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卜楞寺之建筑营造技艺与传承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琦 孟祥武 罗戴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9-734,共6页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保护传承其建筑营造技艺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调研与民众走访等方法,基于建筑文化对其建筑营造技艺影响之认知,从建造技术的角度,对拉卜楞寺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及其具体做法进行系统探究...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保护传承其建筑营造技艺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调研与民众走访等方法,基于建筑文化对其建筑营造技艺影响之认知,从建造技术的角度,对拉卜楞寺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及其具体做法进行系统探究与解析;结合保护传承现状问题,进行新时代背景下拉卜楞寺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讨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建筑营造技艺 建筑构造 建筑材料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建筑营造技艺探究
2
作者 房宏伟 《中国住宅设施》 2022年第4期46-48,共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藏传佛教寺院,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同时也是许多人前往的旅游胜地。呼和浩特大召寺辉煌的建筑形式颇具典型性,以汉庙为主体的平面布置方法,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精湛的建筑营造技艺。本文...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藏传佛教寺院,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同时也是许多人前往的旅游胜地。呼和浩特大召寺辉煌的建筑形式颇具典型性,以汉庙为主体的平面布置方法,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精湛的建筑营造技艺。本文主要对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了探讨,从大召寺的历史入手,了解大召寺的结构类型,旨在为更好的促进建筑领域综合发展水平的进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 历史文化 建筑营造技艺
下载PDF
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探索——以恭王府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奕慧 杨琳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期94-95,共2页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王府建筑是清代官式建筑中重要的建筑群体。文章以恭王府为例,从营建选址和建筑形制入手,介绍恭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内容,从建筑营造技艺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对清王府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王府建筑是清代官式建筑中重要的建筑群体。文章以恭王府为例,从营建选址和建筑形制入手,介绍恭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内容,从建筑营造技艺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对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营造技艺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与工匠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浩 袁乐 《知与行》 2017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造园技... 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徐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根据国家文化部门认定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统计,目前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人,从事传统建筑营造的工匠有数万名之多。通过对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三大流派传承人与工匠的生存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传承人年龄老化,面临断层,后继乏人的困境;缺乏认定制度,社会认同感低;传承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传承人认定标准过高,没有形成群体团队和梯队。对此,可以从建立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挖掘和保护制度以及匠师注册与认定制度,建设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建立江苏省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建立保护协调机制等方面来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保护,同时积极营造尊重传统建筑、崇尚工匠精神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人 工匠 保护
下载PDF
使用CIDOC CRM构建建筑领域非遗知识本体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艺茹 史东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运用本体技术可以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管理,有利于非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共享。项目首次将文物保护领域的本体框架CIDOC CRM用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遗领域,并结合建筑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运用本体技术可以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管理,有利于非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共享。项目首次将文物保护领域的本体框架CIDOC CRM用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遗领域,并结合建筑领域的特性对CIDOC CRM模型结构进行选择和扩充,定义建筑领域非遗知识本体的概念类及其属性,并在实例化过程中运用TextRank算法处理文本语料,实现本体实例的扩充,将本体模型进行数据映射,存入Neo4j图数据库中,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实现可视化展示。实验表明:运用上述方法构建传统建筑非遗知识本体模型是可行的;创建的本体能将各种碎片化知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该方法可用于对领域知识进行管理,将在建筑领域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CIDOC概念参考模型(CIDOC CRM) 本体 知识图谱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下载PDF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炜 张瑾 梁林溪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文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具体剖析了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以及当前其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探寻保护和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具体剖析了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以及当前其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探寻保护和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地区 侗族大歌 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
下载PDF
浅谈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价值——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韦茈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27期98-99,共2页
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古国,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侗族地区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 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古国,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侗族地区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因为其独具一格的建筑文化价值、丰富多样的信仰文化价值和以掌墨师文化为代表的传承习俗文化价,成为侗族文化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基于大木作匠师/学者书写视角比较的近代传统建筑文献研究
8
作者 张亮 张玉瑜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223-226,共4页
在近代,因国际间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重视,引发国人对传统营造技艺匠亡艺失危机的关注,促进部分学者和匠师将原本以经验体系传承的技艺内容转化为知识性文献,公开出版,便于传承与传播。这类文献皆以营造技艺为核心内容,然书写成果的... 在近代,因国际间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重视,引发国人对传统营造技艺匠亡艺失危机的关注,促进部分学者和匠师将原本以经验体系传承的技艺内容转化为知识性文献,公开出版,便于传承与传播。这类文献皆以营造技艺为核心内容,然书写成果的背后隐含着不同作者身份在知识、思维体系与认知、表达方式中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四部代表性文献中四个主要内容的分析,探讨书写表达与真实营造技艺及营造思维之间的种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大木作技艺 书写视角比较 匠师文献 学者文献
下载PDF
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述评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慧 唐宇涵 卢昀伟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4-8,共5页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梳理2004-2019国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地域特点、村落文脉、院落形制、建筑结构、局部构件、技艺本体、匠人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的研究视角及特点,并基于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区域不均、视角单一、缺乏体系、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研究述评
下载PDF
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中小学研学课程中的推广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峰 《科技风》 2020年第18期98-99,共2页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其的缺乏传承和推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和实践的方式来研究在小学的研学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总结出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层次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方便的掌握制作技巧,了解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广西桂北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结合对小学生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非遗文化在小学中推广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为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提供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非遗文化 研学课堂
下载PDF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
11
作者 白锦华 邱滢宇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1期94-96,共3页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最具特色与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但由于技艺的特殊性、稀缺性和受关注程度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较大困难。本文以华山西岳庙为例重点分析官式古建筑营...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最具特色与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但由于技艺的特殊性、稀缺性和受关注程度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较大困难。本文以华山西岳庙为例重点分析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包括传承人才断层、经济压力大、专业评价机构缺失和外界环境变化迅速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开拓院校专业教育、增加社会意识教育、加大学术研究与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技艺评测传承体系等策略,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古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保护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广西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凌霞 刘洪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9期46-47,50,共3页
从2006年开始,广西三江县逐步构建国家级非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并长期开展对传承人群的培养和指导。本文通过对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当前传承人遴选、培养和传承工作存在... 从2006年开始,广西三江县逐步构建国家级非遗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并长期开展对传承人群的培养和指导。本文通过对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当前传承人遴选、培养和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做好该项目保护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县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
下载PDF
心流理论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虚拟游戏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雪宁 李本建 《创意设计源》 2022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为实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虚拟游戏设计,以期在游戏中传输这一非遗文化。[方法]首先,以心流理论为出发点,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价值。其次,搭建游戏框架,... [目的]为实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虚拟游戏设计,以期在游戏中传输这一非遗文化。[方法]首先,以心流理论为出发点,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价值。其次,搭建游戏框架,并使用惯性动作捕捉、三维虚拟声音、三维人脸生成等核心技术进行游戏的后期制作。最后,使用封测用户调查法对游戏进行测试分析。[结论]游戏中相应的关卡具备引发用户心流状态的条件,玩家充分感受到了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魅力,在游戏中获得了娱乐性和文化性的双重体验。此外,游戏在模型精细度、动作流畅度、操作难度,以及整体视觉效果等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动作捕捉 增强现实
下载PDF
三江侗族风雨桥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雅欣 覃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2期38-40,共3页
三江侗族风雨桥是三江侗族文化的关键符号之一,风雨桥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侗族地区最突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现代建筑思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濒临失传的危险。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以... 三江侗族风雨桥是三江侗族文化的关键符号之一,风雨桥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侗族地区最突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现代建筑思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濒临失传的危险。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以及田野调查,从风雨桥的实用功能、精神功能方面引出对风雨桥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风雨桥 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重返“生土”世界:生土建筑营造技艺的复兴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改珍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27-34,共8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传统手工艺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成为被认定的非遗,有些尚未被列入,但同样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并以各种形式传承着,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河南新郑裴李...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传统手工艺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成为被认定的非遗,有些尚未被列入,但同样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并以各种形式传承着,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河南新郑裴李岗村的生土建筑营造工艺就属于这种类型,未被列入保护名录,但事实上被当地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规模、系统化地应用。2018年初,政府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再现裴李岗8000年前就存在的生土建筑群落,构建生土艺术景观群落,通过游客消费空间的加入,重塑了乡村空间,共同组成历史文化主导、游客深度体验的乡村场景。同时,政府主导、集体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以制陶、香包、剪纸、虎头鞋等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生产,增加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内容;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受众的普遍认可,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建筑营造技艺 乡村空间 非遗传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珊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9期57-59,共3页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但面临保护经费短缺;传承人承接能力、资格认证、教育程度受限;传统木构建筑需求量逐年急剧递减等问题,如何强化经费保障,加大企业宣传及传承人培养力...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但面临保护经费短缺;传承人承接能力、资格认证、教育程度受限;传统木构建筑需求量逐年急剧递减等问题,如何强化经费保障,加大企业宣传及传承人培养力度,强化保护条例意识,构建村落旅游模式,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基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非遗技艺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峰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随着国家日益强盛和民族自信的回归,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在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一直以其丰富的建筑样式、高超的建筑技艺、优美的建筑外观吸引着众多的目光,这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 随着国家日益强盛和民族自信的回归,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在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一直以其丰富的建筑样式、高超的建筑技艺、优美的建筑外观吸引着众多的目光,这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侗族木构建筑文化受到巨大的生存冲击,营造技艺也面临着断代的风险。本文通过论述:在高职学院相应的专业中开设非遗技艺课程,通过向当代学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同时,将引入创新设计思维,打破侗族木构建筑局限性和单一性,这对继承和推广传统民族文化和技艺、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深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高职课程体系
原文传递
设计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探索——以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春娇 许传宏 吴文治 《设计》 2020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再结合实例论证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的可行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中,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设计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素材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创新 现代设计 传承
下载PDF
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的文化记忆与现代转型
19
作者 陈兵 李雪明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2年第1期70-75,共6页
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形塑的文化记忆,造就文化的传送链,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的基因深深凝注... 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形塑的文化记忆,造就文化的传送链,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的基因深深凝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形成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有助提升民族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文章梳理了广西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原貌、阐释与重构,揭示其文化记忆的延续与嬗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营造技艺 文化记忆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