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磨汤对妇科开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应初 霍继荣 +1 位作者 刘斌 杜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1705-1711,共7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妇科开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试验组79例,对照组66例。术后第1天,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口服模拟四磨汤口服液。记录...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妇科开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试验组79例,对照组66例。术后第1天,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口服模拟四磨汤口服液。记录胃肠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积分、安全性检测指标、不良反应及有无并发症等,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分别缩短约9 h、7 h、8 h,治疗组对促进肠道运动的影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第4天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四磨汤对术后食欲、腹胀、睡眠改善有明显疗效。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指标、并发症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妇科开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输液量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妇科开腹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开腹术后 胃肠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介入时点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旸 焦娟娟 吕福全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4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介入时点。方法:将15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及麻醉方式分层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的4组在此前提下按照不同介入时点行针刺干预。观察5组患者针刺干预...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介入时点。方法:将15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及麻醉方式分层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的4组在此前提下按照不同介入时点行针刺干预。观察5组患者针刺干预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评价针刺干预疗效及适宜的介入时点。结果:针刺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干预的4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时点针刺各组患者指标经统计分析,部分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术后6h干预组时间最短。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术后6 h进行针刺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紊乱 开腹术后 针灸疗法 针刺 介入时点
原文传递
温针排刺法配合芒硝外敷治疗妇科术后早期脂肪液化27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古力沙尔阿.吐尔逊 牛相来 +2 位作者 那尔布力 刘建良 周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5-1126,共2页
笔者采用温针排刺法配合芒硝外敷治疗妇科术后早期脂肪液化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7例妇科术后早期脂肪液化患者均为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区住院病人。其中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一直积极控... 笔者采用温针排刺法配合芒硝外敷治疗妇科术后早期脂肪液化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7例妇科术后早期脂肪液化患者均为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区住院病人。其中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一直积极控制血糖。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均为纵形切口,其中25例伤口未裂开,有渗液,部分愈合不良;2例切口裂开,脂肪液化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液化 开腹术后 温针排刺法 芒硝
原文传递
足三里烫熨对老年结直肠癌开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剑锋 余奎 +3 位作者 郑金洲 邱运华 张静喆 周细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烫熨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开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足三里穴分别给予烫熨治疗贴和安慰贴,疗程3天。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烫熨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开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足三里穴分别给予烫熨治疗贴和安慰贴,疗程3天。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L-6、NK、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IL-2、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IL-6和CD4+/CD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足三里穴烫熨治疗能够促进老年结直肠癌开腹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开腹术后 足三里 肠功能 烫熨疗法 老年
下载PDF
探讨在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目的试验将针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与护理成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策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 目的试验将针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与护理成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策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成果。结果从术后12 h、24 h、48 h患者疼痛度上分析,观察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心理状态的改善上,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得分为(41.00±2.30)分和(41.20±2.70)分,对照组则为(55.40±2.80)分和(57.90±4.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上,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83%,对照组为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方案有助于缓解肝癌开腹手术患者的病痛,减轻心理治疗压力,并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开腹术后 疼痛控制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黎铁华 洪流东 《海峡药学》 2009年第12期184-185,共2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1次20mL,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1次20mL,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1次10mg,每日3次。对比观察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6.8±3.6h,对照组平均38.4±4.8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5.4±3.2h,对照组平均37.6±4.9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能有效的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开腹术后 肠蠕动
下载PDF
医用术后贴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张新蕾 宋娟 +3 位作者 王素芳 肖灿星 巩秀静 李媛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7期45-47,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医用术后贴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开腹手术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 目的 通过观察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医用术后贴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开腹手术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术后第1天腹部穴位贴敷医用术后贴,每次2贴,每日1次。对照组按常规普外科一般方法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18.6±4.5)h,对照组平均(32.5±4.9)h,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一次门排气时间平均(28.23±6.30)h,对照组平均(42.22±4.32)h,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围平均长度为(98.25±5.20)cm,对照组平均长度为(105.30±4.53)cm,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术后采用穴位贴敷医用术后贴能有效促进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促进肛门早日排气,预防开腹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减少了护士工作量,联合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方法简便、起效快、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术后 开腹术后 肠蠕动 肛门排气 护理
下载PDF
开腹术后早期腹腔残余气体影响因素的观察及分析
8
作者 刘宏斌 汪树利 +1 位作者 李文惠 韩晓鹏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开腹术后早期腹腔残余气体状况,探讨影响开腹术后早期腹腔气体残留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原因。方法以切口部位、是否放置负压闭式引流为影响因素将纳入病例分组,在术后早期采用立位腹部平片方法,观察各组膈下游离气体存...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开腹术后早期腹腔残余气体状况,探讨影响开腹术后早期腹腔气体残留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原因。方法以切口部位、是否放置负压闭式引流为影响因素将纳入病例分组,在术后早期采用立位腹部平片方法,观察各组膈下游离气体存在情况。结果负压闭式引流下,术后早期立位腹部平片几乎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无负压闭式引流者,下腹切口未见膈下游离气体,上腹切口均见游离气体且与切口大小无关。结论开腹术后腹部平片可见的残余气体与是否放置负压闭式引流、切口部位有关,与切口大小、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术后 残余气体 负压闭式引流 腹部平片
下载PDF
子午流注二子散腹部热熨对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清华 郑明岚 +1 位作者 何广莲 关玉兰 《护理学报》 2017年第2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二子散腹部热熨对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子午流注腹部热熨组、...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二子散腹部热熨对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子午流注腹部热熨组、腹部热熨组及常规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予活动、饮食指导;子午流注腹部热熨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二子散辰时(7:00—9:00)或巳时(9:00—11:00)腹部热熨;腹部热熨组仅予二子散腹部热熨。观察3组开腹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干预后,3组妇科开腹术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子午流注腹部热熨组与腹部热熨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子午流注腹部热熨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低于腹部热熨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腹部热熨可有效促进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热熨 二子散 妇科开腹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皮肾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残余感染的体会 被引量:9
10
作者 辛宪磊 蔡守旺 +6 位作者 刘志伟 何蕾 冯健 王鹏飞 唐茂盛 卢实春 董家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开腹术后残余感染灶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采用经皮肾镜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15例SAP开腹治疗术后残余感染患者的资料.男性8例,女性7例,年...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开腹术后残余感染灶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采用经皮肾镜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15例SAP开腹治疗术后残余感染患者的资料.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2 - 71岁,平均42岁.患者发病至开腹手术时间:1 -7 d 12例,15 -21 d 1例,22-28 d 1例,127 d 1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再行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术后持续腹腔内冲洗的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接受肾镜治疗1次,2例2次,1例3次,1例4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6.2 d(10-223 d);术后1例患者出现结肠瘘予以双套管冲洗治愈;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行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出血,后行剖腹探查止血;1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予以置管引流;1例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3例患者死亡,死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织清除术创伤小,避免再次开腹分离粘连、寻找坏死灶所带来的并发症,可能是治疗SAP术后残余感染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开腹术后残余感染 肾镜
原文传递
妇科开腹术后中药内服外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海军 刘春燕 李佳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服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腹部中药熨敷对促进妇科开腹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行妇科开腹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三组,内服中药组(内服组)、中药熨敷组(熨敷组)、中药内... 目的 探讨内服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腹部中药熨敷对促进妇科开腹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行妇科开腹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三组,内服中药组(内服组)、中药熨敷组(熨敷组)、中药内服联合腹部熨敷组(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组平均年龄、手术病种、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在术后8~10h分别予以口服厚朴排气合剂、中药熨敷、内服外敷联合应用,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和腹胀、肠梗阻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为(12.9±4.2)h,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平均分别为(23.4±5.6)h和(42.8±7.0)h,均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腹胀、肠梗阻发生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后应用中药内服外熨能更快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开腹术后 肠胃功能恢复 中药内服 腹部熨敷
原文传递
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38例临床研究
12
作者 朱梅 许昕 +3 位作者 谭庆 付洁 张荣桃 黄玉华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9期678-680,共3页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妇科开腹术后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8例,调胃对照组34例,空白对照组32例。对发热程度、排气时间、胃肠道症状,以及术后相关理化检查的情况进行比较。...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妇科开腹术后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8例,调胃对照组34例,空白对照组32例。对发热程度、排气时间、胃肠道症状,以及术后相关理化检查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降低术后发热程度、缩短排气时间、减轻术后症状以及在抗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降低术后发热程度、减轻部分术后症状,以及在抗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方面,与调胃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妇科开腹术后 并发症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邰圣城 范祎 於裕福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0期114-114,共1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10mg/次,每日3次。对比观察2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6.8±3.6)h,对照组平均(38.4±4.8)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5.4±3.2)h,对照组平均(37.6±4.9)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能有效的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开腹术后 肠蠕动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洪流东 黎铁华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5期152-152,共1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10mg/次,每日3次。对比观察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6.8±3.6)h,对照组平均(38.4±4.8)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5.4±3.2)h,对照组平均(37.6±4.9)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能有效地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开腹术后 肠蠕动
下载PDF
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24例报告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安平 鲁美丽 +3 位作者 田刚 高珂 宋安宁 刘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9期45-46,48,共3页
目的 :探讨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DE)或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术 (LPBD)治疗开腹胆道术后胆道结石和胆管狭窄。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腹... 目的 :探讨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DE)或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术 (LPBD)治疗开腹胆道术后胆道结石和胆管狭窄。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 11例 ,成功 9例 ,中转开腹 2例。开腹胆囊切除及胆管探查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 10例 ,成功 7例 ,中转开腹 3例。开腹胆囊造瘘术后LC及LCDE 2例成功。开腹胆囊造痿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后LC及LCDE 1例成功。胆总管下端通畅程度 :腹腔镜探查 19例 ,不同程度Oddi括约肌狭窄 17例均处理成功。无术中大出血 ,无肠道破裂 ;术后无胆漏 ,无肠瘘 ,无胰腺炎 ;无死亡。手术时间 90~ 310min ,平均 16 5min。结论 :开腹胆道术后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具创伤小、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胆道术后 腹腔镜 再次胆道手术 胆总管切开术 ODDI括约肌狭窄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开腹胆道术后再次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维建 蒋飞照 +1 位作者 方瑶 朱恒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1-822,共2页
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开腹肝脏和胆道手术史不再是腹腔镜再次肝胆手术的禁忌。我们通过对既往有开腹胆道手术病史的11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开腹胆道术后 腹腔镜外科 肝叶切除 肝内外胆管结石 治疗 再次 左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原文传递
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开腹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效果及对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柏英 傅旭堂 +1 位作者 陈芃芃 李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521-528,共8页
背景切口感染是开腹胃肠外科术常见并发症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能通过改善切口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致痛化学介质作用,抑制切口过度炎症反应,并通过加快渗出物吸收,缓解局部炎症.目的探讨红外线局部照... 背景切口感染是开腹胃肠外科术常见并发症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能通过改善切口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致痛化学介质作用,抑制切口过度炎症反应,并通过加快渗出物吸收,缓解局部炎症.目的探讨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开腹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效果及对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录激活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影响.方法按照1:1试验设计原则和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03/2021-06我院收治的66例开腹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各33例.两组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实验组给予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比较两组疗效、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4 mRNA、IL-13 mRNA、STAT6 mRNA、换药次数、红肿痛缓解时间、病原菌培养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两组疗效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显效率为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实验组治疗3 d后、治疗5 d后CRP、PCT、WBC、TNF-α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3 d后、治疗5 d后IL-4 mRNA、IL-13 mRNA、STAT6 mRNA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红肿痛缓解时间、病原菌培养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SS量表色泽、血管、柔软性、厚度、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开腹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能增强疗效,改善炎症反应与切口愈合质量,加快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和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局部照射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开腹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 IL-4/IL-13/STAT6信号通路
下载PDF
开腹胆道术后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处理
18
作者 马海 尹思能 +4 位作者 李青亮 张诗诚 蔡斌 郑坚 李涛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84-84,共1页
目的 :探索腹腔镜处理开腹胆道术后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我们在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对 11例有开腹胆道手术史的胆管结石病人 ,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管探查手术。结果 :男性 8例 ,女性 3例。年龄平均 5 3 6岁 (35~ 71岁 ... 目的 :探索腹腔镜处理开腹胆道术后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我们在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对 11例有开腹胆道手术史的胆管结石病人 ,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管探查手术。结果 :男性 8例 ,女性 3例。年龄平均 5 3 6岁 (35~ 71岁 )。开腹胆道手术距离本次手术的时间平均 9 5年 (4~ 2 8年 )。平均手术时间 16 3 6分(110~ 2 80分 )。 7例术后置放T管 ,4例胆管一期缝合。无手术并发证 ,无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技术日渐成熟 ,既往有开腹胆道手术史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探查 开腹胆道术后 二次手术 胆管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