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直面现实,回归科学——本土化与国际化思辨中的新建筑方向 |
刘晓平
|
《新建筑》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2
|
自创生建筑的来源与发展简论 |
虞刚
|
《建筑与文化》
|
2011 |
2
|
|
3
|
艺术的世外桃源——韩国Heyri艺术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 |
杨志疆
|
《新建筑》
|
2010 |
2
|
|
4
|
鹿特丹的黑珍珠 |
朱冬熳
Frank Hanswijk
|
《缤纷》
|
2012 |
0 |
|
5
|
2010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斯特灵大奖 |
Leeble
|
《设计》
|
2010 |
0 |
|
6
|
中国现代的独户住宅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聚舍” |
陈悦
李亮聪
|
《时代建筑》
|
2015 |
0 |
|
7
|
基于工作营模式的数字建筑设计教学初探 |
胡骉
杜宇
|
《新建筑》
|
2012 |
9
|
|
8
|
西方多元建筑实验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 |
朱小雷
杨军
|
《华中建筑》
|
2002 |
1
|
|
9
|
智能建筑实验室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
王奇
母文平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7
|
|
10
|
融合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实验室虚拟仿真系统 |
陈占军
林姚宇
蔡佳秀
蔡锐云
司睿
|
《实验室科学》
|
2024 |
0 |
|
11
|
“塔与桥”:结构性能化建构的10年教学探索 |
袁烽
许心慧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建筑城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
梁树英
卢峰
黄海静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KOMOREBI——2010湖南大学DAL+ZHA|CODE工作营的建造实践 |
胡骉
杜宇
|
《城市建筑》
|
2011 |
3
|
|
14
|
谈英国利物浦艺术学校“现代建筑实验”在近代中国的谱系延伸 |
程世卓
王子晗
|
《建筑与文化》
|
2016 |
1
|
|
15
|
3D营造实验室——建筑学科新型实验室的探索 |
郑先友
葛志煜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
2003 |
1
|
|
16
|
写在展览后面 |
韩彦
|
《时代建筑》
|
2003 |
0 |
|
17
|
促进创新的三种非常规结构设计策略从瑞士罗伯特·马亚尔的钢筋混凝土探索到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轻量建筑实验 |
翟玉琨
朱竞翔
|
《时代建筑》
|
2022 |
0 |
|
18
|
数字渗透——湖南大学DAL数字建造工作营 |
胡骉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4 |
1
|
|
19
|
DAL数字建筑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
胡骉
杜宇
|
《城市建筑》
|
2012 |
1
|
|
20
|
基于性能的数字微建造 |
胡骉
|
《中国建筑教育》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