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小梁成形术
1
作者 张士胜 廖华萍 王康孙 《国际眼科纵览》 2010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真空小梁成形术(pneumatic trabeculoplasty,PN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降眼压措施,它通过在眼表角膜缘上放置吸引环,进行负压吸引,以调整和改善小梁网的结构和功能而增加房水外流。国内外的初期临床应用证实,PNT能安全、有效地降... 真空小梁成形术(pneumatic trabeculoplasty,PN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降眼压措施,它通过在眼表角膜缘上放置吸引环,进行负压吸引,以调整和改善小梁网的结构和功能而增加房水外流。国内外的初期临床应用证实,PNT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该方法具有无创、方便、可重复进行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小梁成形术 青光眼 开角/外科学 高眼压症/外科学
原文传递
房水外流阻力与非穿透性手术降眼压机制研究
2
作者 朱静吟 叶纹 《国际眼科纵览》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综述了房水外流传统通路上各部位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及其对房水外流阻力的影响,认为Schlemm管内壁及其下的邻管小梁网组织是产生房水外流阻力最主要的部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小梁切除手术和新兴的非穿透性手术的基本方法和相... 本文综述了房水外流传统通路上各部位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及其对房水外流阻力的影响,认为Schlemm管内壁及其下的邻管小梁网组织是产生房水外流阻力最主要的部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小梁切除手术和新兴的非穿透性手术的基本方法和相关降眼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外科学 房水阻力
原文传递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报告
3
作者 李旭红 张立军 黄红深 《眼科》 CAS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1眼)。方法本组病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即切除一垂直巩膜瓣和小梁网,同时做周边虹膜切除和部...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1眼)。方法本组病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即切除一垂直巩膜瓣和小梁网,同时做周边虹膜切除和部分球结膜下的筋膜组织切除;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眼压、视力、功能性滤过泡存留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主要指标眼压、视力、功能性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年,试验组中 97.2%(25/26)的眼压低于21 mmHg,对照组则为76.0%(19/2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无明显差别。术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的长期眼压控制好,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外科学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Argon激光、Nd:YAG激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期效果
4
作者 赵刚平 朱敏 李国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360-1361,共2页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Argon、Nd-YAG激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期效果。方法观察治疗后20例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滤过泡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与视野:手术前后基本稳定;眼压:术前(27.28±5.64)mmHg与术后(17.38±2....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Argon、Nd-YAG激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期效果。方法观察治疗后20例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滤过泡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与视野:手术前后基本稳定;眼压:术前(27.28±5.64)mmHg与术后(17.38±2.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主要为弥散型(78.6%);并发症:仅有轻微并发症。结论本疗法中期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激光手术 青光眼 开角/外科学
原文传递
改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硅胶片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友胜 朱捷 +2 位作者 江波 连燕 姚雪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276-1276,共1页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弹性聚硅酮类 青光眼 开角/外科学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燕 王宁利 +1 位作者 王班伟 黎立军 《眼科》 CAS 200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远期疗效与失败原因。设计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对象POAG患者105例(111眼)。方法对55眼和56眼分别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0~48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远期疗效与失败原因。设计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对象POAG患者105例(111眼)。方法对55眼和56眼分别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0~48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角、并发症.结果术后48个月非穿透小梁手术组视力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组(F=7.7381,P〈0.05).在6、12、24、36、48个门时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复合小梁切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77%、70%、67%、60%和91%、86%、82%、81%、78%。6、12、24、3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08、0.748、2.93、3.53;P〉0.05),但48个月时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手术成功率硅著低丁复合小梁组(X^2=5.26,p〈0.05)。非穿透小梁手术组4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保存仪占47%,少于复合小梁切除组(76%),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术区滤过膜发生纤维化增厚30例(54.5%),虹膜周边前粘连12例(21.8%)?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术后6个月前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成功率相当,而远期则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升高,除滤过泡瘢痕化因素外与手术区滤过膜的纤维化增厚及虹膜周边前粘连导致房水滤过减少密切相关。(眼科,2006,15:277—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光眼/外科学 非穿透小梁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