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冬冬 齐卫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目标 话语 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
下载PDF
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云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8,共3页
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是党中央交给工商联的政治任务,也是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工商联所属商会要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引导、经济服务、诉求反映、权益维护、诚信自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 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是党中央交给工商联的政治任务,也是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工商联所属商会要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引导、经济服务、诉求反映、权益维护、诚信自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担使命、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民营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逻辑与独特内涵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润峰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6,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不是抽象思辨的结果,而是包含着多重特殊的逻辑意蕴。从理论逻辑看,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由历时性向共时性的时空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呈现出从现代化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不是抽象思辨的结果,而是包含着多重特殊的逻辑意蕴。从理论逻辑看,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由历时性向共时性的时空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呈现出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飞跃;从实践逻辑看,经典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重任务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实践探求之中;从时代逻辑看,建构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格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时代回应。这种生发逻辑的特性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内涵,即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自我发展完善相统一、坚持经典现代化任务与后现代化任务相统一、坚持对内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与对外倡导和平发展相统一、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逻辑及独特内涵,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逻辑指向 被引量:26
4
作者 毕照卿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及其逻辑指向,是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视角。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能性与必然性、一般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历史选择。从现...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及其逻辑指向,是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视角。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能性与必然性、一般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历史选择。从现实向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基础、根本任务、领导力量、制度保障等方面展现着社会主义性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以资本为中心”“物质膨胀”“对外扩张掠夺”形成鲜明对比的“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共谋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现代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培永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共7页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得到创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全面”说明要在有些领域、某些地域、一部分人口已经实现现代化...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得到创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全面”说明要在有些领域、某些地域、一部分人口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表明的是强国,不是达到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表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的定性判断,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了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既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又相对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道路的称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道路,可以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可以给所有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原文传递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肖贵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4,6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和实践路径,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以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新战略新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一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被引量:17
7
作者 韩庆祥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55,共15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统揽“四个伟大”,尤其是推进“两大布局”为总框架,坚持系统观念,用大历史观和战略思维,聚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深化理解和把握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统揽“四个伟大”,尤其是推进“两大布局”为总框架,坚持系统观念,用大历史观和战略思维,聚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深化理解和把握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总体来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文本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涉的历史方位、根本问题、哲学方法、总体框架、原创贡献、历史地位等进行了阐述,是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光辉文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险挑战的战略谋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 系统观念
原文传递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喜平 马晨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同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学习习近平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亚楠 安俭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3,共8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坚持用整体性思维深化对共同富裕深刻内涵的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坚持用整体性思维深化对共同富裕深刻内涵的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民生短板问题亟需补齐;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面临新考验;在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实现上不平衡等。新征程上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原文传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表明尽管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相对贫困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对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表明尽管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相对贫困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对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现实难点,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应为:一是创新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的对接机制、相对贫困的认定标准和识别体系、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对标机制;二是坚持内扶与外扶协同联动,建立一体化“扶智”体系,在乡村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其获得感,破解“等靠要”意识,强化内扶的动力之源;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相对贫困群体的就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支撑体系,为相对贫困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相对贫困治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逻辑进路、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占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246,共11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以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复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展现为: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为时代主题,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制度重点,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前进方向,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形成逻辑 科学内涵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建华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3,共5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辛而可贵的探索。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辛而可贵的探索。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重大课题,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取得了新的、更大的自由和主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原文传递
论五个“重大原则”——从“五个坚持”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庆祥 张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155,共6页
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简称“五个坚持”,目的就是使全党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面对机遇、困难、风险和挑战,明白我们“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 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简称“五个坚持”,目的就是使全党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面对机遇、困难、风险和挑战,明白我们“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问题,从而为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打下坚实基础。“五个坚持”指明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基本问题,即:谁在领导、为谁而干、采取什么路径、动力之源何在、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五个坚持”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所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遵循和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重大原则 五个坚持 战略部署
下载PDF
试论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鹏颖 武雯婧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既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叙事,也是关乎“社会主义优越性凸显”的社会主义叙事,更是关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人类普遍发展叙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三种叙事... 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既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叙事,也是关乎“社会主义优越性凸显”的社会主义叙事,更是关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人类普遍发展叙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三种叙事是辩证统一的。中国道路原创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创新和借鉴发展,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必将引起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大转变,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供销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的起源、融合发展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7
15
作者 温铁军 逯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发展上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以合作经济性质为原点的制度变迁经验,其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所要求的财产关系重塑,落寞于政府财政减负和农村长期“去组织化”的制度变迁,恢复于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和对分散小农“再组织化”的制度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有必要全面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合作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特征,梳理供销合作社与合作社、集体经济之间互动发展的经验过程,探讨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去组织化”“去集体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明晰新发展阶段“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基本原因和方向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性机遇,更准确地理解“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现实语境,更清晰地判断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社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人民经济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PDF
论实现美好生活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纯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3,共9页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擘画的重大战略目标。...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擘画的重大战略目标。美好生活建设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高度契合的逻辑关联,两者不可分割、内在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在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贯穿着党带领人民奋力实现美好生活的主线;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与建成,始终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实践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注重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维度 价值维度 实践维度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及世界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7-277,共11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驾驭资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浩然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3,共9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体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使命任务、内容结构、时空秩序等方面看有着极大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要立足适应演化能力,从需求管理、顶层设计、综合集成、演化变革、评估验证环节一体推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体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使命任务、内容结构、时空秩序等方面看有着极大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要立足适应演化能力,从需求管理、顶层设计、综合集成、演化变革、评估验证环节一体推进。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秉持有机整体方法、有序相关方法、目标优化方法、动态演化方法、分解综合方法、创新发展方法,让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充分彰显并涌现出可持续的有机生命特性。就此而言,尤其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工程的生存保障能力、状态感知与自省、自恢复性、自优化性、可持续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系统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飞跃 被引量:6
19
作者 项敬尧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相互承接的历史进程,展现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小康社会从理想转变为现实,有着深刻的道路根源、制度根源、理论根源与文化根源,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相互承接的历史进程,展现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小康社会从理想转变为现实,有着深刻的道路根源、制度根源、理论根源与文化根源,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握中国道路的内在脉络与前进方向、把握中国制度的演化逻辑与根本优势、形成中国理论的主体意识与发展特性、推动中国文化的现实转化与创新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美好生活实践将在个体生活层面全面展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将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有序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世界历史"意义将在这一进程中得到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必将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论“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结构体系与现实指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安龙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其与“两个务必”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其充分而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它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其与“两个务必”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其充分而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它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等基础上的,具有“辩证统一”的体系构成、“一体两翼”的结构布局、“一故两新”的演进脉络、“融通互动”的作用机制等。“三个务必”思想内涵丰富、历史意义深远,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激发磅礴动力,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具体路径,为丰富党员干部精神世界提供根本遵循,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重要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三个务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精神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