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自治运动中的地方传统与国家政治——以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康人治康”运动为中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30,共6页
20世纪30年代,在位于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康巴地区发生了三次由本地精英领导、以"康人治康"为口号的自治运动。文章从运动领导者的背景、经历、运动所提出的政治纲领和诉诸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地方社会对运动的反馈等几个方面对这... 20世纪30年代,在位于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康巴地区发生了三次由本地精英领导、以"康人治康"为口号的自治运动。文章从运动领导者的背景、经历、运动所提出的政治纲领和诉诸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地方社会对运动的反馈等几个方面对这三次运动进行了分析,重点是考察这一组发生在边疆地区的自治运动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三次"康人治康"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治"运动,它们的动因并非源自地方社会的内部诉求,而是由走出地方社会、掌握了现代政治话语、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机构中任有官职的"新精英"发起的,运动的目标则是与主政康区的地方军阀刘文辉争夺地方统治权。这些"新精英"的政治抱负与地方社会的政治传统并不协调,因此并未获得地方势力的支持,但却与国民政府欲翦除刘氏势力的目标相一致,并进而具有了国家政治层面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治 川边 格桑泽仁 诺那事件 刘家驹 巴安事件 班禅行辕
原文传递
权力政治与地方自治:20世纪30年代的“康人治康”运动 被引量:6
2
作者 友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文章通过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震撼了当时西康政坛的一系列康人自治事件的探讨,揭示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势力介入康区的过程及其与四川军阀刘文辉所发生的权力争夺,以及与这一时期康区的其他诸种政治力量的交织情形。
关键词 人治 国民政府 格桑泽仁 诺那 班禅行辕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康藏精英与“康人治康”运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绍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20世纪30年代的西康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由康巴精英发起的事变,其共同之处是发起者都提出了"康人治康"的口号。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事件的爬梳,以期透析当时中央与川康地方及西藏地方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藏精英 人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康区民族新精英的形成与活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清末康区的改土归流为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创造了条件。以格桑泽仁为代表的一批巴安青年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抓住国府开始致力于民族国家建构和图谋治边之时机,凭借自己介于中央与地方、接受现代政治理念的政府官员与为边缘族... 清末康区的改土归流为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创造了条件。以格桑泽仁为代表的一批巴安青年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抓住国府开始致力于民族国家建构和图谋治边之时机,凭借自己介于中央与地方、接受现代政治理念的政府官员与为边缘族群代言的"边人"之间的"中间者"身份,以非传统方式跻身于民族精英之列。新精英在不同时期因时而动,借重、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发展,以实现"康人治康"的政治追求。他们先在南京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随后在受命回康工作期间,以中央政府为背景,联合地方土著势力,与统治康区的刘文辉二十四军发生"巴安事件"等若干次冲突。西康建省后,返乡的新精英又通过发展关系网、积极营商等策略在地方社会迅速提升影响力。康区新精英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近代以来国家与康区地方社会关联性的渐次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安 人治 格桑泽仁 西
下载PDF
诺那事件浅析
5
作者 余林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30-431,共2页
诺那事件是民国时期藏族活佛诺那凭借中央政府支持,于1935年10月在康北发起的反对川康地方实力派刘文辉,欲实现其"康人治康"的地方自治主义理念的地方政治事件,同时也是蒋介石暗地授意支持地方民族精英通过发动政变,削弱地方... 诺那事件是民国时期藏族活佛诺那凭借中央政府支持,于1935年10月在康北发起的反对川康地方实力派刘文辉,欲实现其"康人治康"的地方自治主义理念的地方政治事件,同时也是蒋介石暗地授意支持地方民族精英通过发动政变,削弱地方势力,达到控制西南的政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那 诺那事件 人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