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廉洁拐点的地方经验与政策意涵——基于G省廉情评估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倪星 张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3,125,126,共1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掀起了持续的反腐败斗争高潮,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采取有力措施,使得各级政府的廉洁水平出现了根本性好转。本文基于2013~2017年度G省廉情评估调查数据展开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的廉洁感知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掀起了持续的反腐败斗争高潮,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采取有力措施,使得各级政府的廉洁水平出现了根本性好转。本文基于2013~2017年度G省廉情评估调查数据展开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的廉洁感知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地方腐败治理的廉洁拐点正在浮现。但与此同时,当前公众日常接触腐败的机会仍然较多,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呈恶化趋势,参与反腐败的意愿波动较大,这些负面苗头说明廉洁拐点尚不稳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地方层面公众的廉洁感知受到腐败接触经历、腐败容忍度和反腐败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公众廉洁感知的好转也有助于提升其参与反腐败的意愿和对政府未来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因此,当前仍需要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不断调整和优化反腐败政策,以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廉洁拐点 廉洁感知
原文传递
公众廉洁感知的因子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春梅 杨姣 《天府新论》 CSSCI 2018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公众廉洁感知的因子探析是科学清晰地界定廉洁内涵的基础。文章采用问卷调研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北京、武汉、福州、太原、银川、成都六个城市的1809份样本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公众廉洁感知是由三因素构成的,... 公众廉洁感知的因子探析是科学清晰地界定廉洁内涵的基础。文章采用问卷调研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北京、武汉、福州、太原、银川、成都六个城市的1809份样本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公众廉洁感知是由三因素构成的,分别是公众对政府机构的廉洁感知、公众对立法机构的廉洁感知和公众对监督机构的廉洁感知。三个维度的公众廉洁感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一研究结论将对廉洁感知的测量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廉洁感知 因子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 法律保障
下载PDF
公众廉洁感知的研究——基于人口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师晓娟 肖志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9-139,共11页
公众廉洁感知是衡量政府廉洁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得到政府部门重视和学术界的关注,并从多角度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对北京、武汉、福州等6个大城市公众廉洁感知的问卷调研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政治... 公众廉洁感知是衡量政府廉洁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得到政府部门重视和学术界的关注,并从多角度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对北京、武汉、福州等6个大城市公众廉洁感知的问卷调研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政治面貌和居住位置不同的公众,其廉洁感知存在显著差异,而性别、年龄、城市类别对公众廉洁感知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廉洁感知 公众满意度 群众路线 公众参与 腐败感知陷阱 公共服务 人口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话语生成机制的公众廉洁感知研究--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琴 《公共治理研究》 2022年第5期50-59,共10页
目前公众廉洁感知在量化研究视阈下始终处于“被测量”“被观瞻”的地位,公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边缘化。采用话语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可补充回应公众廉洁感知与政府反腐绩效间张力的成因等问题。在公众廉洁话语的“积极情绪”文本中,... 目前公众廉洁感知在量化研究视阈下始终处于“被测量”“被观瞻”的地位,公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边缘化。采用话语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可补充回应公众廉洁感知与政府反腐绩效间张力的成因等问题。在公众廉洁话语的“积极情绪”文本中,公众使用互文话语策略将意识形态、体制机制以及历史文化不断再情景化入自己的文本实践中,公众廉洁话语的“积极情绪”文本具有连续性和历史性。在“消极情绪”文本中,公众更多地使用论辩话语策略,通过定义、无效以及危险等话语手段对日常生活中具体腐败行为进行批判性论辩,使“消极情绪”文本的话语实践呈现强烈的情感唤起与道德诉求。公众廉洁话语具有一般化、抽象化的能力和先验的价值判断,公众廉洁话语的情感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自己理性塑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动应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廉洁感知 公众廉洁话语 公众廉洁感知陷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