文军(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Aim: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peoplewith open angle (OAG)-and angle closure glaucoma (ACG) in 2010 and 2020. Methods: A review of published data with use of prevalence models. Data from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of ag... Aim: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peoplewith open angle (OAG)-and angle closure glaucoma (ACG) in 2010 and 2020. Methods: A review of published data with use of prevalence models. Data from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of age specific prevalence of OAG and ACG that satisfied standard definition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prevalence models for OAG and ACG by age,sex,and ethnicity,weighting data proportional to sample size of each study. Models were combined with UN world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2010 and 2020 to derive the estimated number with glaucoma. Results: There will be 60.5million people with OAG and ACG in 2010,increasing to 79.6million by 2020,and of these,74% will have OAG. Women will comprise 55% of OAG,70% of ACG,and 59% of all glaucoma in 2010. Asians will represent 47% of those with glaucoma and 87% of those with ACG. Bilateral blindness will be present in 4.5 million people with OAG and 3.9 million people with ACG in 2010,rising to 5.9 and 5.3 million people in 2020,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Glaucoma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worldwide,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ing women and As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青光眼 世界范围内 患者数量 评估研究 青光眼患者 开角青光眼 计算模式 各年龄段 人口计划 亚洲地区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64
2
作者 叶天才 张秀兰 +4 位作者 余敏斌 葛坚 纪晓霞 陈秀琦 冀建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3-277,T005,共6页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例 (2 7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术后...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例 (2 7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组织反应情况、滤过泡形态 ,并对手术区域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和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 3 0~ 10 4个月 ,平均 (6 6 1± 2 47)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平均 (2 6 36± 9 0 2 )mmHg(1mmHg=0 133kPa) ,术后 3个月眼压平均 (14 18± 3 5 1)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 =6 875 ,P <0 0 5 )。术后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 2 1mmHg者占 5 6 0 % ,需局部应用药物治疗或术区行残存小梁网激光穿刺治疗眼压≤ 2 1mmHg者占 44 0 %。术前局部应用降眼压药平均 (2 96± 1 43)种 ,术后减至 (0 77± 1 0 7)种 ,差异有显著性 (t=4 716 ,P <0 0 5 )。所有患者术前、后视力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33,P =0 5 6 4)。 2 7只眼中 ,6只眼术后眼压≥ 2 1mmHg ,4只眼有轻微前房出血 ;无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UBM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在巩膜瓣下均形成一内含植入物的透明液性间腔 ,透明质酸植入物在术后 3个月开始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术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3
作者 王宁利 吴河坪 +3 位作者 叶天才 陈秀琦 曾明兵 范志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2只眼 ) ,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 (116只眼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 (31 85± 4 83)mmHg(1mmHg =0 133kPa)和 (32 5 9± 4 6 2 )mmHg。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及术中、术后 3个月内的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眼压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患者术后 7、14d ,1、3、6个月时 ,平均眼压分别为 (6 6 7± 2 4 3)mmHg、(11 4 2± 2 89)mmHg、(12 5 9± 2 2 4 )mmHg、(15 4 5± 1 82 )mmHg、(17 99± 1 80 )mmHg ;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4 87± 1 6 5 )mmHg、(10 4 8± 2 38)mmHg、(12 0 1± 2 83)mmHg、(15 0 1± 2 6 6 )mmHg、(17 4 8± 2 97)mmHg。术前、后 1~ 6个月 ,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t=1 2 8、1 78、1 5 5、1 6 0 ,P =0 2 0 2、0 0 77、0 12 4、0 112 )。术后 7d及 14d ,小梁切除术组平均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7 0 3、2 89,P <0 0 0 0 1、P =0 0 0 4 )。 (2 )视力 :两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显微镜检查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美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8,T002,共6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0例 (2 8只眼 )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和滤过...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0例 (2 8只眼 )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和滤过泡 ,并做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后随访 4 5~ 18 0个月 ,平均 (9 2± 3 4 )个月。术前平均眼压 (2 8 1± 10 2 )mmHg(1mmHg =0 133kPa) ,术后 (17 5± 4 1)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5 776 ,P <0 0 0 1)。术前平均用药 (2 0 4± 0 74)种 ,术后 (0 71± 0 71)种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8 10 3,P <0 0 0 1)。随访期间眼压≤ 2 1mmHg者 2 7只眼 (96 4 %) ,其中 12只眼 (4 2 8%)不用抗青光眼药物 ,15只眼 (5 3 6 %)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下降≥ 10mmHg者 13只眼 (4 6 4 %) ,其中不加药者 6只眼。术后 14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 ;10只眼有轻微房水闪光 ,2~ 6d消失 ;4只眼有少量前房积血 ,3~ 7d消失。术后 2 8只眼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 ;随访期间 ,19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 ;9只眼于术后 1 5~ 3 0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消失。 5只眼于术中发现小梁网处有小穿孔 ,但无虹膜膨出 ,术后经前房角镜检查可见 3只眼有小穿孔 ;另 4只眼术中未见小穿孔 ,但前房角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透明质酸钠生物胶 NPTS
原文传递
青光眼四号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贺义恒 唐由之 +1 位作者 高健生 陈惠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观察青光眼四号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接受青光眼四号治疗的 42例 (77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全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 1 5°... 目的 观察青光眼四号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接受青光眼四号治疗的 42例 (77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全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 1 5°环平均光敏感度及上 1 /2视野平均光敏感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P <0 0 5 )。治疗后随访半年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原发性 开角青光眼 青光眼四号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余敏斌 高景春 +2 位作者 叶天才 葛坚 周文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2例 (2 15只眼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一般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和检测。结果  112例中 ,男性 79例 ,女性 33例 ;年龄 6~ 6 9岁 ...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2例 (2 15只眼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一般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和检测。结果  112例中 ,男性 79例 ,女性 33例 ;年龄 6~ 6 9岁 ,平均 (2 6 81± 15 32 )岁。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110例 ,全身使用者 2例 ,平均用药时间 (2 7 5 3± 2 3 18)个月。 10 4例患者使用激素的主要原因为患有各种病因的结膜炎。所有患眼均具有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其视野和视神经的损害程度与用药时间基本相同 ;16 2只眼 (75 4% )伴有特征性的后囊膜下白内障 ;172只眼合并近视。结论 滥用药物是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重要原因 ,用药史和特征性的后囊膜下白内障是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被引量:37
7
作者 任霞 贺经 冯延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58-461,共4页
既往流行病学结果证明,除白内障以外,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早期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出现了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对家庭... 既往流行病学结果证明,除白内障以外,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早期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出现了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对家庭、社会危害极大。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相应的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不论早期或是中晚期患者,降低眼压、将眼压控制在目标眼压范围,延缓视功能损害依旧是治疗的最终目标,本文将对近年来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开角青光眼 诊疗现状
下载PDF
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进展及其选择 被引量:24
8
作者 孙兴怀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1期40-48,共9页
关键词 闭角青光眼 手术治疗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青光眼手术 病理生理机制 先天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开角青光眼 相关研究进展 压药物
下载PDF
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及早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亮 夏翠然 +1 位作者 杨桦 李建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及早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形态学特征 ,以指导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 将收集到的眼底照片分为 4组 :正常人小视乳头组 4 1只眼 ,正常人大视乳头组 4 0只眼 ,正常人大或小视乳头组 4 2只眼 ,早期开角型青... 目的 探讨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及早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形态学特征 ,以指导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 将收集到的眼底照片分为 4组 :正常人小视乳头组 4 1只眼 ,正常人大视乳头组 4 0只眼 ,正常人大或小视乳头组 4 2只眼 ,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组 4 5只眼。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测量视乳头、盘沿、视杯面积和周围 (每 10 0 )盘沿宽度。结果  (1)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组的盘沿宽度曲线均在下或上方形成双峰 ,在鼻、颞侧形成谷底。大视乳头组下方盘沿最宽 ,小视乳头组上方盘沿最宽 ,鼻侧次之 ,颞侧最窄。 (2 )早期青光眼盘沿宽度曲线下或上方双峰消失 ,其曲线低于鼻侧象限、高于颞侧象限。 (3)经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 ,盘沿面积加杯 /盘比值的正确判断率为 85 7% ,以系列盘沿宽度为指标 ,下方偏颞侧 (6∶2 0 )和上方偏鼻侧 (1∶0 0 )两个盘沿宽度最为相关 ,其正确判断率为 90 6 %。结论 评价盘沿形态时应以其自身的鼻侧盘沿宽度作为标准 ,比较其上、下方盘沿宽度是否变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视盘 形态学
原文传递
多因子共线性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雄飞 董晓梅 +1 位作者 汪宁 方积乾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采用主成分改进的条件logistic解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因研究中的共线性问题。方法 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设计 ,利用多重线性回归中的共线性诊断技术进行共线性诊断 ,以主成分改进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解决共线性。结果 主... 目的 采用主成分改进的条件logistic解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因研究中的共线性问题。方法 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设计 ,利用多重线性回归中的共线性诊断技术进行共线性诊断 ,以主成分改进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解决共线性。结果 主成分条件logistic回归能改善参数估计 ,显著降低标准误。 结论 主成分改进的条件logistic能很好地解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因研究中的共线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共线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效果一年随访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怀洲 曹奕雯 +3 位作者 赵博文 洪洁 付晶 王宁利 《眼科》 CAS 2014年第1期22-25,36,共5页
目的评估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2012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7眼)。方法患者接受Schlemm管成形术。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主要指... 目的评估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2012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7眼)。方法患者接受Schlemm管成形术。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应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1.95±6.99)mmHg,平均应用(2.06±0.97)种药物。术后1、3、6、12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06±2.73)mmHg、(15.34±2.53)mmHg、(15.30±2.89)mmHg、(15.23±2.64)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2个月平均应用(0.59±1.12)种药物,明显少于术前(P=0.001)。12眼(79.60%)出现术中及术后轻度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10眼,角膜层间出血1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浅前房1眼。结论 Schlemm管成形术对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眼压手术方式。(眼科,2014,23:22-2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lemm管成形术 开角青光眼 外科学
原文传递
蓝/黄视野检查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钟一声 俞方知 +1 位作者 叶纹 王康孙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蓝 /黄视野检查法 (blue- on- yellow perimetry,B/ Y PM)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 OCTOPUS10 1全自动视野计 G2程序分别对 16例 (32只眼 )正常人 ,2 5例 (35只眼 )白 /白视野检查 (white- on- white perimetry,... 目的 探讨蓝 /黄视野检查法 (blue- on- yellow perimetry,B/ Y PM)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 OCTOPUS10 1全自动视野计 G2程序分别对 16例 (32只眼 )正常人 ,2 5例 (35只眼 )白 /白视野检查 (white- on- white perimetry,W/ W PM)异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glaucoma,POAG) ,15例 (15只眼 ) W/ W视野检查正常的早期 POAG及 11例 (2 2只眼 )可疑 POAG进行B/ Y视野检查。 结果 正常人、可疑 POAG、早期、中期及晚期 POAG B/ Y视野检查视网膜平均敏感度分别为 (2 3.2 4± 1.2 2 ) d B、(2 0 .97± 3.42 ) d B、(18.44± 3.5 7) d B、(11.0 4± 1.85 ) d B及 (8.5 5± 2 .2 9) d B。B/ Y视野检查法对检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高于常规 W/ W视野检查法 ,敏感性为 92 % ,特异性为90 .6 2 %。早期和中期 POAG中 ,B/ Y视野检测出视野缺损点数明显多于 W/ W视野检测出的缺损点数。结论 B/ Y视野检查法是检测 POAG早期视野损害的敏感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诊断 视野检查法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嫣芬 广州 +2 位作者 葛坚 王梅 骆荣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共120例(169眼),青光眼患者96例(132眼)并分为早期、进展期及晚期3组。采用OCT进行盘周RNFL厚度的测量。...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共120例(169眼),青光眼患者96例(132眼)并分为早期、进展期及晚期3组。采用OCT进行盘周RNFL厚度的测量。结果青光眼各期RNFL厚度均显著薄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早期RNFL厚度异常率为50%。RNFL在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4%与80.47%。结论青光眼早期RNFL厚度已异常变薄,OCT对RNFL厚度的测量为青光眼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诊断 OCT
下载PDF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检测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盘改变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玲玲 国松志保 +2 位作者 铃木康之 新家■ 姚克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Heidelbergretinaltomography,HRT)检测青光眼性视盘改变是否与视野损害的部位相一致 ,了解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tensionglaucoma ,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 目的 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Heidelbergretinaltomography,HRT)检测青光眼性视盘改变是否与视野损害的部位相一致 ,了解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tensionglaucoma ,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早或中期视盘形态是否异同。方法 对 6 4例 (6 4只眼 )仅有半侧视野异常的开角型青光眼 (POAG2 7只眼、NTG37只眼 )患者进行HRT检测 ,将Humphery视野与HRT的检测结果以 0°~ 180°为界 ,分成上下两部分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与正常半侧视野对应的 1/2视盘比较 ,显示异常半侧视野对应的 1/2视盘HRT参数中 ,杯盘面积比、视杯形态测量值显著增大 ,而盘沿面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断面积值显著减少(t=- 2 6 2 5~ 3 0 2 5 ,P =0 0 0 3~ 0 0 5 ) ;NTG眼和POAG眼对应与异常半侧视野的HRT视盘参数差异无显著性 (t=- 0 98~ 1 5 11,P =0 14~ 0 97)。结论 HRT参数能较准确反映与视野损害相一致的视盘变化 ,其中尤以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杯形态测量、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断面积测量值较为准确。NTG和POAG眼的视盘形态相似 ,可能具备某些相似的视神经损害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断层扫描仪 开角青光眼 视盘 HRT POAG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对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筛板血流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明 孙兴怀 沈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筛板血流的作用。方法 选择 31例 6 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年龄30~ 77岁 ,平均 5 2岁 ,其中女 12例 2 3眼 ,男 19例 37眼。 A组口服尼莫地平每次 2 0 m g,每日 3次 ,17例 34眼 ,连续服用 ,平均随...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筛板血流的作用。方法 选择 31例 6 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年龄30~ 77岁 ,平均 5 2岁 ,其中女 12例 2 3眼 ,男 19例 37眼。 A组口服尼莫地平每次 2 0 m g,每日 3次 ,17例 34眼 ,连续服用 ,平均随访 4 .3月。 B组口服尼莫地平每次 4 0 mg,每日 3次 ,总共为 14例 2 6眼 ,平均随访 5 .3月。用药前后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测量视盘筛板的血流参数。结果 口服 2 0 m g尼莫地平组 ,血供改善 ,血流参数如下 :血流量从 9.2 9± 5 .6 9提高到 13.99± 7.4 6 ;血液流速从 15 9.4 1± 90 .15提高到 2 2 5 .70± 87.81;红细胞移动速率从 0 .5 8±0 .33提高到 0 .92± 0 .5 7。口服 4 0 m g尼莫地平组 ,血流量从6 .70± 3.2 3提高到 8.5 7± 3.93;血液流速从 113.2 5± 5 6 .36提高到 16 8.97± 74 .5 7;红细胞移动速率从 0 .4 2± 0 .2 0提高到 0 .6 1± 0 .2 6。经过 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 t检验 ,A、B 2组服药后血流参数均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HRF 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 尼莫地平 视盘血流
下载PDF
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颅压力梯度专家共识和建议(2017年)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1,共3页
人体的视神经组织分别处于眼内腔和颅内腔两个压力腔内。眼压稍高于颅压,眼压与颅压之间的压力差跨过筛板,沿视神经形成压力梯度,称为眼颅压力梯度,即跨筛板压力差。近年来,有关眼颅压力梯度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人体的视神经组织分别处于眼内腔和颅内腔两个压力腔内。眼压稍高于颅压,眼压与颅压之间的压力差跨过筛板,沿视神经形成压力梯度,称为眼颅压力梯度,即跨筛板压力差。近年来,有关眼颅压力梯度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青光眼学者的关注,成为国际青光眼学界的热点问题。我国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压力梯度 专家 神经损伤机制 视神经组织 神经形成 压力差 国内外
原文传递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2 位作者 张文强 黄志坚 闫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 目的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的病种构成、理论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出入院时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两种手术治疗OAG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眼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75∶1、1.77∶1(P>0.05);年龄分别为(39±3)岁、(41±3)岁(P>0.05)。Ex-PRESS组中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较少(P<0.05)。Ex-PRESS组和小梁组病例的理论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33)d、(4.47±1.67)d (P<0.05),Ex-PRESS组的理论住院时间较短。Ex-PRESS组和小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8.33%(P<0.05),Ex-PRESS组的并发症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09、0.096(P<0.05),Ex-PRESS组术后视力下降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下降值分别为(22.05±13.20)mmHg(1 kPa=7.5 mmHg)、(21.11±13.58)mmHg,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不仅能够达到小梁切除术相同的早期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术后视力下降及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除适用于单纯POAG外,尤其适用于各种继发性OAG和伴有危险因素POAG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青光眼
下载PDF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佳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38只眼),给予常...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38只眼),给予常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0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阻力指数(RI)参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V、EDV与眼压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r=0.664,0.506,P<0.05),RI与眼压水平呈现负相关(r=-0.392,P=0.0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793)。结论曲伏前列素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降低眼压机制可能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治疗效果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伏前列素 开角青光眼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守境 赵靖 姜利斌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4-677,T003-T005,共7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分析眼血流与视野、视力、眼压、杯盘比的关系。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 (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技术检测 POAG患者与正常人各 30例 5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分析眼血流与视野、视力、眼压、杯盘比的关系。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 (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技术检测 POAG患者与正常人各 30例 5 9眼的球后血流状态 ,其中 10例10眼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结果 :POAG眼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P<0 .0 1) ,血流速度与视功能具有相关性。POAG组表现 FFA异常 :早期视盘弱荧光 ,相对性、绝对性视盘局部充盈缺损 ,后期视盘强荧光。结论 :POAG患者视盘及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 ,与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密切相关 ,首次提出 CDI技术检测标准化 ,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开角青光眼 血流速度 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动脉 血流动力学 POAG
原文传递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孙晓萍 王静 +1 位作者 李海威 朱冬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 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抗瘢痕药物丝裂霉素C(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先后行双... 目的 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抗瘢痕药物丝裂霉素C(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先后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所有患者56例(112只眼)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的右眼(共56只眼)纳入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的左眼(共56只眼)纳入对照组,仅行经典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眼压:观察组完全成功52只眼,条件成功3只眼,失败1只眼,总有效率为98.2% (55/56);对照组完全成功39只眼,条件成功4只眼,失败13只眼,总有效率为76.8%(4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8,P<0.05).滤过泡:观察组36只眼Ⅰ型,15只眼Ⅱ型,3只眼Ⅲ型,2只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91.1% (51/56);对照组30只眼Ⅰ型,11只眼Ⅱ型,9只眼Ⅲ型,6只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73.2% (41/5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6,P <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少.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抗瘢痕药物 开角青光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