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建筑新材料的表现力研究——以玻璃建筑为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桑雪
-
机构
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5期311-311,376,共2页
-
文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建筑是人类将自然界改造得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文明成果之一。然而建筑成为审美的对象,却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有它那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建筑仅仅是基于实用的目的而营造的,是遮风避雨、防寒御兽的简陋住所。只是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但从总体来说,建筑仍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这也是它与其它艺术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
关键词
建筑新材料
建筑形体表达
色彩配置
材料质感
玻璃材料
结构表现力
美学效果
-
分类号
TU382.0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梁志强
-
机构
宁夏人防设计院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1X期302-302,306,共2页
-
文摘
大跨度建筑的形与结构选型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形有着不同的内在约束,同时不同的结构材料也对形有着不同的内在要求。外在的形式美往往与内在的功能合理性是辩证统一的。正如《生命的曲线》作者库克所言:"无论是人工制品还是天然物品,形态的‘丑陋’必然表明其功能的缺陷,而某些必要功能的完美往往伴随着‘美’的外形。工程学效率始终与美学相得益彰。"因此,当结构的力学性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真实而合理的时候,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支承结构也能产生美的形式。
-
关键词
大跨度建筑
建筑形体表达
结构选型
形式美
动感
尺度效应
对比
-
分类号
TU745.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现代高层建筑的城市美学价值剖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雍娜
-
机构
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9期I0371-I0371,I0405,共2页
-
文摘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的主角,决定和影响着其所在区域的城市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一方面,在决定城市空间形象、景观的广大而复杂的美学要素中,高层建筑凭借其挺拔的尺度及其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得最为耀眼,是城市美学之关键,对城市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在城市人口集聚、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粗制滥造高层建筑的生硬、刻板、平庸又反过来造成使用功能的不合理、生态失衡和经济上的靡费,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形象,"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就是这一反面角色的尊称。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美学价值对于提升高层建筑理论和创作,以及城市设计都具备广泛的实用前景。
-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美学价值
建筑形体表达
色彩配置
环境格调
多维空间
城市空间
-
分类号
TU991.2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
-
题名大跨度建筑的结构特点与结构表现的内在要求探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杨娟
-
机构
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159-159,167,共2页
-
文摘
现代结构技术发展迅速,表现在结构材料、结构施工及结构分析等方面非常明显。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即使是从前无法分析的结构体系也变得易如反掌。通常对于一个可以想象的任意形态,只要将相关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很容易按照形态要求做出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并且符合规范的要求。如果工程费用已经落实,则很快可以投入建设,于是一座结构安全的建筑就这样产生了。结构设计看起来如此简单,于是便有人产生了错觉,认为现代结构技术已经使建筑师为所欲为。在这种错觉的影响下,结构的正确性和经济性不断受到"反结构"逻辑和各种新形式主义的巨大冲击,对我们的建筑创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
关键词
建筑形体表达
大跨度结构
结构表现形式
关联度
艺术形式
理念设计
-
分类号
TU745.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空白与建筑意境的生成机理研究
- 5
-
-
作者
朱继园
-
机构
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137-137,167,共2页
-
文摘
建筑在这里作为一种时空性艺术的载体,其意境的构成在包含了建筑的实景与虚景、建筑的实境与虚境的同时,还与时间、观赏序列、接受者的感知、体验、心理结构等内容息息相关。建筑中的空白在实境的范围内存在,在建筑作品的实体与空间中,表现为结构上的缺失、联结上的中断、抽象的影像等,同时也借助于一些相关的环境因素如光影的变化、文字的渲染等方式来形成。实境层面的虚化、幻化以及不确定性,在接受者感知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接受者对未知的好奇,对不确定的捉摸,进而调动已有的经验来补充这种未知,意义层面的空白由此而形成。
-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意境
艺术载体
建筑空白
生成机制
时空领域
建筑形体表达
色彩配置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中对基地环境的关注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白鹏
-
机构
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1X期289-289,共1页
-
文摘
弗兰普顿在《建构文化研究》一书中谈到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他认为建筑与农业相似,建造的任务是以一种精心的方式改变土地表面。建筑是与地形紧密结合的,建筑要参与场所的创造,并且要经历时间的改变,光、水、风等都是创造场所的动因,这些动因使得建筑更加完美。对于建构形式来说,人类文化应该与地形环境相结合,从而促进人类环境的持续发展,消解单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贪婪。
-
关键词
大跨度建筑结构
基地环境
可持续发展
建筑形体表达
地形环境
对比与超越
-
分类号
TU745.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的主要障碍探讨
- 7
-
-
作者
许洋
-
机构
九源〈北京〉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153-153,共1页
-
文摘
作为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软结构的智力因素,我们主要考虑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三个方面。观察力是建筑师能迅速、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事物特征的才能,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使人从各种线索中抓住有希望的线索,抓住有价值、有潜在意义的机遇。注意力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中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控制功能。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力对于建筑师的创新思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主体软结构的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共同促进,建筑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不注意同步培养,只偏重于某个方面,必然会影响建筑师的健康成长。
-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形体表达
创新思维方式
思维主体
文化环境
教育环境
经验定势
-
分类号
TU24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