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蔚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5,共6页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两者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计算其17个地市的...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两者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计算其17个地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数和城镇化指数,并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度量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7个地市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属于高水平协调和较高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7个,较低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10个;在城市发展类型中,集约度滞后型的城市有7个,城镇化与集约度同步型的城市有4个,城镇化滞后型的城市有6个。文中从理论上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合理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熵值法 耦合协调关系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大都市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佳 孔祥斌 +1 位作者 赵晶 张雪靓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7-215,共9页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主体功能区 北京市 评价
原文传递
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倪维秋 张志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2,共6页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差别大,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二者之间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年、2010年和2014年为评价基期,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和城...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差别大,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二者之间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年、2010年和2014年为评价基期,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和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性,揭示京津冀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耦合协调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北京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之间为高度协调,发展类型为集约度滞后型;天津市和沧州市为中度协调,天津市发展类型是集约度滞后型,沧州市为城镇化滞后型;河北省除了沧州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均为低度协调。从空间分布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远,受到北京和天津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不大,区域建设用地与城镇化为低度协调,并且为城镇化滞后;而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北部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受到北京和天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强,因此城镇化滞后型和集约利用滞后型处在此消彼长、向协调发展的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城镇化 耦合协调性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菲 莫晓宇 +1 位作者 程震 吕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11期84-86,共3页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通过构建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排名,并探讨了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通过构建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排名,并探讨了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但是差异不大,且地域性明显;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因素各有不同,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TOPSIS方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法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评价 宜春市
下载PDF
番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边村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春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9期106-108,共3页
城边村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主要存在人口构成复杂、失地农民问题严重、违法用地现象普遍等问题。应通过旧村整治改造、整合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促进城边村建设用地的... 城边村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主要存在人口构成复杂、失地农民问题严重、违法用地现象普遍等问题。应通过旧村整治改造、整合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促进城边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推动城边村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边村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旧村改造 广州市番禺区
下载PDF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1 位作者 田文婷 焦继宗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3,40,共8页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城关区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市辖区比市辖县集约利用程度高,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从市区到县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模型 兰州市
下载PDF
基于低碳理念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东海 张李军 赵荣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145-3146,共2页
将低碳理念纳入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中,建立低碳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可求得特定区域在低碳背景下的集约度,依据所求得的集约度,对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时空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强妮 单林春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宁夏2011-2014年各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区域性的时空差异分析,总结出宁夏全区各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时空差异规...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宁夏2011-2014年各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区域性的时空差异分析,总结出宁夏全区各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时空差异规律及特点,并提出未来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时空差异 专家打分 宁夏
下载PDF
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飞 张文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6-771,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从协调度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建设用地集约...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从协调度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逐年提高,但投入开发程度与福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权的最小平方法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权的最小平方法 协调度 综合评价 闽清县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鹃 鲁成树 +1 位作者 夏云岭 彭大雨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第15期20-23,共4页
研究运用关联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芜湖市为例,分别对2010-2014年芜湖市整体和各区县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发现:2010-2014年芜湖市整体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趋势总体平稳,且较协调... 研究运用关联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芜湖市为例,分别对2010-2014年芜湖市整体和各区县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发现:2010-2014年芜湖市整体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趋势总体平稳,且较协调。区县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市区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县域,且离城市中心越近协调度趋向于越高;县域经济发展得分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得分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 协调度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培琳 《南方农村》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的不协调问题,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耕地保护水平、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及城镇化程度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看,200... 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的不协调问题,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耕地保护水平、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及城镇化程度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看,2006-2015年间河南省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协调指数方面,除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之间的协调指数T1外,三大系统的总协调指数T、耕地保护水平与城镇化程度间的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城镇化程度间的协调指数T3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在耦合度方面,所有耦合度均高于0.7,且在2014年后,耦合度基本稳定在0.9-1.0区间内。2015年河南省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城镇化 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焕焕 高敏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1期5719-5723,共5页
以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者与社会协同理论,同时运用熵值法、统计分析、系统评价和耦合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建立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耦合模型,然后对耦合关系进行探讨,揭... 以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者与社会协同理论,同时运用熵值法、统计分析、系统评价和耦合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建立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耦合模型,然后对耦合关系进行探讨,揭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较低;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中两子系统在反正切函数模型中的协调性越来越差;两子系统在经济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时高度耦合,阿克苏地区的经济水平较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急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经济发展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阿克苏地区 协调度
下载PDF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13
作者 殷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7期158-159,共2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实现机制和效应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理论和内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实现机制和效应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理论和内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差别化的行业用地标准、区域差别化的集约利用管控、集约利用的全过程监管、集约利用的实现机制等方面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效益 驱动机制 集约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14
作者 周岳 任博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21期41-42,共2页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对2007~2016年云南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动态减少的趋势,一直属于城镇化滞后的勉强协调型发展类型,空间格局...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云南省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对2007~2016年云南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动态减少的趋势,一直属于城镇化滞后的勉强协调型发展类型,空间格局呈现层次显著的阶梯分布。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耦合
下载PDF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分析——以天津为例
15
作者 侯聪静 刘双良 《天津经济》 2018年第12期21-27,共7页
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十分迅速,其主要特征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城区的外向型扩散,体现为城区面积的扩大和建设用地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土地利用水平高度集约,于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是否和城镇化的水平协调发展,成为一个... 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十分迅速,其主要特征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城区的外向型扩散,体现为城区面积的扩大和建设用地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土地利用水平高度集约,于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是否和城镇化的水平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对两个系统进行评价,利用极差标准化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测算天津2013、2014、2015年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镇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综合指标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发展度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具有上下波动性,但总体呈现改善趋势,具有螺旋上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城镇化水平 耦合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16
作者 王新生 张合兵 张秋霞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3-79,共7页
以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2001—2010年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 以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2001—2010年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网络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昆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17
作者 杨佳 余万军 +3 位作者 董世杰 樊玉杰 李慧 马杨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191-194,共4页
以昆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昆明市实际情况建立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法测算出各区县的集约度,对各重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各区县按集聚程度分为3类,同时以主体功能区为单元,从5个影响因素层面对昆明市建设用地集... 以昆明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昆明市实际情况建立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法测算出各区县的集约度,对各重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各区县按集聚程度分为3类,同时以主体功能区为单元,从5个影响因素层面对昆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基于功能定位一致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昆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农产品主产区集约利用程度递减。其中重点开发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功能定位一致,重点开发区内部集约水平差异较大,重点针对处于低度集约区的呈贡区、晋宁县、富民县、寻甸县和宜良县制定差异化的调控对策以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但农产品主产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其定位要求有所差距,需从整体上提高集约利用度,以平衡各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主体功能区 聚类分析 昆明市
下载PDF
丽水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18
作者 钟观秀 何灵 《基建管理优化》 2021年第2期16-23,共8页
如何在在城市化进程当中进行合理必要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保证耕地资源不被过度占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題。为减缓耕地资源缩减超势,保证耕地资源总量维持在合理必要水平,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分析... 如何在在城市化进程当中进行合理必要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保证耕地资源不被过度占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題。为减缓耕地资源缩减超势,保证耕地资源总量维持在合理必要水平,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分析丽水市近十年来城市化、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集约化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指数变化趋势。最后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保证其集约化利用水平,为城市发展和耕地资源保护提出了的矛盾协调和处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 耦合协调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云南山坝结构的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新 刘萍萍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基于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分析、研究、评价云南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坝区耕地保护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基于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分析、研究、评价云南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坝区耕地保护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等三个层面选取10个指标研究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06~2019年,云南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依次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中级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四个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使得云南的城镇化发展、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进一步说明云南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从而提出云南城镇化发展布局应与山坝地貌结构相结合,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边境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坝结构 耕地保护 新型城镇化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20
作者 张翔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0年第12期60-61,共2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认识逐渐提高,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实施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与内涵挖潜相结合...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认识逐渐提高,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实施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势在必行。为此,研究从界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出发,以广西宾阳县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人均指标法、调查法、定性分析定量测算法等一般方法测算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结合宾阳县实际,运用调查法和投资强度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并根据潜力来源,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挖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城镇利用强度 农村居民点整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