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8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07
1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朱鸿儒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0-1188,共9页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敏感性 ARCGIS 区统计 土地利用规划 延安市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70
2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1 位作者 郝梦雅 段艺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43-3454,共12页
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延安市为例,探讨1993—2013... 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延安市为例,探讨1993—2013年间生态服务价值(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食物供给)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退耕还林政策和地形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以及NPP之间均为权衡关系,NPP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之间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呈现协同关系;②20年来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权衡加强协同减弱的趋势;③对比退耕还林区与非退耕还林区权衡与协同的动态变化,发现退耕还林区各类生态服务多呈协同关系且不断加强,而在非退耕还林区多表现为权衡关系;④坡度为15°—25°地区生态服务冲突最为显著,大于25°地区生态服务协同作用显著;⑤NPP与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NPP 与食物供给权衡程度在延安市北部较强而东部较弱,水源涵养与食物供给的权衡关系在延安市西南部更为突出而北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延安市 权衡与协同 退耕还林区 非退耕还林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 被引量:70
3
作者 刘彦随 李裕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之后,凭借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实现了坡面与沟道协同治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论文基于复杂流域系统的视角,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提...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之后,凭借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实现了坡面与沟道协同治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论文基于复杂流域系统的视角,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提出了沟道土地整治应以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为主题,以景观协调、结构稳固、利用持续、功能高效为理念,强调山上退耕还林、山下治沟造地,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制定了沟道土地整治分区、分类标准及技术要点,划定了修复整治型、配套完善型、开发补充型、综合治理型等4种工程建设类型,创建了"干-支-毛"分层防控、"渠-堤-坝"系统配套、"乔-灌-草"科学搭配的增强型沟道整治工程技术体系。这些原理与技术近3年来应用于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梳理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化与民居安置、城乡服务均等化与设施配套、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基地建设、农村土地资产化与制度创新等4大配套工程建设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业工程 农业地理工程 沟道土地 黄土高原 延安市
下载PDF
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及承载力 被引量:52
4
作者 李慧 周维博 +2 位作者 庄妍 马聪 刘博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为客观分析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根据耕地、水资源量等数据,在分析延安市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洛伦兹曲线以及农业水土资源匹配计算模型,对延安市及其13个区县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为客观分析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根据耕地、水资源量等数据,在分析延安市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洛伦兹曲线以及农业水土资源匹配计算模型,对延安市及其13个区县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0.26×104 m3/hm2,匹配程度较差,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54×104 m3/hm2,并且空间匹配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南优北差的匹配格局。在全面分析影响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结合在一起,对延安市各区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子长县和延长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最低,承载力IV级;黄龙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最高(II级),其他大部分区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III级),研究可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及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模型 水资源 匹配格局 承载力 PSO-PPC 延安市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特征与类型 被引量:51
5
作者 陈宗峰 李裕瑞 刘彦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6-274,共9页
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聚落微观研究,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该文利用延安市宝塔区2015年Google earth遥感影像,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格网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基于多维组合特征划分... 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聚落微观研究,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该文利用延安市宝塔区2015年Google earth遥感影像,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格网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基于多维组合特征划分了乡村聚落类型。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空间整体上呈集聚分布模式,且分布密度北高南低,密度大于5个/km2的聚落斑块,主要在桥沟镇和川口乡以北;聚落规模存在高值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呈"Y"型结构;乡村聚落分布随高程、坡度变化呈正态分布,且81.42%的乡村聚落斑块最临近道路距离小于500 m,59.7%的乡村聚落斑块耕作半径为700~800 m;聚落形状指数受不同等级道路影响较大,高值区主要沿国道和省道分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三、四级油路和砂石路。2)蟠龙川样带内聚落格局特征受地形与耕地资源影响较大,210国道沿线聚落格局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3)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矩阵将乡村聚落布局划分为9类,小规模-劣势区-集中分布和小规模-劣势区-离散分布是主要问题区。乡村聚落优化应立足于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分区推进,主要问题区实施优先整治战略,保障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乡村聚落 类型划分 生态安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延安市
下载PDF
格网尺度下延安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格局与分异特征——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背景 被引量:47
6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4 位作者 邓元杰 丁振民 鲁亚楠 郑雪 李雅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9-552,共14页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ESV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空间转移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延安市的实证分析显示:(1)1990-2015年间,ESV的增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林地和草地ESV合计转入21.29亿元,且转入量主要发生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2)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ESV的时间变化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ESV的增长,2001-2015年间增长了5.34%;(3)空间探索性分析显示,ESV在格网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并且高高集聚区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低低集聚区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整体而言,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时间上呼应、在空间上匹配,政府主导的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耕地为主的北部地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效益平衡,而林草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则继续发挥生态屏障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生态服务价值 格网尺度 空间探索性分析 延安市 退耕还林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信息的人口分布格网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柏中强 王卷乐 +1 位作者 姜浩 高孟绪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3-660,共8页
格网化人口分布数据比行政单元人口密度数据更易直观表达人口的真实分布状况。本文面向人口格网化管理的区域发展需求,以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增强居民地空间分布及其内部结构信息的理念,利用乡镇界线和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为输入控制单... 格网化人口分布数据比行政单元人口密度数据更易直观表达人口的真实分布状况。本文面向人口格网化管理的区域发展需求,以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增强居民地空间分布及其内部结构信息的理念,利用乡镇界线和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为输入控制单元,以土地利用数据、居民点信息、DEM、夜晚灯光数据等多源信息为指示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建模方法获得了延安市2010年100 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人口格网化建模方法最终模型选用变量数少,决定系数(R2)达到0.872。最终模型在用于验证的24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的估计人口数与统计值误差绝对值小于10%。分析认为,该建模策略结果可信,多源的人口分布指示信息在人口格网化方法上明显优于单独的土地利用数据方法。本文获得的100 m格网延安市人口数据格网化结果,显著增强了人口空间分布的细节信息,对于县市一级的人口数据格网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格网化 多源数据 居民地信息增强 延安市
原文传递
延安市城市森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30
8
作者 康博文 刘建军 +1 位作者 侯琳 韩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1-86,共6页
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建立了城市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延安市不同类型城市森林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各类型城市森林综合健康指数为0.32~0.82,各类型森林间健康状况筹异较大,风景林为良好,防护林、行道树为较好,... 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建立了城市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延安市不同类型城市森林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各类型城市森林综合健康指数为0.32~0.82,各类型森林间健康状况筹异较大,风景林为良好,防护林、行道树为较好,纪念地、专用绿地为一般,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地较差。城市森林健康水平取决于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目标和技术,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改良森林群落结构,是改善和维持城市森林健康的必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森林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延安市城郊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谢红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0-133,共4页
以延安市城郊区24个乡镇1984~2002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对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延安市城郊区的具体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然后对研究区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 以延安市城郊区24个乡镇1984~2002年土地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对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延安市城郊区的具体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修正,然后对研究区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并以1984年为基准测算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变化的时段特点及变化原因。研究表明:1984~2002年,延安市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环境响应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年度总量在波动中提高;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及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城郊区 土地利用 动态分析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延安市日光温室蔬菜施肥现状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31
10
作者 徐福利 梁银丽 +2 位作者 陈志杰 杜社妮 张成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97-801,共5页
调查分析延安市日光温室蔬菜目前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蔬菜主要施肥问题是偏施氮磷肥,而且用量超过蔬菜的需肥量,忽视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过量施肥造成土壤NO-3-N累积和地下水NO-3-N含量超标,地下水NO-3-N含量达142mg/L.根... 调查分析延安市日光温室蔬菜目前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蔬菜主要施肥问题是偏施氮磷肥,而且用量超过蔬菜的需肥量,忽视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过量施肥造成土壤NO-3-N累积和地下水NO-3-N含量超标,地下水NO-3-N含量达142mg/L.根据西红柿和黄瓜的需肥要求,提出了黄瓜和西红柿合理的N、P、K肥和有机肥用量.日光温室黄瓜产量150000kg/hm2的施用量为N750~840kg/hm2,P2O5450~540kg/hm2,K2O450~750kg/hm2,有机肥60~80t/hm2较为合理.日光温室西红柿180000kg/hm2产量的施用量为N810~960kg/hm2,P2O5420~510kg/hm2,K2O540~690kg/hm2,有机肥50~80t/hm2较为合理.分析了施肥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NO-3-N含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日光温室蔬菜施肥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日光温室 蔬菜 施肥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延安试区刺槐林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韩蕊莲 侯庆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研究了延安研究区不同立地类型的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延安研究区梢林区林地土壤含水量大于北边的森林草原区,不同坡向其含水量不同,阳坡土壤含水量小于阴坡,同一坡向不同部位含水量不同,坡下部土壤含水量高于坡上... 本文研究了延安研究区不同立地类型的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延安研究区梢林区林地土壤含水量大于北边的森林草原区,不同坡向其含水量不同,阳坡土壤含水量小于阴坡,同一坡向不同部位含水量不同,坡下部土壤含水量高于坡上部,密度越大林地土壤含水量越小,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低于荒坡,且刺槐比辽东栎消耗深层土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地 立地条件 土壤水分 延安市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卧室里的宪法权利 被引量:32
12
作者 林来梵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案中的卧室在宪法学上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围绕卧室所展开的案件事实的一个要点,可陈述为:4名警察为查处淫秽物品而强行地进入了张某夫妇的卧室。
关键词 法学思考 延安市 “黄碟案” 宪法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权” 淫秽物品
原文传递
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勇刚 刘立平 +3 位作者 高强 张湛武 刘虎林 王天艺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42,共17页
甘泉县地处陕北南部,洛河上游,2008年4~11月在城关镇袁庄村先后发现了4座金代壁画墓。墓内仿木结构和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有宴饮、孝子故事、听琴、诵书、弈棋、赏画、行旅以及花鸟、山水、花卉图案等,其中3座墓分别有金代大定... 甘泉县地处陕北南部,洛河上游,2008年4~11月在城关镇袁庄村先后发现了4座金代壁画墓。墓内仿木结构和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有宴饮、孝子故事、听琴、诵书、弈棋、赏画、行旅以及花鸟、山水、花卉图案等,其中3座墓分别有金代大定、明昌纪年题记。甘泉金代纪年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金代建筑、服饰、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更为这一地区宋金时期同类墓葬的分期研究提供了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金代 陕西 有效保护 甘泉县 延安市 城关镇 博物馆
原文传递
基于RS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以延安市及环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鹏祥 刘建军 +1 位作者 王得祥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以延安市及环城地区为例,探讨了提取绿地信息的遥感(RS)数字图像处理最佳方法。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进行了波段组合、对比度拉伸、几何纠正,并对3种图像增强方法(密度分割、差值运算、植被指数)进行了比较,对植被指数图像进行了无监分类处... 以延安市及环城地区为例,探讨了提取绿地信息的遥感(RS)数字图像处理最佳方法。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进行了波段组合、对比度拉伸、几何纠正,并对3种图像增强方法(密度分割、差值运算、植被指数)进行了比较,对植被指数图像进行了无监分类处理。结果表明,图像几何纠正时地形复杂地区应选取更多的控制点,一般为理论值的6倍;植被指数为该区绿地信息提取的理想方法,通过对此图像进行无监分类,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绿地面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遥感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绿地信息 提取方法 延安市 环城地区
下载PDF
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生境质量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谢怡凡 姚顺波 +3 位作者 邓元杰 贾磊 李园园 高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5-586,共12页
评估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指导下一轮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协调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退耕还林(草)先行试点的陕西省延安市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InVES... 评估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指导下一轮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协调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退耕还林(草)先行试点的陕西省延安市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InVEST模型评估延安市2000年、2008年和2015年生境质量;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探讨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2000—2015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在退耕还林(草)工程驱动下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移为主要特征,林地和草地面积在研究期内增加显著。2)延安市2015年生境质量整体较好,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且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区域平均生境指数由2000年的0.69增加到2015年的0.71。3)区域生境质量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且空间聚类分异特征明显;南部的黄陵县和黄龙县等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呈现出高高集聚特征,而低低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交叉分布集中在北部宝塔区、子长县、安塞县、吴起县等城镇及其周边农业生产区。4)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区域生境质量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结构,尤其是林地草地,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平衡的政策体系,针对区域生态问题系统地提高区域生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延安市
下载PDF
延安在治沟造地基础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被引量:26
16
作者 贺春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0-63,共4页
延安市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集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治理、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一种沟道治理新模式。在治沟造地工程基础上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要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 延安市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集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治理、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一种沟道治理新模式。在治沟造地工程基础上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要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通过农业现代园区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基地的形成,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和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治沟造地 现代农业
下载PDF
在私权利、公权力和社会权力的错落处——“黄碟案”的一个解读 被引量:24
17
作者 叶传星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黄碟案'涉及到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警察行政权力、作为公民私权利的隐私权和作为社会权力的媒体舆论权力。这三者的性质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和制约关系。
关键词 法学思考 延安市 “黄碟案” 公权力 私权利 社会权力 隐私权 法定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 权利推定原则
原文传递
延安市近60年气温与降水趋势突变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卢爱刚 王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2,共3页
利用延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延安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呈下... 利用延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延安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延安市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突变点均出现在1990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突变时间为1997年与1987年。60年间,延安市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暖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气候变化 突变分析 暖干化
原文传递
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魏宏安 王介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选择延安市作为研究区,以丘陵沟壑区沟道为基本单元,分析沟道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从沟道自然条件、用地现状和整治迫切度3个方面,构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采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 选择延安市作为研究区,以丘陵沟壑区沟道为基本单元,分析沟道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从沟道自然条件、用地现状和整治迫切度3个方面,构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采用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计算了延安市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值。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地适宜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析了各适宜等级沟道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及其适宜性特征,提出了有效推进沟道土地整治、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道土地整治 适宜性评价 延安市
下载PDF
延安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仝小林 马丽 +2 位作者 毕俊国 郝文芳 梁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以延安市为研究区域,调查了延安市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年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并对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该工程所取得的涵养水源效益、净化空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延安市为研究区域,调查了延安市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年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并对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该工程所取得的涵养水源效益、净化空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 延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