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建设性批判到创新性转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6
1
作者 党圣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共10页
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每一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都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方法论,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出发,紧密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等每一个时段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因时利... 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每一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都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方法论,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出发,紧密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等每一个时段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因时利用,坚持对中华传统文化在进行反思批判、区分精华与糟粕之基础上扬弃而为用,从而为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文化智慧和精神意志的滋养,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建设性批判到创新性转化之传统文化观。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业绩是在同一历史发展轨迹中产生、形成、演进、成熟的,其思想谱系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和逻辑是同一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党史 中国共产党人 传统文化观 传承发展 建设性批判 创新转化
下载PDF
建设性批判: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富 李国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4,共4页
批判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思维方式有其自身价值,而思维批判一般只注重事物的否定面而忽视了事物肯定面存在的合理性及正反面相互的依存关系。批判发挥了解构而不是建构的作用,反映了批判方式的局限性。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实现了逻辑与历史... 批判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思维方式有其自身价值,而思维批判一般只注重事物的否定面而忽视了事物肯定面存在的合理性及正反面相互的依存关系。批判发挥了解构而不是建构的作用,反映了批判方式的局限性。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突破了传统思维批判方式的局限。马克思批判思想也要解决如何面对批判和实现自我批判,必须通过建设性的批判来实现马克思批判方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 自我批判 建设性批判
下载PDF
关注穷苦人的文学:再读狄更斯的《圣诞故事集》 被引量:3
3
作者 严幸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作为工业化的受益者,狄更斯比其他任何同时代作家都更深刻地洞察到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社会稳定和繁荣表面下隐藏的紧张和矛盾。他以坚定的建设性批判态度理解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为完善工业社会出谋划策。《圣诞故事集》以含蓄的方式表达... 作为工业化的受益者,狄更斯比其他任何同时代作家都更深刻地洞察到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社会稳定和繁荣表面下隐藏的紧张和矛盾。他以坚定的建设性批判态度理解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为完善工业社会出谋划策。《圣诞故事集》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他的社会组织原则主张:怜悯和慈善与正义同样重要;应该帮助一个阶级去了解另一个阶级,进而实现“人间友好,天下太平”。这构成狄更斯关注穷苦人文学的基本核心,也是他对英国社会制度建设性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圣诞故事集》 圣诞节哲学 社会组织原则 建设性批判 英国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对教育学原理学科“空大”特点的合理性辩护和建设性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林琴 杨家榜 汪天骐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共3页
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空大"特点是适应教育实践不确定性和价值牵涉性的结果。教育学原理学科既要防止过度哲学化以维护自身独立性,又要加强"实小"特征的构建以充实自身具体性。对其进行合理性辩护和建设性批判可以更... 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空大"特点是适应教育实践不确定性和价值牵涉性的结果。教育学原理学科既要防止过度哲学化以维护自身独立性,又要加强"实小"特征的构建以充实自身具体性。对其进行合理性辩护和建设性批判可以更好地维护教育学原理的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原理学科 合理辩护 建设性批判
原文传递
“批判”→“此判地分析”→“建设性批判”——苏联哲学界对待现代西方哲学态度的变化
5
作者 贾泽林 《哲学动态》 1988年第2期19-22,共4页
苏共27大以后一年多来,苏联对待现代西方思潮(包括哲学思潮)的态度逐步发生了变化。《哲学问题》杂志1987年第1期社论《改革问题和现阶段哲学的任务》有一个新颖的提法,即要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恰如其份的、建设性的批判”。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苏联哲学 建设性批判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批判 哲学问题 哲学流派 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资产阶级
原文传递
震撼人心的文学呐喊——论何建明报告文学的美学特点
6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2012年第1期80-86,共7页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美学特点。何建明具有人民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自觉的时代责任感,勇于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焦点题材"来写作。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写实中进行"建设性的批判",探索出"拼贴艺术&qu...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美学特点。何建明具有人民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自觉的时代责任感,勇于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焦点题材"来写作。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写实中进行"建设性的批判",探索出"拼贴艺术"式的结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建明 报告文学 社会良知 焦点题材 建设性批判 拼贴艺术
下载PDF
从否定性批判到建设性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借鉴关系
7
作者 陈国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15,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比研究中,我们无不自豪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发挥着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领先作用。现代西方哲学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终于实现了转向现实生活世界这个主题的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比研究中,我们无不自豪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发挥着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领先作用。现代西方哲学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终于实现了转向现实生活世界这个主题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中,对哲学的目标、使命、方法和形态都作出了全新的理解,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向现实世界的转向。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颠倒”。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即是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它最早表达了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成果有着更为自觉的继承态度,因此它避免了现代西方哲学反叛黑格尔的偏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可能有朝一日躺在终极的绝对真理之上停步不前,但仍需追求真理的热忱,仍要利用辩证思维概括实证科学成果去追求可能达到的相对真理;科学和理性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但激情的理性和科学的理性仍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的未来是人的全部潜能的实现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并没有唯一高贵的生活样式,但物质生产实践却是人类生活的“基底样式”。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避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怀疑主义、自然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建设性批判 思维方式 现实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否定 传统哲学 分析哲学 方法论
下载PDF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关于基本实践范式与历史命题
8
作者 喻浩荣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7-11,18,共6页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创造性地以"建设性批判"取代"革命性批判",使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践主题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引向"建设中国...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创造性地以"建设性批判"取代"革命性批判",使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践主题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引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第一个"善于"到第二个"善于",邓小平科学地认识和妥善地把握了"解构"与"建构"、"对立"与"统一"、"革命"与"保守"三组基本的实践范式与历史命题,从实践批判的功能与内涵转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批判" "建构" 改革 中介"和合体"
下载PDF
一部系统研究后现代文学理论思潮的力作——读《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
9
作者 曹谦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96-307,325-326,共14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就其研究规模、系统性和学科专业性来说,标志着当代中国文论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表现在:首先该书是在严格界定研究对象基础之上的专业化、学科化的研究;其次,该书揭示了...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就其研究规模、系统性和学科专业性来说,标志着当代中国文论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表现在:首先该书是在严格界定研究对象基础之上的专业化、学科化的研究;其次,该书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与其他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内部复杂的理论脉络,展现了蔚为大观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地图;再次,该书系统描述了后现代主文学理论的中国接受史,并对这一传播和接受历程给予了尽量客观、辩证的评价;第四,该书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整体上对后现代文学理论持实事求是的、建设性的辩证分析和反思性的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学理论 思潮建设性批判
原文传递
丹尼尔·贝尔的中国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亮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5,共5页
丹尼尔·贝尔作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品质和所选择的学术道路具有显著的中国意义,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值得中国学术界去思索、去借鉴。坚持以"道"自任是贝尔最具中国意义的一种学术品质。坚持建设性的批判是贝尔另一种具... 丹尼尔·贝尔作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品质和所选择的学术道路具有显著的中国意义,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值得中国学术界去思索、去借鉴。坚持以"道"自任是贝尔最具中国意义的一种学术品质。坚持建设性的批判是贝尔另一种具有显著的中国意义的学术品格。善于发现并提出真正的问题,以开放的姿态汲取各种有益思想资源,通过跨学科研究实现理论创新,从而获得"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学术和公共影响力,贝尔的这种学术道路尤其值得中国学术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以“道”自任 建设性批判 跨学科研究
原文传递
一部深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力作——评王兰垣等著《社会管理学纲要》
11
作者 张孝先 《理论与现代化》 1995年第11期47-47,共1页
接到由王兰垣同志领衔主编的《社会管理学纲要》之后,我当即拜读了一遍。读后大开眼界,得益良多,确感这是一部深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力作。 我十分同意书中提出的应把社会管理学纳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的观点。正如书中所说的“... 接到由王兰垣同志领衔主编的《社会管理学纲要》之后,我当即拜读了一遍。读后大开眼界,得益良多,确感这是一部深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力作。 我十分同意书中提出的应把社会管理学纳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的观点。正如书中所说的“对社会实行科学管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学 学术价值 应用价值 社会主义 城市居委会 科学管理 基本范畴 科学社会 马克思主义 建设性批判
下载PDF
论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被引量:44
12
作者 郑杭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文论证了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复杂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对我们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对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经验的青年社会学子茁壮成长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对推进中国社会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体现了19世... 本文论证了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复杂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对我们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对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经验的青年社会学子茁壮成长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对推进中国社会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体现了19世纪、20世纪和新世纪的学术潮流和趋势。这种精神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时代精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19世纪构建的片面 20世纪解构的极端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日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和把握,关系到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学知识的性质、作用、对待社会的态度,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学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学人才,能否实现某种原创的知识创新,能否在国际社会学界占有应有的一席之地,能否在学科和学术的话语权方面做出当代中国社会学家自己的贡献。要正确把握这些成对的关系,就要真正认识它们既有"非此即彼"的一面,又有"亦此亦彼"的一面的辩证性,避免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极端性;就要总结和汲取各国和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深入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黑格尔思想时所阐发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以之为指导,以我为主地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学不断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力求避免各种幼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价值 经验与理论 建设性批判 传统与现代 本土与国际
下载PDF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潜涛 陈越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共3页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其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强调的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根本要求。准确理解其含义,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其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强调的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根本要求。准确理解其含义,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建设性批判相统一 思政课 改革创新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蕴涵、现实问题和科学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宇伟 陶文昭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首先要以研究其理论蕴涵为前提。其次要直面现实问题,既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方面存在"反向建设""不建设"和"一刀切建设""僵化建设"&qu...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首先要以研究其理论蕴涵为前提。其次要直面现实问题,既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方面存在"反向建设""不建设"和"一刀切建设""僵化建设""感性建设""滞后建设",还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批判性方面存在"反向批判"和"不批判""无鉴别批判""情绪化批判""无依据批判""延迟批判"。对此,要找准对策,有学理支撑、有价值引领、有针对性、有网感、接地气、与时俱进地建设和有主动意识、有价值导向、有时效、有差别、有理有据地批判,在"立破相加""以立促破、以破促立、立与破相融合"中实现"破转向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性 批判 建设性批判相统一
原文传递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慧蓉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征和重要素质,强调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反思性和建设性。培养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是矫正大学生群体批判思维缺失和批判思维被扭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拒斥不良...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征和重要素质,强调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反思性和建设性。培养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是矫正大学生群体批判思维缺失和批判思维被扭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拒斥不良社会思潮泛滥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职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实践锻炼机会来帮助学生培养其建设性的反思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培养
下载PDF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现研究
17
作者 陈仕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是必须在讲授好马克思主义、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好正能量的基础上彻底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具有深厚的唯物辩证法基础即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是必须在讲授好马克思主义、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好正能量的基础上彻底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具有深厚的唯物辩证法基础即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关键在于切实排除只建设不批判和只批判不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充分发挥否定的作用和坚持迈向否定之否定的教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批判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教学 实现
下载PDF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新体系
18
作者 闫亚平 《鄂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0-22,共3页
文章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办好思政课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为中心线索,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手段,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章节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等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实现教材体系... 文章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办好思政课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为中心线索,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手段,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章节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等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达到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批判 相统一 构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新体系
下载PDF
社会运行学派:理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翔薇 董驹翔 《云梦学刊》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郑杭生自1980年代初在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探索中,由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理论起步,从理论、历史和实践几个方面考量和设计社会学研究对象,提出"社会良性运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据此对中国... 郑杭生自1980年代初在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探索中,由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理论起步,从理论、历史和实践几个方面考量和设计社会学研究对象,提出"社会良性运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据此对中国社会学进行从探索、应用、拓展到深化的系统研究。这样的学术历程,是郑杭生和他的学术群体理论自觉的历程,也是形成中国社会学"社会运行学派"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派 社会运行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社会运行学派 郑杭生
下载PDF
论提升思政课教学中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思辨能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乔虹 侯思言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思辨能力是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弘扬主流价值、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生动力上具有可行性。改善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思辨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与短板,就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在...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思辨能力是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弘扬主流价值、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生动力上具有可行性。改善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思辨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与短板,就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学生思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问题导向型教学为关键,明确教学目标为着力点,优化教学内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切实提升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性思维和批判思维 思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